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扬起船帆,朝着远处的大海缓缓驶去时,她站在甲板上看着岸上那个月白色的身影渐渐变得模糊,终于化为了一个看不见的小点。她想起他最后对她说的那句话:“愿公主早回故乡,得偿所愿。”
大船迎着太阳的方向而去,那是回到故乡的路,或许途中仍有风雨,但是只要前行,终有一天能够抵达。
傍晚,卫嘉玉找到闻玉的时候她正坐在望海崖的山崖边。
太阳快要从西边落下去了,海边有瑰丽的晚霞还残留在海天相接的地方,崖下的潮水拍打着礁石,发出一阵阵的潮声与身后山林间的松涛相应和,显得此处格外安静。
卫嘉玉走到她身旁眺望远处的天空,开口问道:“你在看什么?”
“看看海。”闻玉回答道,“我看过很多年的山,头一次看见海。”
她望着远处布满了半个天空的云彩,在傍晚的夜风中问他:“你说她跳下去之前看见过这么美的晚霞吗?”
卫嘉玉没有办法回答她这个问题,于是他也在地上坐了下来,同她一块看着西边天空的晚霞一点点落下,并且告诉她:“你还未出生的时候,她一定已经带着你看过许多个绚丽的晚霞。”
闻玉听了这话,眉心一动,终于转过脸来看他:“你怎么知道?”
卫嘉玉回答她:“因为她把回到兰泽的地图藏在了那本《金刚经》里。”
二十年前秦芜留下雪月时,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场短暂的情缘如同露水,等到第二天的朝阳升起,就会消失在草尖上,如同从未发生过那样。
她是困在这山间的人,而他的心中却装着众生。
于是不久之后,她还是将他送出了兰泽。离开前,她悄悄将一本《金刚经》藏在了他随身的行李中。或许连她自己都说不清,为何要这么做。毕竟等这个僧人回到姑苏时,在几千卷东渡带回的真经中,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留意到他的行囊里还夹着这样一本普普通通的经书。
但她将兰泽的地图藏在这本经书里的时候,一定是期待过有朝一日他会发现这幅地图。在她内心深处,或许期待着有那么一天,这个人还会再一次回到兰泽。
那之后的日子里她依然每晚来到望海崖,等着太阳落下,等着月亮升起。无数个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可是海浪再也没有带回她的爱人。
那一点几乎可以算作是渺茫的希望,一定又支撑着她度过了许多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小拙再也没有从她的屋子里发现过被打湿了裙角的衣衫了。她还未出生的孩子尚在母亲肚子里时就十分顽皮好动,她们一起坐在山崖上看着落日,山风将母亲说给孩子的低语悄悄传遍了树林里的每一个角落。
“兰泽不会再有神女了。”卫嘉玉告诉她。
老山主死后,闻朔接过山主之位,他既接下了这个担子,此后便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做,但第一件事情,便是废除神女至死不得出山这条历代山主定下的规矩。
对于闻朔或许不会再跟她回到沂山这件事情,闻玉其实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是闻朔既没有当面和她提起过这件事,她也只当是不知道,这几天只一心一意跟着秦蔓学了秋水剑诀的第四式。
倒是闻朔回来之后,问过几次她那时在山里说等出来后要告诉他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不过这段时日他实在太忙,几次提起话头也都正好叫人打断了。
闻玉心想:他都不告诉自己要留在兰泽这事儿,自己凭什么这么老实等他问话?
一想到这儿,她便忽然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卫嘉玉怔忪地看着她抿唇像是下了什么决定似的,郑重其事地对他说:“我们走吧。”
“去哪儿?”他下意识问道。
闻玉看了他一眼,像是怪他这时候怎么如此不机灵,但还是板着脸蹦出几个字来:“回中原去。”
卫嘉玉一愣:“现在?”
“现在。”闻玉朝他伸出手,怂恿道,“他扔下你两回,现在咱们也扔下他。”
她身后映着晚霞,话里充满了一种莫名的煽动性:“小拙给我准备了一些银子,我们现在就走,去江南,去九宗,去沂山,就我们两个,让他也找不着我们!”
卫嘉玉情不自禁地握住了她伸过来的手,就像以往的每一次那样。在沂山她问他要不要和她一起出发,他便跟着她去了姑苏,到了兰泽;这一回,她又问他,要不要和她一起回去,去江南、去九宗、去沂山……任何地方,就他们两个。
没有任何计划,没有告别,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
卫嘉玉应当拒绝的,可是同时他又意识到自己永远无法拒绝这样的闻玉。他曾担心闻玉会因为闻朔而选择留在兰泽,但现在,女子站在夕阳下毫不犹豫地握紧了他的手,告诉他去任何地方“就他们两个”。
卫嘉玉想起从山中出来之后,在一次父子独处时,闻朔问过他的话:这么多年,是否怨恨他这个父亲?
怨恨过的,怎么可能毫无怨恨呢。
“但是,我现在有了闻玉。”卫嘉玉垂着眼回答道,“因为她,我对你又有了许多感激。”
夕阳完完全全落下去了,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皎洁的月亮。
秦蔓从不远处的山坡上看着跑下山崖的两个人影,皱着眉头问身旁的人:“当真不用派人去拦下他们两个吗?”
