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页
“陛下……”太后更是面无人色。
祐宁帝赤着脚走下来,一步步十分沉稳,他亲自将太后扶起来,面有沉色,却不见喜怒,他将太后扶到靠窗的贵妃榻安坐:“幼时儿便察觉阿娘不喜儿,那时只当阿娘心中更看重兄长,后来我们母子三人被贬至西北,一路被追杀,若非阿兄护着,儿与阿娘只怕没有命活着到西北。
那时儿便觉着阿娘看重阿兄是应当的,儿收起了嫉恨之心。阿兄在外奔波,阿娘总是在儿面前提及阿兄的好,有阿兄在,人人都好似看不见儿,不平之心渐起。阿兄之死,固然是阿娘所害,儿又何曾无辜?”
听了这么久,祐宁帝该明白的都明白了。
摄魂术,他曾经听闻过。
一种可控人心的奇术,但若无妄念,他又如何能够轻易被太后所控?
他渴望皇位,不过沈羲和所言也无错,若无太后施术,他下不了这个狠心。可若他心中没有这样的心,太后也无法对他施术。
兄长的死,他终究是刽子手,母亲不过是递了一把刀。
“你……”太后神色慌乱,看着平静无波的儿子,她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其实她的两个儿子,若论心思,长子更加磊拓,更容易看穿。幼子心思深沉,更难以琢磨。
若非两子皆亡,无人能镇住朝廷之人,她其实当年就把二人都给杀了,扶了刚刚出生的萧华雍上位。
只可惜摄魂术听着神乎其技,实则不能长久控制一個人,尤其是心志坚定之人,如祐宁帝如萧华雍,想要一直控制,就要隔一段时间就施术。
还未成为帝王的祐宁帝被她成功一次,成为帝王的祐宁帝又哪里那般容易靠近?
就连养在身侧的萧华雍,第二次施术他不过才十岁,就被他给挣脱。
摄魂术可以潜伏在身子里很久很久,只要暗令没有开启,十几二十年都能掌控,可一旦开启,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引起中术之人的揣测怀疑,对中术之人的影响也会越来越薄弱。
“阿娘,儿说过会奉养阿娘颐享天年。”祐宁帝似乎在安抚太后。
安抚了惊惶不定的太后,似没有看到太后的惴惴不安,祐宁帝转身恢复了帝王的端肃,面对着沈羲和:“朕一直知晓,你是个不容小觑的奇女子,却还是低估了你。”
至少,太后那些所作所为,他从未察觉过,若非沈羲和在他昏迷时,弄出了真正的七郎一事,他都未曾怀疑过太后。
现在想来,祭天的谋刺,那个七郎是不是真的七郎,他都猜不准,毕竟沈羲和可是有推骨之术,推出了一个步疏林。
想到这里,祐宁帝还是忍不住往后看一眼:“阿娘,七郎还活着么?”
祐宁帝嘴里的七郎不是萧华雍,是他真正的嫡子。
当年谦王妃与先皇后生下的都是嫡子,太后要把萧华雍充作祐宁帝的嫡子,那么另外一个孩子必须送走,如果谦王还留下一个儿子,势必还是会使得人心浮动。
对外只能宣称谦王妃生下一个公主,公主幼年早夭,才能不引起任何变故。
那时候祐宁帝不知道是太后的摄魂术使得他失了自控,顺从内心的渴望杀兄夺位,太后痛心疾首的斥责,太后以陛下亏欠萧华雍为由,迫使陛下妥协把两个孩子移花接木。
真正的皇后嫡子,也交给了太后。
第838章 丧钟已响,断无回头
这些年来,祐宁帝不敢提及这个孩子,是因为不想忆起当年自己一己之私,为权欲所惑,杀兄夺位,他想着太后终究是孩子的亲祖母,无论如何都不能痛下杀手。
这也是为何陛下装病执意要见萧觉嵩的时候,沈羲和会推出一个真七郎的原因。
让陛下怀疑太后,那时沈羲和已经知晓太后才是最为可疑之人,那么太后对萧华雍所言就必然有不实之处,她特意去了皇陵,去祭拜了皇后。
传说中谦王妃的“女儿”早夭,因而没有入皇陵,可太后与陛下明知这个“女儿”是皇后所生,无论如何也应该让这個孩子有个坟头,哪怕不在皇后身侧,祭奠的时候也应该有异样,沈羲和却没有看出任何异样。
她让紫玉去打探了一番,奉命祭祀的宫人也不会多备祭品,所以沈羲和猜测真正的“女儿”没有夭折,可若只是一个公主,便是移花接木,成为谦王妃的女儿,活着也碍不着谁,何必要另寻一个替身令其夭折,再将真的送走?
由此,沈羲和才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根本没有什么公主,那不过是说给世人听,谦王妃与皇后诞下的都是男婴。
倘若太后当真是一切的主谋,她连亲生儿子都舍得牺牲,更何况是一个隔了一层的孙子?这个孙子活着,变数太多,她必然会痛下杀手。
派去灭口的人也一定会再被她灭口,才能把秘密永久掩埋。
正是有了这样大胆的推测,沈羲和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才铤而走险,弄了一个萧觉嵩养大了真正的太子,灌输了被牺牲的仇恨,回来寻陛下报仇。
因为真正的太子出现,哪怕是太后不敢笃定是真是假。
太后那时不可能亲眼看到皇后之子被灭口,否则很难瞒得过陛下,派去的人必然是忠心耿耿,可这种事情,一旦失手,当真被萧觉嵩给掳走。他真敢回来如实相告?不是自寻死路?
