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郑往北有一条循渭水支流斜水(也称武功水,今名石头河)及汉水支流褒水(褒河)两条河谷而成的谷道。
因其北入口在郿县斜谷口,南出口在汉中褒谷,故称褒斜道。
褒斜道在未修栈道之前仅为谷道,其绝险处须攀缘而行,艰难辛劳,不可言状。至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使范睢为相,在路经的悬崖绝壁间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接通道路,此后褒斜道才成为驿道。
而千百年间,这条苍茫的古道和脚下奔涌的河流,见识到了太多的兴衰与兵戈,也经历了太多的毁灭和新生。
时至今日,当刘禅等人再度踏上之时,它只是沉默无言,不发一语。
天色微亮的时候,丞相府参军费祎照例从营帐中出来,简单的喝了口军士送上的热汤暖身,便蹙着眉急匆匆的赶往中军大帐。
“魏延匹夫安敢如此?!”
还未至帐门,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道暴跳如雷的怒骂。
费祎眉头愈发紧皱,沉着脸掀开帐门,就见此时这十数万大军的实际掌控者随军长史杨仪在大发雷霆。
正好抬头的时候看见走进来的费祎,却是大喜过望:“文伟,你来得正好,魏延匹夫欺吾太甚,已是反迹昭彰,吾正要召伯约、子钧来此,点齐兵马,以雷霆万钧之势镇压其人,防止其一再败坏吾等大事。”
费祎闻言居然瞬间大怒,指着杨仪的鼻子呵斥道:“杨威公,你真糊涂了不成?丞相尚在,这十数万大军哪轮得到你去号令?真以为入住中军大帐便能只手遮天?丞相怜你才干,委托你中军重任,你天天不是跟同僚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就是派人去成都勾连你的那些破事,这种事一次两次可以,但焉能次次如此?”
杨仪心中一惊,下意识的就要开口反驳,而费祎却在那里继续咆哮:“你可知,今日鸡鸣之时,魏寇有三名斥候甚至摸到了原上,要不是王子均(王平)为人警觉,应对及时,真被其探听到此时消息,你我皆是罪人不提,到时,你却至后帐的丞相何处?至我十数万大军何处?至我大汉江山何处?”
帐中一时寂静,杨仪面色难看的怔在原地。
费祎其人性格谦恭真诚,向来是温和待人,谦谦君子,很少见到其人生气的时候,更别提此时这般怒上心头的模样了。
杨仪虽说性格乖张,气量狭小,可一时之间见到费祎如此作态,也不敢再言召兵之事,只能上前好言相劝下来。
坐定。
待到情绪平静下来,杨仪却是苦笑着对费祎言道:“文伟今日可是冤枉我了,鸡鸣之时我尚在处理公务,还未安寝,又岂能不知斥候之事?丞相昏迷前有言,除魏延匹......魏延外,独立领军者唯姜伯约(姜维)、王子均二人,此事连廖元俭(廖化)、张伯恭(张翼)都没捞得,且还独让王子均守外围正是看中了他为人警觉这一点。我为丞相、为国家署理公务自然不是一无所知。”
“那这又是什么?”费祎闻言,面色稍微缓和,可又指着台上一封尚且未干的军报皱眉:“这封军报又是什么?”
杨义眼中闪过一丝羞恼,随即冷冷道:“文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昨日,我派人去他营中校验后勤军资,可小吏居然连辕门都未入得,就被其使人乱棒打出。不是我杨仪幸进小人,只知争权夺利,排除异己,实在是魏延匹夫此举太过猖獗,欺人太甚!完全不把我放在眼里,不把后帐的丞相放在眼里!”
费祎一时无言。
他能说什么呢?
两个同样跋扈的人凑到了一起,都想压过对方一头,让对方俯首称臣,可这又怎么可能呢?
先说魏延,这是先帝在荆州时的老班底,建国后又是被委托汉中大任,几乎不逊色于“五虎上将”,其人也自持资历深厚,除丞相外,无论遇到何人都是俯瞰视之,又怎么可能服一个小小的长史?
更何况这个长史还同样是个气量狭小,非常偏激的人?