--
大船迎着太阳的方向而去,那是回到故乡的路,或许途中仍有风雨,但是只要前行,终有一天能够抵达。
傍晚,卫嘉玉找到闻玉的时候她正坐在望海崖的山崖边。
太阳快要从西边落下去了,海边有瑰丽的晚霞还残留在海天相接的地方,崖下的潮水拍打着礁石,发出一阵阵的潮声与身后山林间的松涛相应和,显得此处格外安静。
卫嘉玉走到她身旁眺望远处的天空,开口问道:“你在看什么?”
“看看海。”闻玉回答道,“我看过很多年的山,头一次看见海。”
她望着远处布满了半个天空的云彩,在傍晚的夜风中问他:“你说她跳下去之前看见过这么美的晚霞吗?”
卫嘉玉没有办法回答她这个问题,于是他也在地上坐了下来,同她一块看着西边天空的晚霞一点点落下,并且告诉她:“你还未出生的时候,她一定已经带着你看过许多个绚丽的晚霞。”
闻玉听了这话,眉心一动,终于转过脸来看他:“你怎么知道?”
卫嘉玉回答她:“因为她把回到兰泽的地图藏在了那本《金刚经》里。”
二十年前秦芜留下雪月时,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场短暂的情缘如同露水,等到第二天的朝阳升起,就会消失在草尖上,如同从未发生过那样。
她是困在这山间的人,而他的心中却装着众生。
于是不久之后,她还是将他送出了兰泽。离开前,她悄悄将一本《金刚经》藏在了他随身的行李中。或许连她自己都说不清,为何要这么做。毕竟等这个僧人回到姑苏时,在几千卷东渡带回的真经中,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留意到他的行囊里还夹着这样一本普普通通的经书。
但她将兰泽的地图藏在这本经书里的时候,一定是期待过有朝一日他会发现这幅地图。在她内心深处,或许期待着有那么一天,这个人还会再一次回到兰泽。
那之后的日子里她依然每晚来到望海崖,等着太阳落下,等着月亮升起。无数个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可是海浪再也没有带回她的爱人。
那一点几乎可以算作是渺茫的希望,一定又支撑着她度过了许多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小拙再也没有从她的屋子里发现过被打湿了裙角的衣衫了。她还未出生的孩子尚在母亲肚子里时就十分顽皮好动,她们一起坐在山崖上看着落日,山风将母亲说给孩子的低语悄悄传遍了树林里的每一个角落。
“兰泽不会再有神女了。”卫嘉玉告诉她。
老山主死后,闻朔接过山主之位,他既接下了这个担子,此后便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做,但第一件事情,便是废除神女至死不得出山这条历代山主定下的规矩。
对于闻朔或许不会再跟她回到沂山这件事情,闻玉其实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是闻朔既没有当面和她提起过这件事,她也只当是不知道,这几天只一心一意跟着秦蔓学了秋水剑诀的第四式。
倒是闻朔回来之后,问过几次她那时在山里说等出来后要告诉他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不过这段时日他实在太忙,几次提起话头也都正好叫人打断了。
闻玉心想:他都不告诉自己要留在兰泽这事儿,自己凭什么这么老实等他问话?
一想到这儿,她便忽然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卫嘉玉怔忪地看着她抿唇像是下了什么决定似的,郑重其事地对他说:“我们走吧。”
“去哪儿?”他下意识问道。
闻玉看了他一眼,像是怪他这时候怎么如此不机灵,但还是板着脸蹦出几个字来:“回中原去。”
卫嘉玉一愣:“现在?”
“现在。”闻玉朝他伸出手,怂恿道,“他扔下你两回,现在咱们也扔下他。”
她身后映着晚霞,话里充满了一种莫名的煽动性:“小拙给我准备了一些银子,我们现在就走,去江南,去九宗,去沂山,就我们两个,让他也找不着我们!”
卫嘉玉情不自禁地握住了她伸过来的手,就像以往的每一次那样。在沂山她问他要不要和她一起出发,他便跟着她去了姑苏,到了兰泽;这一回,她又问他,要不要和她一起回去,去江南、去九宗、去沂山……任何地方,就他们两个。
没有任何计划,没有告别,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
卫嘉玉应当拒绝的,可是同时他又意识到自己永远无法拒绝这样的闻玉。他曾担心闻玉会因为闻朔而选择留在兰泽,但现在,女子站在夕阳下毫不犹豫地握紧了他的手,告诉他去任何地方“就他们两个”。
卫嘉玉想起从山中出来之后,在一次父子独处时,闻朔问过他的话:这么多年,是否怨恨他这个父亲?
怨恨过的,怎么可能毫无怨恨呢。
“但是,我现在有了闻玉。”卫嘉玉垂着眼回答道,“因为她,我对你又有了许多感激。”
夕阳完完全全落下去了,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皎洁的月亮。
秦蔓从不远处的山坡上看着跑下山崖的两个人影,皱着眉头问身旁的人:“当真不用派人去拦下他们两个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