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页
郭红带着孩子来家里串门时,和孙桂芳道:“我公婆说,今年过年把家分了。”
孙桂芳正在做鞋面,闻言问道:“咋分啊?”
现在分家也没说啥父母在不分家了,家里过得不舒服,或者是人太多住不下,就会分家,没有那么多闲话。
“爹娘跟着我们过,大哥大嫂他们单过。”
百姓爱幺儿,现在分家都是跟着小儿子过,跟着大儿子倒是少了。
“那你们还住小杨树那?”
那房子可有些小了,而且没院子。
“不,我们肯定要另外建房的,”郭红想了想道,“但也不能离得太远,到底是亲兄弟,住近一点,有啥事也能招呼一声。”
“也对。”孙桂芳点头。
副队长家还挺团结的,分家也是因为孙辈多,眼瞅着一个比一个大了,那房子不够住才分家,没必要建房太远。
这天晚上,赵五笑眯眯地过来找杨继西买糖。
“我大闺女定下日子了,就这个月二十,你可得来帮我干点活儿。”
赵五家大姑娘都二十了,杨继西一边给他称喜糖一边点头:“成,我一大早就过来。”
“帮忙做饭的人够吗?”
孙桂芳也问。
他们在厢房这边,那边堂屋里放着电视,有好些人在看呢。
“就等你问这话,”赵五哈哈一笑,“还得请弟妹帮帮忙。”
“这有啥,我和西哥一定到。”
孙桂芳笑道。
到了那天,二人一大早就来到赵五家,一个帮着做饭,一个帮着摆桌椅板凳,然后布置院子啥的。
看着赵五夫妇因为女儿出嫁而哭得稀里哗啦的,孙桂芳的眼睛都跟着红了,她拉着杨继西低声道:“我都不敢想嫣嫣和团团出嫁时,我会哭成啥样。”
“不想这个,”杨继西想都不敢想,“闺女还这么小呢,不想这个。”
团团蹦蹦跳跳地过来,牵着二人的手:“妈妈哭啥?”
孙桂芳一把将她抱起来:“没啥,你兜里咋这么多糖?”
“哥哥姐姐们给我的,”团团捂住自己的两个衣兜儿,“回家再分给你们吃。”
“好。”杨继西接过人,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让团团看得更清楚,团团看着赵家姐姐穿着好看的红衣服,戴着红花,这会儿都快走到小桥那边了,还转身过来冲这边挥手。
小小的她并不知道为什么赵家姐姐会哭,只知道那天的糖很甜,赵家姐姐比以前的每一天都要好看。
周大舅过七十大寿,又正好是周六那天,于是杨继西一大家子的人都去祝寿了。
周大舅比前几年看着头发白了不少,但精神十分好,声音也和以前那样洪亮,看着团团和嫣嫣后冲她们猛招手。
姐妹二人笑眯眯地跑了过去,对周大舅说了好些生日祝词,周大舅听得笑眯眯的,最后一人抓了一把花生糖给她们,让她们去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起玩儿。
周家人多得很,近几年又添了几个小的,杨继西都分不清谁是谁家的,反正都是自己的晚辈没错了。
孙桂芳就更分不清了,当听见有人叫自己姨婆的时候,孙桂芳一脸恍惚,她都做婆婆辈了吗?
回到家那几天,孙桂芳没事儿就捧着镜子看自己的脸。
这天杨继西洗了澡出来就瞧见她这样子,于是好奇地凑了过去,看着镜子里的他和孙桂芳问道:“咋了?”
“转眼我们都结婚十五年了,我们也快四十岁了。”
孙桂芳道。
“你才三十五,我也才三十六,还有好几年呢。”杨继西说。
“我都做婆婆辈了,”孙桂芳还是有些感慨,“老了,少吃点辣椒吧。”
杨继西擦头的动作一顿:“不关人家辣椒的事儿啊,我今儿晚上还想去吴大哥家买条鱼来红烧呢。”
孙桂芳扑哧一笑:“行,买大一点,和大爷他们一起吃。”
“好。”杨继西应着,去买了三斤多的一条鱼回来,再做了几个小菜,请杨大奶奶和杨大爷爷过来吃饭。
欢欢和乐乐现在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住在他们县里的房子,康嫂照看二人。
杨大奶奶他们去县里住了几天,感觉不如老家自在,所以就回来了,田地也还在种,不过是请人干活儿。
等过年的时候,杨继西发现回来的那些人,好几个腰间都别着呼机,杨继东就有一个,今年过年他们夫妻都回来了。
比起依旧朴素的杨继康,杨继东夫妇可以说是队里打工人中最“时尚”的。
比如沈凤仙那一头大波浪,小皮衣,还有小皮鞋啥的,杨继东那分成两边的发型,以及呼机。
“我这个是二手的,你们知道啥是二手吗?就是那些有钱人用了后觉得没意思,就给卖了,然后人家去买大哥大,我们就买人家用过了的。”杨继东坐在自家堂屋门口大声道。
杨继西他们坐在自家院子里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的。
“啥叫大哥大啊?”
有人问了。
“那玩意儿就是能随时带在身上的电话!咱们这边还在用座机,人家那直接别在口袋里,或者是屁股后面,那就叫移动的电话,大哥大。”
杨继东比划了一下大哥大的样子:“你们知道一部新的大哥大多少钱吗?”
