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赏罚分明,割发代首发事,不久之后便传遍了整个下邳,也落入了许多人的耳中。
刚送完陈宫返回内城的张昭闻讯之后,直接拍案叫绝,对左右大笑道:“身体发肤,授之父母。况且主公千金之躯?”
“所谓《春秋》大义, 法不加尊,今日道路上遇到这等事情,本是意料之外,主公却能顷刻间做出决断,对老卒叹息而杀、以正法律,对勇士割发代首,以慰民心,如此坏事变为好事,既严明了法纪,又一举得下邳民心,同时还可警告军中目前骄纵之辈,打压懈怠之气妄,可谓一举三得,吾主之机变器具,可见一斑呐。”
这一番评点,身边幕僚人人颔首,连道:“司马所言甚是,吾徐州何其之幸,有此明主,发扬光大可谓指日可待,我等亦何其之幸,遇得明主,当真可喜可贺。”
“来人,备上纸墨。”张昭想了先够,立刻吩咐侍卫道。
有属官不解,便问司马在年前还准备下达什么公文, 张昭摆手笑道:“非也, 今日主公有此善举,当此时也,时不可失,咱们为臣子若不善加把握,便是失职也。”
他解释道:“我徐州如今军政之上,虽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可民事内政上,却是制度初成,通商初定,人心初定,内政之道,向来是先正官事,后理民风,主公今天这番举动,正是为咱们开了个好头,接下里正是要端正人心、敦促风俗。”
“本官得主公信重,居司马之位, 岂可素餐尸位?这便要写个条呈,面呈主公。”
......
写完奏折时, 已是黄昏时分, 张昭顾不得吃饭休息,当即立刻便前往郡府,此时王政正和黄忠在书房攀谈。
见张昭求见,黄忠一看对方官府便知是王政麾下重臣,又是这个时间来此,料想必有要事商议,便识趣的主动告退,王政也觉得聊了差不多了,毕竟今日初见,热情归热情,也要避免过犹不及,便点了点头,又让亲兵亲自送其出门,方才转向张昭,微微一笑道:“先生来了,快请坐。”
张昭却是第一时间便拱手拜倒,更高呼道:“臣为主公贺喜!”
“先生这是作甚,快快请起。”完整先是一怔,旋即纳闷道:“喜从何来?”
坚持行礼完毕后,张昭才起身笑着指了指门外的方向笑道:“主公得一虎将,岂不当喜?岂不该贺?”
“哦?”王政饶有兴致地瞥了张昭一眼,打趣道:“想不到先生不但在文事上饱读诗书,腹有锦绣,连武事上亦有这般高明眼光啊?”
“竟一眼便能看出那黄忠是员虎将?”
“非也。”张昭摆手解释:“臣自然是没有这等眼光,不过主公有啊。”
“主公观人入微,别具慧眼,是贤是愚一眼便能洞察,绝无疏漏!”张昭顿了顿,笑道:“既对此人如此礼遇,昭便敢断定,此必世之骁虎也!”
“哈哈。”王政忍俊不禁,对张昭不由刮目相看:“今日本将才知,子布先生亦是个妙人啊。”
果然能者无所不能,张昭这等有真材实料的人物,拍起马屁来段位也是这般的高。
“黄汉升确乃万人敌也。”王政点了点头,表示张昭所料不差:“此人主动来投,本将的确心中欣喜万分,只可惜...”说道这里,却是叹了口气。
“贤才来投,此乃主公威名远播,确是好事。”张昭见状,诧异地问道:“为何似有烦忧”
听到这话,王政瞥了眼张昭,心中暗自吐槽。
我的烦扰还不是黄忠和你一样,并没有加入队伍啊!
光投效没用啊,系统这关不过去,我终究是用的不放心啊,哎。
而且对王政而言,黄忠的“没有加入”比起张昭来,更为令他扼腕!
因为其实在街道上的时候,王政是有收到对方的入队申请的。
便是在他说出割发代首之后,加上万民情愿,彼时气氛烘托到了极点之下,黄忠说出那句“俺黄忠的性命,从此便是州牧的!”时候,或许也是心情激动之下,有那么一瞬间,他对王政的认可度达到了系统的要求,于是出现了入队的申请。
可...真的就是那么一眨眼的功夫。
而当时的王政,正因为骤然听见“黄忠”的名字,大惊失色之下,只顾着回头确认此黄忠是否彼黄忠,却没有第一时间留意到这個无比宝贵的入队申请,更给与批准!
