杜若从一开始就不觉得黛文婷能够将支教事业坚持下去,或者说,如今在她身上发生的一切,杜若都早有预感。
女性支教老师本来就要担负比男性更多的风险,漂亮的女老师的风险则更高,或许他们来支教的目的都不单纯,可仅仅就黛文婷这一个事例来看,只有她付出的和得到的是不成正比的。
黛文婷是赌上自己的职业前景来搏一把,希望能红,但她从未红过,并不知道“红”并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
当她不“红”时,她在山村里坚持的一切从一个普通人角度来看,无非就是一种生活体验,可当她“红”成一个公众人物,她还留在山村里,就是浪费她苦心得来的资源。
更别说频繁来拜访她的粉丝和媒体已经影响到学校的教学与她自身的安全了。
其他人支教不成功损失的只是时间,她支教若不成功,输掉的就是未来。
所以杜若理解她为什么会在隔壁哭。
大概因为杜若是几个人中性格最冷清、最不爱多管闲事的,看见她进了办公室,黛文婷也只是抬起泪眼迷蒙的脸看了她一眼,就继续低下头去哭。
她现在需要的是发泄,而不是倾诉。
杜若随意拉开一张椅子,静静地陪着黛文婷坐了一会儿,直到她情绪稍微好点,才起身准备离开。
“你们是不是都特别讨厌我?”
黛文婷抽泣着,小声地问。
自她红了以后,网上说什么都有,也有人比较过和黛文婷一起来支教的几个女老师,但因为杜若和苏丽以前说过不愿露脸,除了直播时她们说过几句话,没人见过其他两个女老师什么样,后来为了保护隐私,平时有人来送衣服,黛文婷也会提前通知,让苏丽和杜若刻意避开。
渐渐的,网上就有一种传言,说黛文婷是为了出名排挤同事的心机婊,明明教职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捐款也是大家一起搞的,结果就黛文婷出了名,平时直播还有许多小心思,根本都不给同事露脸的机会,要是其他两个女老师的长相也曝了光,说不得这个“最美支教女老师”不一定到她身上。
黛文婷本来就精神压力大,等这种言论尘嚣日上时,直接就崩溃了。
她怕杜若和苏丽误会,她不希望别人讨厌她。
“你要再这样无病呻吟下去,我就真要讨厌你了。”
杜若看着哭得鼻头通红的黛文婷,蹙起了眉“我就不明白你现在有什么不满足的。你是为了红起来来到红星小学的,现在也算求仁得仁了,而且一路走来都有惊无险,比起大部分要撒娇卖好甚至脱衣服才能火起来的主播,你的成功几乎算得上名利双收。”
“你出身名校,长得漂亮,性格温柔,人生没有污点。在学校里,你是最受欢迎的支教老师,所有学生都知道他们身上穿的校服、和父母视频的设备是你买的,每个人都感激你。现在托你的福,又有了这么多冬衣,让许多人家免于受冻挨饿”
杜若说着说着,都有了些不平衡“也许你确定是靠着‘支教’这个题材走红的,但是你做的一切也都是真的,就像我是为了保研获取经验来这里支教的,但你能抨击我支教是来吃干饭的吗?支教和保研本来就不冲突,我既想保研,又想支教,现在有个机会能让我两全其美,我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目光?”
黛文婷没想过杜若竟然会说这么一番长篇大论开解她,一下子倒是忘了哭。
“你自己再想想吧,我觉得你不能光想着不好的地方,不想想自己得到的是什么。”
杜若其实也隐约能猜到黛文婷的意思“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如果嫉妒你靠这个赚钱,一开始就会表现出来。我们这几个人里,我是不在乎这些的,苏丽一根筋根本想不到这个,秦朗家庭条件应该不错,看不上这点钱,江昭辉就不用说了,他对你可以说是掏心挖肺。你担心的无非就是张校长那边,可张校长因为搞发菜基地的事,现在已经不会轻易和我们有矛盾,在我看来,你所有顾及的东西都是你自己的庸人自扰。”
“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做?”
