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柳贺借《育言报》推广其政见,申时行倒也不是不能容忍,可柳贺若将《育言报》化为其手中利刃,那不仅是他,内阁阁臣及……天子,无人能够忍得。
不提头版中关于废除书院的讨论,后几版中,农事涉柳贺对甘薯的推广,水利则离不开他在淮、徐治水的经历,番邦文字风俗等,是主客司所掌,科举文章则归仪制司。
这《育言报》方方面面都打上了柳贺的标签,他上有天子题报名,后有张居正从中助力,岂不是事事可为。
申时行问心腹幕僚:“据你所观,张相可有令柳泽远入阁之意?”
幕僚答道:“若张相归政,柳泽远入阁顺理成章,张相若不归政,柳泽远行事不受内阁掣肘,又不必如阁臣般受注目,不入阁反是上策。”
万历五年后,阁臣又少了两位,再补阁臣也不是不可,但张居正一直没有行动的意思。
去年张居正表露出了归政之意,那他或许会如夺情/事时一般,在归政前向天子推荐阁臣。
但无论如何,以政绩论,柳贺入阁绰绰有余。
阁臣与六部正堂不同,都是清贵的翰林出身,翰林官无非就是修书、讲学、负责科考,入阁前政绩都十分有限。
如今的几位阁臣中,张居正、张四维和申时行在入阁前都没有太大的功绩,当然,并非他们没有本事,是翰林官本身的局限性。
而六部正堂中,张学颜、方逢时是靠军功起家,严清历两京大理寺卿,履历十分丰富。
柳贺年岁虽轻,可资历却是绰绰有余的,便是他任礼部右侍郎这一年,在礼部办成的事也是令官员们交口称赞。
申时行并非不愿柳贺入阁,他和柳贺交情不错,柳贺也非那等会在人背后捅刀之人,然而,谁也
不愿新人比自己这个旧人更厉害,以柳贺必须成事的性子,他若入了阁,申时行势必要分一些权给他。
……
《育言报》一旬一期,第二期还未出,许多读书人已经在候着了。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刚刚成书,柳贺只是靠以往找过李时珍的交情令《本草纲目》在《育言报》上登载,《育言报》刚出第一期,就有不少书商奔赴李时珍家中,请他将这书交由自家书肆售卖。
柳贺与张元忭、吴中行几人仍是忙碌,第一期的文章是精挑细选过的,第二期不可能和第一期完全一样,内容必须加以改变,除此之外,《育言报》已经开始接受投稿,他们也要从各地寄来的信件中筛出有可取之处的文章。
不过《育言报》办报的目的并非科普,而是给人畅所欲言的机会,第二期的主题便仍围绕是否该废除书院展开,《育言报》收到了京城本地读书人的来信,其中却缺少有影响力的大儒。
“十日之机是否太短了?”柳贺问,“信件来京就要耗费数日。”
张学忭也是点头,柳贺已对他们说过,一旦《育言报》走向正轨,便将全盘交予他们负责。
然而,这几日几人从来信中加以筛选,却仍未选到一两篇稍合口味的。
官员们受拘束多,即便对废除书院之事有异议,却不敢多妄言。
“你我先将后几版填充了,若头版仍是不够,本官便请光都谏在报上发文章。”
光懋刚升吏科都给事中不久,这个面子应该是会给柳贺的。
“若实在不行。”柳贺略一思忖,“便请部堂大人说一说看法。”
但《育言报》只请朝廷官员发声也不行,唯有得到大儒们认可与发声,报纸的影响力才能进一步扩大。
不过柳贺的担忧显然是多余的,《育言报》即将下印的前一日,柳贺已经拜托过潘晟,却收到了两封重量级的来信。
一封来自近溪先生罗汝芳,另一封来自山农先生颜钧,颜钧因避当今天子讳,故而更名为颜铎。
这两人可以说是当世大儒,阳明心学影响力最大的传人。
罗汝芳与何心隐都曾师从颜钧,颜钧的理论在这个年代已是十分开明的了,罗、何二人却仍要强过他。
张元忭少时曾与王畿同游,对颜钧这样的大家自是钦佩不已,不过待看过文章后,张元忭也有些犹疑:“泽远,这文章真能登吗?”
