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和一个身材瘦小的小男孩站在官渡河北岸渡口,他们好像是在等船家渡河。
男子年轻英俊,一身青衫穿在身上显得是那样的卓尔不凡。
小男孩十多岁,一张稚气的脸蛋,一双明亮的眼睛透露着丝丝灵气。
年轻男子当然就是李彦,而小男孩就是李笑。
这是从张苍府上回来的第二天早晨。
从张苍府上回来时,李彦穆然发现街上突然多了很多军士,或化装隐于人群,或成队巡查于市。
李彦知道再不离开就要晚了,到了必须离开的时候了。
他们在饭馆吃完饭后,并没有直接回客栈,而是去了陈平那儿,和陈平告了别并让他代自己向魏晓天和赵青他们告个罪,就不亲自向他们告别了,以免徒增伤感。
陈平果然把他的嫂子安置在了城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给她送些生活必需品。他的这些做法虽做的隐秘,但也让一些街坊邻居看出了一些端倪,骤然间谣言四起,那些本就怀疑他们之间关系而且还议论过的人得意洋洋。
“看!我就说吧!果不其然!”
那些没有这样子想过的人,则是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啊!我说呢!还真看不出来,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反正是陈平把自己嫂子安置在城外的秘密透露出来后,立即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不过这些个街坊邻居一时间奔走相告。
“哎!小声告诉你一个秘密啊!你可不能和别人说……”
“什么秘密?我绝对不会和别人说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
诸如此类的话语,可是闹腾了一段时间。
不过,陈平显然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他并没有把这些谣言放在心上,他相信谣言止于智者,更加相信自己做的并没有错。他把嫂子安置好相比于这些谣言,更加让他坦然。
陈平大哥陈伯当然也听说了这些谣言,大哥是宽容的,他没有责怪弟弟,反而认为弟弟做的是对的,因为他相信那些传言都是谣言。
陈平大哥陈伯是一名智者。
李彦这次见到陈平,他的状态明显要比上次见到他时要好的多,他是一个寻求心灵解脱的人,只要心中无愧,便不会在意一些外在的东西。
陈平听了李彦要离开,陈平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他自己也时常游学在外,像李彦这样待在一个地方,时间已经够长了。只是自己下个月要主持乡邻的祭祀,现在正在被嫂子的事闹得邻里对自己很有看法,这也倒没什么,陈平心里无愧,他也不在乎,可是这样一来,还如何主持祭祀?也不知道族长是怎么想的,为何偏偏看中了正被邻里看不起的他呢?自己正为这事闹心,还想让李彦帮自己出出主意呢!
李彦看陈平欲言又止,有些为难的样子,就问了句。
陈平难为情的把事情情况说了一遍。
还别说,对历史没有什么研究的李彦还真就知道这么个典故。
好像是说,一年正逢社祭,人们推举陈平为社庙里的社宰,主持祭社神,为大家分肉。陈平把肉一块块分得十分均匀。为此,地方上的父老乡亲们纷纷赞扬他说;“陈平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称职了!”陈平却感慨地说:“假使我陈平能有机会治理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样恰当、称职。”
陈平看李彦呆呆的出神,还以为他对此事也是颇为为难。
“李兄不必为难,是我唐突了!”
李彦听了,知道是他误会自己了,微微一笑,也不做解释。
“陈兄客气了,这次社祭说不定还能让乡邻重新认识你,倒是可以冲淡这一段时间的风波。”
陈平眼睛一亮。
“此话怎讲?”
李彦知道这点小事难不住陈平,只是他嫂子的事情让他有些难以集中精力想其他事情,虽然他心中无愧,但她嫂子一介女流总要顾及些名声,所以难免焦头烂额。
李彦不介意顺手而为落个人情,拿他知道的典故提点一下,反正这也是陈平将要去做的。
“陈兄只要牢牢把握公平二字即可。”
李彦没有多说,陈平还在低头思考,他就挥手告别了。
等陈平回过神来,却不见了李彦的身影,只得低头苦笑,脸上却是没有了刚开始的愁容。
官渡河北岸,李彦和李笑一大一小相携而立。
李彦的嘴角突然溢出一丝淡淡的微笑,这家伙还真是传说中的陈平,难怪思维如此敏捷,见识惊人。只是这张苍博学多才,绝不可能是无名之辈,只恨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历史,也不知道他是历史中的哪号名人?
