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串联
所谓的商量商量,自然是商量以后谁来接任雅州兵马总管之职位。
雅州虽然是边陲之州,但好歹地广千里,也有几百万人口,资源也有一些,甚至财源比不少地方更广,虽然整体比不上中原膏腴上州,但怎么也有不匪价值。
那些大佬们对这样的地方自然看不上眼,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有挑选的资格,雅州兵马总管,乃是正五品的中高级将军,而且边陲之地,拘束少了许多,可谓一地土霸王,禁军中照样有不少不算得志的人,努力寻找门路,能调到这里,对他们来说可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不过如今这边闹出了魔乱,而且肉眼可见的未来,蜀地必然无法再平静,原始魔宫为祸人间是必然,龙象国中的摩罗教势力也不安稳,还掺杂着青蛟会、盘神殿等反动势力,再在这边任职,就责任不小,而且具有相当危险性。
但李原相信,肯定还有不少人愿意过来,比如禁军中那些教头们,不少人武功高强,只是当个教头着实屈才了,对于危险,他们艺高人胆大,并没有那么害怕。
只是朝廷委派地方官,要兼顾很多朝中和地方上势力平衡,更涉及到朝中各派系的利益划分,根本不是依据实力强弱来,有的人不到先天,就能混成一州总管,有的人都先天高阶了,还在东京城中沉浮。
大赵朝廷为儒道二教把持,最不缺的就是强者,所以对于那些三教之外的高手,都是排挤打压,若有明确兵家传承的也就罢了,自有军方大佬提携,但许多野路子出身的,虽然武功高强,但没有门路,也不动排兵布阵的,则就往往混的不如意。
这种情况下,要么努力巴结掌权者,加入其派系,然后求的提拔或者外放的机会,要么辞官不做了,去江湖上当个独行侠,或者地方豪强,不过这种不满朝廷弃官而走的人,往往会上朝廷的黑名单,是重点提防和打压的对象,日子肯定不会好过就是了。
这也实在是大赵高手有点多,内卷的厉害,毕竟光儒门那一帮子读书人中,武功高手都比比皆是,而文职不够分,武职也有人愿意干,甚至儒门掌权者还喜闻乐见,毕竟也能抓住更多兵权不是?
不过雅州已经被李原视为自己的第一块基业,江湖势力由权力帮整合,如今早就站稳了脚步,成为雅州江湖龙头老大。
但官面上也不能放弃,知州就算了,文职不容易谋求到,李原也没有合适的人才,但王禀要离开,兵马总管之位却不能让给别人。
好在两个人合作愉快,又有并肩作战的经历,再加上彼此有意靠拢,关系那是相当不错了,李原也就不拐弯抹角了,直接开门见山:“王总管已经确定要离开了吗?”
王禀心知李原来意,笑道:“此一战,虽然毁了蒙山贡茶,但责任不在你我,委实魔头太过厉害。反而你我在此战中,保全了本州安全,逐走了魔头,功远远大于过。”
这话自然有很多水分,但奏折上春秋笔法,完全可以将大半功劳归到自己二人身上,毕竟发起蒙山攻略的是王禀,自己是主力之一。
至于帮忙的人,那也是自己等人请来的外援,功劳同样归自己二人,可以说若没有这回主动攻打,等到毫无防备之下,魔头出来了都不知道,那只怕会引起更加难以想象的灾难。
况且,连番大战,虽然走了大魔头,但小魔头也杀了好几个,光先天境界的敌人,连同夷獠的盘满祭祀,加上岑九、万无云,整整三个,功劳绝对不小。
所以说王禀或许会在奏折中有所夸大,但大部分功劳还是经得起查的。
当然,如果硬要说,此番实际上全程都在敌人的算计中,自己等人一定程度上帮火魔神提前开启了封印,功过很难说得清。
但谁让二人都是大有跟脚的人呢,一份功劳能当两份力使,这种情况下,当然是论功略过了,怎么的都该升官进爵。
“那不知王总管以为,这兵马总管职位,由谁接任合适?”
王禀道:“我走了,本来你是不二人选。不过你的功劳比我还大,若只升这么一级,说不过去。不过这样一来,可供选择的就很多了,或许枢密院另有安排。”
李原道:“枢密院或许有考量,但你这位现任总管的推荐,同样也是重要依据,我觉的最好就地提拔一个熟悉本地局势的人更合适。”
王禀微微一笑:“那李将军觉得你我麾下,谁可胜任?”
