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和徐妙莐齐齐躬了躬身子,一脸恭敬地说道:“是,儿臣记住了。”
朱元璋又看了朱桂一眼,嘴角微微一笑,淡淡地说道:“你离开肃藩的日子也不短了,国不可长时间无主,等忙完婚事,就抓紧时间赶回去吧。”
朱桂其实也早想回肃藩了,那里应该快要大丰收了,一旦丰收,不出所料,粮食问题就被自己彻底解决了。
而且,会宁侯张温的骑兵也训练了一段时间了,应该已经初步具有战斗力了,这可是自己将来开疆拓土的一支主力,寡人还真是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看看他们到底有多么威风。
于是,听到朱元璋的旨意之后,朱桂也没有推辞,微微点了点头,道:“是,儿臣领旨。”
藩王比别人不同,如果皇帝让你就藩,你磨磨蹭蹭地不肯去,不管找什么借口,想多陪陪父亲也好,想多陪陪母亲也罢,都会被视为有别的心思,这可是个大雷区,千万不能踩,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装逼。
所以,朱桂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了朱元璋的要求,这对他们两个都有好处。
朱元璋见朱桂如此知趣,心里也很满意,微微笑了一下,道:“临走之前可以提一个条件,就看在你刚刚结婚的份上,说吧,但是要想好。”
朱桂闻言心里不由地一阵激动,他本来还在想着怎么跟老朱开口要武将的事,没想到老朱竟然自己主动提出来了。
朱桂了解自己的父亲,知道他这个时候可不是开玩笑或者是假客气,而是认真地想要满足自己一个要求。
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要装逼客套,要知道,老朱可是喜欢实在人的,万一要是真以为他不想要,从而收回成命,那岂不是亏大发了。
于是,朱桂便忙站起身来,向朱元璋作了一揖,一脸感激地说道:“谢父皇体恤。儿臣确实有难处需要父皇帮忙。”
朱元璋淡淡地看着他,道:“说。”
朱桂点了点头,组织了一下语言,道:“不瞒父皇,儿臣这次大胜瓦剌军,得到了很多战马,正想着组建一支骑兵部队。但是,还是那句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儿臣想请父皇拨给儿臣一批善于使用骑兵的将领。
有他们在,儿臣心里就有底了,请父皇恩准。”
朱桂获得巨额战争赔款的消息瞒不过老朱,不过老朱此时也不想打他的秋风,因为他知道,肃藩三面临敌,形势险恶,朱桂不跟自己要兵要粮要资源就算了,自己怎么还能去削弱他的实力呢?
听到朱桂的这个要求,朱元璋心里其实是很开心的,这个儿子没有上来就要钱财等赏赐,还是想要一批武将,就冲这一点,他的品味就不低。
有了能征惯战的武将,再加上强大的骑兵部队,还怕抢不到钱吗?
每一个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朱元璋也不例外,听到朱桂的要求之后,不由地展颜一笑,道:“你小子倒是挺会找时候伸手。说吧,看上谁了?还是王弼?”
王弼确实是朱桂最为中意的人选,此人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及擅长使用骑兵,在蓝玉的封神之战捕鱼儿海之战中就立下大功,表现出了很强的素质。
朱桂知道,这个时候不是谦虚的时候,便忙点了点头,道:“父皇英明。儿臣需要能征惯战的骑兵大将,尤其需要跟蒙古人交过手的,综合来看,王弼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元璋心里暗暗地点了点头,说实话他很赞成朱桂的这个理由,但是,怎么说呢,他这个人就是鸡贼惯了,他总是觉得朱桂做的还不够好,给他带来的好处还不够多,就这么随了这小子的心意,老子实在是感觉吃亏。
心里不痛快啊,有木有?儿子,你也就不要怨你爹了,谁让你爹生下来就是这种性格呢。
于是,朱元璋别有深意地笑了一下,又否决了朱桂的请求,道:“王弼这个人朕还用得着,暂时还不能给你。但是,考虑到你说得话也都是实情,朕就把景川侯曹震派给你吧。”
朱桂一时无语,脑后排冒出一条条黑线,老朱啊老朱,你这个性子怕是到死都改不了了。
然而,他也知道,他现在是没有办法改变老朱的想法的,还是那句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曹震就曹震吧,虽然能力和名气都比王弼差一点,但也是个跟着老朱从亳州城杀出来的一员老将,此时已经身经几百战了,而且,他还是凤阳人,跟朱桂是同乡,在一起多少有点亲近的感觉。
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有总比没有强,况且曹震的水平也不差,否则的也不会混到侯爵。
明朝开国时期的侯爵,地位类似于建国后第一次授衔时的大将军衔,那水平能差吗?