“从月初丞相渐不能理事起,我先后四次派小吏去他营中校验后勤,却没有一次能入他营中,而后方斜谷邸阁和赤岸府库却不停传来有物资后勤调度的消息......其人跋扈至此,已然不听中军号令,自成一体。偏偏又生得一张巧嘴,不断往成都陛下处送去污蔑吾等众人的文书,我也无法,只能跟着派人去送信。文伟,你当我愿意天天派人去成都?实则是有这等匹夫在,我等想要做事太难太难......”
沉默了半晌,费祎无奈摇了摇头,却只能叹息一声:“威公,此中详情我也尽知,可非得闹得水火不容乃至生死相见才行吗?要知道丞相可还在呢......”
“文伟,你还是不懂。”杨仪冷冷相对:“我说句诛心之言,他眼中早已没有什么丞相,他巴不得丞相早去,好让自己掌权。这等人不除,除了祸国殃民外,你我一辈子都出不了头,都会被其人压在身下,我杨仪身负皇恩、相恩在身,面朝清风,脚踏山河,却唯独不能屈居这等匹夫之下。”
“……”费祎一时愕然。
你说这么多还不是不服他吗?
这样看你跟魏延又有什么分别?
良久,费祎却是对着杨仪轻叹一声:“威公,我只说一句。魏延纵有逆心,其部众却都是朝廷官兵,从他请示不停像成都发文来看,他在军中未必威望卓著到一言九鼎的境地,其人也未必真就要反。何况魏延便是彻底不能用,也当文火慢熬,再寻可用之人托起局面,再将其交由朝廷处置,而不是同袍相残,这一点,公要谨记。不然届时有反心的可能就不止他一个人了。”
说罢,其人便拱手离去,自去看后帐的丞相不提。
虽然被杨仪和魏延之间的事情弄得非常烦躁,但费祎心中还是有决断的。
四个字:大局为重!
无论如何费祎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眼前的这十数万大军因为内讧分崩离析,这是蜀国最后的家底了。
......
此时,刘禅还尚不知前方局面,把李邈留在南郑以后,刘禅便带着侍中董允和右中郎将宗预顺着褒斜道直奔五丈原。
因其北入口在郿县斜谷口,南出口在汉中褒谷,故称褒斜道。
褒斜道在未修栈道之前仅为谷道,其绝险处须攀缘而行,艰难辛劳,不可言状。至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使范睢为相,在路经的悬崖绝壁间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接通道路,此后褒斜道才成为驿道。
而千百年间,这条苍茫的古道和脚下奔涌的河流,见识到了太多的兴衰与兵戈,也经历了太多的毁灭和新生。
时至今日,当刘禅等人再度踏上之时,它只是沉默无言,不发一语。
天色微亮的时候,丞相府参军费祎照例从营帐中出来,简单的喝了口军士送上的热汤暖身,便蹙着眉急匆匆的赶往中军大帐。
“魏延匹夫安敢如此?!”
还未至帐门,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道暴跳如雷的怒骂。
费祎眉头愈发紧皱,沉着脸掀开帐门,就见此时这十数万大军的实际掌控者随军长史杨仪在大发雷霆。
正好抬头的时候看见走进来的费祎,却是大喜过望:“文伟,你来得正好,魏延匹夫欺吾太甚,已是反迹昭彰,吾正要召伯约、子钧来此,点齐兵马,以雷霆万钧之势镇压其人,防止其一再败坏吾等大事。”
费祎闻言居然瞬间大怒,指着杨仪的鼻子呵斥道:“杨威公,你真糊涂了不成?丞相尚在,这十数万大军哪轮得到你去号令?真以为入住中军大帐便能只手遮天?丞相怜你才干,委托你中军重任,你天天不是跟同僚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就是派人去成都勾连你的那些破事,这种事一次两次可以,但焉能次次如此?”
杨仪心中一惊,下意识的就要开口反驳,而费祎却在那里继续咆哮:“你可知,今日鸡鸣之时,魏寇有三名斥候甚至摸到了原上,要不是王子均(王平)为人警觉,应对及时,真被其探听到此时消息,你我皆是罪人不提,到时,你却至后帐的丞相何处?至我十数万大军何处?至我大汉江山何处?”