黛文婷被说得一愣一愣的。
“傻啊,趁着还在这里,多赚钱啊!”杜若翻了个白眼“好歹也下乡受了几个月苦了,赚点钱怎么了?谁说你风凉话,叫她下乡学你的路线,保准一个月就哭着回去。”
她站起身,将椅子又推了回去,仿佛什么事都没有一般走了出去。
大概是杜若将做人的“凉薄”和“自我总行”表现的太过现实,被她开解过一番后,黛文婷的心理压力没那么大了,平时再做直播就没有那么魂不守舍,教导孩子们时还更认真了不少,经常还送班上的女孩子一些漂亮的小发夹、文具什么的,这些东西都是淘宝上批发的,花不了多少钱,但这个地方的人很多没有“审美”的概念,更不会花心思打扮女孩子。
有了高额的打赏收入,在杜若的开解下,黛文婷不仅仅和其他老师一样是来义务支教的,这些孩子在某些意义上,已经是她的“合作伙伴”了。
黛文婷原本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现在又变成了最“大方”的老师,再加上之前的冬衣,每天都有不少孩子和父母视频时反复提起这个美貌又温柔的老师,那些媒体出去采访学生家长时,没有一个不提黛文婷好的。
于是,在某个下雪的日子里,学校接到了xx人物周刊请求采访的要求。
xx人物周刊和之前在网上报道她事迹的网媒不同,能登上周刊的无一不是政商精英就是体育明星,要么就是当时已经是现象级的人物,除了要求名气足够大以外,还要求必须是充满正能量、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面形象。
在这之前,从未有任何一位直播类网红上过xx人物周刊,有记者愿意千里迢迢来到这西北贫困的山村,则代表她已经得到了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黛文婷接到采访邀请时,她的眼泪就像是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不停地流出眼眶,好似要将这么多个月来的压力和憋闷都发泄出来一样。
大哭一场后,她精神抖擞,如获新生,因为现在她不但“红”了,而且还将以一种正面形象登上这个舞台,她之前的担心就将不复存在。
来采访她的是一个年轻的女记者,名叫“李薇薇”按照随行摄影的说法,现在是他们xx报业最被看好的新人。
李薇薇确实非常专业,她报道的主题不仅仅围绕着黛文婷,还以点为面拓展出去,探讨起在支教这项事业上,女教师比男教师有哪些优势,又要付出哪些牺牲。
她是个既冷静又充满情怀的好记者,而且精通网络营销的一些门道,在采访过程中也有意引导黛文婷回答一些网上不利于她的负面言论,这对她进一步奠定自己的良好形象有积极一面的作用。
那一瞬间,黛文婷真的觉得她就是个神仙人物,是上天派来拯救她的小天使,有些误会她在网上澄清像是狡辩,可是在这样一问一答的访谈中,就显得无比诚恳了。
更别说,黛文婷的美貌对她的回答是有加成的。
采访结束后,穿着一袭风衣的记者李薇薇跟着老师们参观了红星小学,在看到学校里的信号增幅器与多媒体教室后,临时起意,和随行摄影一起,又新加了一组有关“网络对于留守儿童作用”的采访主题。
网上有很多人对于黛文婷花钱架构什么“直播平台”和“多媒体教室”很有意见,认为在温饱都没有解决的地方搞这些就是浪费钱,但李薇薇相信,当外界看到自己做出的这期报道,就会理解,在孩子们眼里,精神需求有时候更甚于物质需求。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只会出现在“电视上”的记者才是让他们最感兴趣的。
看着扛着摄像机的摄影师和白领精英一样的李薇薇,不少孩子都凑在他们的身边,问她们是做什么的。
当李薇薇告诉他们自己是“记者”时,孩子们都轰动了。
“那是记者,是上电视的人!”
“我知道我知道,记者就是写报纸上文章的人!”
“记者是天天和电影明星在一起的人!”
“我们是要上电视了吗?”
听到孩子们的童言童语,随行的几个记者都哈哈大笑。
“是的是的,你们马上就要上电视了!”