得到老朱的首肯之后,朱桂便没有什么正事了,便又跟老朱唠了一会儿家常,便带着徐妙莐离开了谨慎殿。
出了谨慎殿之后,朱桂和徐妙莐又去拜见了自己的母妃郭惠妃。
郭惠妃知道,朱桂马上又要启程回河西了,身为母亲,她当然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离开自己的。
但是,她也知道,朱桂是必须要走的,不光是因为老朱的旨意,更重要的是,朱桂的事业在河西,那里才是他真正的家。
郭惠妃又交待了儿子几句,便拉着徐妙莐的手殷切地嘱托道:“妙莐,我可是把这个混小子托付给你了,你可要好好地看好他,别让他在干什么出格的事情了。”
说实话,朱桂上次擅自改动军户制度惹得老朱大怒的事情,可算是把郭惠妃给吓坏了。
若不是徐妙莐拼了性命苦苦求情,以及她将自己的父亲郭子兴搬了出来,那后果是什么样还真的很难说。
但是,这种事可以有第一次,但是决不能有第二次,恩情这种东西可是不能拿来消费的,消费一次,就会在对方的心里减少一大截。
儿子大了,她这个当娘的也管不了了,只能寄希望于儿媳妇,希望她能好好管管他。
徐妙莐点了点头,盈盈说道:“请母妃放心吧,儿臣会照顾好王爷的。”
郭惠妃对自己这个贤良淑德的儿媳妇十分满意,高兴地拍了拍她的头,柔声笑道:“好孩子,有你在娘就放心,到了河西,他要是敢欺负你,你就给娘写信,看老娘怎么收拾他。”
朱桂一脸无语地说道:“娘,我怎么会欺负妙莐呢?我可是个好男人啊。”
郭惠妃白了他一眼,道:“闭嘴,没有跟你说话。”
二人又在这里闲聊了一阵,便携手离开了皇宫。
刚刚成亲的新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拜见完朱元璋和郭惠妃之后,二人又去魏国公府上回了门。
新婚夫妇回娘家自然没有什么大事,无非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二人在魏国公府里聊了一会儿家常,吃了顿饭便走了。
之后又去拜访了主婚的使者武定侯郭英,这样才算是将该尽的礼数全都尽到了。
朱桂最关心的还是武将的事情,他的大舅哥现在是魏国公,再加上徐达之前的名望,按说是可以帮他一点的,但是朱桂却没有跟徐辉祖开口。
因为,毕竟徐达已经死了好多年了,人走尚且茶凉,人死了就更别说了,而且徐辉祖现在只是有魏国公的爵位,本身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官职,找他出面,他最多只能卖一卖老父亲的脸皮,没什么大的效果。
所以,武将这事儿还得找蓝玉,毕竟蓝玉现在还是大将军,还管着大明的军事。
高级的武将不敢说,一些中低层的武将,他随手划拉一批能干的给朱桂,根本就不用跟老朱打报告。
这件事,朱桂也早就拜托他的好基友常森去干了,而且,朱桂也暂时放了诗剑几天假,让她回蓝府省亲。
在常家知道朱桂将常茂悄悄的接到河西安顿好之后,常家全家尤其是常茂的母亲蓝夫人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常茂即便是有再多的不好,那也是他肚子里掉出来的肉,她不可能不关心他。
现在,知道常茂再也不用在福建过着隐姓埋名,东躲西藏的生活了,蓝夫人心里很感激朱桂。
所以,朱桂的要求她也会跟自己的弟弟蓝玉去说,有了这层关系,蓝玉又怎么能拒绝呢?
