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诸葛亮和司马懿关系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懿兄弟有八人,司马懿是众兄弟中的老二,他兄弟八人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都非常优秀,时人称之为司马八达。
其实司马懿的对手诸葛亮也是如此,诸葛家族当时也是人杰辈出,包括诸葛亮在内,诸葛亮这一辈在当时出现三位英杰,分别是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有趣的是诸葛家族这三位英杰分别辅佐的是魏蜀吴三国,可以说诸葛家族是在三国押宝,任何一国统一天下都能保证诸葛家族长盛不衰。
诸葛亮其实是兄弟三人,老大是诸葛瑾,老二是诸葛亮,老三是诸葛均。诸葛家族是琅琊郡阳都县(现今山东沂南)人,是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诸葛丰是西汉时期有名的清官廉吏,后来因为秉公执法触怒了当时权贵被罢官回乡,此后诸葛丰就回到琅琊老家休养,由于诸葛丰为官清廉正直,因此诸葛家族在当地深受百姓敬重,是琅琊当地的名门望族。
诸葛三兄弟都是东汉泰山郡丞诸葛珪的儿子,不过诸葛珪在诸葛亮兄弟年幼时就早早去世了,此后诸葛亮兄弟一直由叔叔诸葛玄抚养,诸葛玄也是当时名士,与荆州刺史刘表关系非常亲密,因此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兄弟来到了荆州,诸葛亮也由此而隐居于南阳。
除了两位兄弟,诸葛亮还有两位姐姐,他的姐姐嫁的也都是当时名士,大姐嫁给了荆州名门望族蒯氏家族的蒯祺,二姐嫁给了庞统的堂兄庞山民,因此来说诸葛亮与庞统也有着姻亲关系。
三兄弟中相对比两位哥哥,老三诸葛均比较默默无闻,他在二哥诸葛亮出山之后一直留守隆中,直到刘备在巴蜀建国之后彻底稳定下来,诸葛亮才把他引荐给刘备,官至蜀汉长水校尉。
诸葛瑾成年之后最先离家四处游学增长见闻,后来诸葛瑾经人推荐给东吴孙权,在孙权与诸葛瑾促膝长谈之下,孙权认为诸葛瑾非常有才能,称其为神交挚友。
后来诸葛亮出仕刘备,诸葛瑾由于与诸葛亮的兄弟关系,因此也经常作为孙权使者出使刘备,为孙权和刘备两方结好奠定了基础。
诸葛瑾与弟弟诸葛亮一样,不仅政治才能卓越,在军事上也非常有建树,诸葛瑾后来辅佐孙权开创吴国,被孙权任命为吴国首任大将军,也说明了诸葛瑾在军事上的功绩。
历史上的诸葛瑾并不是像小说中那样的文官形象,其实诸葛瑾是类似于周瑜似的儒将,他在东吴的官职一直都是武官,之前诸葛瑾一直是作为东吴大都督吕蒙的副手任职,吕蒙去世后,诸葛瑾接替吕蒙镇守从刘备手中夺来的南郡和公安。
后来孙权建国,孙权直接任命诸葛瑾为开国大将军,这个职位就相当于是吴国军队总司令,可见诸葛瑾在吴国军界大佬地位。
诸葛瑾在吴国的地位虽然不及弟弟诸葛亮在蜀国那么高,但也是吴国权力核心人物,而且诸葛瑾为人耿直忠厚,经常直言进谏能匡正孙权的言行,在吴国颇受孙权敬重。
不过诸葛瑾家族下场很惨,诸葛瑾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诸葛恪也是当时吴国有名的天才少年,诸葛恪深得孙权喜爱和信任,在孙权临终时成为顾命大臣,并且接替了父亲诸葛瑾的职位为大将军。
不过诸葛恪虽然少年时期天纵英才,但长大之后却是言过其实,名声大于能力。他接替父亲诸葛瑾的大将军之位,在孙权去世之后,诸葛恪也效仿其叔诸葛亮积极北伐魏国。