后面当他再想点的时候,也不知黄忠是因为冷静下来了,还是怎么样的想法...
反正是没有“然后”了。
王政这个气啊!
万分不甘之下,后面便带着黄忠回府,王政当真是摆足姿态,更是魅力全开,一番刻意笼络。
结果从中午磨到晚上,系统却都再无反应,直到张昭来此,王政无奈之下,也只得暂时放弃。
当然,这半天的功夫倒也不是白白浪费的,起码黄忠此行的前因后果,王政倒是理清了。
这位黄忠的确便是历史上那位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黄汉升。
初平元年,荆州刺史王叡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不过由于当时江南宗贼甚盛,袁术屯于鲁阳,手下拥有所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导致刘表无法直接上任,于是便匿名独身,单骑入荆州。
来到宜城后,刘表与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随后定下了臼犯之谋,于当年秋天发动,让蒯越派人诱请宗贼五十五人(《后汉书》载十五人)赴宴,将其全部斩杀,一并袭取他们的部众。
随后刘表趁势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在这个过程中,黄忠作战勇猛,尤其是攻襄阳时,更是立下大功。
当时的襄阳,正是由江夏二贼张虎、陈生拥众据守,二贼生性凶悍,在刘表军初至襄阳城下时竟主动出击,想趁其立足未稳时先挫锋锐,结果却被黄忠单骑陷阵,连斩麾下三将,直接退回城中。
其后黄忠的表现更是夸张,三次攻城都的第一个冲上城头,悍勇冠盖三军,见其这般表现,江夏贼寇人人胆寒,而刘表军却是士气大震,竟是十日不到便攻克了襄阳外城!
挟大胜之威,刘表趁机派遣蒯越与庞季前往说降,张虎、陈生见事不可为,便同意归降,归于刘表部将黄祖旗下。
可以说,襄阳能得的这般轻松,黄忠居功至伟,如此虎将更让刘表大为欣赏,加上本就初来荆州,身边缺人,便在初平三年,也就是王政穿越而来的这一年,刘表对黄忠破格拔擢,将黄忠从一个都伯连越三级表为中郎将。
如果按照这般轨迹发展下去,刘表当真对黄忠委以重任,那么无论是刘表还是黄忠,两人的命运都可能会截然不同。
刘表或许便不会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连区区一个交州都打不下来,而黄忠也可能会更早的名扬天下。
可结果是,刘表这边刚刚封完黄忠的官,在其感恩戴德以为终遇明主的时候,却有人将黄忠的最大短处告知了刘表,更认为这般越级提拔极为不妥。
黄忠的短处是什么?
出身!
黄是荆州大姓,随便都能数出不少名人,如黄祖,黄盖,黄忠,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在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播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等八个黄氏郡望。
但同样一个“黄”字,有的人是世家,如江夏黄氏,代表人物黄琬,曾祖父是尚书令黄香、祖父是太尉黄琼。
有的人是寒门,起码也算祖上阔过,如南阳黄氏,代表人物黄盖,老祖宗黄子廉做过南阳太守,哪怕生活艰难贫寒,一出道便能担任郡吏,再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
黄忠的祖上是谁?不知道,查无可靠。
那就不用问了,肯定是泥腿子么!
这便是黄忠前半辈子为何默默无名的真正原因!
他的出身太低了,寒门都算不上!
而作为宗室后裔、当世名士、八骏之一的刘表,也认同了这个观点,更立刻便后悔起来,不该一时冲动啊,给黄忠一个这么高的官啊。
后面一番思忖,刘表又暗自庆幸起来,不幸之中的万幸,如今这中郎将也不算很金贵了。
在两汉的传统军制里,中郎将其实是个很高的官衔,在将军之下,却在校尉之上,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
当然,到了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而如今的东汉末年呢?
其实含金量也少了很多了。
这其实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和平时期,战事比较少,大家都是熬资历熬出来的,官职就那么几个,得到的人寥寥无几。然而黄巾起义爆发后,由于持续不断的军事活动的需要,原本经常受差遣征伐平叛的中郎将,自然得到了大量的授予,广泛的参与到军事活动之中。
这其中,董卓率先开了个坏头,把“中郎将”不要钱的漫天乱洒。
《后汉书.董卓传》载:“(董卓)乃使东中郎将董越屯黾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以御山东。”
董卓为了抵御关东诸侯联军对其的讨伐,设置了大量的中郎将布在诸县以御敌,当时中郎将数量之多可想而知。在此之后,各个势力也纷纷大量认命自己的部下为中郎将来领兵,以适应这一时期连绵不断的军事活动的需要,这使得中郎将在这一时期快速的散阶化。
正是由于董卓这位有举荐之恩的故人已做了表率,刘表后悔之后,便下了一个决定。
命黄忠和刘磐一起驻军长沙攸县,名义上自然是黄忠这个中郎将为主,刘磐这个校尉为辅,可实际上呢。
刘磐可是刘表的从子啊,黄忠能命令他么,敢命令他么?