“登。”柳贺道,“发售赶不及便缓两日。”
这等文章自然也是要叫读书人早日瞧见,因而张元忭几人加班加点,干脆把家搬到了礼部,才将《育言报》下一期赶了出来。
到了《育言报》第二期发售这日,京城各书肆前人山人海,书肆还未开张,就已有读书人排队等候了,这副盛景甚至叫人怀疑:“今日莫非是秋试之时?”
“距秋闱还有半年。”
“那是何故?莫非是《三国演义》出了新点评?”
“阁下是新来京城的吧?我等都在等《育言报》发售。”
《育言报》第一期不过出了几千份,除去给内阁、九卿衙门及宫中的数份,由书商发售的数量其实很少,这个年代也没有报刊亭,不过已有小摊小贩找上门来问询,问这《育言报》他们是否也能售卖。
毕竟《育言报》定价实在便宜,摊贩们买不起书,花几张烧饼的钱买份报纸还是能做到的。
柳贺道:“摊贩们敢来找官府已是诚意十足了,他们若是想卖,只买十份八份也可卖得。”
士子们等了许久,书肆终于开门了,一拿到新鲜的报纸,士子们就迫不及待去看头版文章:“是山农先生与近溪先生的文章!”
颜钧与罗汝芳生平爱好讲学,罗汝芳任过官
,于实务上颇有见地,此次来寄信给《育言报》,除了支持书院讲学外,他于水利一道的经验也被《育言报》登载了。
针对柳贺所写的书院五大罪,颜钧与罗汝芳一一驳斥,柳贺用典,二人也用典,强调书院讲学的种种益处,其中最重要者,便是以讲学开启民智,民方能安。
此番《育言报》只登了颜、罗二人文章,柳贺如何辩驳,将在《育言报》第三期中登载。
事情因张居正决意废除书院而起,柳贺之文挑起了争端,进而颜钧、罗汝芳加入辩论——无论何人之观点更正确,对读书人们来说,这可是当朝文章大家难得的交锋。
柳贺是堂堂三元,仅科举一事,他便前追古人后无来者,而颜钧、罗汝芳等人在民间追随者众,便是朝中许多官员都是二人的信徒。
有这几人的影响力,这一期的《育言报》同样销售一空,上万份都未够卖,张元忭几人这下知晓柳贺为何要将这《育言报》的价钱定得极低了——若高了,寻常百姓读不起,报纸又何以能卖出万份?
上一期《育言报》的最大得利者当属那家贴了广告的鸭店,据说他们从江南进的鸭已不够卖,如今正拿北方鸭充南方鸭卖,被客人当场抓获。
对此鸭店掌柜振振有词:“人不分南北,鸭又何分南北?”
