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文寿并非刘裕生母,但不似生母,胜似生母。
刘裕出生不久他的生母赵安宗就染病去世,萧文寿是刘裕父亲刘翘后娶的妻子,刘裕的弟弟刘道怜和刘道规便是萧文寿所生,和刘裕并非同胎兄弟。
虽然是继母,但萧文寿并未对刘裕另眼相看,反而是当做亲生儿子照顾。
特别是在萧文寿生下刘道规后刘裕的父亲刘翘也撒手人寰,萧文寿一个寡妇硬是把三个男孩给拉扯大,足见萧文寿的人品。
也正因如此,刘裕对萧氏也十分敬重。
即便是后来做了皇帝,也天天早上去问候萧氏,更是不顾礼法,直接尊萧氏为“皇太后”。
所以刘裕对萧氏的意见一直都极为听从。
但今天,萧氏的话却让刘裕有些不开心。
“寄奴,你可知道我为何一直对你照顾有加?”
萧氏对刘裕确实没话说,在刘裕等人年幼的时候家里贫穷,萧氏宁可让自己的两个孩子饿着,也要让刘裕填饱肚子,这份付出刘裕这辈子都不会忘。
刘裕微微低着头:“因为孩儿是家中长子。”
“不光是长子,你还是嫡子!”
“要是你出什么事,为娘该如何去向你爹交代?”
萧氏虽然贤惠,但是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女子,总是有一些东西束缚着她的思想。
比如“嫡系旁系”之分。
再比如“长幼有序”。
“如今寄奴已经贵为宋王,为娘已经教训不了你,但娘希望你记住,家庭和睦才是正道!”
“娘,孩儿不敢,随便娘怎么教训。”
很难想象在外霸气无双的刘裕在萧氏面前居然和一个年幼的孩子一般百依百顺。
“车兵(刘义符)、车士(刘义真),都是寄奴的孩子。他两也是娘看着长大的,自然知道手心手背都是肉。”
“但是家里的规矩却坏不得,一旦规矩乱了,家就不再是家了。寄奴你可明白?”
“孩儿明白。”
萧氏对刘义真并没有恶意,正如萧氏说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哪有不心疼的道理?
但是为了家庭和睦,总要有人牺牲。
在萧氏看来,刘裕这种和稀泥的方式根本不利于家族团结。
萧氏不懂政事,刘裕现在有如此大的成就她已经很欣慰,现在活在世上唯一的那点念想就是让刘氏的人丁兴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对了,车兵、车士两个孩子岁数也差不多了,你个做父亲的可好好帮他二人挑个好媳妇?”
见萧氏自动转移话题,刘裕总算松了口气。
“回母亲,他二人的婚姻大事我都仔细琢磨过。”
“哦?不知是哪家姑娘?”
刘裕给萧氏介绍:“车士与琅琊王氏之女一见钟情,两人岁数也相仿,正是郎才女貌。”
“不错。”
萧氏这才喜笑颜开。
“琅琊王氏之女乃是大家闺秀,想必是温文尔雅、贤惠可人。有这等贵女给车士那孩子当个贤内助也不错。再加上司徒王谧对寄奴有大恩,如今亲上加亲,不错,不错。”
“车兵呢?”
“孩儿想上奏陛下旨赐婚,将海盐公主嫁给车兵。”
公主?
萧氏微不可查的皱了一下眉头。
公主这称呼往往代表着“彪悍”。
两汉时刘氏公主一个比一个浪,一个比一个狠。
司马家的也不差。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少年时风流倜傥,又富有才华,获得了不少女子的青睐,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女,新安公主也对王献之芳心暗许。
但因为新安公主那时已经嫁给了桓温的儿子桓济为妻,多少有些不太方便。
好在桓济最后起兵造反失败,新安公主就与之离婚,离婚后的她仰慕王献之的才情,想要再次下嫁。
可王献之当时和表姐郗道茂已经成婚,两人青梅竹马的感情怎能容新安公主插足?