没多久,河中出现了一条小船,正慢悠悠的向这边驶来。
待小船靠近,船家粗狂沧桑的声音传来。
“二位小哥可是要渡河?”
见船家问话,李彦不敢怠慢,在现代社会中成长的他尊重每一个人,每一种职业。
“对的,我们要过河,麻烦老丈了!”
船家看是一位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孩童,又听那年轻人说话客气,陡增好感!
船家紧撑一下船篙使小船慢慢靠岸,招呼李彦和李笑小心上的船来。
船家是一位老丈,身穿粗布麻衣,麻衣上有几处打了补丁,但浆洗的很干净;长期的风吹日晒让他黑黑的脸颊布满如刀刻般沟壑,银白色的头发被高高素起,在头顶打了一个髻儿;已经白了的长长的胡子垂到了胸部。
“劳驾老丈了!”
李彦恭敬的行礼,对于这种底层的劳动者李彦从来都是尊重的,从不敢轻视。
“小哥客气了,这摆渡本来就是我的生活!”
说着,船家忙把李彦和李笑引入船舱。
船舱收拾的很干净,正中间有一矮榻,榻上有一方桌,桌上有一瓷壶和几个杯子,看来这是让客人饮用的,船家想的很周到。
船家为李彦和李笑倒了两杯茶,恭敬的放到他们面前,谦卑而自然,没有谄媚。
“小哥衣着虽然普通,但气宇轩扬,脸上透着贵气,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怎会只带了一个小孩子出远门,为何不骑马坐车?”
船家从小就在河边讨生活,每天不知道要带多少人过河,见得人多了,自然就有了几分眼力。
“呵呵,老丈还真是看走眼了,其实我家境贫寒,只是跟着老师读书时间长了,也就有了几分书生气。至于这小孩子是我刚刚认的弟弟。”
李彦自己来自于后世的事情,他是不敢对任何人说起的,哪怕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李笑的出身他更是不会再提起的,这样会伤了李笑的自尊心。
“我说小哥这样气度不凡的人怎会衣着这么普通呢!不过英雄不论出身,小哥是读书人,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
船家笑着行了礼,走出了船舱。
船平稳的向对岸行去。
刚出门时,天气还很好,这时却起了雾。李彦从船舱往外望去,浓浓的晨霭为官渡河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好像是信奉伊斯兰的女郎,美丽而又神秘。太阳刚刚升起,阳光透过浓浓的晨霭洒在河面上,温柔而又热烈。
这时,船头传来厚重而又苍凉的歌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是船家老丈唱歌,歌声沧桑悠扬,一遍一遍反复吟唱。
李彦对这首先秦歌谣甚是熟悉,早在上中学的时候就能够倒背如流,只是听老师讲讲它的含义,自己想象一下它出现的背景,并不能真正感受它代表的含义,它内中隐含的无奈。
今天听到摆渡老丈吟唱这首歌谣,那种善良普通人的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心态这时让李彦血淋淋的直面其中,好像被什么东西狠狠的击中了心脏,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压抑。
“老丈在这摆渡有多长时间了?”
李彦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出了船舱,站在了船家的身旁。
“小老儿也记不清有多少时间了,自从我记事起就已经跟着爷爷在这船上了,后来爷爷死了,只给我留下了这条船,我也就像爷爷一样在这船上讨生活了!”
船家说的很平淡,平淡的像是这河中的水,看不出有什么悲伤,好像是在说生活中正常发生的一些琐碎小事。
这在船家的心中也许就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罢了,好像是天边的云卷云舒,好像是河中的水静静流淌。
李彦默然!
“老丈刚才这首歌谣唱的很好听呀!”
这么有名的歌谣李彦不禁想探听一下它的出处,不由试探的说道。
“小哥是说刚才那首歌谣呀,在船上讨生活的船家都会唱呀,我也是跟着爷爷学的,爷爷唱的那才叫好呢!”
船家笑呵呵的说道,看来这老丈很是健谈。
“现在不打仗了,老丈的生活会好一点了吧?”
李彦随口问道。
“这两年是不打仗了,秦国的律法严苛,也没有什么人为难我们了,倒也难得。可是秦始皇多次巡游,劳民伤财,沿途官员要献食,赋税却是重了呢!”
