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不认识的草药陈宁雅也不敢乱收,让温有山直接送到镇上药铺换成钱,只留下那些寻常清热解毒的草药晒干了储存,至于新鲜的果子,能做成果子干的就做成果子干,比如柿子可以做成柿饼,梨只能腌制泡梨,枣子可以做成枣干,橘子可以存储一段时间,也能当年礼走动,这个倒是不急,其他的东西全都分门别类进了地窖,原本空了许多的地窖一下子又满了些。
张家沟那些人闹出的动静不小,浮山村的人自然也是看在眼里,更何况是农闲的时候,议论的人多了,连村长都惊动了。
村长出面,其他人立马跟过来看热闹,走到孙家院外的时候,张氏把这群人拦下了,村长这才知道那些人是张家沟过来的,还是温有山的亲戚,至于那些芋艿,那就很好解释了。
温有山肯把芋艿卖给他们,自然不会放着自家亲戚不管,更何况人家也没白拿,还是用许多干货换的,有心想给岳家送点芋艿的人后悔得捶胸顿足,“早知道张家沟那边要这么多芋艿,我就早点过来打声招呼了。”
“可不是!我也想给亲戚送一些呢!”有人跟着埋怨道。
孙来福都听不下去了,怼道:“得了吧,人家的东西怎么处置可没有义务跟你们报备,爱买不买,当人稀罕呢!给几文钱就了不起了,也不看看人家带过来都是什么,又是野味又是山货还有果子,那些东西合起来也要好几两银子,可比你们给的那点铜板值钱多了!”
那些人瞬间闭嘴,就是心里有什么想法的这会儿也不敢嘀咕了。
村长铁青着一张脸道:“是我们占便宜了,还好没找上门询问,不然我这张老脸都让你们丢尽了!以后少打人家的主意,拿不出好东西就少扯一些七的八的,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闹得这么大,闲得慌!”
村长是真的有些动怒了,尤其是怀疑自己被村民挡枪使了,面上无光,又觉得委屈了温有山,心里越发恼怒。
众人被好脾气的村长教训了一通也觉得脸上无光,鸟作群散。
村长这才同张氏温和地寒暄道:“看你说话中气十足的样子,可见身子骨是好透了,这家里多了个人帮衬就是不一样。”
说着,村长的目光落到孙来福新娶的娘子叶氏身上,欣慰地笑了笑。
叶氏乖巧地站在张氏身后,笑容有些拘谨,她是秋收后才嫁到孙家的,过门不到一个月,尚在适应中。
张氏对这个新儿媳妇还是挺满意的,脸上不见昔日的愁苦,容光焕发,一下子就干劲十足,看这精神头,再活过几十年都不成问题。
张氏这样就更不用说孙来福了,得了个温柔贤惠的小娇妻,心里的阴霾一扫而光,重新找回自信,说话也是底气十足,仿佛又回到了曾经那个呼朋唤友去给温有山讨公道的时候。
村长看他们一家和和美美的,也没啥好担心了,同张氏说了两句就慢慢地走了。
陈宁雅正忙着处理那些果子,压根不知道还有这一出。
日子忙碌充实,当第一场雪下来之后,温有山就不再进山了,不过他不进山不代表别人不进山,尤其是张家沟的张云,这段时间温有山跟他合作的生意前前后后赚了十两银子,温有山得了四两,张云得了六两了。
这点银子对温有山来说不算什么,可对张云来说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一笔巨款,说难听点,张家沟里估计没有一家有六两家底,拿着这些钱,他不仅可以修房子还能娶媳妇,得了甜头,张云越发停不下来了,他不消停,温有山也只能跟着忙活,好在大雪还没下来,一个月就跑两趟县城,还是能应付下去了,于是乎,这生意就接着做。
不去县城的时候温有山就在家里让陈宁雅教他认字,一天十个字,陈宁雅教过几遍就让温有山自己去练习,天黑的时候再抽查一遍,第二天又继续抽查,没问题再教新的。
温有山学得刻苦,虽然不是读书的料,但架不住日复一日的抽查,就是呆子也能记得那些字,再加上他还有练字,至少目前看来他的字是能见人的,这就够了,温有山要求也不多。
他学得开心专心,几个小的也有样学样,等温元良兄弟俩从学堂回来才发现,几个月不见的小弟学问突飞猛进,已经可以完整的把三字经背下来,字也认得,还能念许多诗,就是不解其意。
温元良一下子起了爱才之心,趁着冬日在家,给温元兴细细解说。
转眼便到了大年夜,温家这个年还跟去年一样,不同的是陈宁雅给他们一人做了两身新的冬衣,一身绸布做的,一身细麻布做的,绸布做的衣裳其实就是压箱底的,平日里也不会穿出去,不过陈宁雅乐意,她可不想委屈了自家孩子。
饭桌上的吃食也多了好些山货,看几个小的吃得香,陈宁雅便同温有山说道:“过几天见到张云的时候你让他转告舅舅家一声,就说以后我们收他们家的干货,让他们有多少就送多少。”
温元良诧异地抬头,蹙眉道:“娘,收这么多我们也吃不完,不用麻烦了。”
陈宁雅沉吟道:“听我的没错,我们家过年估计会在县城买个铺子,之前我跟你爹合计着把铺子租出去,不过我现在又改主意了,那铺子我们自己经营,就卖干货,不止是你舅公那边的山货,还有你爹赶海的海鲜也能做成干货,到时候就放在铺子里卖,反正干货经放,保存得好也不怕坏了。”
此话一出,全家都放下筷子不吃了,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啊,怎么到了陈宁雅嘴里就轻飘飘的,跟家常便饭似的,也太考验人的心脏承受力了。
尤其是温有山,已经被震惊得晕乎乎的,“娘子,这事成吗?过年老大老二老三都要去县城念书,我还要赶海做买卖,你要织布,家里的活还得靠大丫头二丫头,咱们哪有人手!”