本以为拒绝会让新安公主会就此作罢,但万万没想带她居然逼着王献之娶她。
王献之也是个狼灭,为了不娶新安公主,就用艾叶烧伤自己的双脚,致使自己变成了一个残疾人,从而让新安放弃“强嫁”的念头。
但没成想这都没有让新安公主死心,反而变本加厉,扬言非王献之不嫁,还去哀求皇帝给王献之压力。
最终,王献之欲哭无泪,只得含泪将表姐郗道茂休了,娶新安公主为妻……
和这位公主比起来,后世的小三简直弱爆了!
所以萧氏才疑虑重重,害怕孙子刘义符受公主的欺负。
“应该不会吧……”
刘裕显然也是想到一些宗室公主的传言,略微有些心虚。
但他很快就硬起来!
公主之所以猛,是因为她背后站着宗室,站着皇权。
可这司马家的天下马上就会落到刘裕手中,司马家的公主不受牵连都要谢天谢地,哪敢欺负自家夫婿?
萧氏见刘裕保证自己孙子不会被宗室公主欺负,也是开心的笑起来。
“算咯!他们年轻人的事他们自己看着办,儿孙自有儿孙福。倒是你寄奴,这些日子怎么看着瘦了这么多?是不是有些太操劳了?”
现如今估计也只有萧氏在关心刘裕累不累,身体好不好。
这份关心来的格外温暖,一下击中刘裕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娘,放心!你别忘了我从小就壮的和牛一般!哪有那么容易累?”
此时刘裕也开始会议起年少时的一些往事,不觉几滴泪水已经是在眼眶打转。
“时候不早了,母亲好好休息。母亲的话孩儿记住了。”
“嗯,你去,忙你的吧。没必要老往我这跑。现在刚刚春天,天还冷,多穿几件衣裳,别着凉。好好休息,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可以放一放,你看你,现在这么比你弟弟还瘦?……”
刘裕咧着嘴连连称是。
或许只有在这里,刘裕才能卸去英雄的光环,难得享受人间的温暖。
重新走出萧氏住处的刘裕平复了心态。
“母亲或许说的对。”
家和才最重要。
所以规矩不能破坏。
“传孤王命,册封世子刘义符为宋国太子。”
“喏!”
刘裕出生不久他的生母赵安宗就染病去世,萧文寿是刘裕父亲刘翘后娶的妻子,刘裕的弟弟刘道怜和刘道规便是萧文寿所生,和刘裕并非同胎兄弟。
虽然是继母,但萧文寿并未对刘裕另眼相看,反而是当做亲生儿子照顾。
特别是在萧文寿生下刘道规后刘裕的父亲刘翘也撒手人寰,萧文寿一个寡妇硬是把三个男孩给拉扯大,足见萧文寿的人品。
也正因如此,刘裕对萧氏也十分敬重。
即便是后来做了皇帝,也天天早上去问候萧氏,更是不顾礼法,直接尊萧氏为“皇太后”。
所以刘裕对萧氏的意见一直都极为听从。
但今天,萧氏的话却让刘裕有些不开心。
“寄奴,你可知道我为何一直对你照顾有加?”
萧氏对刘裕确实没话说,在刘裕等人年幼的时候家里贫穷,萧氏宁可让自己的两个孩子饿着,也要让刘裕填饱肚子,这份付出刘裕这辈子都不会忘。
刘裕微微低着头:“因为孩儿是家中长子。”
“不光是长子,你还是嫡子!”
“要是你出什么事,为娘该如何去向你爹交代?”
萧氏虽然贤惠,但是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女子,总是有一些东西束缚着她的思想。
比如“嫡系旁系”之分。
再比如“长幼有序”。
“如今寄奴已经贵为宋王,为娘已经教训不了你,但娘希望你记住,家庭和睦才是正道!”
“娘,孩儿不敢,随便娘怎么教训。”
很难想象在外霸气无双的刘裕在萧氏面前居然和一个年幼的孩子一般百依百顺。
“车兵(刘义符)、车士(刘义真),都是寄奴的孩子。他两也是娘看着长大的,自然知道手心手背都是肉。”
“但是家里的规矩却坏不得,一旦规矩乱了,家就不再是家了。寄奴你可明白?”