“多少?”
--
孙桂芳正在做鞋面,闻言问道:“咋分啊?”
现在分家也没说啥父母在不分家了,家里过得不舒服,或者是人太多住不下,就会分家,没有那么多闲话。
“爹娘跟着我们过,大哥大嫂他们单过。”
百姓爱幺儿,现在分家都是跟着小儿子过,跟着大儿子倒是少了。
“那你们还住小杨树那?”
那房子可有些小了,而且没院子。
“不,我们肯定要另外建房的,”郭红想了想道,“但也不能离得太远,到底是亲兄弟,住近一点,有啥事也能招呼一声。”
“也对。”孙桂芳点头。
副队长家还挺团结的,分家也是因为孙辈多,眼瞅着一个比一个大了,那房子不够住才分家,没必要建房太远。
这天晚上,赵五笑眯眯地过来找杨继西买糖。
“我大闺女定下日子了,就这个月二十,你可得来帮我干点活儿。”
赵五家大姑娘都二十了,杨继西一边给他称喜糖一边点头:“成,我一大早就过来。”
“帮忙做饭的人够吗?”
孙桂芳也问。
他们在厢房这边,那边堂屋里放着电视,有好些人在看呢。
“就等你问这话,”赵五哈哈一笑,“还得请弟妹帮帮忙。”
“这有啥,我和西哥一定到。”
孙桂芳笑道。
到了那天,二人一大早就来到赵五家,一个帮着做饭,一个帮着摆桌椅板凳,然后布置院子啥的。
看着赵五夫妇因为女儿出嫁而哭得稀里哗啦的,孙桂芳的眼睛都跟着红了,她拉着杨继西低声道:“我都不敢想嫣嫣和团团出嫁时,我会哭成啥样。”
“不想这个,”杨继西想都不敢想,“闺女还这么小呢,不想这个。”
团团蹦蹦跳跳地过来,牵着二人的手:“妈妈哭啥?”
孙桂芳一把将她抱起来:“没啥,你兜里咋这么多糖?”
“哥哥姐姐们给我的,”团团捂住自己的两个衣兜儿,“回家再分给你们吃。”
“好。”杨继西接过人,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让团团看得更清楚,团团看着赵家姐姐穿着好看的红衣服,戴着红花,这会儿都快走到小桥那边了,还转身过来冲这边挥手。
小小的她并不知道为什么赵家姐姐会哭,只知道那天的糖很甜,赵家姐姐比以前的每一天都要好看。
周大舅过七十大寿,又正好是周六那天,于是杨继西一大家子的人都去祝寿了。
周大舅比前几年看着头发白了不少,但精神十分好,声音也和以前那样洪亮,看着团团和嫣嫣后冲她们猛招手。
姐妹二人笑眯眯地跑了过去,对周大舅说了好些生日祝词,周大舅听得笑眯眯的,最后一人抓了一把花生糖给她们,让她们去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起玩儿。
周家人多得很,近几年又添了几个小的,杨继西都分不清谁是谁家的,反正都是自己的晚辈没错了。
孙桂芳就更分不清了,当听见有人叫自己姨婆的时候,孙桂芳一脸恍惚,她都做婆婆辈了吗?
回到家那几天,孙桂芳没事儿就捧着镜子看自己的脸。
这天杨继西洗了澡出来就瞧见她这样子,于是好奇地凑了过去,看着镜子里的他和孙桂芳问道:“咋了?”
“转眼我们都结婚十五年了,我们也快四十岁了。”
孙桂芳道。
“你才三十五,我也才三十六,还有好几年呢。”杨继西说。
“我都做婆婆辈了,”孙桂芳还是有些感慨,“老了,少吃点辣椒吧。”
杨继西擦头的动作一顿:“不关人家辣椒的事儿啊,我今儿晚上还想去吴大哥家买条鱼来红烧呢。”
孙桂芳扑哧一笑:“行,买大一点,和大爷他们一起吃。”
“好。”杨继西应着,去买了三斤多的一条鱼回来,再做了几个小菜,请杨大奶奶和杨大爷爷过来吃饭。
欢欢和乐乐现在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住在他们县里的房子,康嫂照看二人。
杨大奶奶他们去县里住了几天,感觉不如老家自在,所以就回来了,田地也还在种,不过是请人干活儿。
等过年的时候,杨继西发现回来的那些人,好几个腰间都别着呼机,杨继东就有一个,今年过年他们夫妻都回来了。
比起依旧朴素的杨继康,杨继东夫妇可以说是队里打工人中最“时尚”的。
比如沈凤仙那一头大波浪,小皮衣,还有小皮鞋啥的,杨继东那分成两边的发型,以及呼机。
“我这个是二手的,你们知道啥是二手吗?就是那些有钱人用了后觉得没意思,就给卖了,然后人家去买大哥大,我们就买人家用过了的。”杨继东坐在自家堂屋门口大声道。
杨继西他们坐在自家院子里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的。
“啥叫大哥大啊?”
有人问了。
“那玩意儿就是能随时带在身上的电话!咱们这边还在用座机,人家那直接别在口袋里,或者是屁股后面,那就叫移动的电话,大哥大。”
杨继东比划了一下大哥大的样子:“你们知道一部新的大哥大多少钱吗?”
“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