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忱最后的话说的就有些犯忌讳了,不过最近几年关于建文帝的言论已经放松了不少,建文之子更是从凤阳高墙之内放了出来,可是讨论建文得失依然还是很敏感。
发现二人不做声,周忱知道自己失言,连忙转换话题道:“胡大人,若是修一条铁轨路,那铁轨放在路上会不会被偷窃,毕竟这钢铁还是挺值钱的。”
“这个问题我们充分考虑过,目前设计的铁轨一根至少重几百斤,安装在路基上还需要用螺栓给固定住。想要偷走这样一根铁轨,首先要有专业工具拆卸掉螺栓,其次也要好几个壮汉才能搬动这样一根铁轨。
如此大的动静,必然会留下诸多的痕迹,想要悄无声息的偷走铁轨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更别说铁轨路还会设立护路队对铁轨路进行保护。”
“陛下没说修这条铁轨路的目的是什么吗?若是说为了运输,天津到京城有海河和北运河联通,船运不比这铁轨路有效率!”
“下官刚才就说了,这就是一条试验路,通过这条路的运行,检验这铁轨路的问题,一步步的进行改进。
一旦试验成功了,就会在全国各地推广,而且陛下还说,以后这铁轨路上跑的可不是马匹,而是一个什么鸡。”
周忱与王二哈哈大笑,王二指着胡元澄说道:“我听说过马来车、牛拉车、驴拉车、甚至是羊车都能理解,这用鸡拉车,那是闻所未闻!”
胡元澄被笑的尴尬,脸上的表情纠结在一起说道:“这是陛下说的,不信等见着陛下,可以问问陛下。”
二人听他把皇帝抬出来,自然不敢再放肆大笑,王二根本不相信皇帝会说鸡能拉车。不过胡元澄也没有胆子敢编排皇帝,这其中肯定有什么误会。
“等见着皇帝,我是得问问陛下,这多大的鸡才能拉的动在铁轨路上跑的车!”
“好了,不说这事了,你们两位可知陛下召见我等所为何事?”周忱问道。
“具体是什么事我不知道,不过陛下此举必有深意,我等虽然不是朝廷重臣,但是却是陛下的心腹之臣。若是没有大事陛下不可能将我等齐聚京城,我想进京的不光是是我们三人,应该还会有所有在外驻守的人员。”王二是皇帝陛下的死忠粉,皇帝的任何事他都觉得是英明神武之举。
他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一句实在的内容都没有,其实王二也很懵逼,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召集大伙进京干什么!
等到三人在齐化门码头下船之后,等候在码头的小宦官赶紧迎上来行礼道:“三位大人,奴婢已经等候多时了,快随奴婢走吧!”
周忱拦住小宦官问道:“小公公!这是要带我等去哪里啊?”
小宦官一拱手赔礼道:“大人莫急,怪奴婢话没有说清楚,陛下有旨意回京述职的各位大人,进京后直接去‘全聚德’等候陛下,等到所有人都到齐了,陛下要与各位大人商议大事!”
“有劳小公公了!”
三人跟着小宦官上了内廷准备的马车,从齐化门进了京城,王二与胡元澄离京城很近,一年至少能进京一两次,对京城的变化没有太大的感触。
周忱则不同,自从在上海海关上任以来,周忱这些年一次都没有进过京,与皇帝的沟通全靠奏疏与信件。
对于京城的变化,周忱感到非常惊奇,不同于上海海关以及工业区这样新兴的城市,在建设之初就考虑到了环境卫生,整体的美观程度。任何建筑都是根据事先画好的图纸,必须在图纸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建筑。
新兴城市的好处就是整齐划一,容易管理。可是对于京城这样的拥有上千年的历史的老城,城市的规划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除了南北中轴线线上的御道,以及皇城外的棋盘街还算有些规划之外,其他地方简直就是私搭乱建,毫无规则可言。
并且京城除了几条重要的街道铺上石板或者青砖进行道路的硬化,其他街巷都是土路,一刮风就是尘土飞扬,一下雨就是泥泞遍地。
更别说到处都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老百姓的五谷轮回之物那是好东西,需要回收,自然不舍得倒掉,不过生活所造成的生活垃圾可没有任何用,这些污水垃圾随便倾倒,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的污染。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环境并不是百姓不喜欢干净卫生的环境,而是城市的人口密集,又没有合理的卫生布局,污水地下管道,只能任由垃圾乱飞,污水最后都倾倒在河流里,后世著名的龙须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可是周忱看到的却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市,从齐化门进入城内,街道两边竟然都栽种着行道树,隔着不远就是一座巡警亭,亭子里至少有两名巡警在执勤,这些巡警属于锦衣卫直辖。