这任命一出,仿佛一盆冷水直浇黄忠头顶,他又不傻,岂能看不出刘表这份任命的背后用意,原本的一腔热血,雄心壮志登时化为乌有。
在原本的历史上,受到任命后的黄忠也是乖乖地随着刘磐一同去了攸县,所幸刘磐这人倒算是好相处,加上其亦是武人,对黄忠也算是敬重,未曾给什么小鞋穿,驻守不久后,黄忠也识趣,主动申请转为了典农中郎将,直接放弃了兵权。
这也是为什么太史慈为何能那么轻易地将刘磐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的原因,因为此时的黄忠虽在攸县,却根本不管武事,否则不论成败,太史慈和黄忠若是交手,岂会毫无记载?
(《太史慈传》: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策于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
原本的历史上,当时的天下诸侯皆和刘表一样乃是世家出身,甚至相对来说,刘表还属于能力、名声都比较出众的那一拨了。
既然刘表都有门第之见,明明知道黄忠的能力都不予重用,黄忠自然觉得其他诸侯更没什么可能。
这一世,王政的横空出世,却让在攸县徒费光阴的黄忠看到了希望。
王政黄巾贼寇的身份,在其他名将名士眼里,是一个大大的负分项,在黄忠这里自然不是。
他本也是三国所有名将里,少数既没和黄巾贼寇交过手,也不是靠着打黄巾贼上位成名的寥寥数人之一。
我是草芥,你是贼寇,谁瞧不起谁呢。
而在王政的势力越来越大,更成为徐州之主时,黄忠终于下定决心了。
他做出了这一辈子唯一一次,也是最大一次的冒险。
放弃中郎将的虚衔,离开故土家乡,去千里之外一个少年那里,搏一个出身!
寻一个机会!
刚送完陈宫返回内城的张昭闻讯之后,直接拍案叫绝,对左右大笑道:“身体发肤,授之父母。况且主公千金之躯?”
“所谓《春秋》大义, 法不加尊,今日道路上遇到这等事情,本是意料之外,主公却能顷刻间做出决断,对老卒叹息而杀、以正法律,对勇士割发代首,以慰民心,如此坏事变为好事,既严明了法纪,又一举得下邳民心,同时还可警告军中目前骄纵之辈,打压懈怠之气妄,可谓一举三得,吾主之机变器具,可见一斑呐。”
这一番评点,身边幕僚人人颔首,连道:“司马所言甚是,吾徐州何其之幸,有此明主,发扬光大可谓指日可待,我等亦何其之幸,遇得明主,当真可喜可贺。”
“来人,备上纸墨。”张昭想了先够,立刻吩咐侍卫道。
有属官不解,便问司马在年前还准备下达什么公文, 张昭摆手笑道:“非也, 今日主公有此善举,当此时也,时不可失,咱们为臣子若不善加把握,便是失职也。”
他解释道:“我徐州如今军政之上,虽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可民事内政上,却是制度初成,通商初定,人心初定,内政之道,向来是先正官事,后理民风,主公今天这番举动,正是为咱们开了个好头,接下里正是要端正人心、敦促风俗。”
“本官得主公信重,居司马之位, 岂可素餐尸位?这便要写个条呈,面呈主公。”
......
写完奏折时, 已是黄昏时分, 张昭顾不得吃饭休息,当即立刻便前往郡府,此时王政正和黄忠在书房攀谈。
见张昭求见,黄忠一看对方官府便知是王政麾下重臣,又是这个时间来此,料想必有要事商议,便识趣的主动告退,王政也觉得聊了差不多了,毕竟今日初见,热情归热情,也要避免过犹不及,便点了点头,又让亲兵亲自送其出门,方才转向张昭,微微一笑道:“先生来了,快请坐。”
张昭却是第一时间便拱手拜倒,更高呼道:“臣为主公贺喜!”
“先生这是作甚,快快请起。”完整先是一怔,旋即纳闷道:“喜从何来?”
