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青城县何四郎
单纯的把商品在仓库堆积,把牛奶倾倒在河里,让蔬菜瓜果烂在地里,看作是人性贪婪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推脱,因为人性是恶的,所以这些事儿存在就是合理的,这不负责任。
这是一个成本、风险、利润、供应、需求、社会资源调控的综合性问题,单纯的把它归因为人性本恶,是无法解决这个顽疾的,需要正视它,承认它的存在,再想方设法的去缓解它,甚至是解决它。
王一鹗讲两个茶杯放在了桌上,拿来一个茶壶说道:“别的市舶司,我不清楚,但密州市舶司的确是这样的,自从市舶司设立以来,在密州周围形成的产业,都是外贸为主,十二年来,都是如此。”
“长期过分依赖海外厚利而生存,厚利之下,他们对商品在大明之内出售,缺少兴趣,因为利润实在是太低了。”
王一鹗拿起了茶壶倒入一个茶杯里,哪怕是溢了出来,也不往另外一个茶杯里面倒水。
“那么是不是我们将这个外贸的茶杯拿走,茶壶里的水就能倒到这个茶杯里呢?并非如此。”王一鹗拿走了代表着外贸的茶杯,也没有停下来,而是把茶壶里的水,直接全部泼到了外面。
王一鹗这才开口说道:“商贸是逐利的,若是没有利润,就没有驱动力。”
为何宁愿把茶壶里的水泼掉,也不肯降价呢?为何大明的经济无论如何都不能拿走一个茶杯呢?
王一鹗思索了片刻继续说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青城县何四郎是青城县最大的势要豪右,他有个工坊,雇佣十里八乡的人来做工,生产各种各样的商品,包揽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所有方面,何四郎显然不是做善事,这样,只有一个茶壶的时候,就会出现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所有生产的商品如果价值100万银,那么何四郎要拿走20万的利润,剩余的80万向下分配,这已经是最理想的状态了,一般情况下何四郎要拿走90万,往下分配10万。”
“哪怕是最理想的八二分,穷民苦力们,手中就只有80万银,无论如何都买不完价值100万银的货物,而且,何四郎无论如何也不会把手中的20万光,这个时候,多出来这20万的货物,就是过剩。”
“对于青城县如此,对于大明也是如此。”
过剩,不是人们不需要商品,而是因为分配的缘故,市场的总需求小于供应,是生产、利润、分配、交易多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只有内需这一条腿走路,就是必然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因为以利润为主导,就一定会产生过剩,代表市场供大于求,工坊就会减少生产,减少供应进而维持利润,就会裁员,裁员导致了市场的需求更加萎靡,一步步的走向深渊。
王一鹗用青城县何四郎的故事告诉陛下,闭关锁国的最终导向,就是亡国,从经济模型上来看,这就是必然结果。
张居正听闻,对着陛下十分郑重的说道:“闭关,禁海,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天下之事,莫过于四个字,利来利往,需要用外贸厚利,来满足交易、商贸对利润的需要。”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过剩导致了浪费。”朱翊钧回到了问题的最开始,闭关锁国是不可能闭关锁国的,开海带来的许多新的挑战,需要想方设法的解决。
“其实有个好办法。”王一鹗思索了片刻说道:“外面人买不起大明的货物,大明发行国债,筹措资金,开始扩军,然后对外攻城略地,吃下朝鲜、倭国、安南,还不够,就继续扩军,东吁、蒙兀儿、大食、黑番国,还不够就继续扩,反正没人能挡得住大明军。”
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扩大需求,军事征伐。
大明一共就发行了一期专项国债,五年期的一千万银,专门用于绥远驰道修建和矿山开采,但国债这种筹集资金的方法,很快就被大明的保守派给摁死了。
以王国光和张学颜为首的户部,认为负债是一种激进的财务政策,是洪水猛兽,哪怕是有实体资产作为支撑的债务,也是洪水猛兽!
第一期为数一千万银的国债,是大明攻伐绥远之后,因为资金不足的无奈之举,是特例,不能作为一种常见的手段。
任何负债都需要赔付利息,是赔钱买卖!
