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这一招,高
“印花麻布?”宁远侯愣了一下。
“您没想到吧?这谁能想得到呢。”宋惠和无奈地笑了一声,“这天下的染坊织坊都想着染出织出世上最美的布匹给贵人用,谁会为一群百姓去想他们穿什么,穿得好不好看,美不美。”
也不是没人去想,而是就算是想到了也不会去做。
为什么?
因为没什么利润可言,谁有愿意去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做了之后,价格上不去,商人赚不到钱,价格太高,百姓买不起。
只有皇后这样只图名声不图赚钱的,才能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就是这些名声,现在却已经成为帝后在民间极大的号召力。
宁远侯的沉默,也是当初宋惠和的沉默。
“爹,这真的是最后一次机会了,您就当为了母亲弟妹,为了女儿,为了咱们一家人能好好的活着,行不行?女儿求您了。”
宋惠和长这么大,从没有像是现在这样哭得这么难过,只有难过,没有愤怒,甚至于没有其他任何的情绪,只是这种难过,已经让她喘不过气来。
“我知道了。”宁远侯的声音很低,看着女儿哭泣的模样,那些曾经让他放不下的坚持,慢慢的都放下了。
宋惠和出了大牢,锥帽一戴直接上了马车回宫。
回宫之后,她也没去凤仪宫,而是直接回了自己的云华宫。
狱中的宁远侯让狱卒拿来了纸笔,对着墙壁坐了半天,这才提笔颤颤巍巍地开始写请罪折子。
随州当初拒不开城门,女儿说得没错,他的族人确实已经将他们在京城这一支放弃了。
他们家上下几十口子人,就在陛下眼皮底下,若是因为随州的事情迁怒,后果不堪设想。
想想在深宫的女儿,想想家里的妻子还有孩子,宁远侯回想自己这一生,前半生因为出身宋家,他在朝堂上确实一帆风顺,再加上他自己确实也有些干才,得封宁远侯封妻荫子。
家族的助力自然不用说,但是家族中可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能像他一样在朝堂与官场稳住脚的不多。
他多年对族中的报答也足以还清恩情了,宁远侯深吸口气,手中的笔慢慢动了起来。
寒星澜很快就拿到了宁远侯的请罪折子,现在随州城虽然打开了城门,但是对于宋家如何处置却还要谨慎。
一句灭族,只会激起其他士族的拼死反抗,封官拉拢,这让他这个皇帝也难以咽下这口气,这不是白打了吗?
此时,宁远侯的请罪折子送上了,寒星澜就有了主意,立刻下旨命宁远侯以功赎罪,立刻起身前往随州。
随州宋家最后做什么选择,就看宁远侯前往随州如何处置了。
寒星澜心情舒畅不少,正好到了午膳时就去了凤仪宫。
眼瞅着就要入冬,天气慢慢地寒凉起来,他站在凤仪宫的宫门外,看着容落歌正在陪着儿子在廊檐下玩耍。
这小子现在已经能坐得十分稳当,而且还特别喜欢到处爬,浑身使不完的力气。
容落歌让人编了藤席铺在地上,又铺上厚实的软垫,由着他在上头爬来爬去,自己则坐在一角拿着玩具逗着儿子玩。
听到脚步声,母子俩齐齐回头,容落歌还没开口,康康就已经咿咿呀呀地朝着父皇爬过去,嘴里咿咿呀呀的说这话,虽然说不太清楚,但是能听得出是在叫人。
寒星澜大步上前把儿子抱起来,康康高兴地立刻大笑,指着院子的方向。
寒星澜就抱着他去了院子,随着他指的方向四处走,这里看看,那里瞧瞧。
容落歌在一旁看着,觉得挺有意思。
好不容易把儿子哄高兴了,这才交给奶娘带着去侧殿休息,自己则走到容落歌身边坐下。
容落歌看着他,“陛下,很高兴啊,看来宁远侯那边有好消息了。”
“真的是什么都瞒不过你。”寒星澜确实很高兴,他看着容落歌,“是不是你又做了什么?”
