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仔细地看,亦能看见街巷的阴暗之处,有抱子哭号之人。跪在地上磕头,只求过路的官人娘子能够赏口饭吃。
马车路过了东西教坊,歌妓舞女们披罗戴锦,从楼上缓步而下,乘上了马车。应召,要去某位老爷府上唱曲作乐。
背着箩筐的小童,走在街上,喊着:“新做的糖水梨子,便宜卖嘞——”
朝烟拉开帘,让许衷看。
“羡真,你看。那样年纪的小哥儿,不该进学堂读书去吗?若是能考□□名,全家都不用卖梨子了。”
“或许人家连束脩都交不起了。”
“束脩才要几个钱,东京百姓,还会穷成那样吗?”
许衷叹了口气,拍了拍朝烟的手:“世上之人,往往都有身不由己之事。有人苦于身份,有人苦于钱财,也有人苦于情爱。生于盛世,乃人之幸事。可在盛世之中,人人又都会有无奈与不幸之事。该怎么活,便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马车在看街亭下停驻。
许衷牵着朝烟的手,一步步向着亭上走去。
“羡真,你也有不幸之事吗?”李朝烟问。
“我本想做个守国卫民的骁将,却成了个商人。再无夙愿得偿的机会,也只能安心经商,不求功名了。”
“嗯......”
朝烟握紧了许衷的手,手心相贴,温热相传。
“这样想来,我也有不幸之事。我的母亲,我的云儿,都离开了我……云儿,她也有不幸之事。爹爹也有。似乎人人都有呢。”
终于登上高台,步入看街亭之中。
这是庆历三年的五月。
大战初休,武学方兴,新政将启。
站在看街亭上,看着台下的行人,觉得人忽然变得小了。
盛世之下的无奈和不幸,也和那些人一样,小之又小,转眼不见。
抬头看天,只见到一派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啪!”
惊堂木一声响,又是说书先生的声音:
“仁宗皇帝的庆历新政,正要到来。范仲淹、富弼、韩琦共担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好一场浩浩荡荡的改制,又是好一场浩浩荡荡的罢官。三冗之弊已积百年,一朝要破,更是难事。新政会去往何处,武学又将何去何从,当时之人,心中皆无答案。世人皆在探寻,史书工笔一挥,时岁又匆匆过去。”
“欲知后事如何,请待下回分解。”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至此完结,后有番外!万望垂阅。
这个故事从今年的二月份开始构思,慢慢创作,五月份写完,而八月才发表完毕,周期历经半年,也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从20年我开始创作小说以来,一起一直都偏爱于有古韵的非架空类故事,尤其背景为北宋。无奈我对于历史那一星半点的了解根本不足以支撑我创作一本小说,为了把北宋的民俗生活更好地还原出来,我在查阅资料方面下了颇大的功夫。在一整个创作周期之中,我的电脑边始终摊着一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每当历史事件稍有不清,便要逐字逐句地查看古典文献。而在构思大纲的时候,为了让东京城更加有实感,我也查阅了许多资料,参考着南宋笔记《东京梦华录》,一笔一画将东京城的地图手绘出来。由于历史的模糊,街巷之间的地理关系有稍许不清的,便要费更多心力,查找更多线索,把大街小巷、茶坊酒楼的位置都摸清,把地图画进心里。而民风民俗方面愈加,节日的风俗、礼仪的变化、服装的种类等等,查阅起来卷帙浩繁,我在学校的古文献图书馆里探寻,只求能更还原出历史的原貌。可惜终究比不上真正学习历史的专业人士,很多一知半解的东西也实在找不出更多线索来解释,只好主观臆断,使得小说之中也充斥着各种违背历史的细节。
至于故事本身,我在文案中写明过本文为“日常向”故事。其实在创作大纲时我曾考虑过要不要把情节设置得更紧凑、更紧张些,但最终还是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选择用温慢的节奏来叙事。时间线也漫长,洋洋洒洒几年过去,朝烟与朝云两姊妹从女孩变成了女人,战争一场接着一场,百姓也自有苦乐。本无意于说教,却还是想借人物的故事说一些自己的想法。阴影与苦难总是被掩盖在光明与喜乐之下,如何看待、如何自处都为难事,自当探索。人非圣贤,时代的局限性会造就人物的局限性,我无意写什么爽文女主,或是什么完美的人物,当朝烟、朝云两个人物诞生时,她们自有其生命轨迹。我不过是故事的讲述者,而非创造者。
一路更新下来,每一位读者的每一条留言我都看过,也时常为大家走心的阅读所感动。在文章更新的过程中,为了让大家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即不被我剧透),我不能对每条留言都进行回复,十分内疚。
总而言之,为了这个故事,我付出了很多很多精力,也写出了能够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对于我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感谢再感谢。太谢谢你们的阅读和评论了,这是我坚持创作的最大动力。从料青山的单机更新,到如今每天都有读者留言,是你们让我找到了写作带来的收获感,没有你们,就不会有这个故事。感谢阅读也感谢喜欢,爱你们。
下一个故事是《抹茶味的她》,平淡之中见真情的小学女老师与冰淇淋车老板。更新完本文的番外之后,就会开放《抹茶》的章节。新开了预收文《快门吉他》和《穿成妈宝男的妈》,也欢迎感兴趣的读者点个收藏。故事永远为读者打开大门。
--
马车路过了东西教坊,歌妓舞女们披罗戴锦,从楼上缓步而下,乘上了马车。应召,要去某位老爷府上唱曲作乐。
背着箩筐的小童,走在街上,喊着:“新做的糖水梨子,便宜卖嘞——”
朝烟拉开帘,让许衷看。
“羡真,你看。那样年纪的小哥儿,不该进学堂读书去吗?若是能考□□名,全家都不用卖梨子了。”
“或许人家连束脩都交不起了。”
“束脩才要几个钱,东京百姓,还会穷成那样吗?”
