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海军陆战队首长都这么说了,到场的各位部队首长自然是盛情难却,自然都想去株江厂瞧一瞧,奈何不少部队首长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抽不开身,最后只有六位暂时身上没有啥紧要事物的部队首长准备跟着海军陆战队首长一同南下。
海军陆战队首长对此不免有些失望,毕竟在场的部队首长一共三十多位,自己忙活半天才拉走不到三分之一, 这效果多少有点儿感人。
不过蚊子腿那也是肉,六个虽然少了点儿,但能不能留得下就得看温大伟那个混小子的本事了,反正他这个海军陆战队首长能做到这个份儿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
温大伟可不知道他的老上级,海军陆战队首长给他拉了一大堆的客户,此时的他刚刚在株江特钢开完会,正准备去刚刚成立的株江重工去看一看。
这是株江厂三月份刚刚成立的新厂, 从年龄上看是个新丁, 但从渊源上来讲确是整个株江厂的源头。
因为株江重工的前身便是当初整体搬出老漓东厂,并以此为核心组建株江机械厂的热处理车间。
之后株江铝业成立,为了打通铝业产业链,热处理车间一度搬到了临近临近株江铝业的市、县交界地区,以便更好的对株江铝业产出的铝制坯料做精细化的加工和处理。
在之后桂州厂上演蛇吞象,将老漓东厂的精华吞下,剩下一堆老旧不堪的军品生产线丢给了株江厂。
其中便有一整个锻造车间。
由于设备落后,工艺老化,被桂州厂整个甩给了株江厂,其规模占到了并入株江厂所有老漓东厂人员设备的68%。
算是株江厂接收到的唯一一个完整的老漓东厂生产车间。
其余都是些零碎,根本不成体系。
这就好比两个孩子分自家老人的遗产,老大把金银细软,城市里核心地段的店铺房产一并打包带走,只剩下农村老家的一座茅草屋和房前屋后的花花草草留给老二。
花花草草啥的到还不是啥问题,株江厂规模也不小, 过来的这些人和设备正好能形成骨干效应,把株江厂给支棱起来。
然而老房子就没办法这么解决了,因为那你就算拆了,地皮还在,不管是盖新房还是种地,总得干点儿,不然实在是浪费。
温大伟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把这个唯一一个老漓东厂车间放在热处理车间旁边,再跟热处理车间出产的产品形成产业配套的同时,积极与西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对锻造车间进行技术升级。
与此同时,通过港岛的秦港生引进相关的设备,不断改造锻造车间的老旧设备,另其逐渐开始焕发活力。
而此时整合完毕的株江特钢,以及逐渐步入正规的株江机电和株江稀土,一条囊括了源头矿产,中游冶炼,下游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呼之欲出。
但这其中却多少有些美中不足,那便是某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依旧匮乏,特别是在船舶制造方面所涉及的轴系、推进的螺旋桨、各类特种管线、特种船舶上的特殊部件都需要更加深度的制造和加工。
在这个背景下,温大伟决定将老漓东厂的热处理车间和锻造车间整合起来, 成立株江重工。
谷樵
从而令株江特钢和株江铝业生产出的钢材、铝材通过株江重工的深加工后, 不但可以供给株江船舶的生产, 而且还可以为株江高端提供必不可少的产业配套。
若是再加上株江机电在设备和传动方面的协助, 整个株江船舶制造厂民用和军用两条线业务线的产业链算是彻底打通。
接下来温大伟准备将株江铝业下属的铝矿剥离出来,与现在的株江稀土以及邻近地区几个亏损严重的钨矿、铝土矿、铁矿、镍矿合并在一起,组建株江矿业。
毕竟现在临近地区的几个矿产已经被株江稀土托管,开采的矿产经过株江稀土的冶炼和粗加工分别送到株江铝业和株江特钢,成为特种金属材料的有效支撑。
所以成立株江矿业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将来温大伟是要放眼全世界,做最大的矿主!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现阶段要成立株江矿业还不成熟,毕竟其他矿产都在临近地区,一些杂七杂八的历史遗留问题很难解决,因此现阶段托管只是个好听的书面语,实际上就是株江厂以3到5年的中短期合同高价购买这些地区的矿产而已。
只是与其他购买方不同,株江厂还得出设备、出技术,帮着这些地方的开采。
倒不是温大伟圣母心泛滥,自己找罪受,而是这些地方跑去省城哭爹喊娘的要把这些矿产一股脑的塞给株江厂。
没办法,株江地方的繁荣周边地方那都是看在眼里的。
起初没觉得什么,认为株江地方把所属企业全部打包塞给株江厂,搞产业集群是在扯淡,那么重的包袱谁能扛得起来?
所以都在看笑话。
可没想到株江厂不但活了,而且迅速站稳了脚跟,除了株江厂的广大干部职工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株江地方了。
其带动的可不仅仅是整个地方的工业水平,连同着商业也一并激活,进而令株江地方的财政迎来爆发式增长。
随即各项民生项目,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便陆续上马,而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形成了正向的良性循环。
这下周围地方就不但淡定,各地方领导拍着大腿直呼后悔,当初怎么没把老漓东厂的热处理车间引导自己这边来?
不然先富起来的不就是自己了?
问题是后悔也没用,人家株江厂已经扎下了根,那么大的盘子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更何况就算他们想,邕江也不会同意呀,要知道株江厂支撑的可不只是株江地方,还有省城。
既然引不来金凤凰,那把小凤凰引过来也行呀,毕竟株江厂的扩张是肉眼可见的,也就两年多的时间就成立了那么多的分厂,是不是可以跟株江厂商量商量把某些分厂开到他们这里呀?
领导们心思活泛,这些地方的工矿企业的干部职工更是积极,甚至某个地方的职工拉出横幅,上书:“恳请陈处长来我们厂当厂长!”