于是,在朱桂启程回河西的时候,麾下又多了一批能征惯战的中低层将领,他们最大的官才是个副千户,大部分都是百户、总旗官、小旗官,这些人蓝玉可以随便调遣,不用跟老朱打招呼。
老朱要是连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管,那岂不是要累死了?
这些人虽然官职较低,大部分相当于后世的连排班长,但是他们却是一支军队的骨干,没有强有力的基层军官,整个部队就是松散的,容易让人一冲就垮。
尤其是在古代,通讯很不发达的时候,基层的士兵很难直接接到高级将领的指示,他们的行动进止都看着自己的小旗官、总旗官和百户。
所以,强有力的基层军事组织是十分有必要的,它甚至在某些时候,能决定一场战斗的成败。
蓝玉很够意思,给朱桂精挑细选了一批中基层军官,而且大部分都是擅长骑兵作战的,也算是回报了朱桂对常家的恩情。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现在,对于朱桂来说,河西才是他的家,那里是他的根基,是他事业起步的地方。
经过长途的跋涉,朱桂带着徐妙莐和一干随从终于又回到了兰州。
西北的风光和江南是大为迥异,江南是水乡迢迢,炊烟袅袅,而西北边塞确实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还经常可以听到边军的钟鼓齐鸣的声音。
这一切,都让徐妙莐大开眼界,她之前也一直以为西北是苦寒之地,但是现在见到这副景象之后,心里也颇为喜欢,这毕竟是他们的封地嘛。
一行人来到了兰州地界之后,朱桂却发现路上的行人似乎比之前多了不少,不说别的,沿途的茶摊,车马店就比之前多了。
看来肃藩这次是真的大丰收了,人永远都是逐利的动物,一个地方只要经济发达,总会吸引人们源源不断地迁移过去。
再加上,朱桂之前大胜瓦剌军队,逼的瓦剌各部求和,威名远震西陲,让这一带的人民都相信他们这位肃王是可以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所以,他们相信朱桂,愿意举家迁移到河西定居。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朱桂优惠政策的吸引。
兰州城的百姓见到朱桂的王旗之后,纷纷聚集到路边,给朱桂跪下行礼,道:“殿下,您可回来了。大伙都很想念你啊。”
朱桂见到这副场景,心里也很感动,他知道,这群人之所以过来朝拜他,并不是因为他是尊贵的肃王。
要知道,老朱封的很多藩王百姓们躲还躲不及呢,怎么会一见到他们就主动过来给他们磕头行礼呢。
他们之所以朝拜朱桂,完全是出于对朱桂的爱戴和拥护,因为这个王爷率领他们取得了肃藩的大丰收,让他们的生活质量着实上了一个大的台阶,而且率领他们打败了北部强邻瓦剌部的侵略,让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他们心里由衷的感谢朱桂,也为自己能拥有这样的一个既有能力又负责任的藩王而庆幸。
朱桂骑在马上,频频地向沿途的百姓招手,笑道:“诸位父老有礼了,寡人也很想念你们啊,你们的盛情寡人记住了,请大家放心,寡人一定会把肃藩建设的更加富强,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足。”
说罢,朱桂又将徐妙莐从车里请了出来,对她淡淡地笑道:“妙莐,这些都是咱们肃藩的百姓,你身为王妃,应该见见他们。”
徐妙莐从车里出来的那一刹那,瞬间惊艳了风华,肃藩的百姓们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女人,也就是这样的女人,才配的上他们的肃王,才配做他们的王妃吧。
于是,见到徐妙莐之后,兰州沿街的百姓们又纷纷给她下拜,道:“草民等叩见王妃,王妃千岁千岁千千岁。”
见到这一幕,徐妙莐的心里暗爽不已,这让她有了一种低配版母仪天下的感觉,虽然自己的丈夫现在只有四个郡的地盘。
但是,这四个郡就是他们家的私产,这里的百姓都是她的子民,都会把她当成国母来看待。
于是,徐妙莐如沐春风般的挥了挥手,笑道:“众位百姓平身吧。本宫初来乍到,对我肃藩的民风还不熟悉,若是有做的不当之处,还望诸位百姓多多担待。”
兰州的百姓纷纷拱手恭维道:“不敢,不敢。王妃的贤明远播四海,草民等早有耳闻,今日王妃嫁到我们肃藩,那是草民等人的造化,草民等人岂敢说王妃的不是?”