船家说着,还不断地唉声叹气!
李彦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男子年轻英俊,一身青衫穿在身上显得是那样的卓尔不凡。
小男孩十多岁,一张稚气的脸蛋,一双明亮的眼睛透露着丝丝灵气。
年轻男子当然就是李彦,而小男孩就是李笑。
这是从张苍府上回来的第二天早晨。
从张苍府上回来时,李彦穆然发现街上突然多了很多军士,或化装隐于人群,或成队巡查于市。
李彦知道再不离开就要晚了,到了必须离开的时候了。
他们在饭馆吃完饭后,并没有直接回客栈,而是去了陈平那儿,和陈平告了别并让他代自己向魏晓天和赵青他们告个罪,就不亲自向他们告别了,以免徒增伤感。
陈平果然把他的嫂子安置在了城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给她送些生活必需品。他的这些做法虽做的隐秘,但也让一些街坊邻居看出了一些端倪,骤然间谣言四起,那些本就怀疑他们之间关系而且还议论过的人得意洋洋。
“看!我就说吧!果不其然!”
那些没有这样子想过的人,则是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啊!我说呢!还真看不出来,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反正是陈平把自己嫂子安置在城外的秘密透露出来后,立即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不过这些个街坊邻居一时间奔走相告。
“哎!小声告诉你一个秘密啊!你可不能和别人说……”
“什么秘密?我绝对不会和别人说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
诸如此类的话语,可是闹腾了一段时间。
不过,陈平显然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他并没有把这些谣言放在心上,他相信谣言止于智者,更加相信自己做的并没有错。他把嫂子安置好相比于这些谣言,更加让他坦然。
陈平大哥陈伯当然也听说了这些谣言,大哥是宽容的,他没有责怪弟弟,反而认为弟弟做的是对的,因为他相信那些传言都是谣言。
陈平大哥陈伯是一名智者。
李彦这次见到陈平,他的状态明显要比上次见到他时要好的多,他是一个寻求心灵解脱的人,只要心中无愧,便不会在意一些外在的东西。
陈平听了李彦要离开,陈平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他自己也时常游学在外,像李彦这样待在一个地方,时间已经够长了。只是自己下个月要主持乡邻的祭祀,现在正在被嫂子的事闹得邻里对自己很有看法,这也倒没什么,陈平心里无愧,他也不在乎,可是这样一来,还如何主持祭祀?也不知道族长是怎么想的,为何偏偏看中了正被邻里看不起的他呢?自己正为这事闹心,还想让李彦帮自己出出主意呢!
李彦看陈平欲言又止,有些为难的样子,就问了句。
陈平难为情的把事情情况说了一遍。
还别说,对历史没有什么研究的李彦还真就知道这么个典故。
好像是说,一年正逢社祭,人们推举陈平为社庙里的社宰,主持祭社神,为大家分肉。陈平把肉一块块分得十分均匀。为此,地方上的父老乡亲们纷纷赞扬他说;“陈平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称职了!”陈平却感慨地说:“假使我陈平能有机会治理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样恰当、称职。”
陈平看李彦呆呆的出神,还以为他对此事也是颇为为难。
“李兄不必为难,是我唐突了!”
李彦听了,知道是他误会自己了,微微一笑,也不做解释。
“陈兄客气了,这次社祭说不定还能让乡邻重新认识你,倒是可以冲淡这一段时间的风波。”
陈平眼睛一亮。
“此话怎讲?”
李彦知道这点小事难不住陈平,只是他嫂子的事情让他有些难以集中精力想其他事情,虽然他心中无愧,但她嫂子一介女流总要顾及些名声,所以难免焦头烂额。
李彦不介意顺手而为落个人情,拿他知道的典故提点一下,反正这也是陈平将要去做的。
“陈兄只要牢牢把握公平二字即可。”
李彦没有多说,陈平还在低头思考,他就挥手告别了。
等陈平回过神来,却不见了李彦的身影,只得低头苦笑,脸上却是没有了刚开始的愁容。
官渡河北岸,李彦和李笑一大一小相携而立。
李彦的嘴角突然溢出一丝淡淡的微笑,这家伙还真是传说中的陈平,难怪思维如此敏捷,见识惊人。只是这张苍博学多才,绝不可能是无名之辈,只恨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历史,也不知道他是历史中的哪号名人?