得亏这掌柜不知晓洪武朝时南北榜案的典故,否则南鸭北鸭还得重找人来核实。
但京城不少商人都从中嗅出了商机,纷纷找上《育言报》,要贴钱给报纸打广告,其中争抢最凶的要属书肆及卖文房四宝的店铺,毕竟书生是他们的最大客源。
办报的最大支出便是文章的版权费和印刷的费用,不过早在办报之初,柳贺就将文章价钱压低了,放在后世,他就是给作者降千字的罪魁祸首。
但没办法,印刷术虽然普及了,印刷成本仍是低不下去,单份报纸的价钱又太低,靠在京城卖的数万份、数十万份也挣不回本钱,还是要靠礼部贴。
第214章 天子相询
“元辅,今日的《育言报》你可读了?”张四维一至内阁便大力夸赞起柳贺,“他办这《育言报》后,于读书人中反响热烈,报上所言不仅于读书人有益,于普通百姓亦是益处无穷。”
颜钧、罗汝芳等人虽不为张居正所喜,但这几人在读书人中的影响力非常人可及,有他们在《育言报》上发文,报纸的影响力大增,几期一发,所售份数已超十万,十三布政司中都有读书人是《育言报》的忠实读者。
不管怎么说,这《育言报》一办,读书人所议的皆是朝廷允他们议的,朝廷若推了新政,报上也会阐明新政的意义,尤其是涉及民生之事,因信息不对称,常常产生官府知而百姓不知的反作用,导致士绅恶霸从中作乱。
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时,便有士绅刻意哄抬粮价,以低价骗取百姓手中粮食,待朝廷收购时,又以高价卖给朝廷。
“泽远真有大才。”张四维道,“我几位同窗好友都对他甚是推崇。”
发行两月后,《育言报》便渐渐走上了正轨,有那等旗帜鲜明反对朝廷的文章,柳贺也不会允许其登出,如今《育言报》由张元忭负责,张元忭为人老成谨慎,搭以热血上头的吴中行,两人配合,柳贺自不必为报纸的发展而忧心。
“天子也极是喜爱《育言报》,期期不落。”申时行道,“礼部出了《育言报》,户部、工部及通政司都纷纷说要办报。”
办报耗费虽巨,可《育言报》一经推出,京中官员都看到了其中所藏的丰厚利润。
几位阁臣原未将那广告费放在心上,然而某一日潘晟谈起,他们才知那小小一格究竟有多值钱。
加上《育言报》印量巨大,礼部便可和坊刻详谈,将价格打下来,随着《育言报》影响力扩散,收益自然一日胜过一日。
十文铜钱或许不算什么,卖上百份便是一两银子,《育言报》印量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份,一旬一印就是数千两,一月下来,仅售一份报纸,进账便近万两。
在这之前,礼部可是只管花钱少有进账的。
当然,阁臣们倒不是惦记那三瓜两枣的银子,而是看中了报纸对于推广实务的作用,别的不提,仅在《育言报》上打过广告的酒楼商铺,生意便要比以往好许多,而《育言报》上有关提升作物产量、储存作物、推广新苗的介绍,眼下还没有实践能证明,可若是能证明了,朝廷便省去了推广之功。
试想一下,若清丈田亩策及一条鞭法推行时能有报纸辅助,推广起来必然不会那么费力。
……
创办《育言报》虽为柳贺主导,但他如今分管仪制司与主客司,精力自然不会全部放到报纸这一项上,他暂时也不担心有人惦记《育言报》,毕竟吉祥物还在。
但柳贺仍希望《育言报》影响力能更大一些,在他的计划里,《育言报》不该止于此步。
柳贺进文华殿讲学时,正逢天子在读《育言报》,天子的兴趣都在后几版上,京中有什么好吃好喝的,还有奇闻异事他都会关注一二。
看完报,天子仍有些意犹未尽:“若有那登载话本、轶事的报纸,百姓恐怕更爱看。”