再加上现在内帑、国帑的白银堆积如山,不需要筹措资金,所以国债一直没有再次发行。
枪在手,跟我走,抢,抢,抢!抢不够就继续扩,继续抢,扩大外部循环,扩大需求,坚决用武力手段,推行自由贸易,直到彻底崩解的那一天。
大明似乎也是这么做的,倭国、辽东、绥远、西域、东吁,大明四面开战,在不断地对外扩张,但大明并没有穷兵黩武的发行国债去扩大武装力量。
“人有两条腿,经济也是如此,我们必须要使用强而有力的手段,对内的分配进行调整,同样也必须要想方设法的扩大外部的需求,这两条腿都要粗壮,才能撑得起大明的江山社稷。”王一鹗总结性的对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总结。
两条腿走路,扩大内需也要扩大外需,扩大内需,是需要在分配问题上下功夫,扩大外需,则是开拓,开拓,开拓。
需求不足是大明开海遇到的第一个瓶颈。
王一鹗喝了口水,才继续说道:“陛下第二个瓶颈,则是海外流入的白银,已经很多年没有快速增长了。”
“大明白银流入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路线是倭国,每年大约为四百万银,第二条是大帆船贸易,总计不过六百万银,第三条为大明自己的远洋商队,以刘吉为船长的远洋商队,每年带回三百万银,因为种种关系,每年白银流入大约在一千万两道一千四百万两之间。”
“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
“与之相反的则是,赤铜的数量因为吕宋十二处铜镇的关系,仍在快速增加,由万历九年的1100万斤,增长到了去年的1900万斤,而且大明对吕宋方面的出口,也是随着赤铜的流入增加,而不断的增加,规模增速大抵等同于赤铜流入增长速度。”
白银的流入不仅仅是增长过慢的问题,而是忽多忽少的问题,不像赤铜,总是在增长,可见的未来,也会一直增长。
白银流入忽多忽少,会产生震荡,震荡就会产生投机,就会造成各种社会矛盾,对于极为保守的大明而言,不稳定不如没有。
王一鹗从密州市舶司谈起,说到第二个矛盾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矛盾。
一个很有趣的事实,吕宋因为国姓正茂的经营,生产在增加,需求也在增加,而且增速完全正相关。
吕宋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想解决外需,还是需要大明的传统艺能,王化。
王一鹗真的很想批评一下泰西的大航海,泰西的大航海给世界带来了枪炮、病菌、战争掠夺之外,似乎什么都没有带去,那些被殖民的地方,除了悲剧就只有悲剧,除了死亡就只有死亡,泰西大航海已经一百三十余年,并没有让世界的需求增加。
大明开海十二年,就制造了一个吕宋这样一个可以称之为奇迹的存在。
马尼拉城从一个围五里,不过九万人聚集的城池,变成了现在南洋上耀眼的明珠,人口在万历十二年末的丁口普查中,第一次突破了百万之众,港口还在快速扩建,从四个泊位扩张到了四十个,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海堤从0里,增长到了700余里。
四处龇牙咧嘴的大鳄鱼和猩猩,都已经慢慢消失不见。
吕宋拥有焦钢煤铁厂,还有十二处年产超过百万斤赤铜的大铜厂,这十二个铜厂,每一处都形成了十万以上丁口的城镇,拥有了道路、桥梁、沟渠,甚至还有了学堂。
大明和泰西搞出海,都是为了出海掠夺,起始动机没有什么不同,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天差地别。
王一鹗本来想批评泰西的大航海,后来觉得这是在讨论大明的内部问题,批评他人抬高自己,完全没必要,就没有多说。
这是大明皇帝八大美德之一:谦逊。
“陛下,这第二个瓶颈,臣以为海外需要宝钞,大明海外通行宝钞。”王一鹗不是意见篓子,只需要看现象,找问题,剖析原因,他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王一鹗进一步开口说道:“吕宋的海外通行宝钞,颇为稳定,臣以为可以继续扩大宝钞的发行,即便是有可能会宝钞回流,但也应该从每年一百万贯提升到五百万,甚至是一千万贯的规模。”
“至少也要提供大约等同于赤铜流入等价的宝钞,这对吕宋而言,非常重要。”
王一鹗没有大步快跑的意思,政策试点在吕宋,规模从实验性质的一百万贯向上扩张到五百万贯,看似是大跨步,但其实和赤铜流入的数量几乎相同。
“善。”张居正倒是颇为赞同。
大明不行钞法,只行钱法,这件事里的保守派是大明皇帝,大明皇帝始终担心宝钞回流的发生,对这件事的态度过于保守,导致大明钞法除了在倭国外,从未大规模发行。
“吕宋也需要宝钞,大明拿走了赤铜,吕宋用什么去交易呢?要么扣下一部分的赤铜,要么截流一部分流入大明的白银,要么仰赖大明发行的宝钞,只要大明不倒,在吕宋地面的宝钞,就会坚挺。”张居正进一步解释了自己为何会赞同。
皇帝优先考虑腹地,但多少也要考虑下的吕宋地方的切实需求,随着铜厂的设立,吕宋开始发展,已经不处于完全蛮荒的地方,对货币的需求也是极其旺盛的。
宝钞,就是最优解,而且不必担心贬值的问题,因为只要大明在,宝钞就有本位。
“陛下,白银流入不能无序,没有白银流入得饿死,白银流入多了也会堰塞,但大明之前缺少调节白银流入的阀门,而海外通行宝钞就是那个阀门,如果想要更多的白银,就多发行一些宝钞,如果想要减少白银流入,就可以减少甚至是收回宝钞,减少白银堰塞。”张居正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理由。
白银流入速度的快慢,需要自主、可控。
