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九阿哥在八贝勒的庄子上赖了整整两日,吃了八哥亲手烤的鱼和兔子,跟着一道打了猎,还赏了梅,看侄子和几个年纪不大的侄女们练了剑,这才不舍离去。
若不是为了爵位,他非得在这庄子上住到过年不可。
八贝勒的反击弱得不能再弱了,以至于在许多人看来,八贝勒是在无事生非,根本没把那流言的幕后主使和太子联系到一起去。
但旁人注意不到,不代表康熙注意不到,自康熙四十二年起,他便让人密切关注太子的动向,索额图虽然死了,但太子身边总会冒出张狂的人来,谁知道会不会出现第二个索额图密谋提前夺权,哪怕被关到宗人府大牢里了都有人在外面组织营救。
噶礼是主动投靠到太子门下去的,他提拔重用的人,回京城不到一个月,就迫不及待的去向太子投诚了。
是不是在这些人眼中他已经垂垂老矣,已经撑不了几年了,所以才如此迫不及待。
噶礼是提前去抱太子的大腿,而老八是现在就怕了太子。
被传出那样的流言,就只是不疼不痒的给了太子一个难堪。
老八不中用,老大还不如老八,那流言重伤的只是老八吗,老八如今那样的身子骨,还能争什么,太子让人散布这样的流言阻的到底是谁,老大居然连幕后之人也查不出来。
八贝勒向朝廷告了假,康熙四十五年的年末始终没有出现在朝堂上,也没有再去过礼部衙门,但朝堂之事能躲,过年却不好在外头了,尤其是辞岁之后,新年伊始,不光要去宫里磕头,还要各家各户拜年串门。
所以腊月二十九,八贝勒就不得不搬回城了,连带着把侄子侄女们送回去,各回各府。
而且因为避出京城一个多月,他有一个多月未见皇阿玛、太后以及额娘,所以回京的头一日,也就是年三十这一天,他们一家须得早早进宫请安。
成婚这么多年,两口子还是头一次带孩子进宫,虽然没有记入玉碟,甚至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办过认亲宴,但名分早已定下,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把两个孩子带进来,算是把收养关系给砸实了。
“你们先去启祥宫等我,我去给皇阿玛请安。”
八贝勒把怀里的小女儿卫兰递给嬷嬷抱着,又为福晋拍了拍落在领子上的雪,最后对着大女儿卫枝笑了笑。
此次进宫,对他们一家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他不算,两辈子加起来他都活了五百多年了,而且是起起伏伏的五百多年,没什么看不开的。
“爷放心。”八福晋牵着卫枝的手仰头微笑道,不就是不能生吗,只要在爷眼中不算罪过,那旁人就更不能因此定她的罪。
八福晋挺胸昂首,硬是走出了一股慷慨激昂的气势。
卫枝紧随其后,紧张到脸都有些发白了,但还是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落落大方,妹妹年纪小还不知今日意味着什么,不知今日她们能见到谁。
来之前,不管是她现在的阿玛额娘,还是她以前的阿玛额娘,都叮嘱过她,不要胆怯,要大大方方的,今日才是她以八贝勒府大格格出现的第一日。
宫中礼仪,她已经学了多日,因是第一次见面,所以见祖母要行的是大礼而不是普通的蹲安礼。
婆婆跟前,八福晋屈膝蹲了蹲,便侧开身子,将位置留给要行大礼的两个女儿。
良嫔本就瘦弱,这段时间又清减了不少,以至于哪怕穿着冬袄人看上去都有些单薄。