一个人说。
“也许还要上报纸!”
另一个摄影师也笑着打趣。
“我保证,你们会在电视上看见自己。”
唯有李薇薇,并没有笑,她的语气最为认真。
一个月后,人物周刊有关黛文婷的采访大篇幅报道,与此同时,李薇薇有关红星小学支教现状的专题节目也在省台播出,虽然不足二十分钟,却越发催人泪下,也引发了人们对“支教老师”这个团体的尊重。
李薇薇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支教的报道一播出,她就截取了有关红星小学的视频,给黛文婷发送了过去。
当孩子们多媒体教室里的投影幕上看到自己时,没有一个人不是兴奋的。
对于黛文婷所在的平台来说,能有一位主播成为“人物周刊”报道的人物是非常光荣的事情,毕竟这件事并没有过先例。
根本不需要黛文婷做什么,平台所有宣传资源都开始向黛文婷靠拢,在最受关注的位置宣传她的直播频道、对她过往的事迹进行挖掘和报道,试图提升整个主播职业的逼格和社会地位。
在这样大力度的扶持下,黛文婷又一次成为了平台最红的女主播,随着人物周刊和电视采访节目的传播,黛文婷“最美支教女老师”的名声越来越响,到最后,竟然到了连共、青、团的微博也点名表扬的地步。
与此同时,张校长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秦阁”的研发中心对张校长寄去的样本进行了研究,认为满足他们对“发菜的人工养殖”的研究需求,遂决定派人前往实地考察,进一步调研该地区适不适合成为养殖基地。
于是,在这个既寒冷又温暖的冬季,从某个永不下雪的城市里,来了一群科学家。
和科学家们一起到来的,还有一封来自“共、青、团”的邀请函。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一个星期都在外面出差,回酒店都很晚,原本预计礼拜六回去的,结果一直滞留到礼拜天,估计明天都忙不完。也想每天回酒店都写,但精神状况和在外出差的状态都不太好,硬写质量不高,所以就没有强写。
回家后我会努力双更几天补上这段时间的空缺,大家放心继续看。
女性支教老师本来就要担负比男性更多的风险,漂亮的女老师的风险则更高,或许他们来支教的目的都不单纯,可仅仅就黛文婷这一个事例来看,只有她付出的和得到的是不成正比的。
黛文婷是赌上自己的职业前景来搏一把,希望能红,但她从未红过,并不知道“红”并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
当她不“红”时,她在山村里坚持的一切从一个普通人角度来看,无非就是一种生活体验,可当她“红”成一个公众人物,她还留在山村里,就是浪费她苦心得来的资源。
更别说频繁来拜访她的粉丝和媒体已经影响到学校的教学与她自身的安全了。
其他人支教不成功损失的只是时间,她支教若不成功,输掉的就是未来。
所以杜若理解她为什么会在隔壁哭。
大概因为杜若是几个人中性格最冷清、最不爱多管闲事的,看见她进了办公室,黛文婷也只是抬起泪眼迷蒙的脸看了她一眼,就继续低下头去哭。
她现在需要的是发泄,而不是倾诉。
杜若随意拉开一张椅子,静静地陪着黛文婷坐了一会儿,直到她情绪稍微好点,才起身准备离开。
“你们是不是都特别讨厌我?”