皇帝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内帑堆积如山的白银,扛着那么大个堰塞湖,陛下的压力真的很大,白银无节制的流入,也会造成许多的问题,有个阀门,就好多了。
就像蒸汽机一样,蒸汽机离心调速器,可以有效调节蒸汽的流量,让蒸汽机相对稳定的输出,想要多大的力气,就有多大的力气。“恩,王巡抚写成奏疏,朕朱批,送京堂推行。”朱翊钧思考再三,还是决定赞成王一鹗的想法。
这是解决白银流入速度的手段自已,有没有用还需要实践,但有总比没有强。
大明处于钱荒,整个世界同样处于钱荒的状态,大明的读书人素来喜欢批评朝廷,尤其是各种铁钱,更是被视为恶政中的恶政,从汉时开始的铁钱,飞钱,都是被批判的对象。
但除了中原能够奢侈的使用铁来铸钱之外,整个世界,连一个能大规模铸造铁钱的国家都没有,大明铁器行销海外,已经稳居大宗商品第二,甚至正在挑战布大宗商品第一的位置。
世界没有高炉冶铁术,各国更没有铁冶所。
泰西的钱荒,也是到了大航海时代,四处掠夺才逐渐缓解,但也只是泰西,整个世界仍然是处于绝对钱荒的时刻,只要大明可以完成对钞法的探索,仅仅钞法一项,就够大明续命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了。
大明海外通行宝钞,形成稳定的一般等价物,就会被用的到处都是,墨西哥、智利、巴西、泰西、非洲、大食国、蒙兀儿等等等等。
“这样一来,岂不是说,倭国又会变成一个货币上的孤岛?”朱翊钧简单思考了一下,得到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论,倭国又在大明翻身的时候,遭受了无妄之灾。
因为倭国的货币,是倭国通行宝钞,和大明海外通行宝钞不是一款,倭国的通行宝钞是没有蕉麻的,蕉麻产自吕宋,是一种绝佳的硬质纤维,具有拉力强、耐盐、耐浸、耐腐蚀等等特点,倭国通行宝钞是特制的,没有蕉麻。
倭国要和世界商贸沟通,没有大家都广泛认可的货币,就无法贸易。
王崇古听闻,笑呵呵的说道:“这也没办法,宝钞大明自己也不够用,就像米一样。”
大明宝钞注定会回流大明,作为钱法的一种补充,不够用,自然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为倭国更换宝钞了。
“开海遇到的第三个瓶颈,除了海外需求不足,白银流入忽高忽低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海寇问题,在马六甲海峡之内,大明船队可以自由通行,但是在马六甲海峡之外,海盗泛滥成灾。”王一鹗谈到了第三个瓶颈。
万事万物存在着普遍联系,进而存在着普遍的矛盾,这三个瓶颈是相互关联的。
大明商船出不了马六甲海峡,在海寇这件事上,大明辐射范围内,海寇已经偃旗息鼓,因为海寇的发端,倭国,已经被大明筑起了高墙,这道高墙是对马岛、长崎总督府和琉球,物理意义上的高墙,将倭寇牢牢的圈在了倭国。
如果费利佩二世能够对英格兰筑起高墙,泰西的海寇就能少一大半,毕竟私掠许可这种事儿,实在是太过于恶劣了。
“为什么要说大明商船越来越不喜欢出马六甲海峡了?哪怕是有泼天的富贵,也不愿出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明五桅过洋船的销量没有在放开后大肆增长,其主要还是由朝廷和五大远洋商行购买。”王一鹗不是胡说,密州市舶司经停的五桅过洋船数量相对固定,而且几个造船厂五桅过洋船的销量也相对疲软。
“如果说地中海是个风平浪静的澡盆,那现在大明水师辐射范围内,就是个人造的澡盆,相比较可怕多变的天象,人们还有些观察的办法去躲避,但是马六甲、兰老岛达沃城之外,就是海盗狂欢肆虐之地,人祸泛滥成灾。”王崇古看了王一鹗拿出了的数字,大明海商对五桅过洋船的兴趣不高,因为没有需求。
来自黑番国的象牙数量,也在累年减少。
简而言之,大明海商都被陛下的强悍水师给惯坏了,不是大明水师能抵达的地方,海商都不去,谁爱去谁去,那些地方,营商环境过于糟糕了。
大明水师刚刚打到了孟加拉湾,打到了东吁城,就有海商跟着水师去了,赚的盆满钵满,在海商上,所有人看到了北斗七星旗和大明龙旗的存在,就十足的安心。
大明水师不抢劫商船,这是自俞大猷建立水师之后,就已经明确的军例,军纪等于战斗力,没有严明的军纪就没有战无不胜的大明军,纵兵劫掠就是对军纪最大的破坏。
泰西,国家的海军也是海盗,这就是典型的道德真空,而大明水师不抢商船,也被黎牙实认定为大明高道德劣势的一种,不能劫掠商船,维系水师的成本实在是过于昂贵了。
商贾是逐利的,被抢劫的的话,不仅没有利润,还要把所有成本打进去。
朱翊钧摇头说道:“这不是允许武装商船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任何鼓噪类似于私掠许可证的政策,都视为让复杂多变的海洋,变得更加危险。”
“所以解决之法,还是水师要扩军。”张居正思来想去,没想出什么办法来,扩军成了唯一解。
但是维持一支纪律好的水师,其成本又过于昂贵了,现在这十万人,已经是大明的极限了,大明军费已经占据了大明朝廷近一半的岁入。
四大总督府都维持着一定规模的牙兵,大明朝廷顶多派遣一些客兵,这是大明水师军力严重不足的结果。
扩军要钱,大明又很穷,需要的钱的地方又太多,如何取舍,这就很考验政治智慧了。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有个现成的办法,但在场的人,没有一个提及。
那就是纵容四大海外总督府进行自我扩军,大明腹地的水师有高道德劣势,而总督府不存在这种问题,西班牙、葡萄牙遍布世界的总督府,哪个不是强盗?