如今见了儿媳和两个刚得来的孙女,心中的担忧倒是散下去不少。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从脸上就能看出来,老八媳妇脸上的表情坚定又从容,比起从前的明艳,好似又多了几分稳重,但那明艳之感一丁点都未折,不见一丝阴霾。
当两个孩子行完礼,良嫔拉了人起来,给了见面礼,两个孩子也给她呈了礼,卫枝送的是亲手做的里衣,卫兰送的是自己串的手串。
良嫔把礼物收下,这才拉着儿媳妇的手道“孩子,苦了你了。”
不能怀孕生子,还要背着不能生养的名声,郭络罗氏是为她儿子才遭了这样的罪。
本来昂首挺胸的八福晋肩膀微微低了低,爷骗了皇上,也骗了娘娘,但她心知肚明,爷如果是别的问题不能生养也就算了,肾气不足可得了吧。
“儿媳不苦,倒是娘娘看上去清减了许多,怕是爷等会儿见了要心疼。”八福晋干巴巴的道。
良嫔拍了拍儿媳的手,她们也做了七八年的婆媳,从前她只觉得儿媳高傲,连句哄人的话都不会说,如今再看,这还是个不会哄人的,却是个实心的人。
“那就让他心疼去,大冷天的带着你们跑到城外住了小一个月,就得让他心疼心疼。”
良嫔边说着,眼睛便不由自主的停在了大孙女身上。
这原是她的侄孙女,但她也是头一次见,只听大嫂说这孩子长得有几分像她,确实像,不只是脸像。
良嫔看着只有十岁的卫枝就像看见那时的自己,她十三岁小选进宫,因着这张脸,阿玛对她是寄予了厚望的,所以特意找了门路送她去御前伺候。
那时候她面上强撑着平静,内心却日日惶恐,就像现在的卫枝,礼行得再标准,准备的再充分,眼神都是怯生生的,不过这孩子还是比她那会儿要强。
良嫔没养过孩子,她的孩子刚满月就被抱到惠妃娘娘那里养着了,养到六岁就搬去了阿哥所,阿哥待她从不生疏,她们母子见面,也多是阿哥主动关心她,她倒是没有多少哄孩子的经验。
“我让人备了点心,都是你们阿玛小时候喜欢吃的,你们也尝尝。”
面前的炕桌上摆了一碟糖蒸酥酪、一碟红年糕,一碟蜜汁玫瑰芋头,一碟豌豆黄,还有三盏杏仁豆腐。
“明月你也尝尝,这是特意去延禧宫拿的甜点,虽都是御厨,一样的点心味道做出来却不同,阿哥刚搬去阿哥所那两年,还总是惦记着延禧宫的这几味甜点。”
八福晋端起一盏还温热的杏仁豆腐,舀出一勺尝了尝,果然是爷的口味,比寻常杏仁豆腐要甜些。
“爷爱吃甜口,喝碗豆花都要让厨子放糖,可是随了娘娘”
良嫔温柔看着两个孙女,摇了摇头道“我口味儿清淡,不喜欢吃太甜的,或许是随了我阿玛,他老人家在世时是宁可一日无盐也不可一日无糖。”
至于皇上是不是爱吃甜的,那她就不知道了。
卫枝小口品尝着浇了玫瑰酱的芋头,在心里默默道,她也喜欢吃甜口,或许和阿玛一样是随了太爷爷。
不比启祥宫里的温馨融洽,乾清宫里的气氛僵硬,父在上,子在下,在行礼请过安,谁都没主动开口。
康熙连写了二十几张福字,墨汁快用没了,老八还在下头傻愣愣的站着,也没主动上来给他磨墨。
要说老八没眼力劲儿是不可能的,他是想晾一晾老八的,可现在看来,谁晾谁还真不一定。
“过来磨墨裁纸,傻站着做什么。”
“儿臣遵命。”很有被晾自觉的八贝勒打千行礼道。
上辈子皇阿玛没少晾着他,光站着就是便宜他了,一般情况下,他行完礼之后,皇阿玛直接不叫起,让他跪在那里,皇阿玛照旧做自己的事儿,批折子也好,面见皇子和朝臣也罢,都不耽搁,如果他跪的地方碍事儿了,不用皇阿玛开口,他会主动到边上跪着去。
磨墨,裁纸,将写好晾干的福字收起,把裁好的新纸铺上。
八贝勒有条不紊,做完这些,便主动退到一旁站着。
康熙瞥了一眼,梁九功如果此时在屋里都不会站的离他这么远。
老八这怨气没写在脸上,倒是写在了身上。
自个儿怕了太子,连告状都不曾,倒是怨上朕了。
“朕累了,剩下的你来写。”康熙把笔撂下。