但诸葛恪的能力远不如叔叔诸葛亮,诸葛亮北伐虽然没有多大功绩,但诸葛亮在内能平衡政治和经济,稳定人心,而诸葛恪北伐却是狂妄自大,被魏国打败后,反而更加独断专权,因此诸葛恪引起了吴国权力阶层不满,后来吴国宗室孙峻联合吴国皇帝孙亮将诸葛恪诛杀,并将其族灭。
因此诸葛瑾的后人大多受到诸葛恪牵连被诛杀了,诸葛瑾共有三子,长子诸葛恪,次子诸葛乔,三子诸葛谦。
诸葛恪被孙亮和孙峻诛杀,他的子孙也跟着受连累被杀;诸葛乔自幼被诸葛瑾过继给诸葛亮为子,不过很可惜英年早逝,不过有一子诸葛攀,后来由于诸葛瑾家族被灭族,诸葛攀又重新恢复为诸葛瑾这一支血脉,后来诸葛攀之子诸葛显在三国归晋之后隐居河东郡(山西运城一带);三子诸葛谦被诸葛瑾自幼过继给幼弟诸葛均为子,诸葛谦后来一直跟随诸葛均居住于巴蜀,幸免于难,不过诸葛谦在三国归晋之后,一心修道,并且为了避免政治清算,他改姓为诸,此后下落不明。
诸葛家族除了诸葛瑾和诸葛亮两兄弟分别在吴国和蜀国封将拜相之外,在魏国他们还有一位族人身居要职,那就是魏国征东大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地位仅次于三公的诸葛诞。
诸葛诞也是琅琊诸葛家族的杰出人物,他与诸葛瑾、诸葛亮兄弟是堂兄弟关系,他们的爷爷是亲兄弟,血缘关系上相对远了一些,所以诸葛玄南下投奔刘表时,同样也是早年丧父的诸葛诞却没有被诸葛玄带走,就因为两人的叔侄关系相对远了一些。
因此诸葛诞自幼就在北方长大,虽然自幼没有父亲孤苦无依,但诸葛诞凭借自身的努力步入曹魏政坛一路平步青云。
诸葛诞为官比较有拼搏精神,干起事来有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头,所以他在官场很快就获得魏国核心权力阶层人物夏侯玄的赏识,被提拔重用。
而且说诸葛亮与司马懿有姻亲关系还就是从诸葛诞身上而来,诸葛诞在魏国身居高位之后自然会得到司马懿的拉拢,两人由此结成儿女亲家,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第五子司马伷为妻,所以诸葛亮因为这层关系也就和司马懿有了一点姻亲关系。
诸葛诞虽然是司马懿儿女亲家,但他却不属于司马氏集团的人,诸葛诞更加忠于曹魏皇室,后来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取得魏国大权,已经做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威胁到魏国皇位时,诸葛诞举扬州之兵,以讨伐司马家族名义企图入京诛杀司马昭,最终被扬州被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家族几乎被族灭,只有儿子诸葛靓逃入吴国幸免于难。
后来司马炎篡位立晋之后,册封叔叔司马伷为琅琊王,封地正好就是诸葛家族的故乡所在地,也算是让婶婶诸葛氏回归故乡吧。
后来司马伷率领军队参与了晋灭吴之战,吴国末帝孙皓正是在诸葛靓的建议下向为人比较宽厚的司马伷投降,诸葛靓也由此被姐夫司马伷所收留。
诸葛靓因为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与他有杀父灭族之恨,因此诸葛靓一生只居于姐夫司马伷府中不肯出仕晋朝。
司马炎是个厚道的皇帝,他幼年与诸葛靓关系非常亲密,因此他听闻诸葛靓隐居在司马伷府中之后,亲临司马伷府上礼聘诸葛靓出仕晋朝,但遭到诸葛靓严词拒绝,司马炎也不以为忤,反而更加钦佩诸葛靓的骨气,也没有再对诸葛靓家族进行政治清算。
后来西晋被五胡乱华所灭,司马家族五马渡江,司马伷的孙子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由于司马睿身上有诸葛氏血统,因此司马睿在东晋称帝后,对诸葛家族极为礼敬尊崇。