但大明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帝制,这才是王一鹗想说,但没说也不敢说的瓶颈。
大明政治制度本身,与对外扩张的根本矛盾,四大总督府这种介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之间的产物,已经是皇帝、朝廷的最大妥协了。
帝制下的权力高度集中和海外总督府权力离散,是无解的矛盾。
安东尼奥、费利佩二世可以坦然的接受海外总督府的高度自主,但大明皇帝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不仅仅是皇帝,连殷正茂、张元勋、陈璘、徐渭这些海外总督,也很难接受,陈璘是琉球总督,但他更是大明水师总兵官,一年到头,陈璘都只在武装巡游的时候,去一次首里府的那霸港。
“陛下,这次南巡,是不是要让沿途地方,进献一些美人?”张居正提出了一个天才般的想法!
多纳妃嫔,多生孩子,陛下连世宗皇帝定下的九嫔妃制度都没有补完,现在宫里满打满算就大婚时候的王皇后、侧妃刘妃、李妃,万历八年因为生子晋位的周德妃、冉淑妃,万历十年进宫的英姿飒爽郭云瑶,温婉如水王兮悦,这二位也在随扈的名单之上。
郭云瑶、王兮悦这二位进宫到现在迟迟没有身孕,王夭灼在确定随行名单的时候,特别照顾了她们二人,其实陛下更喜欢云南小娘子冉淑妃,毕竟无论是样貌还是身段,都写着家宅不宁,但冉淑妃生下了朱常潮,有子嗣,可郭云瑶和王兮悦没有。
多生孩子,分封海外,这是张居正唯一能想到的办法,为了大明开海大事,就再辛苦一下陛下的腰子吧。
朱翊钧摇头说道:“朕不愿滋扰地方。”
武宗皇帝因为没有孩子,在南巡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让地方进献美人,试图生出个孩子来,但始终没有。
朱翊钧没有这个顾虑,就带着皇后和两个嫔妃一起南下。
造人是必须造人的,但哪有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道理?
“要不让密州市舶司进献一些高丽姬和倭国游女魁?”王一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来,有的时候再喜欢的饭吃的多了也会腻歪,这两年宫里一直没有喜讯,陛下要是吃腻了山珍海味,密州可以提供一些海外风情。
冯保这个鸟使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偶尔换换口味也好,泰西那些金毛番、红毛番陛下不喜欢那个味儿,可是高丽姬魁女,味道鲜美,不可不尝。
“打住打住!”朱翊钧气急败坏的说道:“这说着开海大事,怎么就扯到了这纳妃嫔之上,说事说事。”
帝制集权和总督府离散这个无解矛盾中,张居正能想出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破局之法,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不过得需要陛下配合就是。
“陛下,臣个人认为,开海还有一个困境,那就是南北发展不均衡,秦岭黄河以北,就只有密州一个市舶司,而且其规模和松江新港、宁波双屿、福建月港、广州电白完全无法相提并论,陛下要开海投资,密州市舶司也是个选择。”王一鹗这个燕国的地图有点长,最终图穷匕见,说起了他这次面圣的主要动机。
和王崇古盯上了陛下的马上要泄洪的银子一样,王一鹗希望大明皇帝在进行开海投资的时候,也考虑下密州市舶司。
陛下的主要投资集中在松江府、广州府,而不是北方,本来南方富裕,因为长江的存在,也存在着地理优势,再加上陛下的投资倾斜,导致密州市舶司的规模完全无法与其他市舶司相提并论。
王一鹗希望大明皇帝能给山东一个机会,山东会证明,自己也是沿海省份。
胶州湾也是天然的避风良港,而且是一个不冻港,对于大明而言,这也是北方最好的良港,北方虽然没有大河,但北方有驰道,驰道已经修到了密州市舶司,因为很多历史原因,大明皇帝对济南府比较忌惮,对兖州衍圣公也颇为不满,所以对山东倾注的力量不多。
南北差异过大的后果,就会头轻脚重,尾大不掉。
王一鹗希望陛下能够重视。
“朕内帑里那点银子,大家都盯着呢,申时行要、李乐也要,王家屏也要,现在王巡抚也要。”朱翊钧笑着说道:“这个拟成奏疏,送京堂廷议吧。”
朱翊钧没有答应下来,不是说他没有原谅山东,而是投资,从不是一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投资是需要一定回报率的,是否要加大对密州市舶司的投入,需要研究决定。
(本章完)
单纯的把商品在仓库堆积,把牛奶倾倒在河里,让蔬菜瓜果烂在地里,看作是人性贪婪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推脱,因为人性是恶的,所以这些事儿存在就是合理的,这不负责任。
这是一个成本、风险、利润、供应、需求、社会资源调控的综合性问题,单纯的把它归因为人性本恶,是无法解决这个顽疾的,需要正视它,承认它的存在,再想方设法的去缓解它,甚至是解决它。
王一鹗讲两个茶杯放在了桌上,拿来一个茶壶说道:“别的市舶司,我不清楚,但密州市舶司的确是这样的,自从市舶司设立以来,在密州周围形成的产业,都是外贸为主,十二年来,都是如此。”
“长期过分依赖海外厚利而生存,厚利之下,他们对商品在大明之内出售,缺少兴趣,因为利润实在是太低了。”
王一鹗拿起了茶壶倒入一个茶杯里,哪怕是溢了出来,也不往另外一个茶杯里面倒水。
“那么是不是我们将这个外贸的茶杯拿走,茶壶里的水就能倒到这个茶杯里呢?并非如此。”王一鹗拿走了代表着外贸的茶杯,也没有停下来,而是把茶壶里的水,直接全部泼到了外面。
王一鹗这才开口说道:“商贸是逐利的,若是没有利润,就没有驱动力。”
为何宁愿把茶壶里的水泼掉,也不肯降价呢?为何大明的经济无论如何都不能拿走一个茶杯呢?
