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欧考察回来有好几年了,和我同去考察的伙伴们被我渐渐地淡忘了,惟独那位女导游,她时悲时欢的神情却在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特别深刻的是在德国边界小镇卡里尔的小餐馆里,在那难忘的风雪之夜
    2002年12月27日,我们乘mu553航班,在当地时间16h15抵达巴黎。在巴黎国际机场出口,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身材苗条的金发女郎,握手的时候,我才看清,她有一双乌黑的眼睛,一看就能认出来是我们同胞,虽然化了妆,可是,掩盖不住岁月留下的皱纹爬上了她消瘦的黄脸庞。
    她微笑着说:“欢迎您们!我是导游,姓黄,与中国的伟人谐音,叫晓平”从她的口音里,带着柔和的上海腔调。我们考察团成员都是男的,来自浙江,女导游的到来,又是上海人,大家情绪一下子活跃起来,都忘了时差带来的疲惫和不适。
    我们初到巴黎,委托她办理的第一件事是代买电话卡,她满口答应,可是两天过去了,还没有买到,大家很有怨言,因为出国,往家里通个电话,好让家人放心。我无法往家里打电话,到第三天,出于无奈,我才借用黄岩区协作办主任的手机,往家里打电话报了平安。果然,家里焦急万分,四处打听,以为我们出事了。
    她解释说:“我已经交代傻老头办理,很快会拿来。”她当我们的面数落起自己的丈夫。他何许人?大家都想知道。
    “是哪里人?”不知是谁问她。
    “‘苯猪’一个,纯种法国佬。”她告诉我们:“是巴黎一所大学的教授。”从她的脸上,流露出一丝骄傲,马上又消失了,她带着一种惋惜说:“现在已经退休了。”她扫了大家一眼,大家的惊讶的表情,她自嘲地笑着说:“是糟老头子,不过,人挺好。”
    能听出来,她嫁给一个又苯又老的法国丈夫。
    坐在前面的杭州协作办老沈诙谐地说:“姜是老的辣,人是老的好,生活经验丰富咯。”
    他详细地追问黄导的身世、出国经过,要她介绍黄、白人种的文化、生理差异。黄导也是从风浪里过来的“老油条”她们插科打诨,荤素搭配,两人一问一答,不时引发满车的笑声。
    大家七嘴八舌地询问,在去参观景点的路上,她断断续续地述说着自己出国谋生的坎坷经历:
    “我原来在上海一家国营企业当统计员,工作很适宜,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有一位好老公,还有一个儿子。随着出国热的浪潮的到来,我的同学、邻居都千方百计地出国,有的去美国,有的去日本。我18岁的时候,我曾暗恋过的一个人,他是一位海军军官,后来他去了美国。我们现在还有联系,是朋友,也许受他的影响,我也心动了,另外有一个原因,我的姑妈在瑞士,就奔她来了。好不容易来了来到这里,可是,呆下来可不容易。
    开始在一家温州餐馆当厨子,老板对我不错,老板娘吃醋,疑心我和老板有关系,我只得离开那里。后来到一家台湾老板的成衣工厂打工。当时租房子住,房东是法国佬,他对人很和善,他经常带着8岁的女儿来看我,女孩子很漂亮,原来是一个混血儿。
    渐渐地我了解:他是一位大学教授,曾有过一位黑人妻子,而且怀着别人的孩子,他没有嫌弃她,孩子出生后,他收养了这个孩子。后来他妻子得了神经病,他常常带着女儿去探望,按照法国法律,五年后可以离婚。离婚后,他也时常去看望病中的前妻,前妻死后,孤独一人,有些可怜。
    我在他家住,他带着养女常常来关心我。开始,我感到他的年龄可以当我的父辈了,他对我的关心我没往心里去。时间长了,我感到他心地善良。有一次,他向我求爱,我没法接受,因为在上海我还有一个家,可是,这个家,早已名存实亡。”
    “法国佬是靠什么把你征服的,是情感上还是生理上?”不知是谁提出一个古怪而大伙都感兴趣的问题。
    “这——”她犹豫了一下,继续说:“我越来越感觉他对我是真心实意。当我离开了那家成衣工厂的时候,又没有‘绿卡’东躲西藏,非常困难,赶巧,我又生了病,又没有人照顾,他和混血的女儿常常来关心帮助我,他有一颗宽容的心,我很感动,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他给了我温暖,我没法拒绝,他无微不至地关心我,彼此缺陷的生活境况把我们推在一起,我从同情到怜爱,我们同居了。要是在中国,我犯了重婚罪,可是,在这浪漫、自由的国度里,婚姻的离合在于双方的意愿。我处在幸福和痛苦的旋涡之中,他看出来我的难处,想只身到上海和我的前夫说明,让他放弃已经不属于他的妻子。我担心他们谈不下来,何况存在观念上的差异,没有让他去。我对他们情感上的份量只能我自己知道,只能自己去面对。我回到上海,和丈夫商量:‘要想能在法国得到合法居留手续,我们只能假离婚,你看如何?’他很赞成。在上海像我们这样情况的人很多,为了出国,真离婚很多,弃家而去的也不少。我们很顺利地办了离婚手续,我把儿子留给他,许诺:等我在法国扎根后,再把他爷俩带出来。后来,没想到的是,假戏真做,我成了法国人的太太,我们有了一个女儿,长得很漂亮。过了些年,我把儿子带过来了,把他给甩了。”
