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四,姜莞及笄礼后两天,姜护上了早朝。
太极殿上文臣武将分列两班,从前顾怀章是站在武将一班最前的位置的。
如今姜护回京,连他都要往后靠。
通常来说朝中勋爵人户,在朝中领职的,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 在太极殿上的位次都不会特别靠前,这是多少年下来不成文的规定。
而且即便是兼领武将职的,位次也都在文臣一班,从的是他家爵位,而不是身领的朝中职位。
姜护的确是几十年来的唯一例外。
因他立于朝堂,并不为着他的国公身份。
他首先是当朝兵马大元帅, 其次才是大邺沛国公。
他既回朝,当然是连顾怀章这位枢密使都要腾位置给他。
韦存道甚至不太敢抬眼往姜护的位置看过去。
晋和帝笑吟吟的叫了他两声。
姜护缜着脸,从班次站出来, 横跨了三两步,往殿中方向而去。
等到站定住,才抬眼往宝座高台看过去。
只匆匆一眼,又很快收回目光来。
他略想了想,便回了晋和帝先前问的话:“臣虽回京时日尚短,不过朝中诸事,臣心中大概是有数的。
幽州那边,一切都还安泰,臣回京之前也都交办了清楚,官家不必忧心。
突厥匈奴虽然都虎视眈眈,蠢蠢欲动,但短时间内都还能够稳得住。”
他后面两句后不光是给了晋和帝一个安心,也是给了朝中文武百官一个心安。
这些人守着京城的富贵安康,一天到晚不想着怎么为君分忧,站在太极殿上吵闹不休。
两件事情就吵了这么多日子,到现在都没有能定下章程, 究竟是可行还是不可行。
姜护冷眼瞧着,只觉得可笑。
但他话也说的很清楚。
幽州安宁,也只是短时间内的。
再过个三五年,甚至可能一年半载而已,他从辽东离开的久了,新赴任驻守的人未必能镇得住,那突厥与匈奴,本就都是马背上打天下的部落民族,怎么肯安安分分,不掠夺抢占大邺边境呢?
等到那个时候,战火纷纭,哪里还有他们如今这些太平日子。
姜护身后众人面面相觑,晋和帝面上的笑意倒是更浓郁了些:“有你这句话,朕才能稍稍安心,否则忧心边关,夜夜难眠。
也就是你,说了这话,朕才能信上一信了,倘或换做别人, 与朕如此说来, 朕心中都要恐怕是为了安朕之心,报喜不报忧了。”
姜护仍旧没有什么表情变化,只是一拱手,做官礼出来:“臣食君禄,自然该为君分忧,不然莫说是枉为人臣,便是连人都不配做了。”
他含沙射影的,韦存道当场就变了脸色。
就连吏部和户部两位尚书的面色也不大好看。
晋和帝只当听不懂。
反正姜护的态度,他是早就猜到了的。
这些日子姜护忙着操办姜莞的及笄礼,休息了几日,没有上朝来,他其实根本都不指望姜护会改变想法。
倒不是说姜护跟顾怀章一个鼻孔里出气。
而是这事儿,对于他们而言,是势在必行。
晋和帝并非不清楚。
三年前顾怀章上折提起,他也考虑过设立南苑都护府的可行性。
不过是觉得劳民伤财,南苑又远,即便真的设立都护府,派了朝中官员前去驻扎镇守,提调南苑军政要务,今后也还会有别的麻烦。
譬如贪墨,譬如通敌卖国。
三年后,二郎把旧事重提,顾怀章这么卖力气,很明显是这三年来他一直都没放下过这件事。
姜护亦然。
晋和帝心里是什么都明白,不过他自有他的考量,才把事情搁置在这里,一时不提。
既没点头,也没说不成。
他打心眼里是希望韦存道能争气点,撑得久一些,拉得上户部和吏部两个。
朝中三部尚书都反对,就算是姜护回京,且有大郎支持,这事情到头来也大抵是要作罢的。
他们再极力推行,户部拿不出银子,兵部和吏部都不配合,那不是说什么也没用吗?