王一鹗思索了片刻继续说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青城县何四郎是青城县最大的势要豪右,他有个工坊,雇佣十里八乡的人来做工,生产各种各样的商品,包揽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所有方面,何四郎显然不是做善事,这样,只有一个茶壶的时候,就会出现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所有生产的商品如果价值100万银,那么何四郎要拿走20万的利润,剩余的80万向下分配,这已经是最理想的状态了,一般情况下何四郎要拿走90万,往下分配10万。”
“哪怕是最理想的八二分,穷民苦力们,手中就只有80万银,无论如何都买不完价值100万银的货物,而且,何四郎无论如何也不会把手中的20万光,这个时候,多出来这20万的货物,就是过剩。”
“对于青城县如此,对于大明也是如此。”
过剩,不是人们不需要商品,而是因为分配的缘故,市场的总需求小于供应,是生产、利润、分配、交易多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只有内需这一条腿走路,就是必然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因为以利润为主导,就一定会产生过剩,代表市场供大于求,工坊就会减少生产,减少供应进而维持利润,就会裁员,裁员导致了市场的需求更加萎靡,一步步的走向深渊。
王一鹗用青城县何四郎的故事告诉陛下,闭关锁国的最终导向,就是亡国,从经济模型上来看,这就是必然结果。
张居正听闻,对着陛下十分郑重的说道:“闭关,禁海,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天下之事,莫过于四个字,利来利往,需要用外贸厚利,来满足交易、商贸对利润的需要。”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过剩导致了浪费。”朱翊钧回到了问题的最开始,闭关锁国是不可能闭关锁国的,开海带来的许多新的挑战,需要想方设法的解决。
“其实有个好办法。”王一鹗思索了片刻说道:“外面人买不起大明的货物,大明发行国债,筹措资金,开始扩军,然后对外攻城略地,吃下朝鲜、倭国、安南,还不够,就继续扩军,东吁、蒙兀儿、大食、黑番国,还不够就继续扩,反正没人能挡得住大明军。”
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扩大需求,军事征伐。
大明一共就发行了一期专项国债,五年期的一千万银,专门用于绥远驰道修建和矿山开采,但国债这种筹集资金的方法,很快就被大明的保守派给摁死了。
以王国光和张学颜为首的户部,认为负债是一种激进的财务政策,是洪水猛兽,哪怕是有实体资产作为支撑的债务,也是洪水猛兽!
第一期为数一千万银的国债,是大明攻伐绥远之后,因为资金不足的无奈之举,是特例,不能作为一种常见的手段。
任何负债都需要赔付利息,是赔钱买卖!