坚持行礼完毕后,张昭才起身笑着指了指门外的方向笑道:“主公得一虎将,岂不当喜?岂不该贺?”
“哦?”王政饶有兴致地瞥了张昭一眼,打趣道:“想不到先生不但在文事上饱读诗书,腹有锦绣,连武事上亦有这般高明眼光啊?”
“竟一眼便能看出那黄忠是员虎将?”
“非也。”张昭摆手解释:“臣自然是没有这等眼光,不过主公有啊。”
“主公观人入微,别具慧眼,是贤是愚一眼便能洞察,绝无疏漏!”张昭顿了顿,笑道:“既对此人如此礼遇,昭便敢断定,此必世之骁虎也!”
“哈哈。”王政忍俊不禁,对张昭不由刮目相看:“今日本将才知,子布先生亦是个妙人啊。”
果然能者无所不能,张昭这等有真材实料的人物,拍起马屁来段位也是这般的高。
“黄汉升确乃万人敌也。”王政点了点头,表示张昭所料不差:“此人主动来投,本将的确心中欣喜万分,只可惜...”说道这里,却是叹了口气。
“贤才来投,此乃主公威名远播,确是好事。”张昭见状,诧异地问道:“为何似有烦忧”
听到这话,王政瞥了眼张昭,心中暗自吐槽。
我的烦扰还不是黄忠和你一样,并没有加入队伍啊!
光投效没用啊,系统这关不过去,我终究是用的不放心啊,哎。
而且对王政而言,黄忠的“没有加入”比起张昭来,更为令他扼腕!
因为其实在街道上的时候,王政是有收到对方的入队申请的。
便是在他说出割发代首之后,加上万民情愿,彼时气氛烘托到了极点之下,黄忠说出那句“俺黄忠的性命,从此便是州牧的!”时候,或许也是心情激动之下,有那么一瞬间,他对王政的认可度达到了系统的要求,于是出现了入队的申请。
可...真的就是那么一眨眼的功夫。
而当时的王政,正因为骤然听见“黄忠”的名字,大惊失色之下,只顾着回头确认此黄忠是否彼黄忠,却没有第一时间留意到这個无比宝贵的入队申请,更给与批准!
后面当他再想点的时候,也不知黄忠是因为冷静下来了,还是怎么样的想法...
反正是没有“然后”了。
王政这个气啊!
万分不甘之下,后面便带着黄忠回府,王政当真是摆足姿态,更是魅力全开,一番刻意笼络。
结果从中午磨到晚上,系统却都再无反应,直到张昭来此,王政无奈之下,也只得暂时放弃。
当然,这半天的功夫倒也不是白白浪费的,起码黄忠此行的前因后果,王政倒是理清了。
这位黄忠的确便是历史上那位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黄汉升。
初平元年,荆州刺史王叡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不过由于当时江南宗贼甚盛,袁术屯于鲁阳,手下拥有所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导致刘表无法直接上任,于是便匿名独身,单骑入荆州。
来到宜城后,刘表与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随后定下了臼犯之谋,于当年秋天发动,让蒯越派人诱请宗贼五十五人(《后汉书》载十五人)赴宴,将其全部斩杀,一并袭取他们的部众。
随后刘表趁势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在这个过程中,黄忠作战勇猛,尤其是攻襄阳时,更是立下大功。
当时的襄阳,正是由江夏二贼张虎、陈生拥众据守,二贼生性凶悍,在刘表军初至襄阳城下时竟主动出击,想趁其立足未稳时先挫锋锐,结果却被黄忠单骑陷阵,连斩麾下三将,直接退回城中。
其后黄忠的表现更是夸张,三次攻城都的第一个冲上城头,悍勇冠盖三军,见其这般表现,江夏贼寇人人胆寒,而刘表军却是士气大震,竟是十日不到便攻克了襄阳外城!
挟大胜之威,刘表趁机派遣蒯越与庞季前往说降,张虎、陈生见事不可为,便同意归降,归于刘表部将黄祖旗下。
可以说,襄阳能得的这般轻松,黄忠居功至伟,如此虎将更让刘表大为欣赏,加上本就初来荆州,身边缺人,便在初平三年,也就是王政穿越而来的这一年,刘表对黄忠破格拔擢,将黄忠从一个都伯连越三级表为中郎将。
如果按照这般轨迹发展下去,刘表当真对黄忠委以重任,那么无论是刘表还是黄忠,两人的命运都可能会截然不同。
刘表或许便不会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连区区一个交州都打不下来,而黄忠也可能会更早的名扬天下。
可结果是,刘表这边刚刚封完黄忠的官,在其感恩戴德以为终遇明主的时候,却有人将黄忠的最大短处告知了刘表,更认为这般越级提拔极为不妥。
黄忠的短处是什么?