黛文婷抽泣着,小声地问。
自她红了以后,网上说什么都有,也有人比较过和黛文婷一起来支教的几个女老师,但因为杜若和苏丽以前说过不愿露脸,除了直播时她们说过几句话,没人见过其他两个女老师什么样,后来为了保护隐私,平时有人来送衣服,黛文婷也会提前通知,让苏丽和杜若刻意避开。
渐渐的,网上就有一种传言,说黛文婷是为了出名排挤同事的心机婊,明明教职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捐款也是大家一起搞的,结果就黛文婷出了名,平时直播还有许多小心思,根本都不给同事露脸的机会,要是其他两个女老师的长相也曝了光,说不得这个“最美支教女老师”不一定到她身上。
黛文婷本来就精神压力大,等这种言论尘嚣日上时,直接就崩溃了。
她怕杜若和苏丽误会,她不希望别人讨厌她。
“你要再这样无病呻吟下去,我就真要讨厌你了。”
杜若看着哭得鼻头通红的黛文婷,蹙起了眉“我就不明白你现在有什么不满足的。你是为了红起来来到红星小学的,现在也算求仁得仁了,而且一路走来都有惊无险,比起大部分要撒娇卖好甚至脱衣服才能火起来的主播,你的成功几乎算得上名利双收。”
“你出身名校,长得漂亮,性格温柔,人生没有污点。在学校里,你是最受欢迎的支教老师,所有学生都知道他们身上穿的校服、和父母视频的设备是你买的,每个人都感激你。现在托你的福,又有了这么多冬衣,让许多人家免于受冻挨饿”
杜若说着说着,都有了些不平衡“也许你确定是靠着‘支教’这个题材走红的,但是你做的一切也都是真的,就像我是为了保研获取经验来这里支教的,但你能抨击我支教是来吃干饭的吗?支教和保研本来就不冲突,我既想保研,又想支教,现在有个机会能让我两全其美,我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目光?”
黛文婷没想过杜若竟然会说这么一番长篇大论开解她,一下子倒是忘了哭。
“你自己再想想吧,我觉得你不能光想着不好的地方,不想想自己得到的是什么。”
杜若其实也隐约能猜到黛文婷的意思“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如果嫉妒你靠这个赚钱,一开始就会表现出来。我们这几个人里,我是不在乎这些的,苏丽一根筋根本想不到这个,秦朗家庭条件应该不错,看不上这点钱,江昭辉就不用说了,他对你可以说是掏心挖肺。你担心的无非就是张校长那边,可张校长因为搞发菜基地的事,现在已经不会轻易和我们有矛盾,在我看来,你所有顾及的东西都是你自己的庸人自扰。”
“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做?”
黛文婷被说得一愣一愣的。
“傻啊,趁着还在这里,多赚钱啊!”杜若翻了个白眼“好歹也下乡受了几个月苦了,赚点钱怎么了?谁说你风凉话,叫她下乡学你的路线,保准一个月就哭着回去。”
她站起身,将椅子又推了回去,仿佛什么事都没有一般走了出去。
大概是杜若将做人的“凉薄”和“自我总行”表现的太过现实,被她开解过一番后,黛文婷的心理压力没那么大了,平时再做直播就没有那么魂不守舍,教导孩子们时还更认真了不少,经常还送班上的女孩子一些漂亮的小发夹、文具什么的,这些东西都是淘宝上批发的,花不了多少钱,但这个地方的人很多没有“审美”的概念,更不会花心思打扮女孩子。
有了高额的打赏收入,在杜若的开解下,黛文婷不仅仅和其他老师一样是来义务支教的,这些孩子在某些意义上,已经是她的“合作伙伴”了。
黛文婷原本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现在又变成了最“大方”的老师,再加上之前的冬衣,每天都有不少孩子和父母视频时反复提起这个美貌又温柔的老师,那些媒体出去采访学生家长时,没有一个不提黛文婷好的。
于是,在某个下雪的日子里,学校接到了xx人物周刊请求采访的要求。
xx人物周刊和之前在网上报道她事迹的网媒不同,能登上周刊的无一不是政商精英就是体育明星,要么就是当时已经是现象级的人物,除了要求名气足够大以外,还要求必须是充满正能量、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面形象。
