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八年。
对于大明而言,谈不上是什么重要的年头,但相对于过去七年的风风雨雨来说,总体来说还算平稳。
在过去的两年间,那场始于辽东的大瘟疫,不仅传遍了白山黑水,而且也传到了漠北草原,无论曾经为患大明的建奴,亦或是蒙古鞑子,在天花的打击下,无不是元气大伤,因此无力犯边。
当然了,这也是得益于边墙的坚固,无论是万历年间修建的长城,还是正修建的辽东长城,都阻挡了他们南犯的脚步。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朝总算是有了喘息之机。
不过,尽管如此,百姓的日子也谈不上好过——这两天,天气变得更冷了,而且旱情也是一年盖过一年。
进了夏天之后,陕西就再没下过什么雨,持续几个月的干旱,让大地上遍地长满了是一张奇形怪状斑驳陆离的裂缝,干裂的缝隙都能塞进小孩的手臂。
官道的两侧枯萎的野草里,尸骸随处可见。
苍天不语,唯有无数的乌鸦、秃鹫在那些尸骸周围或起或落,它们放肆地啄食着尸骸上仅余的腐肉。不久,这些尸骸会跟无数同伴一样,变成一根枯骨。
而在附近的沟渠间,还有野狗在撕咬着尸骸。
在官道中映,零零落落地有一些神情麻木的幸存者,他们个个恍若行尸走肉般的向前行走着,他们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神情呆滞的他们对周围乌鸦秃鹫的啄食视而不见。
还有一些乌鸦、秃鹫在空中盘旋着,似乎是在等待着他们倒下去,然后跳到了他们身上,啄食他们的身上的血肉。
在这个天地间,人似乎成了食物。
赤地千里!
千里赤地!
天启八年的大旱,让不知多少百姓沦为饿殍,成千上万的百姓为了活命沦为流民,他们恍若行尸走肉般的向着河南的方向走着,也许在那里,还有一条活路了。
至少,河南那边春天后又下了几场雨。
对于流民来说,往东,至少还有一条活路吧。
每天,都有少则数百,多则数千的流民经潼关进入河南。
出了潼关,就有活路了。
当那些流民离开了潼关,一路乞讨继续南行的时候,就有人告诉他们。
“去黄河边吧,那里有粥场。”
黄河边有粥场!
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让饥肠辘辘的人们不顾一切的走到黄河边,当他们来到黄河堤岸边时,就看到有一片稀疏的小树林边,到处都是简陋的草棚,数日来,来自各地的流民,先后涌到了这里,正像传说中的那样,在这里确实有人施粥。
粥并不是米粥,而是红薯粥,用红薯干煮出来的粥,尽管稀粥只能裹腹,但是对于流民来说,却让他们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当然了,这并不是他们留在这里的原因。
真正让他们留在这里的原因是——等待,他们将会乘船离开这里。
到北港去!
到了北港,不仅能分到田地,而且还能分到粮食!
对于背井离乡,一路目睹了太多死亡的流民来说,这意味着活下去的希望!
活下去!
对流民而言,这正是他们最后的渴望了。
在稀疏的小树林边的一棵树木下一直端坐着一个身形高大的男子,他不知道从何处而来加入难民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坐到了树下。他的手里端着一碗稀粥。
一碗清白水,一些红薯干。
这粥很稀,可却能吃个半饱,。不过男子却没有吃它,只是看着它喃喃道。
“活着,活着……可你们娘几个都死了……”
男子的衣衫上带着不少黑褐色——那是血,那是干枯的鲜血。在他的脚边还放着一柄刀,刀柄上、刀身上也都厚厚的褐色。
这都是血流下来的痕迹,这也让他的周围没有人敢靠近,对于流民来说,他们会主动和这样的人保持距离。
这人的手上带着血呢!
就在男子失魂落魄的看着粥的时候,突然,大堤上传来一声喊叫。
“船来了!快看,船来了……”
一时间,堤下乱了起来,无论是拖儿带女的,还是只身一人的流民,无不是纷纷赶到河边,就连看似失魂落魄的男子,也站了起来,提着刀朝堤坝的另一边走支。
船来了!
