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老房还是你大爷
紫宸殿内,为首的房玄龄在一阵推搡之下,硬着头皮向老李提出了疑问。
这大晚上的,你们夫妻二人把我们一群老骨头召进宫来,作甚么咧?
老李和长孙皇后相视一眼,眼中皆是噙着一抹挥散不去的笑意。
等夫妻二人组织好语言之后。
先由老李向众位大臣讲解了想要创办公学的想法和计划,以及这么做的目的。
一听到这话,房玄龄、孔颖达等人纷纷如同遭五雷轰顶一样震惊。
所有人的表情都一致的惊悚。
尤其是房谋杜断二人,第一时间就跳出来提出了质疑。
好端端的龙椅屁股都没坐热,你就想提刀宰羊?
古代历史上记载,五姓七望对于这个时代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甚至房玄龄、程咬金等人都以娶到五姓七望家族之女而感到骄傲。
可实际上,林景阳看到的,是老程家和五姓七望之间的深仇大恨。
而老房的原配,也是从大业年间陪着他白手起家的糟糠之妻。
虽说如此,但这些跟着老李出生入死过的老兄弟们,一探知了老李的真实想法,立刻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持着坚持反对的意见。
还好此时老魏不在场,要不然老李指定已经成为他嘴巴之下的亡魂了。
见众人反应如此激动,老李一挥手,表示大家稍安勿躁。
瞧你们一个个老身子骨的,居然还能这么剧烈的蹦跶?
信不信劳资把你们丢到李靖的校场在操练一顿?
接着老李就原班不动一个字儿也没改的将林景阳的话给复述了出来。
在场的几乎都是老李的心腹。
他视五姓七望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事情在这些人眼中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所以也没什么好忌讳的。
只不过老李还是说的含蓄了一点。
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开学府,招揽天下学子,其次的目的才是为了小小的打击一下世家大族。
老李再次将创办公学的好处一一列举出来。
说实话,除了能够打破世家大族对文学领域的垄断和统治,创办公学能带来的利处大大滴有。
甚至可以说是大力的推动了文学发展,为后世各种文学方面的工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总之老李把自己能够想到的所有好话都吐了出来。
而后,殿内一片沉默。
很快,身为智囊的房玄龄就站了出来,作为代表提出了两个关键性的意见。
第一个就是,国库没钱。
眼神好像还在暗戳戳的质问老李,国库穷成什么样了,你自己心里没点13数吗?
自己的大裤衩子都快被败光了,还在这吆五喝六的要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呢?
你是怕大唐亡得不够早?
第二点,大唐大量的文学书籍资源都他娘的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书没有书,你就是想印刷,都他娘的是个巨大工程。
你想拿什么去建造学府?培养学子?
就光凭那无厘头的一腔热血吗?
该说不说,老房果然还是你大爷,一字字一句句直戳人内心深处。
直接就说到点子上了。
其余大臣就听着老房絮絮叨叨,时不时的点点头表示附和。
最后杜如晦还不忘上来补了一刀。
正所谓房谋杜断,老房是负责提出计谋的,老杜是负责做出决策的。
从前的规矩就是,老杜反对的事情,老李基本也就不打算继续硬着头皮干了。
这一次,就在众人都以为房谋杜断二人能够打消老李的一股干劲儿的时候,却不想老李竟开口反驳了二人。
“国库空虚无法支持如此巨大的创办工程,这一点朕与皇后已经想到了应对的办法,第二点,只要国子监和礼部点头,这都不是什么问题,不就是书籍吗?朝廷还能拿不出来?就算朝廷不行,民间不也还有许多流传着的文学书籍?国子监用的什么书,学的什么知识,公学的学府就用什么书,传授什么知识,不就成了?”
一句话,令人闻之色变。
这还是他们认识的老李吗?
做出这样的决定竟然这么草率?
老房再一次开口,“陛下,创办公学的想法是极好,只是想要真正的落实到每个州县,确实还是太过困难了,按照陛下的思路,在印刷复版方面,就是一个巨大、难以攻克的难题!
说到底,还是因为国库没有这么富足的财力用于支持这个工程。”
老房脸上的难色,让老李看的一清二楚。
说白了就是印刷复版的问题。
如果真的按照老李的想法,全国几十个州县都要创办一个学府,那至少得有一百多个学府,就得有成千上万套同样的教材,一本书就得印刷出成千上万本的教材。
这还只是单单一本书的工程量。
一整套教材下来,不说一百本,七八十本总还是有的。
而且还要有其他的辅助教材、课外教材等等。
这个时代,还没有活字印刷术这种高级操作。
唐朝常见的就只有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就是把文字刻印在一块木板上,等到印刷的时候,将油墨涂在制作好的文字版上,在盖在白纸上。
因为文字版是固定的,所以一本书就得制作出成百上千的文字版,才能够印刷。
可以说这样的工作量是及其的繁琐且复杂。
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文字版不能够重复使用。
直到宋朝时期,才有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相比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在各方面都显得更加快捷便利。
最主要,活字印刷术的每一个文字模都是单独的一个字。
印刷的时候从字库中挑选出需要用到的文字,排列好,放到字盘中,涂墨印刷,印刷完之后再将单独的文字模放回字库,下次需要印刷的时候还可以反复重复使用。
这样的方法不仅快捷还方便,最主要还省事儿环保许多。
对于老房的顾虑,老李表示能够理解。
毕竟老房替自己管理国库,估计老房看到那空空如也的国库,比自己都还要揪心。
他是最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国家穷的一批的人了。
但是老李沉吟片刻,“归根结底,玄龄你的顾虑还是关乎国库,这一点朕可以理解。”
这大晚上的,你们夫妻二人把我们一群老骨头召进宫来,作甚么咧?