“这回真的没有,是宋惠妃来求我让她再去见见宁远侯,我只是同意她去而已。”
“你这一同意,不就是加快宁远侯做决定吗?”寒星澜笑着说道。
容落歌便道:“宁远侯真的愿意归顺陛下了?”
寒星澜点头,“他已经送上请罪的折子,我看过之后对其大加赞赏,然后让人送他去随州处理宋家族人的事情。”
容落歌:……
这一招,高!
对上容落歌意外的神色,寒星澜笑道:“难得还有你想不到的。”
容落歌看了寒星澜一眼,“我又不是神算子,您这也算是给宁远侯出了个难题,不过确实能看出他归顺的诚意,反正宋家的事情不管你怎么处置,落在别人眼中总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若是宁远侯自己去处置那就不同了。”
寒星澜这一招好,她可以学一学。
两夫妻在凤仪宫开心的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宁远侯高调地出了京城前往随州,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各府,众人得了消息之后,神色态度自然不一。
齐王府里明太妃看着白灼说道:“看看陛下走的这一步,当初我的选择没有错。”
“太妃,现在齐王府已经一改当初的颓势,如今正在慢慢地起来,您以后也能安心了。”白灼笑着说道。
正说着话,昭庆公主急匆匆地跑来了,一进门就看到母妃正在笑,她立刻说道:“母妃,您也得了消息了?”
“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坐下说话。”明太妃看着女儿说道。
昭庆公主缓口气坐下,看着母妃,“我刚接到了长安给我的信。”
“长安?”明太妃微微皱眉,“你们姐妹不是好长时间没联系了,怎么忽然给你送信?”
长安公主当初就跟着贤太妃出宫去寿王府了,而且陛下早早地给她指了婚事,两姐妹当初在宫里的时候,长安公主是昭庆的小跟班,但是自从出宫后可就没来往了。
现在长安忽然给自己的女儿来信,明太妃就很警觉。
“您没想到吧?这谁能想得到呢。”宋惠和无奈地笑了一声,“这天下的染坊织坊都想着染出织出世上最美的布匹给贵人用,谁会为一群百姓去想他们穿什么,穿得好不好看,美不美。”
也不是没人去想,而是就算是想到了也不会去做。
为什么?
因为没什么利润可言,谁有愿意去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做了之后,价格上不去,商人赚不到钱,价格太高,百姓买不起。
只有皇后这样只图名声不图赚钱的,才能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就是这些名声,现在却已经成为帝后在民间极大的号召力。
宁远侯的沉默,也是当初宋惠和的沉默。
“爹,这真的是最后一次机会了,您就当为了母亲弟妹,为了女儿,为了咱们一家人能好好的活着,行不行?女儿求您了。”
宋惠和长这么大,从没有像是现在这样哭得这么难过,只有难过,没有愤怒,甚至于没有其他任何的情绪,只是这种难过,已经让她喘不过气来。
“我知道了。”宁远侯的声音很低,看着女儿哭泣的模样,那些曾经让他放不下的坚持,慢慢的都放下了。
宋惠和出了大牢,锥帽一戴直接上了马车回宫。
回宫之后,她也没去凤仪宫,而是直接回了自己的云华宫。
狱中的宁远侯让狱卒拿来了纸笔,对着墙壁坐了半天,这才提笔颤颤巍巍地开始写请罪折子。
随州当初拒不开城门,女儿说得没错,他的族人确实已经将他们在京城这一支放弃了。
他们家上下几十口子人,就在陛下眼皮底下,若是因为随州的事情迁怒,后果不堪设想。
想想在深宫的女儿,想想家里的妻子还有孩子,宁远侯回想自己这一生,前半生因为出身宋家,他在朝堂上确实一帆风顺,再加上他自己确实也有些干才,得封宁远侯封妻荫子。
家族的助力自然不用说,但是家族中可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能像他一样在朝堂与官场稳住脚的不多。
他多年对族中的报答也足以还清恩情了,宁远侯深吸口气,手中的笔慢慢动了起来。
寒星澜很快就拿到了宁远侯的请罪折子,现在随州城虽然打开了城门,但是对于宋家如何处置却还要谨慎。
一句灭族,只会激起其他士族的拼死反抗,封官拉拢,这让他这个皇帝也难以咽下这口气,这不是白打了吗?