柳贺心想,天子倒是给了他灵感,这连载小说的报纸倒不是不能办,只是归于礼部名下总有些不伦不类,毕竟礼部处处彰显正统,文章也是推科举正道文章,实在不适合推小说。
不过若真办了这样一份报纸,必然是要比《育言报》更畅销的,明代话本本就繁荣,然而话本也是一本写完才交由书商刊载,不像网文连载似的遍地烂尾。
柳贺心目中琢磨着这样的可能,天子却已朝他看过来:“柳先生,便办一份吧。”
这一阵有《育
言报》读,天子生活中多了许多乐趣,《育言报》虽也是正统文章,其所涉杂流也颇多,皆是天子平日未曾接触到的,太后与冯保也不会拘着他读。
柳贺道:“臣便是办了,陛下恐怕也是得不到的。”
天子:“……将报名取正经些便是了。”
柳贺道:“陛下,这等挂羊头卖狗肉之事,臣是不会做的。”
天子只能默默叹口气,不再说话。
几位经筵官中,柳贺已是最肯听他倾诉的一位了,不过柳贺虽比旁人纵容他一些,他的纵容仍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限,柳贺无论如何都不肯帮他了。
“今年以来,朕每日不是学文章,就是学政事,实在太过辛苦。”天子叹了口气,“可朕承诺父皇要当一个好皇帝,到此时认输可不行。”
柳贺道:“先皇定然是知晓陛下的心意的。”
天子压低声音,悄悄在柳贺耳边道:“朕听人说,当初先皇过世前,将江山托付给了高先生,而非张先生。”
天子这话看似天真烂漫,语气与平时也没什么区别,柳贺却蓦然出了一身冷汗。
为官之后,见证了朝野的风云诡谲,柳贺其实也能猜到,天子为何不能容张居正。
这一和天子的本性有关,史书上万历就不是什么善心人,跟随他的大臣许多不能善终,用人在前,疑人在后——嘉靖这一脉的皇帝多少都有这个毛病,嘉靖如此,万历如此,崇祯也是如此。
二则是天子亲政前尚年幼,张居正与冯保便不当他是天子,而将他当普通孩童一般哄住。
张居正虽任了首辅权倾朝野,但他的确不是隆庆属意的可托之臣,即便高拱败了,可他与先帝的情谊胜过张居正,这一点无可辩驳之处。
王大臣一案,便是张居正与冯保以天子年幼,造出的事构陷高拱。
还有夺情一事,即便张居正并无坏心,可帝王本就专断,如何能容旁人利用自己?
除此之外,也有张居正迟迟不归政的因素。
若张居正有归政意,他早日甩手,即便江山烂成一摊,天子也未必会怪罪他,可他迟迟不愿放权,想等改革有了成果再将锦绣江山交给天子,但天子看不见锦绣江山,看到的只有一个独断专横的张居正。
不提头版中关于废除书院的讨论,后几版中,农事涉柳贺对甘薯的推广,水利则离不开他在淮、徐治水的经历,番邦文字风俗等,是主客司所掌,科举文章则归仪制司。
这《育言报》方方面面都打上了柳贺的标签,他上有天子题报名,后有张居正从中助力,岂不是事事可为。
申时行问心腹幕僚:“据你所观,张相可有令柳泽远入阁之意?”
幕僚答道:“若张相归政,柳泽远入阁顺理成章,张相若不归政,柳泽远行事不受内阁掣肘,又不必如阁臣般受注目,不入阁反是上策。”
万历五年后,阁臣又少了两位,再补阁臣也不是不可,但张居正一直没有行动的意思。
去年张居正表露出了归政之意,那他或许会如夺情/事时一般,在归政前向天子推荐阁臣。
但无论如何,以政绩论,柳贺入阁绰绰有余。
阁臣与六部正堂不同,都是清贵的翰林出身,翰林官无非就是修书、讲学、负责科考,入阁前政绩都十分有限。
如今的几位阁臣中,张居正、张四维和申时行在入阁前都没有太大的功绩,当然,并非他们没有本事,是翰林官本身的局限性。