--
祐宁帝赤着脚走下来,一步步十分沉稳,他亲自将太后扶起来,面有沉色,却不见喜怒,他将太后扶到靠窗的贵妃榻安坐:“幼时儿便察觉阿娘不喜儿,那时只当阿娘心中更看重兄长,后来我们母子三人被贬至西北,一路被追杀,若非阿兄护着,儿与阿娘只怕没有命活着到西北。
那时儿便觉着阿娘看重阿兄是应当的,儿收起了嫉恨之心。阿兄在外奔波,阿娘总是在儿面前提及阿兄的好,有阿兄在,人人都好似看不见儿,不平之心渐起。阿兄之死,固然是阿娘所害,儿又何曾无辜?”
听了这么久,祐宁帝该明白的都明白了。
摄魂术,他曾经听闻过。
一种可控人心的奇术,但若无妄念,他又如何能够轻易被太后所控?
他渴望皇位,不过沈羲和所言也无错,若无太后施术,他下不了这个狠心。可若他心中没有这样的心,太后也无法对他施术。
兄长的死,他终究是刽子手,母亲不过是递了一把刀。
“你……”太后神色慌乱,看着平静无波的儿子,她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其实她的两个儿子,若论心思,长子更加磊拓,更容易看穿。幼子心思深沉,更难以琢磨。
若非两子皆亡,无人能镇住朝廷之人,她其实当年就把二人都给杀了,扶了刚刚出生的萧华雍上位。
只可惜摄魂术听着神乎其技,实则不能长久控制一個人,尤其是心志坚定之人,如祐宁帝如萧华雍,想要一直控制,就要隔一段时间就施术。
还未成为帝王的祐宁帝被她成功一次,成为帝王的祐宁帝又哪里那般容易靠近?
就连养在身侧的萧华雍,第二次施术他不过才十岁,就被他给挣脱。
摄魂术可以潜伏在身子里很久很久,只要暗令没有开启,十几二十年都能掌控,可一旦开启,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引起中术之人的揣测怀疑,对中术之人的影响也会越来越薄弱。
“阿娘,儿说过会奉养阿娘颐享天年。”祐宁帝似乎在安抚太后。
安抚了惊惶不定的太后,似没有看到太后的惴惴不安,祐宁帝转身恢复了帝王的端肃,面对着沈羲和:“朕一直知晓,你是个不容小觑的奇女子,却还是低估了你。”
至少,太后那些所作所为,他从未察觉过,若非沈羲和在他昏迷时,弄出了真正的七郎一事,他都未曾怀疑过太后。
现在想来,祭天的谋刺,那个七郎是不是真的七郎,他都猜不准,毕竟沈羲和可是有推骨之术,推出了一个步疏林。
想到这里,祐宁帝还是忍不住往后看一眼:“阿娘,七郎还活着么?”
祐宁帝嘴里的七郎不是萧华雍,是他真正的嫡子。
当年谦王妃与先皇后生下的都是嫡子,太后要把萧华雍充作祐宁帝的嫡子,那么另外一个孩子必须送走,如果谦王还留下一个儿子,势必还是会使得人心浮动。
对外只能宣称谦王妃生下一个公主,公主幼年早夭,才能不引起任何变故。
那时候祐宁帝不知道是太后的摄魂术使得他失了自控,顺从内心的渴望杀兄夺位,太后痛心疾首的斥责,太后以陛下亏欠萧华雍为由,迫使陛下妥协把两个孩子移花接木。
真正的皇后嫡子,也交给了太后。
第838章 丧钟已响,断无回头
这些年来,祐宁帝不敢提及这个孩子,是因为不想忆起当年自己一己之私,为权欲所惑,杀兄夺位,他想着太后终究是孩子的亲祖母,无论如何都不能痛下杀手。
这也是为何陛下装病执意要见萧觉嵩的时候,沈羲和会推出一个真七郎的原因。
让陛下怀疑太后,那时沈羲和已经知晓太后才是最为可疑之人,那么太后对萧华雍所言就必然有不实之处,她特意去了皇陵,去祭拜了皇后。
传说中谦王妃的“女儿”早夭,因而没有入皇陵,可太后与陛下明知这个“女儿”是皇后所生,无论如何也应该让这個孩子有个坟头,哪怕不在皇后身侧,祭奠的时候也应该有异样,沈羲和却没有看出任何异样。
她让紫玉去打探了一番,奉命祭祀的宫人也不会多备祭品,所以沈羲和猜测真正的“女儿”没有夭折,可若只是一个公主,便是移花接木,成为谦王妃的女儿,活着也碍不着谁,何必要另寻一个替身令其夭折,再将真的送走?
由此,沈羲和才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根本没有什么公主,那不过是说给世人听,谦王妃与皇后诞下的都是男婴。
倘若太后当真是一切的主谋,她连亲生儿子都舍得牺牲,更何况是一个隔了一层的孙子?这个孙子活着,变数太多,她必然会痛下杀手。
派去灭口的人也一定会再被她灭口,才能把秘密永久掩埋。
正是有了这样大胆的推测,沈羲和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才铤而走险,弄了一个萧觉嵩养大了真正的太子,灌输了被牺牲的仇恨,回来寻陛下报仇。
因为真正的太子出现,哪怕是太后不敢笃定是真是假。
太后那时不可能亲眼看到皇后之子被灭口,否则很难瞒得过陛下,派去的人必然是忠心耿耿,可这种事情,一旦失手,当真被萧觉嵩给掳走。他真敢回来如实相告?不是自寻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