他们代替了五城兵马司的职责,而五城兵马司的职责变成了专职守城门的兵丁。这些兵油子早晚都会被淘汰,城门的守卫应该交由羽林军负责。
除了不远一座巡警亭之外还会有一座公共的茅厕,这些茅厕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清理打扫,保持整洁卫生。官府却不会付给一文钱,却还是有人抢着干,因为这些收集起来的粪便都归打扫之人处置。
打扫这样一座茅厕,每天用不了多少时间,并不耽误自己的家活计,就算是不将粪肥卖掉,也可以用在自家的田地里。
‘全聚德’就在齐化门附近,过了城门牌坊就转个弯便到了,这个地方周忱非常的熟悉,又有些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亲眼见证了这家酒楼的兴起,并且每年自己都能从酒楼的收益里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是皇帝陛下的恩典,在上海当官的时候,有很多士绅商人给周忱送银子都被周忱拒绝,周忱知道自己能够不受这些诱惑,一是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对贪腐行为深恶痛绝;二是自己根本就不缺钱,每年的分红就足以让自己打家人过上富贵的生活。
更别说还有一笔官俸,他虽然是京官,但是他的俸禄却是走皇帝的內帑,朝廷缺钱发不出官员的俸禄对他并不受影响。
安排进‘全聚德’的客房,周忱等人发现已经有人比他们更先到达,常驻兴和城的李擎、常驻辽东的王彦、临清知州董怀礼、常驻奴儿干都司的亦失哈已经提前到了。
虽然大家有相识的,也有不相识的,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帝党。
第二天,海军的郑和坐着软塌被人抬进了‘全聚德’的后院,陪着郑和的是常驻交趾布政使司建军太监阮安。
紧接着就是在京与在外驻守的武臣勋贵,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内阁首辅杨士奇竟然陪同着皇帝一起来到了‘全聚德’。
‘全聚德’后院有一个很大的会议室,能够容纳几十人坐在一起开会,这个会议室是按照乾清宫的会议室等比例打造。
就算是这样一座会议室,一下子堆满了这么多人,也显得有些拥挤,按照文左武右依次坐下之后,朱瞻基看到王二坐到了武臣的最末尾上,便指着他说:“王仲义,你现在是文官,怎么跑到武臣那边去了?”
“臣一个当兵的,怎么就成了文臣了?”
“谁说当兵的就不能做文臣了,朕认为是不是文臣不是看你之前的身份是什么,而是看你现在做的事是不是文职工作!”
在场的武臣并没有觉得皇帝这话有什么问题,不过杨士奇心里却咯噔一下,这是皇帝对文官的又一次试探。若是文官对王二这个文官的身份不认可,肯定会群起而攻之,然后引经据典驳斥王二这样的大字不识几个的人怎么能够做文官。
若是文官对于皇帝这样的掺沙子行为反应迟钝,皇帝肯定就会再进一步的进行试探。王二对于当文官还是武官都无所谓,只要能给皇帝干活就行。
在皇帝的要求下,王二坐到了文官这边,坐到了李擎的旁边。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群体,那就是内官,这些皇家的家奴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臣,他们只是皇帝的眼睛和伸出的手臂。
内宦政治是大明的一大特色,这个开头就是永乐大帝开启的,永乐皇帝时代的宦官大放异彩,出现了众多名垂青史的宦官。
宦官们除了郑和之外,其他人全部站在了皇帝的身后。皇帝看到大家都找了自己的位置,敲了敲桌子说道:“诸位爱卿!各位都是朕的肱股之臣,朕在这里就不多说什么客套话了,就一句话诸卿辛苦了!”
“陛下万岁!”
群臣哪里敢接皇帝的道谢,纷纷起身行礼,朱瞻基将手向下压了一压说道:“朕今天把这个年终会议放在皇宫之外召开就是不想有太多的繁文缛节,朕定个调子,大家有一说一不要说虚头巴脑的东西。”
“是!陛下!”
“范安!”
“奴婢在!”
“你掌管着內帑,向诸位爱卿汇报一下如今我大明的家底!”
“是!”范安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大人!截止到昨天,大明皇家內帑存银五千三百八十五万两有奇!”
