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小麦推广
片刻之后,丞相子婴、治粟内史赵孟以及内史韩谈纷纷前来拜见皇帝,他们经过了前番事情,已经深刻地领悟到了皇帝的折腾能力。
在短短这几个月时间里,他们的生活几乎全部被公务填满,方方面面几乎都不得空闲。
“臣等拜见陛下。”
“快快请起!”
于果脸上带着几分笑意,问向子婴和赵孟:“新的样钱可有出炉?”
自从上一次于果提出了样钱的问题后,铸钱监便每日每夜地重新投入了铸造过程,这一次他们不仅按照不同比例进行铸钱,还将铸钱的模具以及流程重新进行了改善,甚至为了去除钱币上的存在的毛刺,还专门派人进行了打磨。
丞相子婴虽然还在忙碌着完善盐铁专卖制度,以及为前线大军提供粮饷,但是他也始终很关心新的样钱,今日刚好样钱出炉,便正好带来呈递给了皇帝。
很快,宫人接过了子婴呈递上来的三个小木盒,直接打开来,里面分别各躺着一枚红彤彤的铜钱。
“这边是含铜量为九成,这边是八成,这枚是七成。”
随着子婴一边介绍,于果慢慢拿出铜钱,只见这些钱币尺寸大小均匀,上面的秦五铢笔迹清晰可见,放在手中也只觉得温润,并没有毛刺感,从外表整体来说让人还是很满意的。
“来人,拿秤来。”
于果派人用专用的小秤去称重这三枚钱币,很快便发现它们的重量基本上没有误差,都是五铢重,当下也极为满意,道:“成本几何?”
子婴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解释道:“倘若采用九成紫铜铸币,则成本相对较高,会略微有些亏损,而采用八成铸币,则略有盈余,倘若只有七成则相对比较暴利,但是成色会下降。”
的确,于果仔仔细细看了一眼,九成铜钱和八成铜钱色泽相差不是很大,但是七成铜钱就会有些发黑。
一旦官方发行的货币发黑,那么民间私铸钱肯定会跟上,他们甚至会降得更低来谋取暴利,因此色泽上一定要形成门槛,将这些民间私铸钱拦在外面。
“就八成吧,下令少府先进行铸造,置换一事可以从缓。”
子婴点了点头,与铸币不同,置换钱币对于老百姓来说十分敏感,他们是否会认同新币其实也是一个问题。
皇帝能够压着性子慢慢来,也算是一件好事。
于果沉吟了片刻,重新开口询问道:“眼下关中种植的粮食主要有哪些?”
治粟内史赵孟以及内史韩谈在这个问题上无疑是最具备发言权的,很快给皇帝进行了一番介绍。
当下关中的主要粮食作物即传统的粟、麦、黍以及豆,其中种植面积最广的就是粟,其次便是麦,黍和豆相对来说种植的都不多。至于产量相对最高的水稻,并没有在关中进行种植。
根据内史韩谈的介绍,当下最受人们欢迎的是黍,因为这种黍(大黄米)口感最好,但因为黍对于环境要求比较高,再加上产量有限,也只有贵族以及官员才能常常吃到,寻常的百姓根本吃不起,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一点。
其次便是栗米,而这种农作物就是百姓们的日常主粮,像于果在军中吃的栗米饭便是最典型的吃食,原因也是这种作物足够传统,百姓们积攒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在种植面积上也远远超过其他作物。
再其次就是小麦了,但是由于麦饭难以消化的原因,使得关中几乎没有多少人吃它,因此种植面积也相对有限。
至于豆子虽然也属于主食范畴,但是吃的人要更少,因为豆腐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百姓们吃豆子都是直接整粒煮熟后吃,同样难以消化,往往都是作为饲料喂给牲口吃......
正因为如此,当下关中有七分田种栗米,两分田种小麦,只有一分田才去种黍和豆。
听完赵孟的解释后,于果沉吟了一番,他为了推广小麦种植,自然不是专门为了好吃,而是因为小麦一项栗米所无法替代的优势,那就是它可以在冬季种植,同时相对产量也更高,更加抗旱。
在历史上,北方主食从栗米到小麦的演变经过了极为漫长的时间,直到唐宋以后才被小麦给广泛地进行了替代。
原因就是当时磨坊技术的发展,使得百姓们可以广泛地借助人力或者畜力,将小麦磨成面粉,然后制作成为各种面食。
于果十分直白地说道:“倘若朕能让人将小麦做得比栗米更好吃,更容易下肚,能否让关中百姓们广泛接受以后种小麦呢?”