再加上现在内帑、国帑的白银堆积如山,不需要筹措资金,所以国债一直没有再次发行。
枪在手,跟我走,抢,抢,抢!抢不够就继续扩,继续抢,扩大外部循环,扩大需求,坚决用武力手段,推行自由贸易,直到彻底崩解的那一天。
大明似乎也是这么做的,倭国、辽东、绥远、西域、东吁,大明四面开战,在不断地对外扩张,但大明并没有穷兵黩武的发行国债去扩大武装力量。
“人有两条腿,经济也是如此,我们必须要使用强而有力的手段,对内的分配进行调整,同样也必须要想方设法的扩大外部的需求,这两条腿都要粗壮,才能撑得起大明的江山社稷。”王一鹗总结性的对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总结。
两条腿走路,扩大内需也要扩大外需,扩大内需,是需要在分配问题上下功夫,扩大外需,则是开拓,开拓,开拓。
需求不足是大明开海遇到的第一个瓶颈。
王一鹗喝了口水,才继续说道:“陛下第二个瓶颈,则是海外流入的白银,已经很多年没有快速增长了。”
“大明白银流入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路线是倭国,每年大约为四百万银,第二条是大帆船贸易,总计不过六百万银,第三条为大明自己的远洋商队,以刘吉为船长的远洋商队,每年带回三百万银,因为种种关系,每年白银流入大约在一千万两道一千四百万两之间。”
“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
“与之相反的则是,赤铜的数量因为吕宋十二处铜镇的关系,仍在快速增加,由万历九年的1100万斤,增长到了去年的1900万斤,而且大明对吕宋方面的出口,也是随着赤铜的流入增加,而不断的增加,规模增速大抵等同于赤铜流入增长速度。”
白银的流入不仅仅是增长过慢的问题,而是忽多忽少的问题,不像赤铜,总是在增长,可见的未来,也会一直增长。
白银流入忽多忽少,会产生震荡,震荡就会产生投机,就会造成各种社会矛盾,对于极为保守的大明而言,不稳定不如没有。
王一鹗从密州市舶司谈起,说到第二个矛盾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矛盾。
一个很有趣的事实,吕宋因为国姓正茂的经营,生产在增加,需求也在增加,而且增速完全正相关。
吕宋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想解决外需,还是需要大明的传统艺能,王化。
王一鹗真的很想批评一下泰西的大航海,泰西的大航海给世界带来了枪炮、病菌、战争掠夺之外,似乎什么都没有带去,那些被殖民的地方,除了悲剧就只有悲剧,除了死亡就只有死亡,泰西大航海已经一百三十余年,并没有让世界的需求增加。
大明开海十二年,就制造了一个吕宋这样一个可以称之为奇迹的存在。
马尼拉城从一个围五里,不过九万人聚集的城池,变成了现在南洋上耀眼的明珠,人口在万历十二年末的丁口普查中,第一次突破了百万之众,港口还在快速扩建,从四个泊位扩张到了四十个,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海堤从0里,增长到了700余里。
四处龇牙咧嘴的大鳄鱼和猩猩,都已经慢慢消失不见。
吕宋拥有焦钢煤铁厂,还有十二处年产超过百万斤赤铜的大铜厂,这十二个铜厂,每一处都形成了十万以上丁口的城镇,拥有了道路、桥梁、沟渠,甚至还有了学堂。
大明和泰西搞出海,都是为了出海掠夺,起始动机没有什么不同,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天差地别。
王一鹗本来想批评泰西的大航海,后来觉得这是在讨论大明的内部问题,批评他人抬高自己,完全没必要,就没有多说。
这是大明皇帝八大美德之一:谦逊。
“陛下,这第二个瓶颈,臣以为海外需要宝钞,大明海外通行宝钞。”王一鹗不是意见篓子,只需要看现象,找问题,剖析原因,他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王一鹗进一步开口说道:“吕宋的海外通行宝钞,颇为稳定,臣以为可以继续扩大宝钞的发行,即便是有可能会宝钞回流,但也应该从每年一百万贯提升到五百万,甚至是一千万贯的规模。”
“至少也要提供大约等同于赤铜流入等价的宝钞,这对吕宋而言,非常重要。”
王一鹗没有大步快跑的意思,政策试点在吕宋,规模从实验性质的一百万贯向上扩张到五百万贯,看似是大跨步,但其实和赤铜流入的数量几乎相同。
“善。”张居正倒是颇为赞同。
大明不行钞法,只行钱法,这件事里的保守派是大明皇帝,大明皇帝始终担心宝钞回流的发生,对这件事的态度过于保守,导致大明钞法除了在倭国外,从未大规模发行。
“吕宋也需要宝钞,大明拿走了赤铜,吕宋用什么去交易呢?要么扣下一部分的赤铜,要么截流一部分流入大明的白银,要么仰赖大明发行的宝钞,只要大明不倒,在吕宋地面的宝钞,就会坚挺。”张居正进一步解释了自己为何会赞同。
皇帝优先考虑腹地,但多少也要考虑下的吕宋地方的切实需求,随着铜厂的设立,吕宋开始发展,已经不处于完全蛮荒的地方,对货币的需求也是极其旺盛的。
宝钞,就是最优解,而且不必担心贬值的问题,因为只要大明在,宝钞就有本位。
“陛下,白银流入不能无序,没有白银流入得饿死,白银流入多了也会堰塞,但大明之前缺少调节白银流入的阀门,而海外通行宝钞就是那个阀门,如果想要更多的白银,就多发行一些宝钞,如果想要减少白银流入,就可以减少甚至是收回宝钞,减少白银堰塞。”张居正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理由。
白银流入速度的快慢,需要自主、可控。