老李和长孙皇后相视一眼,眼中皆是噙着一抹挥散不去的笑意。
等夫妻二人组织好语言之后。
先由老李向众位大臣讲解了想要创办公学的想法和计划,以及这么做的目的。
一听到这话,房玄龄、孔颖达等人纷纷如同遭五雷轰顶一样震惊。
所有人的表情都一致的惊悚。
尤其是房谋杜断二人,第一时间就跳出来提出了质疑。
好端端的龙椅屁股都没坐热,你就想提刀宰羊?
古代历史上记载,五姓七望对于这个时代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甚至房玄龄、程咬金等人都以娶到五姓七望家族之女而感到骄傲。
可实际上,林景阳看到的,是老程家和五姓七望之间的深仇大恨。
而老房的原配,也是从大业年间陪着他白手起家的糟糠之妻。
虽说如此,但这些跟着老李出生入死过的老兄弟们,一探知了老李的真实想法,立刻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持着坚持反对的意见。
还好此时老魏不在场,要不然老李指定已经成为他嘴巴之下的亡魂了。
见众人反应如此激动,老李一挥手,表示大家稍安勿躁。
瞧你们一个个老身子骨的,居然还能这么剧烈的蹦跶?
信不信劳资把你们丢到李靖的校场在操练一顿?
接着老李就原班不动一个字儿也没改的将林景阳的话给复述了出来。
在场的几乎都是老李的心腹。
他视五姓七望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事情在这些人眼中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所以也没什么好忌讳的。
只不过老李还是说的含蓄了一点。
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开学府,招揽天下学子,其次的目的才是为了小小的打击一下世家大族。
老李再次将创办公学的好处一一列举出来。
说实话,除了能够打破世家大族对文学领域的垄断和统治,创办公学能带来的利处大大滴有。
甚至可以说是大力的推动了文学发展,为后世各种文学方面的工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总之老李把自己能够想到的所有好话都吐了出来。
而后,殿内一片沉默。
很快,身为智囊的房玄龄就站了出来,作为代表提出了两个关键性的意见。
第一个就是,国库没钱。
眼神好像还在暗戳戳的质问老李,国库穷成什么样了,你自己心里没点13数吗?
自己的大裤衩子都快被败光了,还在这吆五喝六的要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呢?
你是怕大唐亡得不够早?
第二点,大唐大量的文学书籍资源都他娘的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书没有书,你就是想印刷,都他娘的是个巨大工程。
你想拿什么去建造学府?培养学子?
就光凭那无厘头的一腔热血吗?
该说不说,老房果然还是你大爷,一字字一句句直戳人内心深处。
直接就说到点子上了。
其余大臣就听着老房絮絮叨叨,时不时的点点头表示附和。
最后杜如晦还不忘上来补了一刀。
正所谓房谋杜断,老房是负责提出计谋的,老杜是负责做出决策的。
从前的规矩就是,老杜反对的事情,老李基本也就不打算继续硬着头皮干了。
这一次,就在众人都以为房谋杜断二人能够打消老李的一股干劲儿的时候,却不想老李竟开口反驳了二人。
“国库空虚无法支持如此巨大的创办工程,这一点朕与皇后已经想到了应对的办法,第二点,只要国子监和礼部点头,这都不是什么问题,不就是书籍吗?朝廷还能拿不出来?就算朝廷不行,民间不也还有许多流传着的文学书籍?国子监用的什么书,学的什么知识,公学的学府就用什么书,传授什么知识,不就成了?”
一句话,令人闻之色变。
这还是他们认识的老李吗?
做出这样的决定竟然这么草率?
老房再一次开口,“陛下,创办公学的想法是极好,只是想要真正的落实到每个州县,确实还是太过困难了,按照陛下的思路,在印刷复版方面,就是一个巨大、难以攻克的难题!
说到底,还是因为国库没有这么富足的财力用于支持这个工程。”
老房脸上的难色,让老李看的一清二楚。
说白了就是印刷复版的问题。
如果真的按照老李的想法,全国几十个州县都要创办一个学府,那至少得有一百多个学府,就得有成千上万套同样的教材,一本书就得印刷出成千上万本的教材。
这还只是单单一本书的工程量。
一整套教材下来,不说一百本,七八十本总还是有的。
而且还要有其他的辅助教材、课外教材等等。
这个时代,还没有活字印刷术这种高级操作。
唐朝常见的就只有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就是把文字刻印在一块木板上,等到印刷的时候,将油墨涂在制作好的文字版上,在盖在白纸上。
因为文字版是固定的,所以一本书就得制作出成百上千的文字版,才能够印刷。
可以说这样的工作量是及其的繁琐且复杂。
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文字版不能够重复使用。
直到宋朝时期,才有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相比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在各方面都显得更加快捷便利。
最主要,活字印刷术的每一个文字模都是单独的一个字。
印刷的时候从字库中挑选出需要用到的文字,排列好,放到字盘中,涂墨印刷,印刷完之后再将单独的文字模放回字库,下次需要印刷的时候还可以反复重复使用。
这样的方法不仅快捷还方便,最主要还省事儿环保许多。
对于老房的顾虑,老李表示能够理解。
毕竟老房替自己管理国库,估计老房看到那空空如也的国库,比自己都还要揪心。
他是最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国家穷的一批的人了。
但是老李沉吟片刻,“归根结底,玄龄你的顾虑还是关乎国库,这一点朕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