而六部正堂中,张学颜、方逢时是靠军功起家,严清历两京大理寺卿,履历十分丰富。
柳贺年岁虽轻,可资历却是绰绰有余的,便是他任礼部右侍郎这一年,在礼部办成的事也是令官员们交口称赞。
申时行并非不愿柳贺入阁,他和柳贺交情不错,柳贺也非那等会在人背后捅刀之人,然而,谁也
不愿新人比自己这个旧人更厉害,以柳贺必须成事的性子,他若入了阁,申时行势必要分一些权给他。
……
《育言报》一旬一期,第二期还未出,许多读书人已经在候着了。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刚刚成书,柳贺只是靠以往找过李时珍的交情令《本草纲目》在《育言报》上登载,《育言报》刚出第一期,就有不少书商奔赴李时珍家中,请他将这书交由自家书肆售卖。
柳贺与张元忭、吴中行几人仍是忙碌,第一期的文章是精挑细选过的,第二期不可能和第一期完全一样,内容必须加以改变,除此之外,《育言报》已经开始接受投稿,他们也要从各地寄来的信件中筛出有可取之处的文章。
不过《育言报》办报的目的并非科普,而是给人畅所欲言的机会,第二期的主题便仍围绕是否该废除书院展开,《育言报》收到了京城本地读书人的来信,其中却缺少有影响力的大儒。
“十日之机是否太短了?”柳贺问,“信件来京就要耗费数日。”
张学忭也是点头,柳贺已对他们说过,一旦《育言报》走向正轨,便将全盘交予他们负责。
然而,这几日几人从来信中加以筛选,却仍未选到一两篇稍合口味的。
官员们受拘束多,即便对废除书院之事有异议,却不敢多妄言。
“你我先将后几版填充了,若头版仍是不够,本官便请光都谏在报上发文章。”
光懋刚升吏科都给事中不久,这个面子应该是会给柳贺的。
“若实在不行。”柳贺略一思忖,“便请部堂大人说一说看法。”
但《育言报》只请朝廷官员发声也不行,唯有得到大儒们认可与发声,报纸的影响力才能进一步扩大。
不过柳贺的担忧显然是多余的,《育言报》即将下印的前一日,柳贺已经拜托过潘晟,却收到了两封重量级的来信。
一封来自近溪先生罗汝芳,另一封来自山农先生颜钧,颜钧因避当今天子讳,故而更名为颜铎。
这两人可以说是当世大儒,阳明心学影响力最大的传人。
罗汝芳与何心隐都曾师从颜钧,颜钧的理论在这个年代已是十分开明的了,罗、何二人却仍要强过他。
张元忭少时曾与王畿同游,对颜钧这样的大家自是钦佩不已,不过待看过文章后,张元忭也有些犹疑:“泽远,这文章真能登吗?”
“登。”柳贺道,“发售赶不及便缓两日。”
这等文章自然也是要叫读书人早日瞧见,因而张元忭几人加班加点,干脆把家搬到了礼部,才将《育言报》下一期赶了出来。
到了《育言报》第二期发售这日,京城各书肆前人山人海,书肆还未开张,就已有读书人排队等候了,这副盛景甚至叫人怀疑:“今日莫非是秋试之时?”
“距秋闱还有半年。”
“那是何故?莫非是《三国演义》出了新点评?”
“阁下是新来京城的吧?我等都在等《育言报》发售。”
《育言报》第一期不过出了几千份,除去给内阁、九卿衙门及宫中的数份,由书商发售的数量其实很少,这个年代也没有报刊亭,不过已有小摊小贩找上门来问询,问这《育言报》他们是否也能售卖。
毕竟《育言报》定价实在便宜,摊贩们买不起书,花几张烧饼的钱买份报纸还是能做到的。
柳贺道:“摊贩们敢来找官府已是诚意十足了,他们若是想卖,只买十份八份也可卖得。”
士子们等了许久,书肆终于开门了,一拿到新鲜的报纸,士子们就迫不及待去看头版文章:“是山农先生与近溪先生的文章!”