徐妙莐心里大为畅快,她当了十六年的大家小姐,原本以为这个时间的富贵不过如此,今天当了王妃之后,才知道这和她之前的身份简直是天壤之别,一个是主,一个是臣,这能一样吗?
若是当了皇后又该是怎么样的感觉呢?
不知道为什么,徐妙莐的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了这么一个想法,但是,这个念头只是在她的脑海里存在了一瞬间便被他瞬间打散。
乖乖,这可了不得呀,我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可千万要不得,它不仅会害了自己,还会连累王爷。
徐妙莐接着对肃藩的百姓们说道:“本宫感谢诸位父老的厚爱,请诸位父老放心,本宫一定会好好辅佐王爷,让他把河西建设的更加富强,让你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徐妙莐又和兰州的百姓们诸如此类的客套了一番,便跟着朱桂住进了兰州的行宫。
说实话,此时的兰州城修建的要比甘州城更加坚固,最起码城墙是包砖的,而且也在大明腹地,有了事情可以调集各个放向的援军。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守不住,跑起来也方便,鞑子的胆子就算再大,也不敢在大明的腹地横冲直撞地去抓一个堂堂的藩王。
要知道,现在可是洪武年间。
怪不得历史上的肃王朱柍在老子刚一死就赶紧上书建文帝将自己的王府搬到了兰州,在这里待着可是比甘州安全多了。
但是,朱桂却一点也不想在这里多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不想做一个混吃等死的王爷。
现在,肃藩的粮食已经实现了大丰收,不仅解决了本地的口粮问题,还有一些盈余。
北面的瓦剌部经过上一次血战的重创,一时半会儿也缓不过劲儿来,暂时不会再南下对自己构成威胁了。
而南面的青海蒙古部落,力量本来就较为弱小,再加上此时跟自己是暂时的盟友关系,所以也不必太过担心。
那么接下来,寡人要做的就是率军西出,扫荡嘉峪关以西的土地了。
现在,会宁侯张温的骑兵也训练了一段时间了,至少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战斗力,再加上自己跟蓝玉要来的那一批中基层的骑兵将领,把他们安排到骑兵大军中,再和肃藩的骑兵磨合一段时间,应该是可以使用的了。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站在自己这一边,自己不趁着这个机会开疆拓土壮大实力,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要知道,老朱已经很老了,再等几年就要驾崩了,到时候,自己迎来的将是天地崩塌一般的变化,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于是,朱桂并没有在兰州多待,稍事修整之后,便带着王妃和一众熟练兵将浩浩荡荡地开到了甘州城。
甘州才是河西走廊的中心,这是自古以来的共识,自己要想率军西出,开疆拓土,必须以甘州为基地。
兰州距离帝国的西端还是太远了,待在那里总有鞭长莫及,力不从心的感觉。
来到甘州之后,早已经收到消息的会宁侯张温率领着肃藩的一众文武在甘州的东门外等候朱桂。
见到朱桂之后,会宁侯张温便率领着肃藩的文武群臣向他下拜道:“臣等叩见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实话实说,离开了甘州这段时间,朱桂倒是挺想念张温他们这群人的,这群人当中,虽然有不少人还有别的心思,一心想着从河西这里捞一些政绩,然后光荣地跳到朝廷里任职。
但是,这群人再怎么说也是他打天下的班底,自古以来,最温暖人心的都是同志们的感情。
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同样一个目标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奋勇前进,这样的感情是钢铁和鲜血凝固的,即便是有金山银山也买不来。
朱元璋又看了朱桂一眼,嘴角微微一笑,淡淡地说道:“你离开肃藩的日子也不短了,国不可长时间无主,等忙完婚事,就抓紧时间赶回去吧。”
朱桂其实也早想回肃藩了,那里应该快要大丰收了,一旦丰收,不出所料,粮食问题就被自己彻底解决了。
