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作坊他们都是熟手,选场地招员工还有管理,都是信手拈来,就算扩大了规模也一样。而经过切碎,过滤和熬煮的甜菜汁水,终于变的名副其实。
“出糖了出糖了!”员工高兴喊着,林屿伸头往罐子里一瞧,粘稠的褐色固体,可不就是糖吗!
“继续脱色,一定要做出雪白的绵白糖来!”白糖能用在糕点里,价格又比普通饴糖翻了五倍,林屿打算一半做成普通糖一边做白糖,高端低端包揽市场。
第二百零五章
桌面上摆着一盘雪白的糕点, 比那天上的云还要洁白,同时散发着香甜的滋味,让人一闻就食欲大开, 恨不得把全部糕点卷进嘴里。
白老就是这样,要不是上了年纪不能吃太多甜的,他是恨不得一口气吃上三盘绵白糖糕。
“这东西,真有这么好吃吗?”信王疑惑掂起糕点, 他左看右看只觉得, 这就是普通的糕点啊!
“那是你平时不爱吃甜的,绵白糖糕因为用到了白糖, 价格可比平常的糕点贵三倍,就因为卖相和味道。”盘子内糕点全部都吃完,白老遗憾放下手。
“罢了,我只需要知道东西好卖就行。”信王摇摇头,“先把第一批的货送到京城去。”
如果真好卖,他也不用发愁军费的事了。虽然本州赋税任由他取用, 可本来也没多少。
“那你可就瞧好了。”白老信心十足, 就等着用事实来证明。
林屿在糖作坊内忙活这么久, 终于有了成果,因为白糖产量不高,定价很高, 所以适宜定到高端市场, 让消费力高的客户去购买。
剩下就是让作坊里的人按照工序, 慢慢的生产, 因为有足够的原材料, 这门生意就能细水长流, 稳赚不赔。
林屿还另外发现一个在信王麾下做事的好处。一般作坊招聘的工人, 前期总要想办法磨合培训,用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这回糖作坊一说招工,全是一窝蜂挤过来应聘的啊!刚开始林屿还以为是被待遇打动的,结果等干了一段时间后闲聊,工人们这才老老实实的说,都是听说信王的作坊招人才来的。
“肯定不会坑我们的嘛!”工人们心里这么想的。
林屿想,至少他选的这个合作者,品性还算是过关?
正想着,工人说门口有人找他,林屿换掉工衣出门一瞧,没想到竟然是沈姑娘,正在作坊门口翘首以盼。
“沈姑娘怎么来了?”
沈明玉站直了,勾起一抹笑来,“怎么,不欢迎?”
“怎么会!当然欢迎,不过作坊里杂乱的很,担心吓到你而已。”
沈明玉两手一摊,“我又不是没见过!从前酿酒作坊难道很杂乱?我还不是一样的进去。”她反驳道,“不过我今天来是有正事的,能参观一下制糖作坊吗?”
“嗯?”林屿有些迟疑,如果是他自个的作坊,他肯定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可这里不是啊。
沈明玉看出他的为难,连忙补充:“我在外围瞧一瞧就好了,主要是想看看工人的状态。”她从袖中取出一叠纸张,很是苦恼,“我写的《制糖说》,已经改过七八遍,总觉得差了一点什么。”
纸上已经是她改过的文章,不管怎么修辞,始终欠缺一点。沈明玉觉得闭门造车不太行,这才厚着脸皮过来想实地考察。
上次沈明玉所写的《玄武楼观画记》,已经被沈东篱一并拿去京城,在场亲历过事件的人,赞不绝口,夸奖这篇文章是“辞藻朴实,情真意切,妇孺皆知”,因为流传颇广,引得洛阳纸贵,也顺利把沈明玉的名气传了出去,就连玄州这等偏僻地方也听说了。
但沈明玉并没有因为一时名气自得,反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写文章上,在这段时间里又写出一篇《鬓间花》和一篇《杯中物》,现在又把新文章的内容定到了甜菜糖上。
如果能够顺利传播,对糖类销售当然是有利的宣传,这种好机会林屿肯定不能放过,他考虑后就答应了沈明玉的请求。
制糖作坊不算大,但各种材料跟工具都收拾的很整齐,因为是食品行业,干净最重要,林屿一贯是注重卫生,在作坊门口摆了足够的水,凡是进出的人都要再三清洁。起初工人不习惯,但在强力的督促下,最终还是慢慢适应。沈明玉一瞧,悄然点头。东西干净,吃起来才放心。
走马观花看过作坊后,林屿又从生产线上抽调了三名工人,让他们来听沈明玉念之前写好的文章。
工人们不会华丽的修辞,但对工艺顺序门清,有没有写错有没有错漏,他们一听就知道,在林屿再三鼓励下,终于开口指出其中不足。
沈明玉认真倾听着,恍然大悟的在文章里修改,她之前的版本虽然好,也始终是空中楼阁,悬浮着不接地气,听完工人意见,恍然有种茅塞顿开感。
林屿想起以前听过的闲闻轶事,有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在每次写完诗后都要找邻居的老奶奶品鉴,直到老奶奶也能听懂为止,他的作品才算完成,所以他的诗句通俗易懂,街知巷闻。
传闻真假不论,至少这个法子挺好。
沈明玉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版本,这才心满意足的把纸张收好,今日不虚此行,她的文章改的非常好。
林屿准备把沈明玉送回城去,作坊在城外人烟稀少,不好找马车。
--
“出糖了出糖了!”员工高兴喊着,林屿伸头往罐子里一瞧,粘稠的褐色固体,可不就是糖吗!