听到皇帝这番话,赵孟顿时一愣,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道:“倘若麦饭容易下肚,哪怕难吃一点,百姓们也是愿意多种一些——”
毕竟小麦产量更高,老百姓们也愿意多一些守城。
但问题是,这么多年也不是没人试过换着花样吃麦饭,可问题是没有一个人能让麦饭变得更加好吃,也更容易下肚啊!
于果也不废话,当即领着人前往宫中庖厨处,而这一幕顿时让大臣们都目瞪口呆,皇帝难不成还会庖厨之技?
可是,皇帝怎么能会这个呢?这简直就是不学无术啊!
于果懒得搭理顾忌这些大臣的想法,他直接叫来了御厨,让对方取一些小麦粒,用石臼磨成了粉。
等到磨成粉后,于果也不废话,直接亲自上手放水和面,然后将面团醒发一段时间,再在上面涂抹了一些猪油,并均匀地分成等份,再派人找了一个青铜鼎,当成锅来煎烙饼。
尽管这个过程中,很多程序很麻烦,可是众人也都慢慢看明白了。
皇帝根本不是做麦饭,而是在用麦粉做食物!
等到烙饼煎好后,于果轻轻咬了一口,脸色顿时拉胯了下来,这玩意跟后世的烙饼一比简直是垃圾。不过这个现在不重要。
“你们也尝尝吧。”
随着皇帝开口,众人纷纷拿取了一小块烙饼,放进嘴里吃了起来。
酥脆,喷香,一股全新的口感打开了众人的味蕾。
“陛下,臣实在是不敢相信,此物竟然是用小麦做出来的.......”
赵孟抹了抹嘴唇,将最后一点残渣吃完,心满意足地说道:“倘若陛下将此法传于民间,百姓们肯定会争先恐后地种植小麦!”
在短短这几个月时间里,他们的生活几乎全部被公务填满,方方面面几乎都不得空闲。
“臣等拜见陛下。”
“快快请起!”
于果脸上带着几分笑意,问向子婴和赵孟:“新的样钱可有出炉?”
自从上一次于果提出了样钱的问题后,铸钱监便每日每夜地重新投入了铸造过程,这一次他们不仅按照不同比例进行铸钱,还将铸钱的模具以及流程重新进行了改善,甚至为了去除钱币上的存在的毛刺,还专门派人进行了打磨。
丞相子婴虽然还在忙碌着完善盐铁专卖制度,以及为前线大军提供粮饷,但是他也始终很关心新的样钱,今日刚好样钱出炉,便正好带来呈递给了皇帝。
很快,宫人接过了子婴呈递上来的三个小木盒,直接打开来,里面分别各躺着一枚红彤彤的铜钱。
“这边是含铜量为九成,这边是八成,这枚是七成。”
随着子婴一边介绍,于果慢慢拿出铜钱,只见这些钱币尺寸大小均匀,上面的秦五铢笔迹清晰可见,放在手中也只觉得温润,并没有毛刺感,从外表整体来说让人还是很满意的。
“来人,拿秤来。”
于果派人用专用的小秤去称重这三枚钱币,很快便发现它们的重量基本上没有误差,都是五铢重,当下也极为满意,道:“成本几何?”
子婴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解释道:“倘若采用九成紫铜铸币,则成本相对较高,会略微有些亏损,而采用八成铸币,则略有盈余,倘若只有七成则相对比较暴利,但是成色会下降。”
的确,于果仔仔细细看了一眼,九成铜钱和八成铜钱色泽相差不是很大,但是七成铜钱就会有些发黑。
一旦官方发行的货币发黑,那么民间私铸钱肯定会跟上,他们甚至会降得更低来谋取暴利,因此色泽上一定要形成门槛,将这些民间私铸钱拦在外面。
“就八成吧,下令少府先进行铸造,置换一事可以从缓。”
子婴点了点头,与铸币不同,置换钱币对于老百姓来说十分敏感,他们是否会认同新币其实也是一个问题。
皇帝能够压着性子慢慢来,也算是一件好事。
于果沉吟了片刻,重新开口询问道:“眼下关中种植的粮食主要有哪些?”