而且,会宁侯张温的骑兵也训练了一段时间了,应该已经初步具有战斗力了,这可是自己将来开疆拓土的一支主力,寡人还真是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看看他们到底有多么威风。
于是,听到朱元璋的旨意之后,朱桂也没有推辞,微微点了点头,道:“是,儿臣领旨。”
藩王比别人不同,如果皇帝让你就藩,你磨磨蹭蹭地不肯去,不管找什么借口,想多陪陪父亲也好,想多陪陪母亲也罢,都会被视为有别的心思,这可是个大雷区,千万不能踩,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装逼。
所以,朱桂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了朱元璋的要求,这对他们两个都有好处。
朱元璋见朱桂如此知趣,心里也很满意,微微笑了一下,道:“临走之前可以提一个条件,就看在你刚刚结婚的份上,说吧,但是要想好。”
朱桂闻言心里不由地一阵激动,他本来还在想着怎么跟老朱开口要武将的事,没想到老朱竟然自己主动提出来了。
朱桂了解自己的父亲,知道他这个时候可不是开玩笑或者是假客气,而是认真地想要满足自己一个要求。
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要装逼客套,要知道,老朱可是喜欢实在人的,万一要是真以为他不想要,从而收回成命,那岂不是亏大发了。
于是,朱桂便忙站起身来,向朱元璋作了一揖,一脸感激地说道:“谢父皇体恤。儿臣确实有难处需要父皇帮忙。”
朱元璋淡淡地看着他,道:“说。”
朱桂点了点头,组织了一下语言,道:“不瞒父皇,儿臣这次大胜瓦剌军,得到了很多战马,正想着组建一支骑兵部队。但是,还是那句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儿臣想请父皇拨给儿臣一批善于使用骑兵的将领。
有他们在,儿臣心里就有底了,请父皇恩准。”
朱桂获得巨额战争赔款的消息瞒不过老朱,不过老朱此时也不想打他的秋风,因为他知道,肃藩三面临敌,形势险恶,朱桂不跟自己要兵要粮要资源就算了,自己怎么还能去削弱他的实力呢?
听到朱桂的这个要求,朱元璋心里其实是很开心的,这个儿子没有上来就要钱财等赏赐,还是想要一批武将,就冲这一点,他的品味就不低。
有了能征惯战的武将,再加上强大的骑兵部队,还怕抢不到钱吗?
每一个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朱元璋也不例外,听到朱桂的要求之后,不由地展颜一笑,道:“你小子倒是挺会找时候伸手。说吧,看上谁了?还是王弼?”
王弼确实是朱桂最为中意的人选,此人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及擅长使用骑兵,在蓝玉的封神之战捕鱼儿海之战中就立下大功,表现出了很强的素质。
朱桂知道,这个时候不是谦虚的时候,便忙点了点头,道:“父皇英明。儿臣需要能征惯战的骑兵大将,尤其需要跟蒙古人交过手的,综合来看,王弼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元璋心里暗暗地点了点头,说实话他很赞成朱桂的这个理由,但是,怎么说呢,他这个人就是鸡贼惯了,他总是觉得朱桂做的还不够好,给他带来的好处还不够多,就这么随了这小子的心意,老子实在是感觉吃亏。
心里不痛快啊,有木有?儿子,你也就不要怨你爹了,谁让你爹生下来就是这种性格呢。
于是,朱元璋别有深意地笑了一下,又否决了朱桂的请求,道:“王弼这个人朕还用得着,暂时还不能给你。但是,考虑到你说得话也都是实情,朕就把景川侯曹震派给你吧。”
朱桂一时无语,脑后排冒出一条条黑线,老朱啊老朱,你这个性子怕是到死都改不了了。
然而,他也知道,他现在是没有办法改变老朱的想法的,还是那句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曹震就曹震吧,虽然能力和名气都比王弼差一点,但也是个跟着老朱从亳州城杀出来的一员老将,此时已经身经几百战了,而且,他还是凤阳人,跟朱桂是同乡,在一起多少有点亲近的感觉。
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有总比没有强,况且曹震的水平也不差,否则的也不会混到侯爵。
明朝开国时期的侯爵,地位类似于建国后第一次授衔时的大将军衔,那水平能差吗?