也因此为如此,诸葛亮和诸葛诞两兄弟在后来的东晋政权中非常受尊崇,尤其是司马睿更是因与诸葛亮有姻亲关系为荣,司马睿非常钦佩诸葛亮的能力,因此在东晋时期诸葛亮被东晋追谥为“武兴王”,诸葛诞的家族后人也在东晋得到平反和重用。
再说回诸葛亮的后世子孙,诸葛亮有四个儿子,长子是哥哥诸葛瑾过继给他的儿子诸葛乔,后来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因诸葛瑾被族灭又认祖归宗重回诸葛瑾一脉。
次子也就是诸葛亮的亲生长子诸葛瞻,诸葛亮曾经对他寄予厚望,并且临终前给他留下了著名的《诫子书》,但很可惜诸葛瞻并没有按照父亲的预期发展,也在于诸葛瞻自幼就生长在父亲诸葛亮的光环之下,被捧得太高了,所以虽然诸葛瞻有一定的才能,但也是言过其实,最终没有挽回蜀汉灭亡的败局,诸葛瞻在最后与长子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为了抵御邓艾军队入蜀奋战而死。
诸葛瞻父子死后,他的次子诸葛京担心受到政治清算,因此与堂兄诸葛攀一同隐居于河东郡。
诸葛亮第三子诸葛企自幼被过继给诸葛均,诸葛企后来也担心遭到政治清算,因此隐居起来一心修道,其后代以葛为姓。
诸葛亮第四子诸葛怀是诸葛亮老来子,诸葛怀4岁时诸葛亮就去世了,诸葛怀在蜀汉灭亡后从此远离政坛隐居避世,司马炎后来决定召汉代名臣后裔入京为官,召集了很多名臣后裔,这其中也包括蜀汉名相诸葛亮的幼子诸葛怀,但唯独诸葛怀没有应召,诸葛怀有感于诸葛家族分别辅佐三国帝王,结果家族险遭覆灭的悲惨结局,于是告诫后人不可再入仕为官。
作者有说:司马懿和诸葛亮,如果是在一个政权的话还会有三国都不好说,如果两个人都是敌对关系下两人默契都什么高,如果两个人在一政权的活可能会是知己。
(本章完)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懿兄弟有八人,司马懿是众兄弟中的老二,他兄弟八人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都非常优秀,时人称之为司马八达。
其实司马懿的对手诸葛亮也是如此,诸葛家族当时也是人杰辈出,包括诸葛亮在内,诸葛亮这一辈在当时出现三位英杰,分别是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有趣的是诸葛家族这三位英杰分别辅佐的是魏蜀吴三国,可以说诸葛家族是在三国押宝,任何一国统一天下都能保证诸葛家族长盛不衰。
诸葛亮其实是兄弟三人,老大是诸葛瑾,老二是诸葛亮,老三是诸葛均。诸葛家族是琅琊郡阳都县(现今山东沂南)人,是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诸葛丰是西汉时期有名的清官廉吏,后来因为秉公执法触怒了当时权贵被罢官回乡,此后诸葛丰就回到琅琊老家休养,由于诸葛丰为官清廉正直,因此诸葛家族在当地深受百姓敬重,是琅琊当地的名门望族。
诸葛三兄弟都是东汉泰山郡丞诸葛珪的儿子,不过诸葛珪在诸葛亮兄弟年幼时就早早去世了,此后诸葛亮兄弟一直由叔叔诸葛玄抚养,诸葛玄也是当时名士,与荆州刺史刘表关系非常亲密,因此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兄弟来到了荆州,诸葛亮也由此而隐居于南阳。
除了两位兄弟,诸葛亮还有两位姐姐,他的姐姐嫁的也都是当时名士,大姐嫁给了荆州名门望族蒯氏家族的蒯祺,二姐嫁给了庞统的堂兄庞山民,因此来说诸葛亮与庞统也有着姻亲关系。