看到靠在栈桥上船的时候,男子就觉得非常的异样。
在他看到它的时候,它离岸边还有一些距离。那是一艘“桨帆船”,船形和黄河上的船是不一样的,这种船靠划桨航行,不像海船那样完全靠帆,在黄河上中航行时,尤其是在无风或者逆风、逆流时,桨手可以划着船逆流而上,而且速度远超过寻常的船只,而且船形更大。
这样的船,是两年前才传入黄河,如果有西洋传教士来到这里,一定能认得出,这是“威尼斯桨帆船”,两年前,北港的海商把数十艘载重数百吨的大型桨帆船带到了长江、黄河,从此之后,多桨大帆船就出现在世人的视线之中。
而与普通的船相比,它的颜色显得有些另灰——船体漆黑。
黑船!
这是北港船最大的特点!
在阳光下,这艘船体漆黑的桨帆船,安静的浮在黄河上,在流民的眼中,这艘黑船就象征着生的希望!
跟着众人挤到河边的男子,和其它人一样在看着这艘黑船。码头栅栏外,一个管事模样的人大声吆喝道。
“这边需要六十个人手干活,干完了活,可以先上船!”
他的话声一落,人们纷纷兴着手。
“俺,俺,俺能干活……”
人们纷纷大声呼喊着,没有人会怀疑管事的话,毕竟,在此之前,每一次都有人因为干活被优先送到船上,不仅是干活的人,还包括他们的家人。
男子也举起了手,他也和其它人一样掂着脚尖,尽量让对方看到自己。
站在人群中的男子感觉到有些不安。因为,这是他离开这里的机会。和周围的流民一样,他心里只有一念头——必须登上这艘船。
就在这里,男子看到管事手指到了他。
“你,你,过来!”
待他过来之后,管事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那里人?”
男子连忙答道。
“回先生话,在下王信,陕西白水人。”
对于大明而言,谈不上是什么重要的年头,但相对于过去七年的风风雨雨来说,总体来说还算平稳。
在过去的两年间,那场始于辽东的大瘟疫,不仅传遍了白山黑水,而且也传到了漠北草原,无论曾经为患大明的建奴,亦或是蒙古鞑子,在天花的打击下,无不是元气大伤,因此无力犯边。
当然了,这也是得益于边墙的坚固,无论是万历年间修建的长城,还是正修建的辽东长城,都阻挡了他们南犯的脚步。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朝总算是有了喘息之机。
不过,尽管如此,百姓的日子也谈不上好过——这两天,天气变得更冷了,而且旱情也是一年盖过一年。
进了夏天之后,陕西就再没下过什么雨,持续几个月的干旱,让大地上遍地长满了是一张奇形怪状斑驳陆离的裂缝,干裂的缝隙都能塞进小孩的手臂。
官道的两侧枯萎的野草里,尸骸随处可见。
苍天不语,唯有无数的乌鸦、秃鹫在那些尸骸周围或起或落,它们放肆地啄食着尸骸上仅余的腐肉。不久,这些尸骸会跟无数同伴一样,变成一根枯骨。
而在附近的沟渠间,还有野狗在撕咬着尸骸。
在官道中映,零零落落地有一些神情麻木的幸存者,他们个个恍若行尸走肉般的向前行走着,他们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神情呆滞的他们对周围乌鸦秃鹫的啄食视而不见。
还有一些乌鸦、秃鹫在空中盘旋着,似乎是在等待着他们倒下去,然后跳到了他们身上,啄食他们的身上的血肉。
在这个天地间,人似乎成了食物。
赤地千里!
千里赤地!
