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兴国的杨大将军从绥远关溃败之后,带着四万多残余人马,马不停蹄地向南逃去,途中经过一些小城池,这些小城驻兵少,城防也不坚固,面对契番大军的攻击也是难以自保的,所以也不敢停留驻守,竟率兵绕城而过继续南逃。
这些小城池的守军,看大部队都已逃去,自知难以坚守,也就纷纷弃城而去,跟随大军一起向南而逃了。
当杨劲超大将军带领大军一路狂奔,直到几乎逃出北域,来到了北域与中原交界之处的一个较大的县城永林县城时,才敢停下来稍作整顿休息。
这时杨大将军才发现自己的队伍,加上跟随而逃的各地驻军,竟已有七八万人了。他从探马报信得知,契番大军在东赞郎和伏哲两员大将的带领下正在追击上来,人马也不过才六万人左右。
从永林县驻军总兵卢诚义处了解到,县城内有驻军两万多,特别是配备有重甲骑兵万余人,杨大将军才稳了心神,觉得没有必要再跑了,毕竟敌人的追兵才六万人而已,而自己现在则差不多有了近十万人的军队,况且还有一万的重甲骑兵,再继续逃跑怎么也说不过去了。
他决定在永林这里与契番军队大战一场,一举击溃追击而来的敌军,甚至从此全面反攻,重新夺回绥远关也不是没有可能。主意已定后,他立即召来永林县的总兵卢诚义,与相云、刘有龙等众将一起共同商议如何在这里排兵布阵,争取在此一举歼灭敌军。
相云将军建议是将军队布置在敌兵来时必经的一个山谷口子上,将敌人追兵阻截在山谷之内,打个伏击。而卢诚义总兵则认为,我军兵力优于敌人,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展开作战,不利于发挥我军的兵力优势,不如将敌人放出山谷来,在平原上摆开阵势,我军以重甲铁骑部队领头冲开敌营阵脚,后续部队跟进对敌军形成分割围剿的态势。
杨大将军认为卢诚义总兵的建议很好,因为在谷口狭窄处,安排不了多少兵,不可能给敌军致命一击,无法达到歼灭敌军的目的。
杨大将军权衡再三后,提出将所有军队布置在距山谷出口处不远的跑马坪一带,以重甲骑兵列头阵,骑兵部队居中随后,两侧为弓箭兵和弩手,枪戟步兵压阵居后。
杨劲超十分看重卢诚义的这一万重甲骑兵部队,这支部队让他觉得有了必胜的把握。全副武装的重甲骑兵历来是攻破敌军轻骑部队的杀手锏,当年武育王开疆拓土,平定北方时,针对少数民族的快马骑射,就是用的重甲骑兵这一招。以中原发达的金属冶炼技术,将战马和士兵全部以的金属护甲包裹,对金属材料较少,冶炼技术不成熟的少数民族的快刀骑射等这些轻武器来说,这只铁甲部队简直是刀枪不入,在战场上对敌军形成了绝对的碾压之势。
军师牟怀之上前说到:“辅国将军大人英明,如此排兵布阵甚为稳妥,攻防之间相得益彰,进退自如,只是在下认为不应将全部兵力调出城外迎敌。城内空虚,万一阵前失利,我军无可退处,势必被敌军顺势夺城,建议还是留守少量兵力驻守城关,以作后应。”
方大人听言颇有些不爽,还未出师先言失利,甚为扫兴,但又一想他的话也不无道理。他略一思考后,对刘有龙将军说到:“那就有劳刘将军领八千人在城中留守,还得麻烦你在城中备好酒菜食物,为犒赏我前线三军战士作好准备哦。”说罢哈哈大笑。
虽然刘有龙将军在夺取绥远关,挫败靖北王之役中立下奇功,而在此后的战役中,杨大将军也屡见刘有龙此人英勇无畏且忠实可靠,但对这个北域的叛将,他还是有点戒心的,能不用时最好不用,轻易不会委以重任。
布置妥当后,各自下去传令三军,将部队开发出城来,在永林城外的跑马坪,排好阵型,严阵以待。这里距前面的一个山谷出口不远,那儿是敌人追兵必经之地,敌军冲出谷口,在这里与我军对阵,地形是前宽后窄,一旦敌军失利败退的话,那将处于相当不利的局面。
为了更利于发挥重甲铁骑的作用,杨劲超决定将敌人放出来在这块平原上交战,铁骑部队在速度上的推进比较慢,破取敌阵后,可将敌人逼入后面的山谷中,山谷狭小,导致敌军撒离的速度也会减慢,这样就更便于我军骑兵乘胜追击。杨大将军心里这样盘算着,似乎已有了必胜的把握。
杨劲超率一帮文臣武将排列在阵中,阵前是卢诚义亲自率领的重甲骑兵部队,分三排呈梯形排列。铁骑战士个个金盔金甲,手持坚盾长矛,气势威武,战马则周身铁甲皮胄,马面蒙俱,只露双眼。远看就是一个个寒光闪闪的金属战车。