    她的话语里充满了对前夫的歉疚,神情有些伤感和无奈。
    一路之上,她常常提及法国丈夫,她说自己经常“欺负”他。上海人的家庭,男人做家务,下厨房,女人逍遥自在,难道说她把法国佬改造成为软蛋一个,他到底是怎样的人?她说在巴黎接待我们的那几天,她丈夫每天都来接她回家,可是,我们一直没有看到他的影子,我一直怀疑他的存在。
    我们冒着鹅毛大雪从卢森堡回到德国边界小镇的时候,已经是黄昏。在一家中国餐馆——北京饭店吃晚饭,老板是我们老乡——温州文成人,我用温州话和他们交流彼此的情况,在异国见到老乡,那是分外亲切。
    餐厅在二楼,上面很安静,我们一进去,气氛就热闹起来,老板特意给我们安排在一边,用屏风隔开,并且悄悄地提醒我们:“请安静。”他用手指着邻座,里面座无虚席,就餐的大多是德国人,里面静悄悄的。
    我们享用在国外最后一顿晚餐,而且在这风雪之夜,我们感到非常兴奋。
    黄导要请我们喝著名的德国黑啤酒,想弥合彼此间的矛盾,求得我们的谅解。确实,在接待安排上,我们对黄导游有很多意见:到了巴黎,刚下飞机,她们就迷路了,好不容易才找到接我们的那辆面包车;委托她买电话卡,可是,办糟了,到了第三天,也没有办成,她把责任推给了那位法国“笨猪”;一路之上,经常跑冤枉路,她总是把责任推给司机,说:“他是意大利人,不懂法语,傻乎乎的很难沟通。”我们倒是替厚道的安德鲁抱不平。再说,她见异思迁,喜新厌旧,弃国抛家,我们在背后叫她“鸟人”而且,经常当众责难她。
    她检讨说:“这次给你们导游,有很多安排不周到的地方,请你们原谅!现在,请你们喝黑啤酒,来,敬你们一杯!”
    自从在巴黎享受了一顿法国大餐之后,几天来,大家都没有喝酒,今夜,雪夜喝酒,喝的是德国有名的黑啤酒,我们几杯酒下肚,大家气氛热烈,觥筹交错,把整个餐厅搅得乱哄哄的,在旁边默默地用餐的外国人,不时地扭过头,好奇地看着我们,温州老板过来提醒几次,也无奈地走了。
    窗外,大雪纷飞,雪花贴在窗上,密密麻麻。
    黄导接了一个长途电话,躲到一边接听去了。许久之后,她回来了,两眼通红,眼睛里还含着泪珠。
    有人问她:“请我们喝啤酒,心疼啦!”
    她抹着眼泪说:“我的女儿病了,得了重感冒,在住院,在电话的那头哭了,说想我。”
    我问她:“你女儿在哪里?”
    她告诉我:“她在法国读了三年书之后,我把她送到上海去上学,让她知道自己的另一半是中国血统。现在寄养在上海的姐姐家,每月3000法郎。”说到这里,止不住的眼泪又挂在她的脸上。
    见此情景,我突然想起那佳句: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女儿多大了?”我问她。
    “上高中了,长得比我高,很美。”说到这里,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得出来,女儿是她的骄傲。
    有人打趣地说:“老沈,你儿子和她女儿很般配,怎么样,我给你们做媒。”大家跟着起哄,站起来为这桩虚无的喜事碰杯喝酒。
    在小镇上度过了风雪之夜。
    第二天起大早赶路,发现车被大雪埋了,车窝在那里,动弹不了,清雪、刨冰、垫土,大伙齐力推,折腾了很长时间,才挣脱出来。结了冰的路打滑,车速很慢,大家心里着急,因为从德国边界小镇到法国巴黎还有三百多公里的路程。下雪天,路难行,赶乘当天下午18h15的mu556次航班返回上海,我们只得在风雪中匆匆赶路。
    到了戴高乐机场,黄导冲着远处一位西装革履、身材魁梧的法国人高喊:“嗨——苯猪!”此时,我猜到了“苯猪”的法语的含义。
    他满脸笑容地迎接我们,无须介绍,我猜到他是谁了。走近了,我端详着他,慈祥的面孔,斑白的头发,让人能感觉到他是一位善良、诚实的老头子。在他的身边,黄导撒起娇来像一位小姑娘,此时,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位娇气的上海娘们嫁给比她年龄大出一截的法国老头。
    黄导把我们分别介绍给他,我们一一握手,他热情地帮助我们办理通关手续。
    要离别了,这个浪漫的国家,在候机大厅里,我们和这对异国夫妻一起合影留念。我把一枚檀香木的微雕观音佛像送给了“亲家”保佑这对浪漫的老少夫妻,白头携老,保佑他们远在上海的女儿活泼、健康!
    有缘的话,也许,在上海能见到她漂亮、聪明的女儿。

章节目录

沉冗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沉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沉冗并收藏沉冗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