天启八年的大旱,让不知多少百姓沦为饿殍,成千上万的百姓为了活命沦为流民,他们恍若行尸走肉般的向着河南的方向走着,也许在那里,还有一条活路了。
至少,河南那边春天后又下了几场雨。
对于流民来说,往东,至少还有一条活路吧。
每天,都有少则数百,多则数千的流民经潼关进入河南。
出了潼关,就有活路了。
当那些流民离开了潼关,一路乞讨继续南行的时候,就有人告诉他们。
“去黄河边吧,那里有粥场。”
黄河边有粥场!
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让饥肠辘辘的人们不顾一切的走到黄河边,当他们来到黄河堤岸边时,就看到有一片稀疏的小树林边,到处都是简陋的草棚,数日来,来自各地的流民,先后涌到了这里,正像传说中的那样,在这里确实有人施粥。
粥并不是米粥,而是红薯粥,用红薯干煮出来的粥,尽管稀粥只能裹腹,但是对于流民来说,却让他们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当然了,这并不是他们留在这里的原因。
真正让他们留在这里的原因是——等待,他们将会乘船离开这里。
到北港去!
到了北港,不仅能分到田地,而且还能分到粮食!
对于背井离乡,一路目睹了太多死亡的流民来说,这意味着活下去的希望!
活下去!
对流民而言,这正是他们最后的渴望了。
在稀疏的小树林边的一棵树木下一直端坐着一个身形高大的男子,他不知道从何处而来加入难民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坐到了树下。他的手里端着一碗稀粥。
一碗清白水,一些红薯干。
这粥很稀,可却能吃个半饱,。不过男子却没有吃它,只是看着它喃喃道。
“活着,活着……可你们娘几个都死了……”
男子的衣衫上带着不少黑褐色——那是血,那是干枯的鲜血。在他的脚边还放着一柄刀,刀柄上、刀身上也都厚厚的褐色。
这都是血流下来的痕迹,这也让他的周围没有人敢靠近,对于流民来说,他们会主动和这样的人保持距离。
这人的手上带着血呢!
就在男子失魂落魄的看着粥的时候,突然,大堤上传来一声喊叫。
“船来了!快看,船来了……”
一时间,堤下乱了起来,无论是拖儿带女的,还是只身一人的流民,无不是纷纷赶到河边,就连看似失魂落魄的男子,也站了起来,提着刀朝堤坝的另一边走支。
船来了!
看到靠在栈桥上船的时候,男子就觉得非常的异样。
在他看到它的时候,它离岸边还有一些距离。那是一艘“桨帆船”,船形和黄河上的船是不一样的,这种船靠划桨航行,不像海船那样完全靠帆,在黄河上中航行时,尤其是在无风或者逆风、逆流时,桨手可以划着船逆流而上,而且速度远超过寻常的船只,而且船形更大。
这样的船,是两年前才传入黄河,如果有西洋传教士来到这里,一定能认得出,这是“威尼斯桨帆船”,两年前,北港的海商把数十艘载重数百吨的大型桨帆船带到了长江、黄河,从此之后,多桨大帆船就出现在世人的视线之中。
而与普通的船相比,它的颜色显得有些另灰——船体漆黑。
黑船!
这是北港船最大的特点!
在阳光下,这艘船体漆黑的桨帆船,安静的浮在黄河上,在流民的眼中,这艘黑船就象征着生的希望!
跟着众人挤到河边的男子,和其它人一样在看着这艘黑船。码头栅栏外,一个管事模样的人大声吆喝道。
“这边需要六十个人手干活,干完了活,可以先上船!”
他的话声一落,人们纷纷兴着手。
“俺,俺,俺能干活……”
人们纷纷大声呼喊着,没有人会怀疑管事的话,毕竟,在此之前,每一次都有人因为干活被优先送到船上,不仅是干活的人,还包括他们的家人。
男子也举起了手,他也和其它人一样掂着脚尖,尽量让对方看到自己。
站在人群中的男子感觉到有些不安。因为,这是他离开这里的机会。和周围的流民一样,他心里只有一念头——必须登上这艘船。
就在这里,男子看到管事手指到了他。
“你,你,过来!”
待他过来之后,管事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那里人?”
男子连忙答道。
“回先生话,在下王信,陕西白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