在这之前,从未有任何一位直播类网红上过xx人物周刊,有记者愿意千里迢迢来到这西北贫困的山村,则代表她已经得到了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黛文婷接到采访邀请时,她的眼泪就像是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不停地流出眼眶,好似要将这么多个月来的压力和憋闷都发泄出来一样。
大哭一场后,她精神抖擞,如获新生,因为现在她不但“红”了,而且还将以一种正面形象登上这个舞台,她之前的担心就将不复存在。
来采访她的是一个年轻的女记者,名叫“李薇薇”按照随行摄影的说法,现在是他们xx报业最被看好的新人。
李薇薇确实非常专业,她报道的主题不仅仅围绕着黛文婷,还以点为面拓展出去,探讨起在支教这项事业上,女教师比男教师有哪些优势,又要付出哪些牺牲。
她是个既冷静又充满情怀的好记者,而且精通网络营销的一些门道,在采访过程中也有意引导黛文婷回答一些网上不利于她的负面言论,这对她进一步奠定自己的良好形象有积极一面的作用。
那一瞬间,黛文婷真的觉得她就是个神仙人物,是上天派来拯救她的小天使,有些误会她在网上澄清像是狡辩,可是在这样一问一答的访谈中,就显得无比诚恳了。
更别说,黛文婷的美貌对她的回答是有加成的。
采访结束后,穿着一袭风衣的记者李薇薇跟着老师们参观了红星小学,在看到学校里的信号增幅器与多媒体教室后,临时起意,和随行摄影一起,又新加了一组有关“网络对于留守儿童作用”的采访主题。
网上有很多人对于黛文婷花钱架构什么“直播平台”和“多媒体教室”很有意见,认为在温饱都没有解决的地方搞这些就是浪费钱,但李薇薇相信,当外界看到自己做出的这期报道,就会理解,在孩子们眼里,精神需求有时候更甚于物质需求。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只会出现在“电视上”的记者才是让他们最感兴趣的。
看着扛着摄像机的摄影师和白领精英一样的李薇薇,不少孩子都凑在他们的身边,问她们是做什么的。
当李薇薇告诉他们自己是“记者”时,孩子们都轰动了。
“那是记者,是上电视的人!”
“我知道我知道,记者就是写报纸上文章的人!”
“记者是天天和电影明星在一起的人!”
“我们是要上电视了吗?”
听到孩子们的童言童语,随行的几个记者都哈哈大笑。
“是的是的,你们马上就要上电视了!”
一个人说。
“也许还要上报纸!”
另一个摄影师也笑着打趣。
“我保证,你们会在电视上看见自己。”
唯有李薇薇,并没有笑,她的语气最为认真。
一个月后,人物周刊有关黛文婷的采访大篇幅报道,与此同时,李薇薇有关红星小学支教现状的专题节目也在省台播出,虽然不足二十分钟,却越发催人泪下,也引发了人们对“支教老师”这个团体的尊重。
李薇薇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支教的报道一播出,她就截取了有关红星小学的视频,给黛文婷发送了过去。
当孩子们多媒体教室里的投影幕上看到自己时,没有一个人不是兴奋的。
对于黛文婷所在的平台来说,能有一位主播成为“人物周刊”报道的人物是非常光荣的事情,毕竟这件事并没有过先例。
根本不需要黛文婷做什么,平台所有宣传资源都开始向黛文婷靠拢,在最受关注的位置宣传她的直播频道、对她过往的事迹进行挖掘和报道,试图提升整个主播职业的逼格和社会地位。
在这样大力度的扶持下,黛文婷又一次成为了平台最红的女主播,随着人物周刊和电视采访节目的传播,黛文婷“最美支教女老师”的名声越来越响,到最后,竟然到了连共、青、团的微博也点名表扬的地步。
与此同时,张校长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秦阁”的研发中心对张校长寄去的样本进行了研究,认为满足他们对“发菜的人工养殖”的研究需求,遂决定派人前往实地考察,进一步调研该地区适不适合成为养殖基地。
于是,在这个既寒冷又温暖的冬季,从某个永不下雪的城市里,来了一群科学家。
和科学家们一起到来的,还有一封来自“共、青、团”的邀请函。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一个星期都在外面出差,回酒店都很晚,原本预计礼拜六回去的,结果一直滞留到礼拜天,估计明天都忙不完。也想每天回酒店都写,但精神状况和在外出差的状态都不太好,硬写质量不高,所以就没有强写。
回家后我会努力双更几天补上这段时间的空缺,大家放心继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