皇帝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内帑堆积如山的白银,扛着那么大个堰塞湖,陛下的压力真的很大,白银无节制的流入,也会造成许多的问题,有个阀门,就好多了。
就像蒸汽机一样,蒸汽机离心调速器,可以有效调节蒸汽的流量,让蒸汽机相对稳定的输出,想要多大的力气,就有多大的力气。“恩,王巡抚写成奏疏,朕朱批,送京堂推行。”朱翊钧思考再三,还是决定赞成王一鹗的想法。
这是解决白银流入速度的手段自已,有没有用还需要实践,但有总比没有强。
大明处于钱荒,整个世界同样处于钱荒的状态,大明的读书人素来喜欢批评朝廷,尤其是各种铁钱,更是被视为恶政中的恶政,从汉时开始的铁钱,飞钱,都是被批判的对象。
但除了中原能够奢侈的使用铁来铸钱之外,整个世界,连一个能大规模铸造铁钱的国家都没有,大明铁器行销海外,已经稳居大宗商品第二,甚至正在挑战布大宗商品第一的位置。
世界没有高炉冶铁术,各国更没有铁冶所。
泰西的钱荒,也是到了大航海时代,四处掠夺才逐渐缓解,但也只是泰西,整个世界仍然是处于绝对钱荒的时刻,只要大明可以完成对钞法的探索,仅仅钞法一项,就够大明续命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了。
大明海外通行宝钞,形成稳定的一般等价物,就会被用的到处都是,墨西哥、智利、巴西、泰西、非洲、大食国、蒙兀儿等等等等。
“这样一来,岂不是说,倭国又会变成一个货币上的孤岛?”朱翊钧简单思考了一下,得到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论,倭国又在大明翻身的时候,遭受了无妄之灾。
因为倭国的货币,是倭国通行宝钞,和大明海外通行宝钞不是一款,倭国的通行宝钞是没有蕉麻的,蕉麻产自吕宋,是一种绝佳的硬质纤维,具有拉力强、耐盐、耐浸、耐腐蚀等等特点,倭国通行宝钞是特制的,没有蕉麻。
倭国要和世界商贸沟通,没有大家都广泛认可的货币,就无法贸易。
王崇古听闻,笑呵呵的说道:“这也没办法,宝钞大明自己也不够用,就像米一样。”
大明宝钞注定会回流大明,作为钱法的一种补充,不够用,自然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为倭国更换宝钞了。
“开海遇到的第三个瓶颈,除了海外需求不足,白银流入忽高忽低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海寇问题,在马六甲海峡之内,大明船队可以自由通行,但是在马六甲海峡之外,海盗泛滥成灾。”王一鹗谈到了第三个瓶颈。
万事万物存在着普遍联系,进而存在着普遍的矛盾,这三个瓶颈是相互关联的。
大明商船出不了马六甲海峡,在海寇这件事上,大明辐射范围内,海寇已经偃旗息鼓,因为海寇的发端,倭国,已经被大明筑起了高墙,这道高墙是对马岛、长崎总督府和琉球,物理意义上的高墙,将倭寇牢牢的圈在了倭国。
如果费利佩二世能够对英格兰筑起高墙,泰西的海寇就能少一大半,毕竟私掠许可这种事儿,实在是太过于恶劣了。
“为什么要说大明商船越来越不喜欢出马六甲海峡了?哪怕是有泼天的富贵,也不愿出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明五桅过洋船的销量没有在放开后大肆增长,其主要还是由朝廷和五大远洋商行购买。”王一鹗不是胡说,密州市舶司经停的五桅过洋船数量相对固定,而且几个造船厂五桅过洋船的销量也相对疲软。
“如果说地中海是个风平浪静的澡盆,那现在大明水师辐射范围内,就是个人造的澡盆,相比较可怕多变的天象,人们还有些观察的办法去躲避,但是马六甲、兰老岛达沃城之外,就是海盗狂欢肆虐之地,人祸泛滥成灾。”王崇古看了王一鹗拿出了的数字,大明海商对五桅过洋船的兴趣不高,因为没有需求。
来自黑番国的象牙数量,也在累年减少。
简而言之,大明海商都被陛下的强悍水师给惯坏了,不是大明水师能抵达的地方,海商都不去,谁爱去谁去,那些地方,营商环境过于糟糕了。
大明水师刚刚打到了孟加拉湾,打到了东吁城,就有海商跟着水师去了,赚的盆满钵满,在海商上,所有人看到了北斗七星旗和大明龙旗的存在,就十足的安心。
大明水师不抢劫商船,这是自俞大猷建立水师之后,就已经明确的军例,军纪等于战斗力,没有严明的军纪就没有战无不胜的大明军,纵兵劫掠就是对军纪最大的破坏。
泰西,国家的海军也是海盗,这就是典型的道德真空,而大明水师不抢商船,也被黎牙实认定为大明高道德劣势的一种,不能劫掠商船,维系水师的成本实在是过于昂贵了。
商贾是逐利的,被抢劫的的话,不仅没有利润,还要把所有成本打进去。
朱翊钧摇头说道:“这不是允许武装商船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任何鼓噪类似于私掠许可证的政策,都视为让复杂多变的海洋,变得更加危险。”
“所以解决之法,还是水师要扩军。”张居正思来想去,没想出什么办法来,扩军成了唯一解。
但是维持一支纪律好的水师,其成本又过于昂贵了,现在这十万人,已经是大明的极限了,大明军费已经占据了大明朝廷近一半的岁入。
四大总督府都维持着一定规模的牙兵,大明朝廷顶多派遣一些客兵,这是大明水师军力严重不足的结果。
扩军要钱,大明又很穷,需要的钱的地方又太多,如何取舍,这就很考验政治智慧了。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有个现成的办法,但在场的人,没有一个提及。
那就是纵容四大海外总督府进行自我扩军,大明腹地的水师有高道德劣势,而总督府不存在这种问题,西班牙、葡萄牙遍布世界的总督府,哪个不是强盗?