颜钧与罗汝芳生平爱好讲学,罗汝芳任过官
,于实务上颇有见地,此次来寄信给《育言报》,除了支持书院讲学外,他于水利一道的经验也被《育言报》登载了。
针对柳贺所写的书院五大罪,颜钧与罗汝芳一一驳斥,柳贺用典,二人也用典,强调书院讲学的种种益处,其中最重要者,便是以讲学开启民智,民方能安。
此番《育言报》只登了颜、罗二人文章,柳贺如何辩驳,将在《育言报》第三期中登载。
事情因张居正决意废除书院而起,柳贺之文挑起了争端,进而颜钧、罗汝芳加入辩论——无论何人之观点更正确,对读书人们来说,这可是当朝文章大家难得的交锋。
柳贺是堂堂三元,仅科举一事,他便前追古人后无来者,而颜钧、罗汝芳等人在民间追随者众,便是朝中许多官员都是二人的信徒。
有这几人的影响力,这一期的《育言报》同样销售一空,上万份都未够卖,张元忭几人这下知晓柳贺为何要将这《育言报》的价钱定得极低了——若高了,寻常百姓读不起,报纸又何以能卖出万份?
上一期《育言报》的最大得利者当属那家贴了广告的鸭店,据说他们从江南进的鸭已不够卖,如今正拿北方鸭充南方鸭卖,被客人当场抓获。
对此鸭店掌柜振振有词:“人不分南北,鸭又何分南北?”
得亏这掌柜不知晓洪武朝时南北榜案的典故,否则南鸭北鸭还得重找人来核实。
但京城不少商人都从中嗅出了商机,纷纷找上《育言报》,要贴钱给报纸打广告,其中争抢最凶的要属书肆及卖文房四宝的店铺,毕竟书生是他们的最大客源。
办报的最大支出便是文章的版权费和印刷的费用,不过早在办报之初,柳贺就将文章价钱压低了,放在后世,他就是给作者降千字的罪魁祸首。
但没办法,印刷术虽然普及了,印刷成本仍是低不下去,单份报纸的价钱又太低,靠在京城卖的数万份、数十万份也挣不回本钱,还是要靠礼部贴。
第214章 天子相询
“元辅,今日的《育言报》你可读了?”张四维一至内阁便大力夸赞起柳贺,“他办这《育言报》后,于读书人中反响热烈,报上所言不仅于读书人有益,于普通百姓亦是益处无穷。”
颜钧、罗汝芳等人虽不为张居正所喜,但这几人在读书人中的影响力非常人可及,有他们在《育言报》上发文,报纸的影响力大增,几期一发,所售份数已超十万,十三布政司中都有读书人是《育言报》的忠实读者。
不管怎么说,这《育言报》一办,读书人所议的皆是朝廷允他们议的,朝廷若推了新政,报上也会阐明新政的意义,尤其是涉及民生之事,因信息不对称,常常产生官府知而百姓不知的反作用,导致士绅恶霸从中作乱。
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时,便有士绅刻意哄抬粮价,以低价骗取百姓手中粮食,待朝廷收购时,又以高价卖给朝廷。
“泽远真有大才。”张四维道,“我几位同窗好友都对他甚是推崇。”
发行两月后,《育言报》便渐渐走上了正轨,有那等旗帜鲜明反对朝廷的文章,柳贺也不会允许其登出,如今《育言报》由张元忭负责,张元忭为人老成谨慎,搭以热血上头的吴中行,两人配合,柳贺自不必为报纸的发展而忧心。
“天子也极是喜爱《育言报》,期期不落。”申时行道,“礼部出了《育言报》,户部、工部及通政司都纷纷说要办报。”
办报耗费虽巨,可《育言报》一经推出,京中官员都看到了其中所藏的丰厚利润。
几位阁臣原未将那广告费放在心上,然而某一日潘晟谈起,他们才知那小小一格究竟有多值钱。
加上《育言报》印量巨大,礼部便可和坊刻详谈,将价格打下来,随着《育言报》影响力扩散,收益自然一日胜过一日。
十文铜钱或许不算什么,卖上百份便是一两银子,《育言报》印量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份,一旬一印就是数千两,一月下来,仅售一份报纸,进账便近万两。