得到老朱的首肯之后,朱桂便没有什么正事了,便又跟老朱唠了一会儿家常,便带着徐妙莐离开了谨慎殿。
出了谨慎殿之后,朱桂和徐妙莐又去拜见了自己的母妃郭惠妃。
郭惠妃知道,朱桂马上又要启程回河西了,身为母亲,她当然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离开自己的。
但是,她也知道,朱桂是必须要走的,不光是因为老朱的旨意,更重要的是,朱桂的事业在河西,那里才是他真正的家。
郭惠妃又交待了儿子几句,便拉着徐妙莐的手殷切地嘱托道:“妙莐,我可是把这个混小子托付给你了,你可要好好地看好他,别让他在干什么出格的事情了。”
说实话,朱桂上次擅自改动军户制度惹得老朱大怒的事情,可算是把郭惠妃给吓坏了。
若不是徐妙莐拼了性命苦苦求情,以及她将自己的父亲郭子兴搬了出来,那后果是什么样还真的很难说。
但是,这种事可以有第一次,但是决不能有第二次,恩情这种东西可是不能拿来消费的,消费一次,就会在对方的心里减少一大截。
儿子大了,她这个当娘的也管不了了,只能寄希望于儿媳妇,希望她能好好管管他。
徐妙莐点了点头,盈盈说道:“请母妃放心吧,儿臣会照顾好王爷的。”
郭惠妃对自己这个贤良淑德的儿媳妇十分满意,高兴地拍了拍她的头,柔声笑道:“好孩子,有你在娘就放心,到了河西,他要是敢欺负你,你就给娘写信,看老娘怎么收拾他。”
朱桂一脸无语地说道:“娘,我怎么会欺负妙莐呢?我可是个好男人啊。”
郭惠妃白了他一眼,道:“闭嘴,没有跟你说话。”
二人又在这里闲聊了一阵,便携手离开了皇宫。
刚刚成亲的新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拜见完朱元璋和郭惠妃之后,二人又去魏国公府上回了门。
新婚夫妇回娘家自然没有什么大事,无非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二人在魏国公府里聊了一会儿家常,吃了顿饭便走了。
之后又去拜访了主婚的使者武定侯郭英,这样才算是将该尽的礼数全都尽到了。
朱桂最关心的还是武将的事情,他的大舅哥现在是魏国公,再加上徐达之前的名望,按说是可以帮他一点的,但是朱桂却没有跟徐辉祖开口。
因为,毕竟徐达已经死了好多年了,人走尚且茶凉,人死了就更别说了,而且徐辉祖现在只是有魏国公的爵位,本身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官职,找他出面,他最多只能卖一卖老父亲的脸皮,没什么大的效果。
所以,武将这事儿还得找蓝玉,毕竟蓝玉现在还是大将军,还管着大明的军事。
高级的武将不敢说,一些中低层的武将,他随手划拉一批能干的给朱桂,根本就不用跟老朱打报告。
这件事,朱桂也早就拜托他的好基友常森去干了,而且,朱桂也暂时放了诗剑几天假,让她回蓝府省亲。
在常家知道朱桂将常茂悄悄的接到河西安顿好之后,常家全家尤其是常茂的母亲蓝夫人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常茂即便是有再多的不好,那也是他肚子里掉出来的肉,她不可能不关心他。
现在,知道常茂再也不用在福建过着隐姓埋名,东躲西藏的生活了,蓝夫人心里很感激朱桂。
所以,朱桂的要求她也会跟自己的弟弟蓝玉去说,有了这层关系,蓝玉又怎么能拒绝呢?