没多久,河中出现了一条小船,正慢悠悠的向这边驶来。
待小船靠近,船家粗狂沧桑的声音传来。
“二位小哥可是要渡河?”
见船家问话,李彦不敢怠慢,在现代社会中成长的他尊重每一个人,每一种职业。
“对的,我们要过河,麻烦老丈了!”
船家看是一位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孩童,又听那年轻人说话客气,陡增好感!
船家紧撑一下船篙使小船慢慢靠岸,招呼李彦和李笑小心上的船来。
船家是一位老丈,身穿粗布麻衣,麻衣上有几处打了补丁,但浆洗的很干净;长期的风吹日晒让他黑黑的脸颊布满如刀刻般沟壑,银白色的头发被高高素起,在头顶打了一个髻儿;已经白了的长长的胡子垂到了胸部。
“劳驾老丈了!”
李彦恭敬的行礼,对于这种底层的劳动者李彦从来都是尊重的,从不敢轻视。
“小哥客气了,这摆渡本来就是我的生活!”
说着,船家忙把李彦和李笑引入船舱。
船舱收拾的很干净,正中间有一矮榻,榻上有一方桌,桌上有一瓷壶和几个杯子,看来这是让客人饮用的,船家想的很周到。
船家为李彦和李笑倒了两杯茶,恭敬的放到他们面前,谦卑而自然,没有谄媚。
“小哥衣着虽然普通,但气宇轩扬,脸上透着贵气,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怎会只带了一个小孩子出远门,为何不骑马坐车?”
船家从小就在河边讨生活,每天不知道要带多少人过河,见得人多了,自然就有了几分眼力。
“呵呵,老丈还真是看走眼了,其实我家境贫寒,只是跟着老师读书时间长了,也就有了几分书生气。至于这小孩子是我刚刚认的弟弟。”
李彦自己来自于后世的事情,他是不敢对任何人说起的,哪怕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李笑的出身他更是不会再提起的,这样会伤了李笑的自尊心。
“我说小哥这样气度不凡的人怎会衣着这么普通呢!不过英雄不论出身,小哥是读书人,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
船家笑着行了礼,走出了船舱。
船平稳的向对岸行去。
刚出门时,天气还很好,这时却起了雾。李彦从船舱往外望去,浓浓的晨霭为官渡河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好像是信奉伊斯兰的女郎,美丽而又神秘。太阳刚刚升起,阳光透过浓浓的晨霭洒在河面上,温柔而又热烈。
这时,船头传来厚重而又苍凉的歌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是船家老丈唱歌,歌声沧桑悠扬,一遍一遍反复吟唱。
李彦对这首先秦歌谣甚是熟悉,早在上中学的时候就能够倒背如流,只是听老师讲讲它的含义,自己想象一下它出现的背景,并不能真正感受它代表的含义,它内中隐含的无奈。
今天听到摆渡老丈吟唱这首歌谣,那种善良普通人的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心态这时让李彦血淋淋的直面其中,好像被什么东西狠狠的击中了心脏,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压抑。
“老丈在这摆渡有多长时间了?”
李彦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出了船舱,站在了船家的身旁。
“小老儿也记不清有多少时间了,自从我记事起就已经跟着爷爷在这船上了,后来爷爷死了,只给我留下了这条船,我也就像爷爷一样在这船上讨生活了!”
船家说的很平淡,平淡的像是这河中的水,看不出有什么悲伤,好像是在说生活中正常发生的一些琐碎小事。
这在船家的心中也许就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罢了,好像是天边的云卷云舒,好像是河中的水静静流淌。
李彦默然!
“老丈刚才这首歌谣唱的很好听呀!”
这么有名的歌谣李彦不禁想探听一下它的出处,不由试探的说道。
“小哥是说刚才那首歌谣呀,在船上讨生活的船家都会唱呀,我也是跟着爷爷学的,爷爷唱的那才叫好呢!”
船家笑呵呵的说道,看来这老丈很是健谈。
“现在不打仗了,老丈的生活会好一点了吧?”
李彦随口问道。
“这两年是不打仗了,秦国的律法严苛,也没有什么人为难我们了,倒也难得。可是秦始皇多次巡游,劳民伤财,沿途官员要献食,赋税却是重了呢!”
船家说着,还不断地唉声叹气!
李彦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