不久,尘土飞扬处,契番大军果然出现在谷口,气势汹汹地追将出来,双方部队迎面相逢。
看见前方整齐的队列后,追击的契番士兵也勒住了马脚,停止了追赶。双方远远地形成了两阵对峙的局面。
见时机已至,杨将军拔剑一挥,发出进攻信号。突然间鼓声雷动,这边的重甲铁骑部队开始踩着鼓点,十分整齐地向前推进,顿时,铁蹄踏地之声响彻战场,震天动地,令人心惊胆寒。
在铁骑部队渐渐向着敌军逼近之时,远远可见敌军的阵脚出现了一阵骚乱,阵前的契番骑兵们纷纷开始调转马头,似乎想要撤退。
见敌军想要溃逃,杨大将军再次挥舞长剑,指挥队伍加快进攻速度。
阵前的鼓声逐渐加快了节奏,铁骑部队也开始加速,在其带领下,后续的队列也都开始向敌军部队进发,手持利刃的战士们,个个威风凛凛气冲霄汉,杀气腾腾志逼斗星,破取敌阵之势已如利箭在发,不可阻挡。
这时冲向敌军阵营的铁骑之上,战士们全都将手中的长矛举起,直指敌方,胯下铁骑战马开始扬蹄奋进,向着敌方的阵营加速冲了上去。
然而,敌营中的契番骑兵从阵前调转马头撤开后,大部队并没有往后撤退的迹象,而是从阵营后面涌出了黑压压一片,不知什么东西,涌到阵前排列成一线。
终于,冲在最前面的铁骑兵看清楚了,列于敌营阵前的是一群牛,一群身体硕大无比的巨牛,黑压压的一片,起码有数几千只。每只牛的头顶上还闪出阵阵寒光,正向着铁骑兵们怒目而视。
这不是一般的牛,而是北域高原上的野耗牛,个头庞大,皮厚肉坚,全身被厚实的长毛覆盖,头上一对犄角坚实无比,攻击性极强。这些牛被契番兵训练以后,更是凶猛异常,专门用来冲击敌阵,无往而不胜。
只见这些耗牛的犄角上还扎着两柄锋利无比的尖刀,在牛角上放出耀眼的寒光,这是专门为对付重甲铁骑而准备的。可以想像,在这样的坚角利剑的攻击之下,那些铁骑身上的护甲将倾刻间被洞穿无疑。
面对敌军摆出的耗牛阵,冲在最前面的铁骑战士有些迟疑了,这重甲骑兵虽然凶猛,但毕竟都是血肉之躯,哪里能跟一群野兽般的耗牛相比。看着眼前这一大群头顶利刃,蓄势待发凶猛野牛,铁骑战士们有些心里发怵了,继而开始有些惊恐起来,他们不自觉地放慢了前进的速度,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这些小城池的守军,看大部队都已逃去,自知难以坚守,也就纷纷弃城而去,跟随大军一起向南而逃了。
当杨劲超大将军带领大军一路狂奔,直到几乎逃出北域,来到了北域与中原交界之处的一个较大的县城永林县城时,才敢停下来稍作整顿休息。
这时杨大将军才发现自己的队伍,加上跟随而逃的各地驻军,竟已有七八万人了。他从探马报信得知,契番大军在东赞郎和伏哲两员大将的带领下正在追击上来,人马也不过才六万人左右。
从永林县驻军总兵卢诚义处了解到,县城内有驻军两万多,特别是配备有重甲骑兵万余人,杨大将军才稳了心神,觉得没有必要再跑了,毕竟敌人的追兵才六万人而已,而自己现在则差不多有了近十万人的军队,况且还有一万的重甲骑兵,再继续逃跑怎么也说不过去了。
他决定在永林这里与契番军队大战一场,一举击溃追击而来的敌军,甚至从此全面反攻,重新夺回绥远关也不是没有可能。主意已定后,他立即召来永林县的总兵卢诚义,与相云、刘有龙等众将一起共同商议如何在这里排兵布阵,争取在此一举歼灭敌军。
相云将军建议是将军队布置在敌兵来时必经的一个山谷口子上,将敌人追兵阻截在山谷之内,打个伏击。而卢诚义总兵则认为,我军兵力优于敌人,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展开作战,不利于发挥我军的兵力优势,不如将敌人放出山谷来,在平原上摆开阵势,我军以重甲铁骑部队领头冲开敌营阵脚,后续部队跟进对敌军形成分割围剿的态势。
杨大将军认为卢诚义总兵的建议很好,因为在谷口狭窄处,安排不了多少兵,不可能给敌军致命一击,无法达到歼灭敌军的目的。
杨大将军权衡再三后,提出将所有军队布置在距山谷出口处不远的跑马坪一带,以重甲骑兵列头阵,骑兵部队居中随后,两侧为弓箭兵和弩手,枪戟步兵压阵居后。
