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皇威廉二世和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都已经下定决心和协约国进行和平谈判,这在华夏获得德奥的战舰之后必然的结果。
首先是现在德奥并未完全战败,只是局势愈加不利而已,双方都有着反击和重创对手的实力。
其次就是华夏的海军实力现在和英法的联合舰队相差不大。
一边是拥有八艘超级无畏舰和三十八艘无畏舰的英法联合舰队,另一边则是突然实力倍增的华夏拥有着七艘超级无畏舰和四十三艘无畏舰。
可以说双方的海军实力半斤对八两,这个情况是绝对有利于华夏支持德奥获得相对有利的谈判条件的底气所在。
再次一个原因也还是因为海军,随着英法开始增加主力舰的建造甚至部分在一年后就可以完工。为了避免之后华夏海军处于劣势,话语权减少从而减少在谈判桌上谈判的底气,德奥也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和谈的时机。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德奥手中已经没有多少战争经费了,他们也知道华夏对于同盟国的支持和战争借款不是无限度的。
当然,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德奥不想战争波及到国内核心省份,这会进一步重创两国的经济。
在己方还有足够讨价还价的实力的情况下和协约国谈判,争取相对有利的条件,这是德奥的算盘。
而华夏对德奥的支持是必定不遗余力的,不是华夏感恩知道回报以往德奥对华夏的支持,而是处于国家利益。
战胜后协约国阵营绝对会声势大涨,如果德奥被重创甚至崩溃,没有德奥分担压力的情况下,华夏很容易就会被针对。
英法可以轻易的在华夏东面、南面和西面组建一个针对华夏的包围网。
从太平洋东面算起,华夏和白头鹰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双方的新仇旧怨不是一天两天了,英法针对华夏布局,白头鹰又怎么不会支持呢?
然后就是日本,华夏在和日本达成和平谈判之前可是派遣太平洋舰队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舰炮轰击,光打出去的炮弹就有将近万吨,几乎将所有的日本沿海城市摧毁。
加上日本的大陆梦想和崛起之梦都被华夏给一次次的击碎,又处于华夏兵锋之下宛如巨龙嘴巴的肥肉,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现在的经济嫉妒依赖英国和白头鹰,哪敢不听话?
南洋以南的澳洲和印度殖民地自不必说,都是英国人的殖民地。
中南半岛西面的孟加拉湾,那里更是聚集了超过两千万的土著民族,发放一些食物和枪支,再允诺他们可以重回故土,有的是人冲锋陷阵。
暹罗和日本一样,现在几乎被华夏包围,成为了国中之国,寝食难安的暹罗面对英法组建包围网的邀请,肯定会接受的。
至于中亚南部,那里更是聚集着不少部族教徒,他们和华夏不仅是有着血海深仇,更是在宗教、信仰上都是极端对立的存在,轻易可以组建数十万人对华作战。
反倒是在乌拉尔以西,短期内英法想要组建包围网难度有些大。
奥斯曼战败之后肯定会被他们插上陷入内乱,工党俄罗斯又是华夏一手扶持的势力,沙俄现如今连国内的叛乱都没法平定,甚至愈演愈烈,北方的芬兰更是华夏的三皇子成为了国王。
更西面的德国奥匈更是和华夏关系良好,即便关系不好,处于国家战略利益的考虑,最终肯定会团结在一起的。
即便是强行让其参加针对华夏的包围网,德奥也很有可能出工不出力。
面对三面都会被英法组建包围网针对的局势,华夏要做的只能是和德奥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大家相互抱团取暖。
虽然不至于再次形成同盟关系,但在对抗英法这一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中,绝对会相互成为奥援。
也正是知道华夏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德国和奥匈帝国,威廉二世和弗朗茨才会将舰队交到华夏手中。
因为哪怕是华夏暂时持有这些战舰,哪怕是华夏在这次战争中狠狠赚了一笔,也没有办法长期维持这支海军的消耗。
不论是出于减少海军军费花费的情况还是扶持德奥继续和英法对抗,舰队最终还是会回到他们手里的。
要知道现在华夏手中四十三艘无畏舰不是那么好拿的,仅仅一艘三万五千吨的无畏舰,一年下来包括水手、军官工资,三到四个月一次的大规模维护保养,主炮炮管的更换,设备的维修更换,训练,士兵伙食以及燃煤,前前后后没有一千一百百万华元搞不定的。
那七艘超级无畏舰也所要花费的维护费用最少也得两千万华元一艘打底。
加上其他比如战列舰、轻重巡洋舰、驱逐舰、潜艇以及布雷艇等辅助舰船,年轻军官的培养,退役安置等等加起来,华夏海军一年光是维护费用就会达到七亿两华元左右。
等到华夏的十舰计划达成,那么这个维护费用更会飙增到九亿华元以上。
这对于华夏来说无疑是极为沉重的代价,如果包括陆军,最终华夏每年的军费支出就要达到国家财政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甚至会逼近百分之四十以上,毕竟华夏的空军接下来也要发展。
比起装备齐全之后非战时不会大量有太多花费的陆军,海军是极为费钱的军种。
吃定华夏无法长期持有这些战舰,德奥经受战争失败之后也没有太多的经济去维持海军,甚至他们本身就不能保证这些战舰还会继续在自己手里。
说是华夏占了德奥两国的大便宜,打包了人家的海军舰队,实际上不过是双方互利互惠的合作而已。
华夏担心这些战舰落到英法手中,同时也希望凭借强悍的海军力量保证自己在欧洲战事结束之后有足够的底气面对英法的布局;德奥希望暂时卸下海军带来的负担,同时也希望华夏海军实力大增之后站在自己身后撑腰。
这就跟德奥无法养海军这个儿子,还不如交给朋友照看几年再带回来,无非就是在华夏打几年工而已。
首先是现在德奥并未完全战败,只是局势愈加不利而已,双方都有着反击和重创对手的实力。
其次就是华夏的海军实力现在和英法的联合舰队相差不大。
一边是拥有八艘超级无畏舰和三十八艘无畏舰的英法联合舰队,另一边则是突然实力倍增的华夏拥有着七艘超级无畏舰和四十三艘无畏舰。
可以说双方的海军实力半斤对八两,这个情况是绝对有利于华夏支持德奥获得相对有利的谈判条件的底气所在。
再次一个原因也还是因为海军,随着英法开始增加主力舰的建造甚至部分在一年后就可以完工。为了避免之后华夏海军处于劣势,话语权减少从而减少在谈判桌上谈判的底气,德奥也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和谈的时机。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德奥手中已经没有多少战争经费了,他们也知道华夏对于同盟国的支持和战争借款不是无限度的。
当然,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德奥不想战争波及到国内核心省份,这会进一步重创两国的经济。
在己方还有足够讨价还价的实力的情况下和协约国谈判,争取相对有利的条件,这是德奥的算盘。
而华夏对德奥的支持是必定不遗余力的,不是华夏感恩知道回报以往德奥对华夏的支持,而是处于国家利益。
战胜后协约国阵营绝对会声势大涨,如果德奥被重创甚至崩溃,没有德奥分担压力的情况下,华夏很容易就会被针对。
英法可以轻易的在华夏东面、南面和西面组建一个针对华夏的包围网。
从太平洋东面算起,华夏和白头鹰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双方的新仇旧怨不是一天两天了,英法针对华夏布局,白头鹰又怎么不会支持呢?