李原单刀直入:“我麾下徐达已经修成先天境,其人文武双全,排兵布阵能力你是见过的,此番大战,功劳也是极为显著,我觉得是接任总管的最佳人选。”
王禀对徐达也十分欣赏,而且这次大战,自己实际上要承对方很大人情,若非李原力挽狂澜,只怕自己不说立功,现在小命都没了,所以自然也愿意帮他一把。
“本将也觉得徐达不错。这样吧,你我联名上书,请求让徐达接任总管之位。”
“如此就多谢王总管了。”
王禀道:“举手之劳而已。以后你我也不是上下级关系了,不如以兄弟相称如何?”
李原自无不可,点头道:“王兄说的是,来日方长,你我往后大交道的地方,只怕还多着呢!”
两人感觉关系又亲近了一些,王禀心想索性好人做到底,便提醒道:“郑居庸虽然没有参与战斗,不过作为本地知州,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怎么也绕不过去,所以也能分润到一些功劳,大概率也不会再留在这里。”
“他也要走?”
“对。他出身荥阳郑氏,虽然不复五姓七望之显赫,但仍然是天下一等世家,而且当今皇后,也是出自荥阳郑氏,所以郑居中敢和蔡京反目,而且仍能屹立不倒。郑居庸虽然能力平平,但有这样的家世,又有郑居中支持,有了这份功劳,自然也能往上挪一挪。”
李原会意的点点头,这也算是利益相关方了,不过有郑居中发力,再加上白时中、童贯,这论功略过是确定无疑了,连蔡京都不敢捣乱同时面对三方压力。
不过王禀给自己说这个消息,也是在做人情,兵马总管已经安排徐达接替,他在此战中同样有功老,朝中又有人支持,提拔为总管应该不会有什么意外。
但原本没想过的知州之位,这时候居然也要空出来,那是不是也能顺势谋求一番?
可是自己麾下并没有合适的人选,忽然脑中想到一人,顿时觉的很合适。
雅州虽然是边陲之州,但好歹地广千里,也有几百万人口,资源也有一些,甚至财源比不少地方更广,虽然整体比不上中原膏腴上州,但怎么也有不匪价值。
那些大佬们对这样的地方自然看不上眼,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有挑选的资格,雅州兵马总管,乃是正五品的中高级将军,而且边陲之地,拘束少了许多,可谓一地土霸王,禁军中照样有不少不算得志的人,努力寻找门路,能调到这里,对他们来说可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不过如今这边闹出了魔乱,而且肉眼可见的未来,蜀地必然无法再平静,原始魔宫为祸人间是必然,龙象国中的摩罗教势力也不安稳,还掺杂着青蛟会、盘神殿等反动势力,再在这边任职,就责任不小,而且具有相当危险性。
但李原相信,肯定还有不少人愿意过来,比如禁军中那些教头们,不少人武功高强,只是当个教头着实屈才了,对于危险,他们艺高人胆大,并没有那么害怕。
只是朝廷委派地方官,要兼顾很多朝中和地方上势力平衡,更涉及到朝中各派系的利益划分,根本不是依据实力强弱来,有的人不到先天,就能混成一州总管,有的人都先天高阶了,还在东京城中沉浮。
大赵朝廷为儒道二教把持,最不缺的就是强者,所以对于那些三教之外的高手,都是排挤打压,若有明确兵家传承的也就罢了,自有军方大佬提携,但许多野路子出身的,虽然武功高强,但没有门路,也不动排兵布阵的,则就往往混的不如意。
这种情况下,要么努力巴结掌权者,加入其派系,然后求的提拔或者外放的机会,要么辞官不做了,去江湖上当个独行侠,或者地方豪强,不过这种不满朝廷弃官而走的人,往往会上朝廷的黑名单,是重点提防和打压的对象,日子肯定不会好过就是了。
这也实在是大赵高手有点多,内卷的厉害,毕竟光儒门那一帮子读书人中,武功高手都比比皆是,而文职不够分,武职也有人愿意干,甚至儒门掌权者还喜闻乐见,毕竟也能抓住更多兵权不是?