出身!
黄是荆州大姓,随便都能数出不少名人,如黄祖,黄盖,黄忠,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在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播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等八个黄氏郡望。
但同样一个“黄”字,有的人是世家,如江夏黄氏,代表人物黄琬,曾祖父是尚书令黄香、祖父是太尉黄琼。
有的人是寒门,起码也算祖上阔过,如南阳黄氏,代表人物黄盖,老祖宗黄子廉做过南阳太守,哪怕生活艰难贫寒,一出道便能担任郡吏,再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
黄忠的祖上是谁?不知道,查无可靠。
那就不用问了,肯定是泥腿子么!
这便是黄忠前半辈子为何默默无名的真正原因!
他的出身太低了,寒门都算不上!
而作为宗室后裔、当世名士、八骏之一的刘表,也认同了这个观点,更立刻便后悔起来,不该一时冲动啊,给黄忠一个这么高的官啊。
后面一番思忖,刘表又暗自庆幸起来,不幸之中的万幸,如今这中郎将也不算很金贵了。
在两汉的传统军制里,中郎将其实是个很高的官衔,在将军之下,却在校尉之上,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
当然,到了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而如今的东汉末年呢?
其实含金量也少了很多了。
这其实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和平时期,战事比较少,大家都是熬资历熬出来的,官职就那么几个,得到的人寥寥无几。然而黄巾起义爆发后,由于持续不断的军事活动的需要,原本经常受差遣征伐平叛的中郎将,自然得到了大量的授予,广泛的参与到军事活动之中。
这其中,董卓率先开了个坏头,把“中郎将”不要钱的漫天乱洒。
《后汉书.董卓传》载:“(董卓)乃使东中郎将董越屯黾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以御山东。”
董卓为了抵御关东诸侯联军对其的讨伐,设置了大量的中郎将布在诸县以御敌,当时中郎将数量之多可想而知。在此之后,各个势力也纷纷大量认命自己的部下为中郎将来领兵,以适应这一时期连绵不断的军事活动的需要,这使得中郎将在这一时期快速的散阶化。
正是由于董卓这位有举荐之恩的故人已做了表率,刘表后悔之后,便下了一个决定。
命黄忠和刘磐一起驻军长沙攸县,名义上自然是黄忠这个中郎将为主,刘磐这个校尉为辅,可实际上呢。
刘磐可是刘表的从子啊,黄忠能命令他么,敢命令他么?
这任命一出,仿佛一盆冷水直浇黄忠头顶,他又不傻,岂能看不出刘表这份任命的背后用意,原本的一腔热血,雄心壮志登时化为乌有。
在原本的历史上,受到任命后的黄忠也是乖乖地随着刘磐一同去了攸县,所幸刘磐这人倒算是好相处,加上其亦是武人,对黄忠也算是敬重,未曾给什么小鞋穿,驻守不久后,黄忠也识趣,主动申请转为了典农中郎将,直接放弃了兵权。
这也是为什么太史慈为何能那么轻易地将刘磐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的原因,因为此时的黄忠虽在攸县,却根本不管武事,否则不论成败,太史慈和黄忠若是交手,岂会毫无记载?
(《太史慈传》: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策于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
原本的历史上,当时的天下诸侯皆和刘表一样乃是世家出身,甚至相对来说,刘表还属于能力、名声都比较出众的那一拨了。
既然刘表都有门第之见,明明知道黄忠的能力都不予重用,黄忠自然觉得其他诸侯更没什么可能。
这一世,王政的横空出世,却让在攸县徒费光阴的黄忠看到了希望。
王政黄巾贼寇的身份,在其他名将名士眼里,是一个大大的负分项,在黄忠这里自然不是。
他本也是三国所有名将里,少数既没和黄巾贼寇交过手,也不是靠着打黄巾贼上位成名的寥寥数人之一。
我是草芥,你是贼寇,谁瞧不起谁呢。
而在王政的势力越来越大,更成为徐州之主时,黄忠终于下定决心了。
他做出了这一辈子唯一一次,也是最大一次的冒险。
放弃中郎将的虚衔,离开故土家乡,去千里之外一个少年那里,搏一个出身!
寻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