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五丈原之战
五丈原之战是三国时期发生的一场战役。
公元234年(曹魏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曹魏、蜀汉两方在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县城南约20公里五丈原镇的黄土台原)发生了一场五丈原之战。当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六次北伐,由汉中出发,取道斜谷,穿越秦岭,进驻五丈原。
魏军、蜀军在五丈原对峙了100余天。最后,诸葛亮病逝于此。
背景
231年(曹魏太和五年,蜀汉建兴九年),蜀汉的第四次北伐,蜀军粮尽退军。撤退时,魏方车骑将军张郃被射伤,其后伤重病死。从蜀方第一次北伐开始,由于连年派出数万规模的军队出征,而每次均为兵粮不足而要退兵,所以诸葛亮在其后的三年里,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粮到斜谷口集积,又住在斜谷邸阁,与民休息,准备再次北伐。
为确保将来作战中的军粮供应,诸葛亮在斜谷建立了邸阁,又发明了流马。这样,诸葛亮一方面在预定战场可以储备相当数量的粮食,又有了“木牛”、“流马”这些先进的运输工具,为其尔后作战,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供应保障。
233年(曹魏青龙元年,蜀汉建兴十一年),蜀汉庲降都督张翼,由于立法严苛[2],引起南夷豪帅刘胄的反叛,诸葛亮便派参军马忠去接替张翼,马忠率军打败并斩杀了刘胄。蜀汉3年之内无战事,诸葛亮经过养士训卒三年备战,北伐曹魏的条件日渐成熟,遂遣使入吴,与东吴商定共同攻魏。
过程
北原之战
234年(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二月,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从斜谷出兵攻魏,并派遣使节前往吴国相约同时大举出兵。
诸葛亮到达县,大军驻扎在渭水的南面。司马懿率领军队渡过渭水,背水立营抵御诸葛亮,对将领们说:“诸葛亮如果从武功出兵,依山而往东,确实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将领们就没事了。”诸葛亮果然驻扎在五丈原。雍州刺史郭淮对司马懿说:“诸葛亮肯定争夺北原,应当先去占据它。”议论的人多数都说不必这样,郭淮说:“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和北山连兵,断绝长安通往陇西的道路,使百姓和羌人动荡不安,这对国家是不利的。”司马懿便郭淮驻防在北原。营垒还没有筑成,蜀汉大部队已经到来,郭淮迎战,击退了蜀汉军。
相持百日
正当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之际,魏明帝曹叡御驾亲征,在合肥新城击破吴军,群臣以为司马懿正在同诸葛亮相持不解,曹叡可以向西临幸长安。曹叡说:“孙权已经退走,诸葛亮必然破胆,大军足以制胜,我没有忧虑了。”于是进军到寿春,检录各将领的功劳,封官授爵赏赐嘉奖各有不同。
到了同年的八月二十九日,司马懿已经和诸葛亮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就是不出兵。诸葛亮就把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司马懿恼羞成怒,上表请求出战。
曹叡派遣卫尉辛毗执持符节为军师来节制司马懿的行动。此时,虽然司马懿有假黄钺,但使节之间的层级划分是晋朝制度才出现了,假节的辛毗仍然可以依据皇命而约束假黄钺的司马懿。于是,司马懿军队遂不出战。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持符节来到,贼军不会再出战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无心作战,所以一定要请求出战,是向部众表示敢于用武而已。将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如果他能制胜我军,难道还要远隔千里而请求作战吗?”