不过雅州已经被李原视为自己的第一块基业,江湖势力由权力帮整合,如今早就站稳了脚步,成为雅州江湖龙头老大。
但官面上也不能放弃,知州就算了,文职不容易谋求到,李原也没有合适的人才,但王禀要离开,兵马总管之位却不能让给别人。
好在两个人合作愉快,又有并肩作战的经历,再加上彼此有意靠拢,关系那是相当不错了,李原也就不拐弯抹角了,直接开门见山:“王总管已经确定要离开了吗?”
王禀心知李原来意,笑道:“此一战,虽然毁了蒙山贡茶,但责任不在你我,委实魔头太过厉害。反而你我在此战中,保全了本州安全,逐走了魔头,功远远大于过。”
这话自然有很多水分,但奏折上春秋笔法,完全可以将大半功劳归到自己二人身上,毕竟发起蒙山攻略的是王禀,自己是主力之一。
至于帮忙的人,那也是自己等人请来的外援,功劳同样归自己二人,可以说若没有这回主动攻打,等到毫无防备之下,魔头出来了都不知道,那只怕会引起更加难以想象的灾难。
况且,连番大战,虽然走了大魔头,但小魔头也杀了好几个,光先天境界的敌人,连同夷獠的盘满祭祀,加上岑九、万无云,整整三个,功劳绝对不小。
所以说王禀或许会在奏折中有所夸大,但大部分功劳还是经得起查的。
当然,如果硬要说,此番实际上全程都在敌人的算计中,自己等人一定程度上帮火魔神提前开启了封印,功过很难说得清。
但谁让二人都是大有跟脚的人呢,一份功劳能当两份力使,这种情况下,当然是论功略过了,怎么的都该升官进爵。
“那不知王总管以为,这兵马总管职位,由谁接任合适?”
王禀道:“我走了,本来你是不二人选。不过你的功劳比我还大,若只升这么一级,说不过去。不过这样一来,可供选择的就很多了,或许枢密院另有安排。”
李原道:“枢密院或许有考量,但你这位现任总管的推荐,同样也是重要依据,我觉的最好就地提拔一个熟悉本地局势的人更合适。”
王禀微微一笑:“那李将军觉得你我麾下,谁可胜任?”
李原单刀直入:“我麾下徐达已经修成先天境,其人文武双全,排兵布阵能力你是见过的,此番大战,功劳也是极为显著,我觉得是接任总管的最佳人选。”
王禀对徐达也十分欣赏,而且这次大战,自己实际上要承对方很大人情,若非李原力挽狂澜,只怕自己不说立功,现在小命都没了,所以自然也愿意帮他一把。
“本将也觉得徐达不错。这样吧,你我联名上书,请求让徐达接任总管之位。”
“如此就多谢王总管了。”
王禀道:“举手之劳而已。以后你我也不是上下级关系了,不如以兄弟相称如何?”
李原自无不可,点头道:“王兄说的是,来日方长,你我往后大交道的地方,只怕还多着呢!”
两人感觉关系又亲近了一些,王禀心想索性好人做到底,便提醒道:“郑居庸虽然没有参与战斗,不过作为本地知州,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怎么也绕不过去,所以也能分润到一些功劳,大概率也不会再留在这里。”
“他也要走?”
“对。他出身荥阳郑氏,虽然不复五姓七望之显赫,但仍然是天下一等世家,而且当今皇后,也是出自荥阳郑氏,所以郑居中敢和蔡京反目,而且仍能屹立不倒。郑居庸虽然能力平平,但有这样的家世,又有郑居中支持,有了这份功劳,自然也能往上挪一挪。”
李原会意的点点头,这也算是利益相关方了,不过有郑居中发力,再加上白时中、童贯,这论功略过是确定无疑了,连蔡京都不敢捣乱同时面对三方压力。
不过王禀给自己说这个消息,也是在做人情,兵马总管已经安排徐达接替,他在此战中同样有功老,朝中又有人支持,提拔为总管应该不会有什么意外。
但原本没想过的知州之位,这时候居然也要空出来,那是不是也能顺势谋求一番?
可是自己麾下并没有合适的人选,忽然脑中想到一人,顿时觉的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