现在看来,可能是不行了。
晋和帝心里是明知道结果,仍问姜护道:“那依你之见,二郎奏本所提议的两件事情,是怎么说?”
姜护便先往赵禹站立的方向看过去了一眼。
他可没有往来肃王府走动。
也不是真的打算跟晋和帝对着干。
连赵禹和赵行两兄弟自己心里都清楚的事儿,他也不准备挑起头来,都扛下来。
于是姜护沉声回晋和帝:“设立南苑都护府一事,臣以为势在必行,且是迫在眉睫的。即便南苑那边会有怨怼之言,但只要朝廷不在南苑施行苛政,不苛待南苑百姓,不强行汉化南苑人,他们毕竟已经做了大邺属国这么多年,一时不接受,一年半载过去,也就习惯了。
也免得来日突厥与匈奴真的重燃战火,南苑会因此而生出些不该有的心思,降而复叛,反生出无穷祸患来。”
晋和帝眸色几不可见沉了一瞬,心道果然。
不过姜护所言也在理。
前几年突厥那边没有闹腾的那么厉害,不把南苑放在眼里也就算了。
这几年情况大不相同,尽管南苑弹丸之地,仍旧不足为患,但还是尽早防范为好。
他深吸口气,没说好,又问姜护:“那改行兵马制一事呢?”
姜护是兵马大元帅,这种事情问他当然是合情合理。
大邺的兵制本来就冗杂,其实早就该改制,但是一直过了几代帝王,也没能真的推行新兵马制。
无非是推行起来难度大,也是没有太好的意见呈上来。
姜护略想了想,摇头说不成:“改行兵马制一事,目下恐怕是不太行。
二殿下提议的固然是好,想推行行制也没错。
臣早年也曾上过折子,跟官家说过这事儿。
但臣心里明白,改行兵马制困难重重,不是兵部一句话就能推行到各地军中去的。
再加上如今正是外寇强敌虎视眈眈之际,此时改行兵马制,伤了军心,若给了突厥与匈奴等部族可乘之机,反倒对大邺是巨大的危机。
所以臣以为,南苑都护府可设,兵马制改行一事,要暂压不议。”
太极殿上文臣武将分列两班,从前顾怀章是站在武将一班最前的位置的。
如今姜护回京,连他都要往后靠。
通常来说朝中勋爵人户,在朝中领职的,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 在太极殿上的位次都不会特别靠前,这是多少年下来不成文的规定。
而且即便是兼领武将职的,位次也都在文臣一班,从的是他家爵位,而不是身领的朝中职位。
姜护的确是几十年来的唯一例外。
因他立于朝堂,并不为着他的国公身份。
他首先是当朝兵马大元帅, 其次才是大邺沛国公。
他既回朝,当然是连顾怀章这位枢密使都要腾位置给他。
韦存道甚至不太敢抬眼往姜护的位置看过去。
晋和帝笑吟吟的叫了他两声。
姜护缜着脸,从班次站出来, 横跨了三两步,往殿中方向而去。
等到站定住,才抬眼往宝座高台看过去。
只匆匆一眼,又很快收回目光来。
他略想了想,便回了晋和帝先前问的话:“臣虽回京时日尚短,不过朝中诸事,臣心中大概是有数的。
幽州那边,一切都还安泰,臣回京之前也都交办了清楚,官家不必忧心。
突厥匈奴虽然都虎视眈眈,蠢蠢欲动,但短时间内都还能够稳得住。”
他后面两句后不光是给了晋和帝一个安心,也是给了朝中文武百官一个心安。
这些人守着京城的富贵安康,一天到晚不想着怎么为君分忧,站在太极殿上吵闹不休。
两件事情就吵了这么多日子,到现在都没有能定下章程, 究竟是可行还是不可行。
姜护冷眼瞧着,只觉得可笑。
但他话也说的很清楚。
幽州安宁,也只是短时间内的。
再过个三五年,甚至可能一年半载而已,他从辽东离开的久了,新赴任驻守的人未必能镇得住,那突厥与匈奴,本就都是马背上打天下的部落民族,怎么肯安安分分,不掠夺抢占大邺边境呢?