诸葛病逝
诸葛亮派遣使节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向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诸葛亮病重,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李福来到,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返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没有交待,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蒋琬适合。”李福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如您面年这后,谁可以担负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又问费祎之后怎么样?诸葛亮没有回答。
当月,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顿军队而退。百姓跑着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追击蜀汉军。姜维命令杨仪调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像是即将对司马懿进攻。司马懿收军后退,不敢向前逼进。于是杨仪结阵离去,进入斜谷之后才发丧。百姓为此事编了一句谚语说:“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听到后笑着说:“这是我能够意料诸葛亮活着,不能料想诸葛亮已死的缘故。”司马懿到诸葛亮驻军营垒处所察看,感叹说:“真是天下的奇才啊!”追到赤岸,没有追上蜀汉军而还。
(本章完)
五丈原之战是三国时期发生的一场战役。
公元234年(曹魏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曹魏、蜀汉两方在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县城南约20公里五丈原镇的黄土台原)发生了一场五丈原之战。当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六次北伐,由汉中出发,取道斜谷,穿越秦岭,进驻五丈原。
魏军、蜀军在五丈原对峙了100余天。最后,诸葛亮病逝于此。
背景
231年(曹魏太和五年,蜀汉建兴九年),蜀汉的第四次北伐,蜀军粮尽退军。撤退时,魏方车骑将军张郃被射伤,其后伤重病死。从蜀方第一次北伐开始,由于连年派出数万规模的军队出征,而每次均为兵粮不足而要退兵,所以诸葛亮在其后的三年里,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粮到斜谷口集积,又住在斜谷邸阁,与民休息,准备再次北伐。
为确保将来作战中的军粮供应,诸葛亮在斜谷建立了邸阁,又发明了流马。这样,诸葛亮一方面在预定战场可以储备相当数量的粮食,又有了“木牛”、“流马”这些先进的运输工具,为其尔后作战,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供应保障。
233年(曹魏青龙元年,蜀汉建兴十一年),蜀汉庲降都督张翼,由于立法严苛[2],引起南夷豪帅刘胄的反叛,诸葛亮便派参军马忠去接替张翼,马忠率军打败并斩杀了刘胄。蜀汉3年之内无战事,诸葛亮经过养士训卒三年备战,北伐曹魏的条件日渐成熟,遂遣使入吴,与东吴商定共同攻魏。
过程
北原之战
234年(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二月,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从斜谷出兵攻魏,并派遣使节前往吴国相约同时大举出兵。
诸葛亮到达县,大军驻扎在渭水的南面。司马懿率领军队渡过渭水,背水立营抵御诸葛亮,对将领们说:“诸葛亮如果从武功出兵,依山而往东,确实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将领们就没事了。”诸葛亮果然驻扎在五丈原。雍州刺史郭淮对司马懿说:“诸葛亮肯定争夺北原,应当先去占据它。”议论的人多数都说不必这样,郭淮说:“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和北山连兵,断绝长安通往陇西的道路,使百姓和羌人动荡不安,这对国家是不利的。”司马懿便郭淮驻防在北原。营垒还没有筑成,蜀汉大部队已经到来,郭淮迎战,击退了蜀汉军。
相持百日
正当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之际,魏明帝曹叡御驾亲征,在合肥新城击破吴军,群臣以为司马懿正在同诸葛亮相持不解,曹叡可以向西临幸长安。曹叡说:“孙权已经退走,诸葛亮必然破胆,大军足以制胜,我没有忧虑了。”于是进军到寿春,检录各将领的功劳,封官授爵赏赐嘉奖各有不同。
到了同年的八月二十九日,司马懿已经和诸葛亮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就是不出兵。诸葛亮就把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司马懿恼羞成怒,上表请求出战。
曹叡派遣卫尉辛毗执持符节为军师来节制司马懿的行动。此时,虽然司马懿有假黄钺,但使节之间的层级划分是晋朝制度才出现了,假节的辛毗仍然可以依据皇命而约束假黄钺的司马懿。于是,司马懿军队遂不出战。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持符节来到,贼军不会再出战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无心作战,所以一定要请求出战,是向部众表示敢于用武而已。将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如果他能制胜我军,难道还要远隔千里而请求作战吗?”
诸葛病逝
诸葛亮派遣使节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向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诸葛亮病重,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李福来到,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返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没有交待,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蒋琬适合。”李福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如您面年这后,谁可以担负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又问费祎之后怎么样?诸葛亮没有回答。
当月,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顿军队而退。百姓跑着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追击蜀汉军。姜维命令杨仪调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像是即将对司马懿进攻。司马懿收军后退,不敢向前逼进。于是杨仪结阵离去,进入斜谷之后才发丧。百姓为此事编了一句谚语说:“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听到后笑着说:“这是我能够意料诸葛亮活着,不能料想诸葛亮已死的缘故。”司马懿到诸葛亮驻军营垒处所察看,感叹说:“真是天下的奇才啊!”追到赤岸,没有追上蜀汉军而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