帐中一时寂静,杨仪面色难看的怔在原地。
费祎其人性格谦恭真诚,向来是温和待人,谦谦君子,很少见到其人生气的时候,更别提此时这般怒上心头的模样了。
杨仪虽说性格乖张,气量狭小,可一时之间见到费祎如此作态,也不敢再言召兵之事,只能上前好言相劝下来。
坐定。
待到情绪平静下来,杨仪却是苦笑着对费祎言道:“文伟今日可是冤枉我了,鸡鸣之时我尚在处理公务,还未安寝,又岂能不知斥候之事?丞相昏迷前有言,除魏延匹......魏延外,独立领军者唯姜伯约(姜维)、王子均二人,此事连廖元俭(廖化)、张伯恭(张翼)都没捞得,且还独让王子均守外围正是看中了他为人警觉这一点。我为丞相、为国家署理公务自然不是一无所知。”
“那这又是什么?”费祎闻言,面色稍微缓和,可又指着台上一封尚且未干的军报皱眉:“这封军报又是什么?”
杨义眼中闪过一丝羞恼,随即冷冷道:“文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昨日,我派人去他营中校验后勤军资,可小吏居然连辕门都未入得,就被其使人乱棒打出。不是我杨仪幸进小人,只知争权夺利,排除异己,实在是魏延匹夫此举太过猖獗,欺人太甚!完全不把我放在眼里,不把后帐的丞相放在眼里!”
费祎一时无言。
他能说什么呢?
两个同样跋扈的人凑到了一起,都想压过对方一头,让对方俯首称臣,可这又怎么可能呢?
先说魏延,这是先帝在荆州时的老班底,建国后又是被委托汉中大任,几乎不逊色于“五虎上将”,其人也自持资历深厚,除丞相外,无论遇到何人都是俯瞰视之,又怎么可能服一个小小的长史?
更何况这个长史还同样是个气量狭小,非常偏激的人?
“从月初丞相渐不能理事起,我先后四次派小吏去他营中校验后勤,却没有一次能入他营中,而后方斜谷邸阁和赤岸府库却不停传来有物资后勤调度的消息......其人跋扈至此,已然不听中军号令,自成一体。偏偏又生得一张巧嘴,不断往成都陛下处送去污蔑吾等众人的文书,我也无法,只能跟着派人去送信。文伟,你当我愿意天天派人去成都?实则是有这等匹夫在,我等想要做事太难太难......”
沉默了半晌,费祎无奈摇了摇头,却只能叹息一声:“威公,此中详情我也尽知,可非得闹得水火不容乃至生死相见才行吗?要知道丞相可还在呢......”
“文伟,你还是不懂。”杨仪冷冷相对:“我说句诛心之言,他眼中早已没有什么丞相,他巴不得丞相早去,好让自己掌权。这等人不除,除了祸国殃民外,你我一辈子都出不了头,都会被其人压在身下,我杨仪身负皇恩、相恩在身,面朝清风,脚踏山河,却唯独不能屈居这等匹夫之下。”
“……”费祎一时愕然。
你说这么多还不是不服他吗?
这样看你跟魏延又有什么分别?
良久,费祎却是对着杨仪轻叹一声:“威公,我只说一句。魏延纵有逆心,其部众却都是朝廷官兵,从他请示不停像成都发文来看,他在军中未必威望卓著到一言九鼎的境地,其人也未必真就要反。何况魏延便是彻底不能用,也当文火慢熬,再寻可用之人托起局面,再将其交由朝廷处置,而不是同袍相残,这一点,公要谨记。不然届时有反心的可能就不止他一个人了。”
说罢,其人便拱手离去,自去看后帐的丞相不提。
虽然被杨仪和魏延之间的事情弄得非常烦躁,但费祎心中还是有决断的。
四个字:大局为重!
无论如何费祎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眼前的这十数万大军因为内讧分崩离析,这是蜀国最后的家底了。
......
此时,刘禅还尚不知前方局面,把李邈留在南郑以后,刘禅便带着侍中董允和右中郎将宗预顺着褒斜道直奔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