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烈发出一声轻哼,艰难地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神无力而浑浊,只是象征性地看了看老郎中,又看了看影影,刚想张口说什么,一瞥眼见来财站在影影身边,他便闭上眼睛,继续沉睡。
老郎中看着朴烈肩上的伤口直摇头,指着伤口四周发白的地方对影影道:“他伤口处有黄白色的气泡出现,这是已开始灌脓的迹象。如果病人没有染上伤寒,只要把伤口灌脓处的腐肉挖掉,或许能保住他一条命,以后除了不能耍刀弄棒外,做点农活还是可以。”
老郎中说着轻按朴烈伤处四周:“他中的这一箭已属幸运,箭头上没有浸泡屎尿,没有铁锈,也不是有棱角倒钩的箭头,所幸骨头没有伤到。”
老郎中叹了一口气,把影影叫道一边,轻声道:“可惜他染了风寒,伤口已经灌脓,如果他所染的伤寒还是迟迟不好,怕是只有扁、华在世,才能医得了他了。”说着,他又坐在朴烈床前的胡凳子上,伸出两根手指头搭上朴烈的脉,稍一会,便眉头紧皱,不住地摇头叹息。
为了医好朴烈和铁锁的伤,影影以让人找来本县几个名医了,每个名医下的结论都一样,都说如果伤寒不愈,这箭伤谁也治不了。
老大夫走到铁锁身边,伸手一探他的额头,说道:“好热。”说着又伸手搭住铁锁的脉搏,道,“脉搏不稳,也是中了伤寒的征兆。”
“大夫,这……我弟弟这该怎么办?”
影影焦急万分的问道。有朴烈的例子在这,她怎么能不急。
老郎中查看了铁锁的伤口,对影影道:“令弟的伤口处还没有脓肿,如果能快速让他身上的热降下来,问题则不大,但如果这伤寒去不了,就……”
老郎中知道自己不说,影少侠也知道他言中之意。他坐下拿过纸笔,写好药方,让人现在就去拿药。
在大唐朝的深夜,大街上有亮光的店铺也就只有药铺了。
老郎中起身正要离开,却见两名家丁各端着一盆水进来,拿出汗巾蘸满水,再拧干放在二名伤者的额头上,便勃然大怒,问这是谁想出来的馊主意。
两名家丁有点懵逼,都说这是少爷以前教的物理降温。至于到底是物理降温还是屋里降温,家丁们就不知道了。
这名老大夫以前也曾听同行说过,春风一度楼的少东家周小墨所用的物理降温,救了县主簿大人孟临帖的儿子。
当时他对此不值一顾,笑说那只是年轻人的一次凑巧而已。人感染风寒时只有喝姜汤发汗才能去体热,从没见过哪个庸医会用凉水敷头。这样做,只会在病人体内正阳之气下降的时候,让病邪再次趁虚而入,加重病情。
老大夫对着两名家丁道:“快快停手,切莫害了病人。老夫行医三十多载,治愈过无数人,什么样的疑难杂症没有见过?还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荒唐无稽的医人之法。”
两个家丁不知所措地看着影影和来财,一脸的懵逼,拿着湿汗巾不知该如何是好。
被老医生这样一说来,咱也不知如何是好,便看向影影。毕竟铁锁是影影的弟弟,该怎样去做,影影最有权力。
对于周小墨所说的物理降温,影影是相信的。
但目前有求于老中医,也只能让两个家丁先端着冷水下去。
大唐朝此时对医生有几种称呼,有的地方称医生为郎中,也有的地方称医生为大夫或者医师。
直到宋朝初,人们才称替人治病的人为“医生”。这也是为了区别朝廷的命官里有“郎中”和“大夫”这两个官职。
付足了诊费,影影让两名家丁把老郎中送回去,等老郎中走了后,她又让两名家丁端来冷水,继续给二人物理降温。
影影坐着朴烈和铁锁之间,看着两人眼眶深陷的样子,她一时想陷入深深的无助。如果少爷在这里,定能治好二人的箭伤。
忽地,影影想起不久前她因为太过劳累而嗓子疼,头痛,额头烧的厉害,当时周小墨伸手抹了抹她额头,说是感冒了,便带着她去他的书房,从床底拿出一个画着红色十字架的奇怪小箱子,打开后拿出几粒药给她,告诉她,这一粒呢是管退烧的,这一粒呢是抗感染的,无论什么样的伤口发炎,一吃就见效果。
影影还记得当时周小墨对她说,这个药箱就藏在床底下,整个春风一度楼只有他和她知道,切不要说出去。这句话让她欢喜了很久。
当时周小墨倒杯水,让影影把那几粒药她从未见过的药丸吃下去,两三个时辰后,她身上的热就下去了,当天晚上又吃了几粒药,第二天早上感冒也就好了。
她问周小墨这是什么药,怎会这样神奇?