“儿臣的字不好看。”八贝勒道。
不是他推脱,是皇阿玛一直嫌弃他的字,不提在上书房读书时被批评过多少次,他都出宫开府了,皇阿玛还把写的一首好字的何焯安排进府做他的侍读。
“不好看就不好看,朕又没打算赏给你,不会贴在八贝勒府。”康熙没好气的道。
八贝勒不吭声了,拿起笔,老老实实开始写福字。
康熙却愈发气不顺了,老八从前在他跟前不这样,老八就不是个寡言的人,从小到大都不是,诸子之中,老八是最有上进心最努力的,也是处事最圆滑的。
“朕已经让赵昌严惩传播流言之人了。”康熙淡淡的解释了一句。
之所以用赵昌,而不是用宗人府和步兵统领衙门的人,是因为此事不宜大张旗鼓的去查,否则那些流言只会越传越广越传越离谱。
“儿臣谢过皇阿玛。”八贝勒迟疑了一瞬,才放下笔躬身道。
康熙抿了抿唇,脸色铁青,不过却不是冲着老八,而是太子。
堂堂一国储君用这么不入流的手段,就算是被噶礼所惑,也让人难以启齿,他连开口为太子辩解都张不开嘴。
一肚子气的康熙索性也不再开口说话,找了个位置坐下,手捧热茶,看着老八站在书案前一张张写福字。
“皇阿玛,儿臣都写好了。”
桌面上的红纸已经用尽。
他虽然有刻意模仿自己这个时期的字体,但终究还是有些不同的,不知道皇阿玛能不能看得出来。
康熙端着茶起身走过来,扫了一眼摆在书案上的大字,语气淡淡的道“回去还是要把字多练练。”
平心而论,老八的字不丑,甚至在这个年纪已经算不错的了,只是他习惯了对老八高要求,这些年老八自己不也样样争先吗。
老八这笔字,比起老四老三还是要差点。
八贝勒乖巧应下,还行,皇阿玛没看出来。
“那儿臣就先告退了。”
他先是被皇阿玛晾了大概有一刻钟的时间,刚刚写福字期间,皇阿玛两盏茶都喝完了,估摸着他在乾清宫待了得有半个时辰了。
“去吧。”
启祥宫他就不去了,等会儿直接去宁寿宫,老八那两个养女他总要给个体面,省得有人说三道四。
若不是为了爵位,他非得在这庄子上住到过年不可。
八贝勒的反击弱得不能再弱了,以至于在许多人看来,八贝勒是在无事生非,根本没把那流言的幕后主使和太子联系到一起去。
但旁人注意不到,不代表康熙注意不到,自康熙四十二年起,他便让人密切关注太子的动向,索额图虽然死了,但太子身边总会冒出张狂的人来,谁知道会不会出现第二个索额图密谋提前夺权,哪怕被关到宗人府大牢里了都有人在外面组织营救。
噶礼是主动投靠到太子门下去的,他提拔重用的人,回京城不到一个月,就迫不及待的去向太子投诚了。
是不是在这些人眼中他已经垂垂老矣,已经撑不了几年了,所以才如此迫不及待。
噶礼是提前去抱太子的大腿,而老八是现在就怕了太子。
被传出那样的流言,就只是不疼不痒的给了太子一个难堪。
老八不中用,老大还不如老八,那流言重伤的只是老八吗,老八如今那样的身子骨,还能争什么,太子让人散布这样的流言阻的到底是谁,老大居然连幕后之人也查不出来。
八贝勒向朝廷告了假,康熙四十五年的年末始终没有出现在朝堂上,也没有再去过礼部衙门,但朝堂之事能躲,过年却不好在外头了,尤其是辞岁之后,新年伊始,不光要去宫里磕头,还要各家各户拜年串门。
所以腊月二十九,八贝勒就不得不搬回城了,连带着把侄子侄女们送回去,各回各府。
而且因为避出京城一个多月,他有一个多月未见皇阿玛、太后以及额娘,所以回京的头一日,也就是年三十这一天,他们一家须得早早进宫请安。
成婚这么多年,两口子还是头一次带孩子进宫,虽然没有记入玉碟,甚至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办过认亲宴,但名分早已定下,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把两个孩子带进来,算是把收养关系给砸实了。