杨劲超十分看重卢诚义的这一万重甲骑兵部队,这支部队让他觉得有了必胜的把握。全副武装的重甲骑兵历来是攻破敌军轻骑部队的杀手锏,当年武育王开疆拓土,平定北方时,针对少数民族的快马骑射,就是用的重甲骑兵这一招。以中原发达的金属冶炼技术,将战马和士兵全部以的金属护甲包裹,对金属材料较少,冶炼技术不成熟的少数民族的快刀骑射等这些轻武器来说,这只铁甲部队简直是刀枪不入,在战场上对敌军形成了绝对的碾压之势。
军师牟怀之上前说到:“辅国将军大人英明,如此排兵布阵甚为稳妥,攻防之间相得益彰,进退自如,只是在下认为不应将全部兵力调出城外迎敌。城内空虚,万一阵前失利,我军无可退处,势必被敌军顺势夺城,建议还是留守少量兵力驻守城关,以作后应。”
方大人听言颇有些不爽,还未出师先言失利,甚为扫兴,但又一想他的话也不无道理。他略一思考后,对刘有龙将军说到:“那就有劳刘将军领八千人在城中留守,还得麻烦你在城中备好酒菜食物,为犒赏我前线三军战士作好准备哦。”说罢哈哈大笑。
虽然刘有龙将军在夺取绥远关,挫败靖北王之役中立下奇功,而在此后的战役中,杨大将军也屡见刘有龙此人英勇无畏且忠实可靠,但对这个北域的叛将,他还是有点戒心的,能不用时最好不用,轻易不会委以重任。
布置妥当后,各自下去传令三军,将部队开发出城来,在永林城外的跑马坪,排好阵型,严阵以待。这里距前面的一个山谷出口不远,那儿是敌人追兵必经之地,敌军冲出谷口,在这里与我军对阵,地形是前宽后窄,一旦敌军失利败退的话,那将处于相当不利的局面。
为了更利于发挥重甲铁骑的作用,杨劲超决定将敌人放出来在这块平原上交战,铁骑部队在速度上的推进比较慢,破取敌阵后,可将敌人逼入后面的山谷中,山谷狭小,导致敌军撒离的速度也会减慢,这样就更便于我军骑兵乘胜追击。杨大将军心里这样盘算着,似乎已有了必胜的把握。
杨劲超率一帮文臣武将排列在阵中,阵前是卢诚义亲自率领的重甲骑兵部队,分三排呈梯形排列。铁骑战士个个金盔金甲,手持坚盾长矛,气势威武,战马则周身铁甲皮胄,马面蒙俱,只露双眼。远看就是一个个寒光闪闪的金属战车。
不久,尘土飞扬处,契番大军果然出现在谷口,气势汹汹地追将出来,双方部队迎面相逢。
看见前方整齐的队列后,追击的契番士兵也勒住了马脚,停止了追赶。双方远远地形成了两阵对峙的局面。
见时机已至,杨将军拔剑一挥,发出进攻信号。突然间鼓声雷动,这边的重甲铁骑部队开始踩着鼓点,十分整齐地向前推进,顿时,铁蹄踏地之声响彻战场,震天动地,令人心惊胆寒。
在铁骑部队渐渐向着敌军逼近之时,远远可见敌军的阵脚出现了一阵骚乱,阵前的契番骑兵们纷纷开始调转马头,似乎想要撤退。
见敌军想要溃逃,杨大将军再次挥舞长剑,指挥队伍加快进攻速度。
阵前的鼓声逐渐加快了节奏,铁骑部队也开始加速,在其带领下,后续的队列也都开始向敌军部队进发,手持利刃的战士们,个个威风凛凛气冲霄汉,杀气腾腾志逼斗星,破取敌阵之势已如利箭在发,不可阻挡。
这时冲向敌军阵营的铁骑之上,战士们全都将手中的长矛举起,直指敌方,胯下铁骑战马开始扬蹄奋进,向着敌方的阵营加速冲了上去。
然而,敌营中的契番骑兵从阵前调转马头撤开后,大部队并没有往后撤退的迹象,而是从阵营后面涌出了黑压压一片,不知什么东西,涌到阵前排列成一线。
终于,冲在最前面的铁骑兵看清楚了,列于敌营阵前的是一群牛,一群身体硕大无比的巨牛,黑压压的一片,起码有数几千只。每只牛的头顶上还闪出阵阵寒光,正向着铁骑兵们怒目而视。
这不是一般的牛,而是北域高原上的野耗牛,个头庞大,皮厚肉坚,全身被厚实的长毛覆盖,头上一对犄角坚实无比,攻击性极强。这些牛被契番兵训练以后,更是凶猛异常,专门用来冲击敌阵,无往而不胜。
只见这些耗牛的犄角上还扎着两柄锋利无比的尖刀,在牛角上放出耀眼的寒光,这是专门为对付重甲铁骑而准备的。可以想像,在这样的坚角利剑的攻击之下,那些铁骑身上的护甲将倾刻间被洞穿无疑。
面对敌军摆出的耗牛阵,冲在最前面的铁骑战士有些迟疑了,这重甲骑兵虽然凶猛,但毕竟都是血肉之躯,哪里能跟一群野兽般的耗牛相比。看着眼前这一大群头顶利刃,蓄势待发凶猛野牛,铁骑战士们有些心里发怵了,继而开始有些惊恐起来,他们不自觉地放慢了前进的速度,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