然后就是日本,华夏在和日本达成和平谈判之前可是派遣太平洋舰队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舰炮轰击,光打出去的炮弹就有将近万吨,几乎将所有的日本沿海城市摧毁。
加上日本的大陆梦想和崛起之梦都被华夏给一次次的击碎,又处于华夏兵锋之下宛如巨龙嘴巴的肥肉,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现在的经济嫉妒依赖英国和白头鹰,哪敢不听话?
南洋以南的澳洲和印度殖民地自不必说,都是英国人的殖民地。
中南半岛西面的孟加拉湾,那里更是聚集了超过两千万的土著民族,发放一些食物和枪支,再允诺他们可以重回故土,有的是人冲锋陷阵。
暹罗和日本一样,现在几乎被华夏包围,成为了国中之国,寝食难安的暹罗面对英法组建包围网的邀请,肯定会接受的。
至于中亚南部,那里更是聚集着不少部族教徒,他们和华夏不仅是有着血海深仇,更是在宗教、信仰上都是极端对立的存在,轻易可以组建数十万人对华作战。
反倒是在乌拉尔以西,短期内英法想要组建包围网难度有些大。
奥斯曼战败之后肯定会被他们插上陷入内乱,工党俄罗斯又是华夏一手扶持的势力,沙俄现如今连国内的叛乱都没法平定,甚至愈演愈烈,北方的芬兰更是华夏的三皇子成为了国王。
更西面的德国奥匈更是和华夏关系良好,即便关系不好,处于国家战略利益的考虑,最终肯定会团结在一起的。
即便是强行让其参加针对华夏的包围网,德奥也很有可能出工不出力。
面对三面都会被英法组建包围网针对的局势,华夏要做的只能是和德奥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大家相互抱团取暖。
虽然不至于再次形成同盟关系,但在对抗英法这一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中,绝对会相互成为奥援。
也正是知道华夏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德国和奥匈帝国,威廉二世和弗朗茨才会将舰队交到华夏手中。
因为哪怕是华夏暂时持有这些战舰,哪怕是华夏在这次战争中狠狠赚了一笔,也没有办法长期维持这支海军的消耗。
不论是出于减少海军军费花费的情况还是扶持德奥继续和英法对抗,舰队最终还是会回到他们手里的。
要知道现在华夏手中四十三艘无畏舰不是那么好拿的,仅仅一艘三万五千吨的无畏舰,一年下来包括水手、军官工资,三到四个月一次的大规模维护保养,主炮炮管的更换,设备的维修更换,训练,士兵伙食以及燃煤,前前后后没有一千一百百万华元搞不定的。
那七艘超级无畏舰也所要花费的维护费用最少也得两千万华元一艘打底。
加上其他比如战列舰、轻重巡洋舰、驱逐舰、潜艇以及布雷艇等辅助舰船,年轻军官的培养,退役安置等等加起来,华夏海军一年光是维护费用就会达到七亿两华元左右。
等到华夏的十舰计划达成,那么这个维护费用更会飙增到九亿华元以上。
这对于华夏来说无疑是极为沉重的代价,如果包括陆军,最终华夏每年的军费支出就要达到国家财政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甚至会逼近百分之四十以上,毕竟华夏的空军接下来也要发展。
比起装备齐全之后非战时不会大量有太多花费的陆军,海军是极为费钱的军种。
吃定华夏无法长期持有这些战舰,德奥经受战争失败之后也没有太多的经济去维持海军,甚至他们本身就不能保证这些战舰还会继续在自己手里。
说是华夏占了德奥两国的大便宜,打包了人家的海军舰队,实际上不过是双方互利互惠的合作而已。
华夏担心这些战舰落到英法手中,同时也希望凭借强悍的海军力量保证自己在欧洲战事结束之后有足够的底气面对英法的布局;德奥希望暂时卸下海军带来的负担,同时也希望华夏海军实力大增之后站在自己身后撑腰。
这就跟德奥无法养海军这个儿子,还不如交给朋友照看几年再带回来,无非就是在华夏打几年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