“你们先去启祥宫等我,我去给皇阿玛请安。”
八贝勒把怀里的小女儿卫兰递给嬷嬷抱着,又为福晋拍了拍落在领子上的雪,最后对着大女儿卫枝笑了笑。
此次进宫,对他们一家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他不算,两辈子加起来他都活了五百多年了,而且是起起伏伏的五百多年,没什么看不开的。
“爷放心。”八福晋牵着卫枝的手仰头微笑道,不就是不能生吗,只要在爷眼中不算罪过,那旁人就更不能因此定她的罪。
八福晋挺胸昂首,硬是走出了一股慷慨激昂的气势。
卫枝紧随其后,紧张到脸都有些发白了,但还是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落落大方,妹妹年纪小还不知今日意味着什么,不知今日她们能见到谁。
来之前,不管是她现在的阿玛额娘,还是她以前的阿玛额娘,都叮嘱过她,不要胆怯,要大大方方的,今日才是她以八贝勒府大格格出现的第一日。
宫中礼仪,她已经学了多日,因是第一次见面,所以见祖母要行的是大礼而不是普通的蹲安礼。
婆婆跟前,八福晋屈膝蹲了蹲,便侧开身子,将位置留给要行大礼的两个女儿。
良嫔本就瘦弱,这段时间又清减了不少,以至于哪怕穿着冬袄人看上去都有些单薄。
如今见了儿媳和两个刚得来的孙女,心中的担忧倒是散下去不少。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从脸上就能看出来,老八媳妇脸上的表情坚定又从容,比起从前的明艳,好似又多了几分稳重,但那明艳之感一丁点都未折,不见一丝阴霾。
当两个孩子行完礼,良嫔拉了人起来,给了见面礼,两个孩子也给她呈了礼,卫枝送的是亲手做的里衣,卫兰送的是自己串的手串。
良嫔把礼物收下,这才拉着儿媳妇的手道“孩子,苦了你了。”
不能怀孕生子,还要背着不能生养的名声,郭络罗氏是为她儿子才遭了这样的罪。
本来昂首挺胸的八福晋肩膀微微低了低,爷骗了皇上,也骗了娘娘,但她心知肚明,爷如果是别的问题不能生养也就算了,肾气不足可得了吧。
“儿媳不苦,倒是娘娘看上去清减了许多,怕是爷等会儿见了要心疼。”八福晋干巴巴的道。
良嫔拍了拍儿媳的手,她们也做了七八年的婆媳,从前她只觉得儿媳高傲,连句哄人的话都不会说,如今再看,这还是个不会哄人的,却是个实心的人。
“那就让他心疼去,大冷天的带着你们跑到城外住了小一个月,就得让他心疼心疼。”
良嫔边说着,眼睛便不由自主的停在了大孙女身上。
这原是她的侄孙女,但她也是头一次见,只听大嫂说这孩子长得有几分像她,确实像,不只是脸像。
良嫔看着只有十岁的卫枝就像看见那时的自己,她十三岁小选进宫,因着这张脸,阿玛对她是寄予了厚望的,所以特意找了门路送她去御前伺候。
那时候她面上强撑着平静,内心却日日惶恐,就像现在的卫枝,礼行得再标准,准备的再充分,眼神都是怯生生的,不过这孩子还是比她那会儿要强。
良嫔没养过孩子,她的孩子刚满月就被抱到惠妃娘娘那里养着了,养到六岁就搬去了阿哥所,阿哥待她从不生疏,她们母子见面,也多是阿哥主动关心她,她倒是没有多少哄孩子的经验。
“我让人备了点心,都是你们阿玛小时候喜欢吃的,你们也尝尝。”
面前的炕桌上摆了一碟糖蒸酥酪、一碟红年糕,一碟蜜汁玫瑰芋头,一碟豌豆黄,还有三盏杏仁豆腐。
“明月你也尝尝,这是特意去延禧宫拿的甜点,虽都是御厨,一样的点心味道做出来却不同,阿哥刚搬去阿哥所那两年,还总是惦记着延禧宫的这几味甜点。”