周小墨怎么告诉她,因为她的体内没有抗药性,所以这几粒药下去就治好了她的感冒发烧。
影影好奇的问周小墨,感冒是什么?发烧三十八度,三十八度半又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感染,什么又是物理治疗……
周小墨告诉她,人的正常体温是三十六度五,超过这个温度,人体就是发烧了。
人体发烧也不需要过度紧张,在三十八度五以下,患者多喝白开水就行了,要注意散热,切不要捂出一身汗来……
对了,去青楼少爷的书房床底下去拿那个医疗箱,她记得箱里还有一些药,当时周小墨把每种药名都说给她听,告诉她哪种药是治疗发烧的,哪种要是治疗伤口感染的。
影影让一名家丁快快去让车夫备马车,和她一起去春风一度楼跑一趟,说不定这一趟回来后,朴烈和铁锁就有救了。
来财对影影说夜深了,她一个女孩子出去不方便,不如让他去代劳。
想到周小墨说过不要让别人知道药物这件事,影影便对来财说有家丁和车夫陪她去不要紧的,让他在家帮忙照顾一下二人,她去青楼拿药,这个药只有她知道在什么地方。
老郎中看着朴烈肩上的伤口直摇头,指着伤口四周发白的地方对影影道:“他伤口处有黄白色的气泡出现,这是已开始灌脓的迹象。如果病人没有染上伤寒,只要把伤口灌脓处的腐肉挖掉,或许能保住他一条命,以后除了不能耍刀弄棒外,做点农活还是可以。”
老郎中说着轻按朴烈伤处四周:“他中的这一箭已属幸运,箭头上没有浸泡屎尿,没有铁锈,也不是有棱角倒钩的箭头,所幸骨头没有伤到。”
老郎中叹了一口气,把影影叫道一边,轻声道:“可惜他染了风寒,伤口已经灌脓,如果他所染的伤寒还是迟迟不好,怕是只有扁、华在世,才能医得了他了。”说着,他又坐在朴烈床前的胡凳子上,伸出两根手指头搭上朴烈的脉,稍一会,便眉头紧皱,不住地摇头叹息。
为了医好朴烈和铁锁的伤,影影以让人找来本县几个名医了,每个名医下的结论都一样,都说如果伤寒不愈,这箭伤谁也治不了。
老大夫走到铁锁身边,伸手一探他的额头,说道:“好热。”说着又伸手搭住铁锁的脉搏,道,“脉搏不稳,也是中了伤寒的征兆。”
“大夫,这……我弟弟这该怎么办?”