此时,宁远侯的请罪折子送上了,寒星澜就有了主意,立刻下旨命宁远侯以功赎罪,立刻起身前往随州。
随州宋家最后做什么选择,就看宁远侯前往随州如何处置了。
寒星澜心情舒畅不少,正好到了午膳时就去了凤仪宫。
眼瞅着就要入冬,天气慢慢地寒凉起来,他站在凤仪宫的宫门外,看着容落歌正在陪着儿子在廊檐下玩耍。
这小子现在已经能坐得十分稳当,而且还特别喜欢到处爬,浑身使不完的力气。
容落歌让人编了藤席铺在地上,又铺上厚实的软垫,由着他在上头爬来爬去,自己则坐在一角拿着玩具逗着儿子玩。
听到脚步声,母子俩齐齐回头,容落歌还没开口,康康就已经咿咿呀呀地朝着父皇爬过去,嘴里咿咿呀呀的说这话,虽然说不太清楚,但是能听得出是在叫人。
寒星澜大步上前把儿子抱起来,康康高兴地立刻大笑,指着院子的方向。
寒星澜就抱着他去了院子,随着他指的方向四处走,这里看看,那里瞧瞧。
容落歌在一旁看着,觉得挺有意思。
好不容易把儿子哄高兴了,这才交给奶娘带着去侧殿休息,自己则走到容落歌身边坐下。
容落歌看着他,“陛下,很高兴啊,看来宁远侯那边有好消息了。”
“真的是什么都瞒不过你。”寒星澜确实很高兴,他看着容落歌,“是不是你又做了什么?”
“这回真的没有,是宋惠妃来求我让她再去见见宁远侯,我只是同意她去而已。”
“你这一同意,不就是加快宁远侯做决定吗?”寒星澜笑着说道。
容落歌便道:“宁远侯真的愿意归顺陛下了?”
寒星澜点头,“他已经送上请罪的折子,我看过之后对其大加赞赏,然后让人送他去随州处理宋家族人的事情。”
容落歌:……
这一招,高!
对上容落歌意外的神色,寒星澜笑道:“难得还有你想不到的。”
容落歌看了寒星澜一眼,“我又不是神算子,您这也算是给宁远侯出了个难题,不过确实能看出他归顺的诚意,反正宋家的事情不管你怎么处置,落在别人眼中总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若是宁远侯自己去处置那就不同了。”
寒星澜这一招好,她可以学一学。
两夫妻在凤仪宫开心的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宁远侯高调地出了京城前往随州,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各府,众人得了消息之后,神色态度自然不一。
齐王府里明太妃看着白灼说道:“看看陛下走的这一步,当初我的选择没有错。”
“太妃,现在齐王府已经一改当初的颓势,如今正在慢慢地起来,您以后也能安心了。”白灼笑着说道。
正说着话,昭庆公主急匆匆地跑来了,一进门就看到母妃正在笑,她立刻说道:“母妃,您也得了消息了?”
“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坐下说话。”明太妃看着女儿说道。
昭庆公主缓口气坐下,看着母妃,“我刚接到了长安给我的信。”
“长安?”明太妃微微皱眉,“你们姐妹不是好长时间没联系了,怎么忽然给你送信?”
长安公主当初就跟着贤太妃出宫去寿王府了,而且陛下早早地给她指了婚事,两姐妹当初在宫里的时候,长安公主是昭庆的小跟班,但是自从出宫后可就没来往了。
现在长安忽然给自己的女儿来信,明太妃就很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