张家沟那些人闹出的动静不小,浮山村的人自然也是看在眼里,更何况是农闲的时候,议论的人多了,连村长都惊动了。
村长出面,其他人立马跟过来看热闹,走到孙家院外的时候,张氏把这群人拦下了,村长这才知道那些人是张家沟过来的,还是温有山的亲戚,至于那些芋艿,那就很好解释了。
温有山肯把芋艿卖给他们,自然不会放着自家亲戚不管,更何况人家也没白拿,还是用许多干货换的,有心想给岳家送点芋艿的人后悔得捶胸顿足,“早知道张家沟那边要这么多芋艿,我就早点过来打声招呼了。”
“可不是!我也想给亲戚送一些呢!”有人跟着埋怨道。
孙来福都听不下去了,怼道:“得了吧,人家的东西怎么处置可没有义务跟你们报备,爱买不买,当人稀罕呢!给几文钱就了不起了,也不看看人家带过来都是什么,又是野味又是山货还有果子,那些东西合起来也要好几两银子,可比你们给的那点铜板值钱多了!”
那些人瞬间闭嘴,就是心里有什么想法的这会儿也不敢嘀咕了。
村长铁青着一张脸道:“是我们占便宜了,还好没找上门询问,不然我这张老脸都让你们丢尽了!以后少打人家的主意,拿不出好东西就少扯一些七的八的,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闹得这么大,闲得慌!”
村长是真的有些动怒了,尤其是怀疑自己被村民挡枪使了,面上无光,又觉得委屈了温有山,心里越发恼怒。
众人被好脾气的村长教训了一通也觉得脸上无光,鸟作群散。
村长这才同张氏温和地寒暄道:“看你说话中气十足的样子,可见身子骨是好透了,这家里多了个人帮衬就是不一样。”
说着,村长的目光落到孙来福新娶的娘子叶氏身上,欣慰地笑了笑。
叶氏乖巧地站在张氏身后,笑容有些拘谨,她是秋收后才嫁到孙家的,过门不到一个月,尚在适应中。
张氏对这个新儿媳妇还是挺满意的,脸上不见昔日的愁苦,容光焕发,一下子就干劲十足,看这精神头,再活过几十年都不成问题。
张氏这样就更不用说孙来福了,得了个温柔贤惠的小娇妻,心里的阴霾一扫而光,重新找回自信,说话也是底气十足,仿佛又回到了曾经那个呼朋唤友去给温有山讨公道的时候。
村长看他们一家和和美美的,也没啥好担心了,同张氏说了两句就慢慢地走了。
陈宁雅正忙着处理那些果子,压根不知道还有这一出。
日子忙碌充实,当第一场雪下来之后,温有山就不再进山了,不过他不进山不代表别人不进山,尤其是张家沟的张云,这段时间温有山跟他合作的生意前前后后赚了十两银子,温有山得了四两,张云得了六两了。
这点银子对温有山来说不算什么,可对张云来说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一笔巨款,说难听点,张家沟里估计没有一家有六两家底,拿着这些钱,他不仅可以修房子还能娶媳妇,得了甜头,张云越发停不下来了,他不消停,温有山也只能跟着忙活,好在大雪还没下来,一个月就跑两趟县城,还是能应付下去了,于是乎,这生意就接着做。
不去县城的时候温有山就在家里让陈宁雅教他认字,一天十个字,陈宁雅教过几遍就让温有山自己去练习,天黑的时候再抽查一遍,第二天又继续抽查,没问题再教新的。
温有山学得刻苦,虽然不是读书的料,但架不住日复一日的抽查,就是呆子也能记得那些字,再加上他还有练字,至少目前看来他的字是能见人的,这就够了,温有山要求也不多。
他学得开心专心,几个小的也有样学样,等温元良兄弟俩从学堂回来才发现,几个月不见的小弟学问突飞猛进,已经可以完整的把三字经背下来,字也认得,还能念许多诗,就是不解其意。
温元良一下子起了爱才之心,趁着冬日在家,给温元兴细细解说。
转眼便到了大年夜,温家这个年还跟去年一样,不同的是陈宁雅给他们一人做了两身新的冬衣,一身绸布做的,一身细麻布做的,绸布做的衣裳其实就是压箱底的,平日里也不会穿出去,不过陈宁雅乐意,她可不想委屈了自家孩子。
饭桌上的吃食也多了好些山货,看几个小的吃得香,陈宁雅便同温有山说道:“过几天见到张云的时候你让他转告舅舅家一声,就说以后我们收他们家的干货,让他们有多少就送多少。”
温元良诧异地抬头,蹙眉道:“娘,收这么多我们也吃不完,不用麻烦了。”
陈宁雅沉吟道:“听我的没错,我们家过年估计会在县城买个铺子,之前我跟你爹合计着把铺子租出去,不过我现在又改主意了,那铺子我们自己经营,就卖干货,不止是你舅公那边的山货,还有你爹赶海的海鲜也能做成干货,到时候就放在铺子里卖,反正干货经放,保存得好也不怕坏了。”
此话一出,全家都放下筷子不吃了,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啊,怎么到了陈宁雅嘴里就轻飘飘的,跟家常便饭似的,也太考验人的心脏承受力了。
尤其是温有山,已经被震惊得晕乎乎的,“娘子,这事成吗?过年老大老二老三都要去县城念书,我还要赶海做买卖,你要织布,家里的活还得靠大丫头二丫头,咱们哪有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