八福晋端起一盏还温热的杏仁豆腐,舀出一勺尝了尝,果然是爷的口味,比寻常杏仁豆腐要甜些。
“爷爱吃甜口,喝碗豆花都要让厨子放糖,可是随了娘娘”
良嫔温柔看着两个孙女,摇了摇头道“我口味儿清淡,不喜欢吃太甜的,或许是随了我阿玛,他老人家在世时是宁可一日无盐也不可一日无糖。”
至于皇上是不是爱吃甜的,那她就不知道了。
卫枝小口品尝着浇了玫瑰酱的芋头,在心里默默道,她也喜欢吃甜口,或许和阿玛一样是随了太爷爷。
不比启祥宫里的温馨融洽,乾清宫里的气氛僵硬,父在上,子在下,在行礼请过安,谁都没主动开口。
康熙连写了二十几张福字,墨汁快用没了,老八还在下头傻愣愣的站着,也没主动上来给他磨墨。
要说老八没眼力劲儿是不可能的,他是想晾一晾老八的,可现在看来,谁晾谁还真不一定。
“过来磨墨裁纸,傻站着做什么。”
“儿臣遵命。”很有被晾自觉的八贝勒打千行礼道。
上辈子皇阿玛没少晾着他,光站着就是便宜他了,一般情况下,他行完礼之后,皇阿玛直接不叫起,让他跪在那里,皇阿玛照旧做自己的事儿,批折子也好,面见皇子和朝臣也罢,都不耽搁,如果他跪的地方碍事儿了,不用皇阿玛开口,他会主动到边上跪着去。
磨墨,裁纸,将写好晾干的福字收起,把裁好的新纸铺上。
八贝勒有条不紊,做完这些,便主动退到一旁站着。
康熙瞥了一眼,梁九功如果此时在屋里都不会站的离他这么远。
老八这怨气没写在脸上,倒是写在了身上。
自个儿怕了太子,连告状都不曾,倒是怨上朕了。
“朕累了,剩下的你来写。”康熙把笔撂下。
“儿臣的字不好看。”八贝勒道。
不是他推脱,是皇阿玛一直嫌弃他的字,不提在上书房读书时被批评过多少次,他都出宫开府了,皇阿玛还把写的一首好字的何焯安排进府做他的侍读。
“不好看就不好看,朕又没打算赏给你,不会贴在八贝勒府。”康熙没好气的道。
八贝勒不吭声了,拿起笔,老老实实开始写福字。
康熙却愈发气不顺了,老八从前在他跟前不这样,老八就不是个寡言的人,从小到大都不是,诸子之中,老八是最有上进心最努力的,也是处事最圆滑的。
“朕已经让赵昌严惩传播流言之人了。”康熙淡淡的解释了一句。
之所以用赵昌,而不是用宗人府和步兵统领衙门的人,是因为此事不宜大张旗鼓的去查,否则那些流言只会越传越广越传越离谱。
“儿臣谢过皇阿玛。”八贝勒迟疑了一瞬,才放下笔躬身道。
康熙抿了抿唇,脸色铁青,不过却不是冲着老八,而是太子。
堂堂一国储君用这么不入流的手段,就算是被噶礼所惑,也让人难以启齿,他连开口为太子辩解都张不开嘴。
一肚子气的康熙索性也不再开口说话,找了个位置坐下,手捧热茶,看着老八站在书案前一张张写福字。
“皇阿玛,儿臣都写好了。”
桌面上的红纸已经用尽。
他虽然有刻意模仿自己这个时期的字体,但终究还是有些不同的,不知道皇阿玛能不能看得出来。
康熙端着茶起身走过来,扫了一眼摆在书案上的大字,语气淡淡的道“回去还是要把字多练练。”
平心而论,老八的字不丑,甚至在这个年纪已经算不错的了,只是他习惯了对老八高要求,这些年老八自己不也样样争先吗。
老八这笔字,比起老四老三还是要差点。
八贝勒乖巧应下,还行,皇阿玛没看出来。
“那儿臣就先告退了。”
他先是被皇阿玛晾了大概有一刻钟的时间,刚刚写福字期间,皇阿玛两盏茶都喝完了,估摸着他在乾清宫待了得有半个时辰了。
“去吧。”
启祥宫他就不去了,等会儿直接去宁寿宫,老八那两个养女他总要给个体面,省得有人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