“继续脱色,一定要做出雪白的绵白糖来!”白糖能用在糕点里,价格又比普通饴糖翻了五倍,林屿打算一半做成普通糖一边做白糖,高端低端包揽市场。
第二百零五章
桌面上摆着一盘雪白的糕点, 比那天上的云还要洁白,同时散发着香甜的滋味,让人一闻就食欲大开, 恨不得把全部糕点卷进嘴里。
白老就是这样,要不是上了年纪不能吃太多甜的,他是恨不得一口气吃上三盘绵白糖糕。
“这东西,真有这么好吃吗?”信王疑惑掂起糕点, 他左看右看只觉得, 这就是普通的糕点啊!
“那是你平时不爱吃甜的,绵白糖糕因为用到了白糖, 价格可比平常的糕点贵三倍,就因为卖相和味道。”盘子内糕点全部都吃完,白老遗憾放下手。
“罢了,我只需要知道东西好卖就行。”信王摇摇头,“先把第一批的货送到京城去。”
如果真好卖,他也不用发愁军费的事了。虽然本州赋税任由他取用, 可本来也没多少。
“那你可就瞧好了。”白老信心十足, 就等着用事实来证明。
林屿在糖作坊内忙活这么久, 终于有了成果,因为白糖产量不高,定价很高, 所以适宜定到高端市场, 让消费力高的客户去购买。
剩下就是让作坊里的人按照工序, 慢慢的生产, 因为有足够的原材料, 这门生意就能细水长流, 稳赚不赔。
林屿还另外发现一个在信王麾下做事的好处。一般作坊招聘的工人, 前期总要想办法磨合培训,用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这回糖作坊一说招工,全是一窝蜂挤过来应聘的啊!刚开始林屿还以为是被待遇打动的,结果等干了一段时间后闲聊,工人们这才老老实实的说,都是听说信王的作坊招人才来的。
“肯定不会坑我们的嘛!”工人们心里这么想的。
林屿想,至少他选的这个合作者,品性还算是过关?
正想着,工人说门口有人找他,林屿换掉工衣出门一瞧,没想到竟然是沈姑娘,正在作坊门口翘首以盼。
“沈姑娘怎么来了?”
沈明玉站直了,勾起一抹笑来,“怎么,不欢迎?”
“怎么会!当然欢迎,不过作坊里杂乱的很,担心吓到你而已。”
沈明玉两手一摊,“我又不是没见过!从前酿酒作坊难道很杂乱?我还不是一样的进去。”她反驳道,“不过我今天来是有正事的,能参观一下制糖作坊吗?”
“嗯?”林屿有些迟疑,如果是他自个的作坊,他肯定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可这里不是啊。
沈明玉看出他的为难,连忙补充:“我在外围瞧一瞧就好了,主要是想看看工人的状态。”她从袖中取出一叠纸张,很是苦恼,“我写的《制糖说》,已经改过七八遍,总觉得差了一点什么。”
纸上已经是她改过的文章,不管怎么修辞,始终欠缺一点。沈明玉觉得闭门造车不太行,这才厚着脸皮过来想实地考察。
上次沈明玉所写的《玄武楼观画记》,已经被沈东篱一并拿去京城,在场亲历过事件的人,赞不绝口,夸奖这篇文章是“辞藻朴实,情真意切,妇孺皆知”,因为流传颇广,引得洛阳纸贵,也顺利把沈明玉的名气传了出去,就连玄州这等偏僻地方也听说了。
但沈明玉并没有因为一时名气自得,反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写文章上,在这段时间里又写出一篇《鬓间花》和一篇《杯中物》,现在又把新文章的内容定到了甜菜糖上。
如果能够顺利传播,对糖类销售当然是有利的宣传,这种好机会林屿肯定不能放过,他考虑后就答应了沈明玉的请求。
制糖作坊不算大,但各种材料跟工具都收拾的很整齐,因为是食品行业,干净最重要,林屿一贯是注重卫生,在作坊门口摆了足够的水,凡是进出的人都要再三清洁。起初工人不习惯,但在强力的督促下,最终还是慢慢适应。沈明玉一瞧,悄然点头。东西干净,吃起来才放心。
走马观花看过作坊后,林屿又从生产线上抽调了三名工人,让他们来听沈明玉念之前写好的文章。
工人们不会华丽的修辞,但对工艺顺序门清,有没有写错有没有错漏,他们一听就知道,在林屿再三鼓励下,终于开口指出其中不足。
沈明玉认真倾听着,恍然大悟的在文章里修改,她之前的版本虽然好,也始终是空中楼阁,悬浮着不接地气,听完工人意见,恍然有种茅塞顿开感。
林屿想起以前听过的闲闻轶事,有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在每次写完诗后都要找邻居的老奶奶品鉴,直到老奶奶也能听懂为止,他的作品才算完成,所以他的诗句通俗易懂,街知巷闻。
传闻真假不论,至少这个法子挺好。
沈明玉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版本,这才心满意足的把纸张收好,今日不虚此行,她的文章改的非常好。
林屿准备把沈明玉送回城去,作坊在城外人烟稀少,不好找马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