治粟内史赵孟以及内史韩谈在这个问题上无疑是最具备发言权的,很快给皇帝进行了一番介绍。
当下关中的主要粮食作物即传统的粟、麦、黍以及豆,其中种植面积最广的就是粟,其次便是麦,黍和豆相对来说种植的都不多。至于产量相对最高的水稻,并没有在关中进行种植。
根据内史韩谈的介绍,当下最受人们欢迎的是黍,因为这种黍(大黄米)口感最好,但因为黍对于环境要求比较高,再加上产量有限,也只有贵族以及官员才能常常吃到,寻常的百姓根本吃不起,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一点。
其次便是栗米,而这种农作物就是百姓们的日常主粮,像于果在军中吃的栗米饭便是最典型的吃食,原因也是这种作物足够传统,百姓们积攒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在种植面积上也远远超过其他作物。
再其次就是小麦了,但是由于麦饭难以消化的原因,使得关中几乎没有多少人吃它,因此种植面积也相对有限。
至于豆子虽然也属于主食范畴,但是吃的人要更少,因为豆腐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百姓们吃豆子都是直接整粒煮熟后吃,同样难以消化,往往都是作为饲料喂给牲口吃......
正因为如此,当下关中有七分田种栗米,两分田种小麦,只有一分田才去种黍和豆。
听完赵孟的解释后,于果沉吟了一番,他为了推广小麦种植,自然不是专门为了好吃,而是因为小麦一项栗米所无法替代的优势,那就是它可以在冬季种植,同时相对产量也更高,更加抗旱。
在历史上,北方主食从栗米到小麦的演变经过了极为漫长的时间,直到唐宋以后才被小麦给广泛地进行了替代。
原因就是当时磨坊技术的发展,使得百姓们可以广泛地借助人力或者畜力,将小麦磨成面粉,然后制作成为各种面食。
于果十分直白地说道:“倘若朕能让人将小麦做得比栗米更好吃,更容易下肚,能否让关中百姓们广泛接受以后种小麦呢?”
听到皇帝这番话,赵孟顿时一愣,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道:“倘若麦饭容易下肚,哪怕难吃一点,百姓们也是愿意多种一些——”
毕竟小麦产量更高,老百姓们也愿意多一些守城。
但问题是,这么多年也不是没人试过换着花样吃麦饭,可问题是没有一个人能让麦饭变得更加好吃,也更容易下肚啊!
于果也不废话,当即领着人前往宫中庖厨处,而这一幕顿时让大臣们都目瞪口呆,皇帝难不成还会庖厨之技?
可是,皇帝怎么能会这个呢?这简直就是不学无术啊!
于果懒得搭理顾忌这些大臣的想法,他直接叫来了御厨,让对方取一些小麦粒,用石臼磨成了粉。
等到磨成粉后,于果也不废话,直接亲自上手放水和面,然后将面团醒发一段时间,再在上面涂抹了一些猪油,并均匀地分成等份,再派人找了一个青铜鼎,当成锅来煎烙饼。
尽管这个过程中,很多程序很麻烦,可是众人也都慢慢看明白了。
皇帝根本不是做麦饭,而是在用麦粉做食物!
等到烙饼煎好后,于果轻轻咬了一口,脸色顿时拉胯了下来,这玩意跟后世的烙饼一比简直是垃圾。不过这个现在不重要。
“你们也尝尝吧。”
随着皇帝开口,众人纷纷拿取了一小块烙饼,放进嘴里吃了起来。
酥脆,喷香,一股全新的口感打开了众人的味蕾。
“陛下,臣实在是不敢相信,此物竟然是用小麦做出来的.......”
赵孟抹了抹嘴唇,将最后一点残渣吃完,心满意足地说道:“倘若陛下将此法传于民间,百姓们肯定会争先恐后地种植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