三兄弟中相对比两位哥哥,老三诸葛均比较默默无闻,他在二哥诸葛亮出山之后一直留守隆中,直到刘备在巴蜀建国之后彻底稳定下来,诸葛亮才把他引荐给刘备,官至蜀汉长水校尉。
诸葛瑾成年之后最先离家四处游学增长见闻,后来诸葛瑾经人推荐给东吴孙权,在孙权与诸葛瑾促膝长谈之下,孙权认为诸葛瑾非常有才能,称其为神交挚友。
后来诸葛亮出仕刘备,诸葛瑾由于与诸葛亮的兄弟关系,因此也经常作为孙权使者出使刘备,为孙权和刘备两方结好奠定了基础。
诸葛瑾与弟弟诸葛亮一样,不仅政治才能卓越,在军事上也非常有建树,诸葛瑾后来辅佐孙权开创吴国,被孙权任命为吴国首任大将军,也说明了诸葛瑾在军事上的功绩。
历史上的诸葛瑾并不是像小说中那样的文官形象,其实诸葛瑾是类似于周瑜似的儒将,他在东吴的官职一直都是武官,之前诸葛瑾一直是作为东吴大都督吕蒙的副手任职,吕蒙去世后,诸葛瑾接替吕蒙镇守从刘备手中夺来的南郡和公安。
后来孙权建国,孙权直接任命诸葛瑾为开国大将军,这个职位就相当于是吴国军队总司令,可见诸葛瑾在吴国军界大佬地位。
诸葛瑾在吴国的地位虽然不及弟弟诸葛亮在蜀国那么高,但也是吴国权力核心人物,而且诸葛瑾为人耿直忠厚,经常直言进谏能匡正孙权的言行,在吴国颇受孙权敬重。
不过诸葛瑾家族下场很惨,诸葛瑾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诸葛恪也是当时吴国有名的天才少年,诸葛恪深得孙权喜爱和信任,在孙权临终时成为顾命大臣,并且接替了父亲诸葛瑾的职位为大将军。
不过诸葛恪虽然少年时期天纵英才,但长大之后却是言过其实,名声大于能力。他接替父亲诸葛瑾的大将军之位,在孙权去世之后,诸葛恪也效仿其叔诸葛亮积极北伐魏国。
但诸葛恪的能力远不如叔叔诸葛亮,诸葛亮北伐虽然没有多大功绩,但诸葛亮在内能平衡政治和经济,稳定人心,而诸葛恪北伐却是狂妄自大,被魏国打败后,反而更加独断专权,因此诸葛恪引起了吴国权力阶层不满,后来吴国宗室孙峻联合吴国皇帝孙亮将诸葛恪诛杀,并将其族灭。
因此诸葛瑾的后人大多受到诸葛恪牵连被诛杀了,诸葛瑾共有三子,长子诸葛恪,次子诸葛乔,三子诸葛谦。
诸葛恪被孙亮和孙峻诛杀,他的子孙也跟着受连累被杀;诸葛乔自幼被诸葛瑾过继给诸葛亮为子,不过很可惜英年早逝,不过有一子诸葛攀,后来由于诸葛瑾家族被灭族,诸葛攀又重新恢复为诸葛瑾这一支血脉,后来诸葛攀之子诸葛显在三国归晋之后隐居河东郡(山西运城一带);三子诸葛谦被诸葛瑾自幼过继给幼弟诸葛均为子,诸葛谦后来一直跟随诸葛均居住于巴蜀,幸免于难,不过诸葛谦在三国归晋之后,一心修道,并且为了避免政治清算,他改姓为诸,此后下落不明。
诸葛家族除了诸葛瑾和诸葛亮两兄弟分别在吴国和蜀国封将拜相之外,在魏国他们还有一位族人身居要职,那就是魏国征东大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地位仅次于三公的诸葛诞。
诸葛诞也是琅琊诸葛家族的杰出人物,他与诸葛瑾、诸葛亮兄弟是堂兄弟关系,他们的爷爷是亲兄弟,血缘关系上相对远了一些,所以诸葛玄南下投奔刘表时,同样也是早年丧父的诸葛诞却没有被诸葛玄带走,就因为两人的叔侄关系相对远了一些。
因此诸葛诞自幼就在北方长大,虽然自幼没有父亲孤苦无依,但诸葛诞凭借自身的努力步入曹魏政坛一路平步青云。
诸葛诞为官比较有拼搏精神,干起事来有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头,所以他在官场很快就获得魏国核心权力阶层人物夏侯玄的赏识,被提拔重用。
而且说诸葛亮与司马懿有姻亲关系还就是从诸葛诞身上而来,诸葛诞在魏国身居高位之后自然会得到司马懿的拉拢,两人由此结成儿女亲家,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第五子司马伷为妻,所以诸葛亮因为这层关系也就和司马懿有了一点姻亲关系。