每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消息,温大伟都庆幸,把陈处长推上去做厂长是对的……
海军陆战队首长对此不免有些失望,毕竟在场的部队首长一共三十多位,自己忙活半天才拉走不到三分之一, 这效果多少有点儿感人。
不过蚊子腿那也是肉,六个虽然少了点儿,但能不能留得下就得看温大伟那个混小子的本事了,反正他这个海军陆战队首长能做到这个份儿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
温大伟可不知道他的老上级,海军陆战队首长给他拉了一大堆的客户,此时的他刚刚在株江特钢开完会,正准备去刚刚成立的株江重工去看一看。
这是株江厂三月份刚刚成立的新厂, 从年龄上看是个新丁, 但从渊源上来讲确是整个株江厂的源头。
因为株江重工的前身便是当初整体搬出老漓东厂,并以此为核心组建株江机械厂的热处理车间。
之后株江铝业成立,为了打通铝业产业链,热处理车间一度搬到了临近临近株江铝业的市、县交界地区,以便更好的对株江铝业产出的铝制坯料做精细化的加工和处理。
在之后桂州厂上演蛇吞象,将老漓东厂的精华吞下,剩下一堆老旧不堪的军品生产线丢给了株江厂。
其中便有一整个锻造车间。
由于设备落后,工艺老化,被桂州厂整个甩给了株江厂,其规模占到了并入株江厂所有老漓东厂人员设备的68%。
算是株江厂接收到的唯一一个完整的老漓东厂生产车间。
其余都是些零碎,根本不成体系。
这就好比两个孩子分自家老人的遗产,老大把金银细软,城市里核心地段的店铺房产一并打包带走,只剩下农村老家的一座茅草屋和房前屋后的花花草草留给老二。
花花草草啥的到还不是啥问题,株江厂规模也不小, 过来的这些人和设备正好能形成骨干效应,把株江厂给支棱起来。
然而老房子就没办法这么解决了,因为那你就算拆了,地皮还在,不管是盖新房还是种地,总得干点儿,不然实在是浪费。
温大伟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把这个唯一一个老漓东厂车间放在热处理车间旁边,再跟热处理车间出产的产品形成产业配套的同时,积极与西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对锻造车间进行技术升级。
与此同时,通过港岛的秦港生引进相关的设备,不断改造锻造车间的老旧设备,另其逐渐开始焕发活力。
而此时整合完毕的株江特钢,以及逐渐步入正规的株江机电和株江稀土,一条囊括了源头矿产,中游冶炼,下游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呼之欲出。
但这其中却多少有些美中不足,那便是某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依旧匮乏,特别是在船舶制造方面所涉及的轴系、推进的螺旋桨、各类特种管线、特种船舶上的特殊部件都需要更加深度的制造和加工。
在这个背景下,温大伟决定将老漓东厂的热处理车间和锻造车间整合起来, 成立株江重工。
谷樵
从而令株江特钢和株江铝业生产出的钢材、铝材通过株江重工的深加工后, 不但可以供给株江船舶的生产, 而且还可以为株江高端提供必不可少的产业配套。
若是再加上株江机电在设备和传动方面的协助, 整个株江船舶制造厂民用和军用两条线业务线的产业链算是彻底打通。
接下来温大伟准备将株江铝业下属的铝矿剥离出来,与现在的株江稀土以及邻近地区几个亏损严重的钨矿、铝土矿、铁矿、镍矿合并在一起,组建株江矿业。
毕竟现在临近地区的几个矿产已经被株江稀土托管,开采的矿产经过株江稀土的冶炼和粗加工分别送到株江铝业和株江特钢,成为特种金属材料的有效支撑。
所以成立株江矿业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将来温大伟是要放眼全世界,做最大的矿主!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现阶段要成立株江矿业还不成熟,毕竟其他矿产都在临近地区,一些杂七杂八的历史遗留问题很难解决,因此现阶段托管只是个好听的书面语,实际上就是株江厂以3到5年的中短期合同高价购买这些地区的矿产而已。
只是与其他购买方不同,株江厂还得出设备、出技术,帮着这些地方的开采。
倒不是温大伟圣母心泛滥,自己找罪受,而是这些地方跑去省城哭爹喊娘的要把这些矿产一股脑的塞给株江厂。
没办法,株江地方的繁荣周边地方那都是看在眼里的。
起初没觉得什么,认为株江地方把所属企业全部打包塞给株江厂,搞产业集群是在扯淡,那么重的包袱谁能扛得起来?
所以都在看笑话。
可没想到株江厂不但活了,而且迅速站稳了脚跟,除了株江厂的广大干部职工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株江地方了。
其带动的可不仅仅是整个地方的工业水平,连同着商业也一并激活,进而令株江地方的财政迎来爆发式增长。
随即各项民生项目,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便陆续上马,而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形成了正向的良性循环。
这下周围地方就不但淡定,各地方领导拍着大腿直呼后悔,当初怎么没把老漓东厂的热处理车间引导自己这边来?
不然先富起来的不就是自己了?
问题是后悔也没用,人家株江厂已经扎下了根,那么大的盘子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更何况就算他们想,邕江也不会同意呀,要知道株江厂支撑的可不只是株江地方,还有省城。
既然引不来金凤凰,那把小凤凰引过来也行呀,毕竟株江厂的扩张是肉眼可见的,也就两年多的时间就成立了那么多的分厂,是不是可以跟株江厂商量商量把某些分厂开到他们这里呀?
领导们心思活泛,这些地方的工矿企业的干部职工更是积极,甚至某个地方的职工拉出横幅,上书:“恳请陈处长来我们厂当厂长!”
每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消息,温大伟都庆幸,把陈处长推上去做厂长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