等到那个时候,战火纷纭,哪里还有他们如今这些太平日子。
姜护身后众人面面相觑,晋和帝面上的笑意倒是更浓郁了些:“有你这句话,朕才能稍稍安心,否则忧心边关,夜夜难眠。
也就是你,说了这话,朕才能信上一信了,倘或换做别人, 与朕如此说来, 朕心中都要恐怕是为了安朕之心,报喜不报忧了。”
姜护仍旧没有什么表情变化,只是一拱手,做官礼出来:“臣食君禄,自然该为君分忧,不然莫说是枉为人臣,便是连人都不配做了。”
他含沙射影的,韦存道当场就变了脸色。
就连吏部和户部两位尚书的面色也不大好看。
晋和帝只当听不懂。
反正姜护的态度,他是早就猜到了的。
这些日子姜护忙着操办姜莞的及笄礼,休息了几日,没有上朝来,他其实根本都不指望姜护会改变想法。
倒不是说姜护跟顾怀章一个鼻孔里出气。
而是这事儿,对于他们而言,是势在必行。
晋和帝并非不清楚。
三年前顾怀章上折提起,他也考虑过设立南苑都护府的可行性。
不过是觉得劳民伤财,南苑又远,即便真的设立都护府,派了朝中官员前去驻扎镇守,提调南苑军政要务,今后也还会有别的麻烦。
譬如贪墨,譬如通敌卖国。
三年后,二郎把旧事重提,顾怀章这么卖力气,很明显是这三年来他一直都没放下过这件事。
姜护亦然。
晋和帝心里是什么都明白,不过他自有他的考量,才把事情搁置在这里,一时不提。
既没点头,也没说不成。
他打心眼里是希望韦存道能争气点,撑得久一些,拉得上户部和吏部两个。
朝中三部尚书都反对,就算是姜护回京,且有大郎支持,这事情到头来也大抵是要作罢的。
他们再极力推行,户部拿不出银子,兵部和吏部都不配合,那不是说什么也没用吗?
现在看来,可能是不行了。
晋和帝心里是明知道结果,仍问姜护道:“那依你之见,二郎奏本所提议的两件事情,是怎么说?”
姜护便先往赵禹站立的方向看过去了一眼。
他可没有往来肃王府走动。
也不是真的打算跟晋和帝对着干。
连赵禹和赵行两兄弟自己心里都清楚的事儿,他也不准备挑起头来,都扛下来。
于是姜护沉声回晋和帝:“设立南苑都护府一事,臣以为势在必行,且是迫在眉睫的。即便南苑那边会有怨怼之言,但只要朝廷不在南苑施行苛政,不苛待南苑百姓,不强行汉化南苑人,他们毕竟已经做了大邺属国这么多年,一时不接受,一年半载过去,也就习惯了。
也免得来日突厥与匈奴真的重燃战火,南苑会因此而生出些不该有的心思,降而复叛,反生出无穷祸患来。”
晋和帝眸色几不可见沉了一瞬,心道果然。
不过姜护所言也在理。
前几年突厥那边没有闹腾的那么厉害,不把南苑放在眼里也就算了。
这几年情况大不相同,尽管南苑弹丸之地,仍旧不足为患,但还是尽早防范为好。
他深吸口气,没说好,又问姜护:“那改行兵马制一事呢?”
姜护是兵马大元帅,这种事情问他当然是合情合理。
大邺的兵制本来就冗杂,其实早就该改制,但是一直过了几代帝王,也没能真的推行新兵马制。
无非是推行起来难度大,也是没有太好的意见呈上来。
姜护略想了想,摇头说不成:“改行兵马制一事,目下恐怕是不太行。
二殿下提议的固然是好,想推行行制也没错。
臣早年也曾上过折子,跟官家说过这事儿。
但臣心里明白,改行兵马制困难重重,不是兵部一句话就能推行到各地军中去的。
再加上如今正是外寇强敌虎视眈眈之际,此时改行兵马制,伤了军心,若给了突厥与匈奴等部族可乘之机,反倒对大邺是巨大的危机。
所以臣以为,南苑都护府可设,兵马制改行一事,要暂压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