于是,在朱桂启程回河西的时候,麾下又多了一批能征惯战的中低层将领,他们最大的官才是个副千户,大部分都是百户、总旗官、小旗官,这些人蓝玉可以随便调遣,不用跟老朱打招呼。
老朱要是连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管,那岂不是要累死了?
这些人虽然官职较低,大部分相当于后世的连排班长,但是他们却是一支军队的骨干,没有强有力的基层军官,整个部队就是松散的,容易让人一冲就垮。
尤其是在古代,通讯很不发达的时候,基层的士兵很难直接接到高级将领的指示,他们的行动进止都看着自己的小旗官、总旗官和百户。
所以,强有力的基层军事组织是十分有必要的,它甚至在某些时候,能决定一场战斗的成败。
蓝玉很够意思,给朱桂精挑细选了一批中基层军官,而且大部分都是擅长骑兵作战的,也算是回报了朱桂对常家的恩情。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现在,对于朱桂来说,河西才是他的家,那里是他的根基,是他事业起步的地方。
经过长途的跋涉,朱桂带着徐妙莐和一干随从终于又回到了兰州。
西北的风光和江南是大为迥异,江南是水乡迢迢,炊烟袅袅,而西北边塞确实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还经常可以听到边军的钟鼓齐鸣的声音。
这一切,都让徐妙莐大开眼界,她之前也一直以为西北是苦寒之地,但是现在见到这副景象之后,心里也颇为喜欢,这毕竟是他们的封地嘛。
一行人来到了兰州地界之后,朱桂却发现路上的行人似乎比之前多了不少,不说别的,沿途的茶摊,车马店就比之前多了。
看来肃藩这次是真的大丰收了,人永远都是逐利的动物,一个地方只要经济发达,总会吸引人们源源不断地迁移过去。
再加上,朱桂之前大胜瓦剌军队,逼的瓦剌各部求和,威名远震西陲,让这一带的人民都相信他们这位肃王是可以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所以,他们相信朱桂,愿意举家迁移到河西定居。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朱桂优惠政策的吸引。
兰州城的百姓见到朱桂的王旗之后,纷纷聚集到路边,给朱桂跪下行礼,道:“殿下,您可回来了。大伙都很想念你啊。”
朱桂见到这副场景,心里也很感动,他知道,这群人之所以过来朝拜他,并不是因为他是尊贵的肃王。
要知道,老朱封的很多藩王百姓们躲还躲不及呢,怎么会一见到他们就主动过来给他们磕头行礼呢。
他们之所以朝拜朱桂,完全是出于对朱桂的爱戴和拥护,因为这个王爷率领他们取得了肃藩的大丰收,让他们的生活质量着实上了一个大的台阶,而且率领他们打败了北部强邻瓦剌部的侵略,让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他们心里由衷的感谢朱桂,也为自己能拥有这样的一个既有能力又负责任的藩王而庆幸。
朱桂骑在马上,频频地向沿途的百姓招手,笑道:“诸位父老有礼了,寡人也很想念你们啊,你们的盛情寡人记住了,请大家放心,寡人一定会把肃藩建设的更加富强,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足。”
说罢,朱桂又将徐妙莐从车里请了出来,对她淡淡地笑道:“妙莐,这些都是咱们肃藩的百姓,你身为王妃,应该见见他们。”
徐妙莐从车里出来的那一刹那,瞬间惊艳了风华,肃藩的百姓们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女人,也就是这样的女人,才配的上他们的肃王,才配做他们的王妃吧。
于是,见到徐妙莐之后,兰州沿街的百姓们又纷纷给她下拜,道:“草民等叩见王妃,王妃千岁千岁千千岁。”
见到这一幕,徐妙莐的心里暗爽不已,这让她有了一种低配版母仪天下的感觉,虽然自己的丈夫现在只有四个郡的地盘。
但是,这四个郡就是他们家的私产,这里的百姓都是她的子民,都会把她当成国母来看待。
于是,徐妙莐如沐春风般的挥了挥手,笑道:“众位百姓平身吧。本宫初来乍到,对我肃藩的民风还不熟悉,若是有做的不当之处,还望诸位百姓多多担待。”
兰州的百姓纷纷拱手恭维道:“不敢,不敢。王妃的贤明远播四海,草民等早有耳闻,今日王妃嫁到我们肃藩,那是草民等人的造化,草民等人岂敢说王妃的不是?”