“孩儿明白。”
萧氏对刘义真并没有恶意,正如萧氏说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哪有不心疼的道理?
但是为了家庭和睦,总要有人牺牲。
在萧氏看来,刘裕这种和稀泥的方式根本不利于家族团结。
萧氏不懂政事,刘裕现在有如此大的成就她已经很欣慰,现在活在世上唯一的那点念想就是让刘氏的人丁兴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对了,车兵、车士两个孩子岁数也差不多了,你个做父亲的可好好帮他二人挑个好媳妇?”
见萧氏自动转移话题,刘裕总算松了口气。
“回母亲,他二人的婚姻大事我都仔细琢磨过。”
“哦?不知是哪家姑娘?”
刘裕给萧氏介绍:“车士与琅琊王氏之女一见钟情,两人岁数也相仿,正是郎才女貌。”
“不错。”
萧氏这才喜笑颜开。
“琅琊王氏之女乃是大家闺秀,想必是温文尔雅、贤惠可人。有这等贵女给车士那孩子当个贤内助也不错。再加上司徒王谧对寄奴有大恩,如今亲上加亲,不错,不错。”
“车兵呢?”
“孩儿想上奏陛下旨赐婚,将海盐公主嫁给车兵。”
公主?
萧氏微不可查的皱了一下眉头。
公主这称呼往往代表着“彪悍”。
两汉时刘氏公主一个比一个浪,一个比一个狠。
司马家的也不差。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少年时风流倜傥,又富有才华,获得了不少女子的青睐,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女,新安公主也对王献之芳心暗许。
但因为新安公主那时已经嫁给了桓温的儿子桓济为妻,多少有些不太方便。
好在桓济最后起兵造反失败,新安公主就与之离婚,离婚后的她仰慕王献之的才情,想要再次下嫁。
可王献之当时和表姐郗道茂已经成婚,两人青梅竹马的感情怎能容新安公主插足?
本以为拒绝会让新安公主会就此作罢,但万万没想带她居然逼着王献之娶她。
王献之也是个狼灭,为了不娶新安公主,就用艾叶烧伤自己的双脚,致使自己变成了一个残疾人,从而让新安放弃“强嫁”的念头。
但没成想这都没有让新安公主死心,反而变本加厉,扬言非王献之不嫁,还去哀求皇帝给王献之压力。
最终,王献之欲哭无泪,只得含泪将表姐郗道茂休了,娶新安公主为妻……
和这位公主比起来,后世的小三简直弱爆了!
所以萧氏才疑虑重重,害怕孙子刘义符受公主的欺负。
“应该不会吧……”
刘裕显然也是想到一些宗室公主的传言,略微有些心虚。
但他很快就硬起来!
公主之所以猛,是因为她背后站着宗室,站着皇权。
可这司马家的天下马上就会落到刘裕手中,司马家的公主不受牵连都要谢天谢地,哪敢欺负自家夫婿?
萧氏见刘裕保证自己孙子不会被宗室公主欺负,也是开心的笑起来。
“算咯!他们年轻人的事他们自己看着办,儿孙自有儿孙福。倒是你寄奴,这些日子怎么看着瘦了这么多?是不是有些太操劳了?”
现如今估计也只有萧氏在关心刘裕累不累,身体好不好。
这份关心来的格外温暖,一下击中刘裕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娘,放心!你别忘了我从小就壮的和牛一般!哪有那么容易累?”
此时刘裕也开始会议起年少时的一些往事,不觉几滴泪水已经是在眼眶打转。
“时候不早了,母亲好好休息。母亲的话孩儿记住了。”
“嗯,你去,忙你的吧。没必要老往我这跑。现在刚刚春天,天还冷,多穿几件衣裳,别着凉。好好休息,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可以放一放,你看你,现在这么比你弟弟还瘦?……”
刘裕咧着嘴连连称是。
或许只有在这里,刘裕才能卸去英雄的光环,难得享受人间的温暖。
重新走出萧氏住处的刘裕平复了心态。
“母亲或许说的对。”
家和才最重要。
所以规矩不能破坏。
“传孤王命,册封世子刘义符为宋国太子。”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