影影焦急万分的问道。有朴烈的例子在这,她怎么能不急。
老郎中查看了铁锁的伤口,对影影道:“令弟的伤口处还没有脓肿,如果能快速让他身上的热降下来,问题则不大,但如果这伤寒去不了,就……”
老郎中知道自己不说,影少侠也知道他言中之意。他坐下拿过纸笔,写好药方,让人现在就去拿药。
在大唐朝的深夜,大街上有亮光的店铺也就只有药铺了。
老郎中起身正要离开,却见两名家丁各端着一盆水进来,拿出汗巾蘸满水,再拧干放在二名伤者的额头上,便勃然大怒,问这是谁想出来的馊主意。
两名家丁有点懵逼,都说这是少爷以前教的物理降温。至于到底是物理降温还是屋里降温,家丁们就不知道了。
这名老大夫以前也曾听同行说过,春风一度楼的少东家周小墨所用的物理降温,救了县主簿大人孟临帖的儿子。
当时他对此不值一顾,笑说那只是年轻人的一次凑巧而已。人感染风寒时只有喝姜汤发汗才能去体热,从没见过哪个庸医会用凉水敷头。这样做,只会在病人体内正阳之气下降的时候,让病邪再次趁虚而入,加重病情。
老大夫对着两名家丁道:“快快停手,切莫害了病人。老夫行医三十多载,治愈过无数人,什么样的疑难杂症没有见过?还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荒唐无稽的医人之法。”
两个家丁不知所措地看着影影和来财,一脸的懵逼,拿着湿汗巾不知该如何是好。
被老医生这样一说来,咱也不知如何是好,便看向影影。毕竟铁锁是影影的弟弟,该怎样去做,影影最有权力。
对于周小墨所说的物理降温,影影是相信的。
但目前有求于老中医,也只能让两个家丁先端着冷水下去。
大唐朝此时对医生有几种称呼,有的地方称医生为郎中,也有的地方称医生为大夫或者医师。
直到宋朝初,人们才称替人治病的人为“医生”。这也是为了区别朝廷的命官里有“郎中”和“大夫”这两个官职。
付足了诊费,影影让两名家丁把老郎中送回去,等老郎中走了后,她又让两名家丁端来冷水,继续给二人物理降温。
影影坐着朴烈和铁锁之间,看着两人眼眶深陷的样子,她一时想陷入深深的无助。如果少爷在这里,定能治好二人的箭伤。
忽地,影影想起不久前她因为太过劳累而嗓子疼,头痛,额头烧的厉害,当时周小墨伸手抹了抹她额头,说是感冒了,便带着她去他的书房,从床底拿出一个画着红色十字架的奇怪小箱子,打开后拿出几粒药给她,告诉她,这一粒呢是管退烧的,这一粒呢是抗感染的,无论什么样的伤口发炎,一吃就见效果。
影影还记得当时周小墨对她说,这个药箱就藏在床底下,整个春风一度楼只有他和她知道,切不要说出去。这句话让她欢喜了很久。
当时周小墨倒杯水,让影影把那几粒药她从未见过的药丸吃下去,两三个时辰后,她身上的热就下去了,当天晚上又吃了几粒药,第二天早上感冒也就好了。
她问周小墨这是什么药,怎会这样神奇?
周小墨怎么告诉她,因为她的体内没有抗药性,所以这几粒药下去就治好了她的感冒发烧。
影影好奇的问周小墨,感冒是什么?发烧三十八度,三十八度半又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感染,什么又是物理治疗……
周小墨告诉她,人的正常体温是三十六度五,超过这个温度,人体就是发烧了。
人体发烧也不需要过度紧张,在三十八度五以下,患者多喝白开水就行了,要注意散热,切不要捂出一身汗来……
对了,去青楼少爷的书房床底下去拿那个医疗箱,她记得箱里还有一些药,当时周小墨把每种药名都说给她听,告诉她哪种药是治疗发烧的,哪种要是治疗伤口感染的。
影影让一名家丁快快去让车夫备马车,和她一起去春风一度楼跑一趟,说不定这一趟回来后,朴烈和铁锁就有救了。
来财对影影说夜深了,她一个女孩子出去不方便,不如让他去代劳。
想到周小墨说过不要让别人知道药物这件事,影影便对来财说有家丁和车夫陪她去不要紧的,让他在家帮忙照顾一下二人,她去青楼拿药,这个药只有她知道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