许衷叹了口气,拍了拍朝烟的手:“世上之人,往往都有身不由己之事。有人苦于身份,有人苦于钱财,也有人苦于情爱。生于盛世,乃人之幸事。可在盛世之中,人人又都会有无奈与不幸之事。该怎么活,便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马车在看街亭下停驻。
许衷牵着朝烟的手,一步步向着亭上走去。
“羡真,你也有不幸之事吗?”李朝烟问。
“我本想做个守国卫民的骁将,却成了个商人。再无夙愿得偿的机会,也只能安心经商,不求功名了。”
“嗯......”
朝烟握紧了许衷的手,手心相贴,温热相传。
“这样想来,我也有不幸之事。我的母亲,我的云儿,都离开了我……云儿,她也有不幸之事。爹爹也有。似乎人人都有呢。”
终于登上高台,步入看街亭之中。
这是庆历三年的五月。
大战初休,武学方兴,新政将启。
站在看街亭上,看着台下的行人,觉得人忽然变得小了。
盛世之下的无奈和不幸,也和那些人一样,小之又小,转眼不见。
抬头看天,只见到一派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啪!”
惊堂木一声响,又是说书先生的声音:
“仁宗皇帝的庆历新政,正要到来。范仲淹、富弼、韩琦共担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好一场浩浩荡荡的改制,又是好一场浩浩荡荡的罢官。三冗之弊已积百年,一朝要破,更是难事。新政会去往何处,武学又将何去何从,当时之人,心中皆无答案。世人皆在探寻,史书工笔一挥,时岁又匆匆过去。”
“欲知后事如何,请待下回分解。”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至此完结,后有番外!万望垂阅。
这个故事从今年的二月份开始构思,慢慢创作,五月份写完,而八月才发表完毕,周期历经半年,也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从20年我开始创作小说以来,一起一直都偏爱于有古韵的非架空类故事,尤其背景为北宋。无奈我对于历史那一星半点的了解根本不足以支撑我创作一本小说,为了把北宋的民俗生活更好地还原出来,我在查阅资料方面下了颇大的功夫。在一整个创作周期之中,我的电脑边始终摊着一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每当历史事件稍有不清,便要逐字逐句地查看古典文献。而在构思大纲的时候,为了让东京城更加有实感,我也查阅了许多资料,参考着南宋笔记《东京梦华录》,一笔一画将东京城的地图手绘出来。由于历史的模糊,街巷之间的地理关系有稍许不清的,便要费更多心力,查找更多线索,把大街小巷、茶坊酒楼的位置都摸清,把地图画进心里。而民风民俗方面愈加,节日的风俗、礼仪的变化、服装的种类等等,查阅起来卷帙浩繁,我在学校的古文献图书馆里探寻,只求能更还原出历史的原貌。可惜终究比不上真正学习历史的专业人士,很多一知半解的东西也实在找不出更多线索来解释,只好主观臆断,使得小说之中也充斥着各种违背历史的细节。
至于故事本身,我在文案中写明过本文为“日常向”故事。其实在创作大纲时我曾考虑过要不要把情节设置得更紧凑、更紧张些,但最终还是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选择用温慢的节奏来叙事。时间线也漫长,洋洋洒洒几年过去,朝烟与朝云两姊妹从女孩变成了女人,战争一场接着一场,百姓也自有苦乐。本无意于说教,却还是想借人物的故事说一些自己的想法。阴影与苦难总是被掩盖在光明与喜乐之下,如何看待、如何自处都为难事,自当探索。人非圣贤,时代的局限性会造就人物的局限性,我无意写什么爽文女主,或是什么完美的人物,当朝烟、朝云两个人物诞生时,她们自有其生命轨迹。我不过是故事的讲述者,而非创造者。
一路更新下来,每一位读者的每一条留言我都看过,也时常为大家走心的阅读所感动。在文章更新的过程中,为了让大家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即不被我剧透),我不能对每条留言都进行回复,十分内疚。
总而言之,为了这个故事,我付出了很多很多精力,也写出了能够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对于我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感谢再感谢。太谢谢你们的阅读和评论了,这是我坚持创作的最大动力。从料青山的单机更新,到如今每天都有读者留言,是你们让我找到了写作带来的收获感,没有你们,就不会有这个故事。感谢阅读也感谢喜欢,爱你们。
下一个故事是《抹茶味的她》,平淡之中见真情的小学女老师与冰淇淋车老板。更新完本文的番外之后,就会开放《抹茶》的章节。新开了预收文《快门吉他》和《穿成妈宝男的妈》,也欢迎感兴趣的读者点个收藏。故事永远为读者打开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