在这之前,礼部可是只管花钱少有进账的。
当然,阁臣们倒不是惦记那三瓜两枣的银子,而是看中了报纸对于推广实务的作用,别的不提,仅在《育言报》上打过广告的酒楼商铺,生意便要比以往好许多,而《育言报》上有关提升作物产量、储存作物、推广新苗的介绍,眼下还没有实践能证明,可若是能证明了,朝廷便省去了推广之功。
试想一下,若清丈田亩策及一条鞭法推行时能有报纸辅助,推广起来必然不会那么费力。
……
创办《育言报》虽为柳贺主导,但他如今分管仪制司与主客司,精力自然不会全部放到报纸这一项上,他暂时也不担心有人惦记《育言报》,毕竟吉祥物还在。
但柳贺仍希望《育言报》影响力能更大一些,在他的计划里,《育言报》不该止于此步。
柳贺进文华殿讲学时,正逢天子在读《育言报》,天子的兴趣都在后几版上,京中有什么好吃好喝的,还有奇闻异事他都会关注一二。
看完报,天子仍有些意犹未尽:“若有那登载话本、轶事的报纸,百姓恐怕更爱看。”
柳贺心想,天子倒是给了他灵感,这连载小说的报纸倒不是不能办,只是归于礼部名下总有些不伦不类,毕竟礼部处处彰显正统,文章也是推科举正道文章,实在不适合推小说。
不过若真办了这样一份报纸,必然是要比《育言报》更畅销的,明代话本本就繁荣,然而话本也是一本写完才交由书商刊载,不像网文连载似的遍地烂尾。
柳贺心目中琢磨着这样的可能,天子却已朝他看过来:“柳先生,便办一份吧。”
这一阵有《育
言报》读,天子生活中多了许多乐趣,《育言报》虽也是正统文章,其所涉杂流也颇多,皆是天子平日未曾接触到的,太后与冯保也不会拘着他读。
柳贺道:“臣便是办了,陛下恐怕也是得不到的。”
天子:“……将报名取正经些便是了。”
柳贺道:“陛下,这等挂羊头卖狗肉之事,臣是不会做的。”
天子只能默默叹口气,不再说话。
几位经筵官中,柳贺已是最肯听他倾诉的一位了,不过柳贺虽比旁人纵容他一些,他的纵容仍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限,柳贺无论如何都不肯帮他了。
“今年以来,朕每日不是学文章,就是学政事,实在太过辛苦。”天子叹了口气,“可朕承诺父皇要当一个好皇帝,到此时认输可不行。”
柳贺道:“先皇定然是知晓陛下的心意的。”
天子压低声音,悄悄在柳贺耳边道:“朕听人说,当初先皇过世前,将江山托付给了高先生,而非张先生。”
天子这话看似天真烂漫,语气与平时也没什么区别,柳贺却蓦然出了一身冷汗。
为官之后,见证了朝野的风云诡谲,柳贺其实也能猜到,天子为何不能容张居正。
这一和天子的本性有关,史书上万历就不是什么善心人,跟随他的大臣许多不能善终,用人在前,疑人在后——嘉靖这一脉的皇帝多少都有这个毛病,嘉靖如此,万历如此,崇祯也是如此。
二则是天子亲政前尚年幼,张居正与冯保便不当他是天子,而将他当普通孩童一般哄住。
张居正虽任了首辅权倾朝野,但他的确不是隆庆属意的可托之臣,即便高拱败了,可他与先帝的情谊胜过张居正,这一点无可辩驳之处。
王大臣一案,便是张居正与冯保以天子年幼,造出的事构陷高拱。
还有夺情一事,即便张居正并无坏心,可帝王本就专断,如何能容旁人利用自己?
除此之外,也有张居正迟迟不归政的因素。
若张居正有归政意,他早日甩手,即便江山烂成一摊,天子也未必会怪罪他,可他迟迟不愿放权,想等改革有了成果再将锦绣江山交给天子,但天子看不见锦绣江山,看到的只有一个独断专横的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