诸葛诞虽然是司马懿儿女亲家,但他却不属于司马氏集团的人,诸葛诞更加忠于曹魏皇室,后来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取得魏国大权,已经做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威胁到魏国皇位时,诸葛诞举扬州之兵,以讨伐司马家族名义企图入京诛杀司马昭,最终被扬州被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家族几乎被族灭,只有儿子诸葛靓逃入吴国幸免于难。
后来司马炎篡位立晋之后,册封叔叔司马伷为琅琊王,封地正好就是诸葛家族的故乡所在地,也算是让婶婶诸葛氏回归故乡吧。
后来司马伷率领军队参与了晋灭吴之战,吴国末帝孙皓正是在诸葛靓的建议下向为人比较宽厚的司马伷投降,诸葛靓也由此被姐夫司马伷所收留。
诸葛靓因为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与他有杀父灭族之恨,因此诸葛靓一生只居于姐夫司马伷府中不肯出仕晋朝。
司马炎是个厚道的皇帝,他幼年与诸葛靓关系非常亲密,因此他听闻诸葛靓隐居在司马伷府中之后,亲临司马伷府上礼聘诸葛靓出仕晋朝,但遭到诸葛靓严词拒绝,司马炎也不以为忤,反而更加钦佩诸葛靓的骨气,也没有再对诸葛靓家族进行政治清算。
后来西晋被五胡乱华所灭,司马家族五马渡江,司马伷的孙子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由于司马睿身上有诸葛氏血统,因此司马睿在东晋称帝后,对诸葛家族极为礼敬尊崇。
也因此为如此,诸葛亮和诸葛诞两兄弟在后来的东晋政权中非常受尊崇,尤其是司马睿更是因与诸葛亮有姻亲关系为荣,司马睿非常钦佩诸葛亮的能力,因此在东晋时期诸葛亮被东晋追谥为“武兴王”,诸葛诞的家族后人也在东晋得到平反和重用。
再说回诸葛亮的后世子孙,诸葛亮有四个儿子,长子是哥哥诸葛瑾过继给他的儿子诸葛乔,后来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因诸葛瑾被族灭又认祖归宗重回诸葛瑾一脉。
次子也就是诸葛亮的亲生长子诸葛瞻,诸葛亮曾经对他寄予厚望,并且临终前给他留下了著名的《诫子书》,但很可惜诸葛瞻并没有按照父亲的预期发展,也在于诸葛瞻自幼就生长在父亲诸葛亮的光环之下,被捧得太高了,所以虽然诸葛瞻有一定的才能,但也是言过其实,最终没有挽回蜀汉灭亡的败局,诸葛瞻在最后与长子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为了抵御邓艾军队入蜀奋战而死。
诸葛瞻父子死后,他的次子诸葛京担心受到政治清算,因此与堂兄诸葛攀一同隐居于河东郡。
诸葛亮第三子诸葛企自幼被过继给诸葛均,诸葛企后来也担心遭到政治清算,因此隐居起来一心修道,其后代以葛为姓。
诸葛亮第四子诸葛怀是诸葛亮老来子,诸葛怀4岁时诸葛亮就去世了,诸葛怀在蜀汉灭亡后从此远离政坛隐居避世,司马炎后来决定召汉代名臣后裔入京为官,召集了很多名臣后裔,这其中也包括蜀汉名相诸葛亮的幼子诸葛怀,但唯独诸葛怀没有应召,诸葛怀有感于诸葛家族分别辅佐三国帝王,结果家族险遭覆灭的悲惨结局,于是告诫后人不可再入仕为官。
作者有说:司马懿和诸葛亮,如果是在一个政权的话还会有三国都不好说,如果两个人都是敌对关系下两人默契都什么高,如果两个人在一政权的活可能会是知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