徐妙莐心里大为畅快,她当了十六年的大家小姐,原本以为这个时间的富贵不过如此,今天当了王妃之后,才知道这和她之前的身份简直是天壤之别,一个是主,一个是臣,这能一样吗?
若是当了皇后又该是怎么样的感觉呢?
不知道为什么,徐妙莐的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了这么一个想法,但是,这个念头只是在她的脑海里存在了一瞬间便被他瞬间打散。
乖乖,这可了不得呀,我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可千万要不得,它不仅会害了自己,还会连累王爷。
徐妙莐接着对肃藩的百姓们说道:“本宫感谢诸位父老的厚爱,请诸位父老放心,本宫一定会好好辅佐王爷,让他把河西建设的更加富强,让你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徐妙莐又和兰州的百姓们诸如此类的客套了一番,便跟着朱桂住进了兰州的行宫。
说实话,此时的兰州城修建的要比甘州城更加坚固,最起码城墙是包砖的,而且也在大明腹地,有了事情可以调集各个放向的援军。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守不住,跑起来也方便,鞑子的胆子就算再大,也不敢在大明的腹地横冲直撞地去抓一个堂堂的藩王。
要知道,现在可是洪武年间。
怪不得历史上的肃王朱柍在老子刚一死就赶紧上书建文帝将自己的王府搬到了兰州,在这里待着可是比甘州安全多了。
但是,朱桂却一点也不想在这里多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不想做一个混吃等死的王爷。
现在,肃藩的粮食已经实现了大丰收,不仅解决了本地的口粮问题,还有一些盈余。
北面的瓦剌部经过上一次血战的重创,一时半会儿也缓不过劲儿来,暂时不会再南下对自己构成威胁了。
而南面的青海蒙古部落,力量本来就较为弱小,再加上此时跟自己是暂时的盟友关系,所以也不必太过担心。
那么接下来,寡人要做的就是率军西出,扫荡嘉峪关以西的土地了。
现在,会宁侯张温的骑兵也训练了一段时间了,至少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战斗力,再加上自己跟蓝玉要来的那一批中基层的骑兵将领,把他们安排到骑兵大军中,再和肃藩的骑兵磨合一段时间,应该是可以使用的了。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站在自己这一边,自己不趁着这个机会开疆拓土壮大实力,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要知道,老朱已经很老了,再等几年就要驾崩了,到时候,自己迎来的将是天地崩塌一般的变化,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于是,朱桂并没有在兰州多待,稍事修整之后,便带着王妃和一众熟练兵将浩浩荡荡地开到了甘州城。
甘州才是河西走廊的中心,这是自古以来的共识,自己要想率军西出,开疆拓土,必须以甘州为基地。
兰州距离帝国的西端还是太远了,待在那里总有鞭长莫及,力不从心的感觉。
来到甘州之后,早已经收到消息的会宁侯张温率领着肃藩的一众文武在甘州的东门外等候朱桂。
见到朱桂之后,会宁侯张温便率领着肃藩的文武群臣向他下拜道:“臣等叩见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实话实说,离开了甘州这段时间,朱桂倒是挺想念张温他们这群人的,这群人当中,虽然有不少人还有别的心思,一心想着从河西这里捞一些政绩,然后光荣地跳到朝廷里任职。
但是,这群人再怎么说也是他打天下的班底,自古以来,最温暖人心的都是同志们的感情。
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同样一个目标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奋勇前进,这样的感情是钢铁和鲜血凝固的,即便是有金山银山也买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