但大明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帝制,这才是王一鹗想说,但没说也不敢说的瓶颈。
大明政治制度本身,与对外扩张的根本矛盾,四大总督府这种介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之间的产物,已经是皇帝、朝廷的最大妥协了。
帝制下的权力高度集中和海外总督府权力离散,是无解的矛盾。
安东尼奥、费利佩二世可以坦然的接受海外总督府的高度自主,但大明皇帝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不仅仅是皇帝,连殷正茂、张元勋、陈璘、徐渭这些海外总督,也很难接受,陈璘是琉球总督,但他更是大明水师总兵官,一年到头,陈璘都只在武装巡游的时候,去一次首里府的那霸港。
“陛下,这次南巡,是不是要让沿途地方,进献一些美人?”张居正提出了一个天才般的想法!
多纳妃嫔,多生孩子,陛下连世宗皇帝定下的九嫔妃制度都没有补完,现在宫里满打满算就大婚时候的王皇后、侧妃刘妃、李妃,万历八年因为生子晋位的周德妃、冉淑妃,万历十年进宫的英姿飒爽郭云瑶,温婉如水王兮悦,这二位也在随扈的名单之上。
郭云瑶、王兮悦这二位进宫到现在迟迟没有身孕,王夭灼在确定随行名单的时候,特别照顾了她们二人,其实陛下更喜欢云南小娘子冉淑妃,毕竟无论是样貌还是身段,都写着家宅不宁,但冉淑妃生下了朱常潮,有子嗣,可郭云瑶和王兮悦没有。
多生孩子,分封海外,这是张居正唯一能想到的办法,为了大明开海大事,就再辛苦一下陛下的腰子吧。
朱翊钧摇头说道:“朕不愿滋扰地方。”
武宗皇帝因为没有孩子,在南巡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让地方进献美人,试图生出个孩子来,但始终没有。
朱翊钧没有这个顾虑,就带着皇后和两个嫔妃一起南下。
造人是必须造人的,但哪有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道理?
“要不让密州市舶司进献一些高丽姬和倭国游女魁?”王一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来,有的时候再喜欢的饭吃的多了也会腻歪,这两年宫里一直没有喜讯,陛下要是吃腻了山珍海味,密州可以提供一些海外风情。
冯保这个鸟使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偶尔换换口味也好,泰西那些金毛番、红毛番陛下不喜欢那个味儿,可是高丽姬魁女,味道鲜美,不可不尝。
“打住打住!”朱翊钧气急败坏的说道:“这说着开海大事,怎么就扯到了这纳妃嫔之上,说事说事。”
帝制集权和总督府离散这个无解矛盾中,张居正能想出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破局之法,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不过得需要陛下配合就是。
“陛下,臣个人认为,开海还有一个困境,那就是南北发展不均衡,秦岭黄河以北,就只有密州一个市舶司,而且其规模和松江新港、宁波双屿、福建月港、广州电白完全无法相提并论,陛下要开海投资,密州市舶司也是个选择。”王一鹗这个燕国的地图有点长,最终图穷匕见,说起了他这次面圣的主要动机。
和王崇古盯上了陛下的马上要泄洪的银子一样,王一鹗希望大明皇帝在进行开海投资的时候,也考虑下密州市舶司。
陛下的主要投资集中在松江府、广州府,而不是北方,本来南方富裕,因为长江的存在,也存在着地理优势,再加上陛下的投资倾斜,导致密州市舶司的规模完全无法与其他市舶司相提并论。
王一鹗希望大明皇帝能给山东一个机会,山东会证明,自己也是沿海省份。
胶州湾也是天然的避风良港,而且是一个不冻港,对于大明而言,这也是北方最好的良港,北方虽然没有大河,但北方有驰道,驰道已经修到了密州市舶司,因为很多历史原因,大明皇帝对济南府比较忌惮,对兖州衍圣公也颇为不满,所以对山东倾注的力量不多。
南北差异过大的后果,就会头轻脚重,尾大不掉。
王一鹗希望陛下能够重视。
“朕内帑里那点银子,大家都盯着呢,申时行要、李乐也要,王家屏也要,现在王巡抚也要。”朱翊钧笑着说道:“这个拟成奏疏,送京堂廷议吧。”
朱翊钧没有答应下来,不是说他没有原谅山东,而是投资,从不是一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投资是需要一定回报率的,是否要加大对密州市舶司的投入,需要研究决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