众人开始议论纷纷,皇帝这几年的开销非常的大,光是养军队,一年的军费开支就不低于两千万两,可以说军费开支是內帑最大的开支项目。
除了军费开支之外,皇帝还负责着藩王外封的巨大费用,同时皇帝在山东的新政上增加了众多的官员,这些官员朝廷是不承认的,换句话说这些官员都是皇帝的私臣。
这些私臣也是需要皇帝给他们发放俸禄,最后还有一笔大的开支就是流民的海外安置开支。如此大的开支之下,皇帝的內帑竟然还结余下来五千多万两银子。
“范安!别光说结余,向大家汇报一下如今朕的內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诸位大人,內帑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大块,其他的收入都是零七碎八的,第一块是海外贸易收入,这是最大的一块收入,大概占据了全年收入的一半;第二块是关税与商税的收入,这一块目前能够有效执行的只有南北两京、山东全境、天津海关以及工业区和上海海关以及工业区,这一部分的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三成;剩下的收入来自于各地的矿税、以及皇庄收入,其中藩王迁徙之后留下的王庄收入是一个大头。
当然了还有陛下投资的一些工商业,比如我们现在所在的这处产业、保洁日化、皇家粮业、皇家航运等产业。这些产业看起来很多,放到全国范围内其实也就不够看了!”
等着众人慢慢消化完范安的话后,朱瞻基问道:“诸位有没有发现內帑收入非常的不合理?”
会议室中的众人想了半天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皇帝为何会说收入不合理呢?
唐三任是最早接触皇帝思想的重臣,心中有些明悟,站起身来说道:“陛下!您若是以私人来说这件事,这些收入没有什么不合理的。
若是您以国家的身份来说这件事,这些收入就有些不合理了,而且还有些危险!”
“朕当然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说话,你来说说为何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就不合理了?”
“陛下!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国家的收入不能以利润做为国家的主要收入,这非常危险,没有谁能够保证永远都有这么多的利润。
比如这海外贸易,若是我大明与海外某一大国发生战事,所有的船只都出不了远海,原本这占国家一半收入的利润顿时就会化为乌有。原本计划中这些利润都是用来养兵抚民,没有了这部分收入之后,军队的供给马上就会出现问题。
国家的收入应是以税收为准,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通过税收完成国家大事,一个国家有了稳定的税收来源,才能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
发现二人不做声,周忱知道自己失言,连忙转换话题道:“胡大人,若是修一条铁轨路,那铁轨放在路上会不会被偷窃,毕竟这钢铁还是挺值钱的。”
“这个问题我们充分考虑过,目前设计的铁轨一根至少重几百斤,安装在路基上还需要用螺栓给固定住。想要偷走这样一根铁轨,首先要有专业工具拆卸掉螺栓,其次也要好几个壮汉才能搬动这样一根铁轨。
如此大的动静,必然会留下诸多的痕迹,想要悄无声息的偷走铁轨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更别说铁轨路还会设立护路队对铁轨路进行保护。”
“陛下没说修这条铁轨路的目的是什么吗?若是说为了运输,天津到京城有海河和北运河联通,船运不比这铁轨路有效率!”
“下官刚才就说了,这就是一条试验路,通过这条路的运行,检验这铁轨路的问题,一步步的进行改进。
一旦试验成功了,就会在全国各地推广,而且陛下还说,以后这铁轨路上跑的可不是马匹,而是一个什么鸡。”
周忱与王二哈哈大笑,王二指着胡元澄说道:“我听说过马来车、牛拉车、驴拉车、甚至是羊车都能理解,这用鸡拉车,那是闻所未闻!”
胡元澄被笑的尴尬,脸上的表情纠结在一起说道:“这是陛下说的,不信等见着陛下,可以问问陛下。”
二人听他把皇帝抬出来,自然不敢再放肆大笑,王二根本不相信皇帝会说鸡能拉车。不过胡元澄也没有胆子敢编排皇帝,这其中肯定有什么误会。
“等见着皇帝,我是得问问陛下,这多大的鸡才能拉的动在铁轨路上跑的车!”
“好了,不说这事了,你们两位可知陛下召见我等所为何事?”周忱问道。
“具体是什么事我不知道,不过陛下此举必有深意,我等虽然不是朝廷重臣,但是却是陛下的心腹之臣。若是没有大事陛下不可能将我等齐聚京城,我想进京的不光是是我们三人,应该还会有所有在外驻守的人员。”王二是皇帝陛下的死忠粉,皇帝的任何事他都觉得是英明神武之举。
他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一句实在的内容都没有,其实王二也很懵逼,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召集大伙进京干什么!
等到三人在齐化门码头下船之后,等候在码头的小宦官赶紧迎上来行礼道:“三位大人,奴婢已经等候多时了,快随奴婢走吧!”
周忱拦住小宦官问道:“小公公!这是要带我等去哪里啊?”
小宦官一拱手赔礼道:“大人莫急,怪奴婢话没有说清楚,陛下有旨意回京述职的各位大人,进京后直接去‘全聚德’等候陛下,等到所有人都到齐了,陛下要与各位大人商议大事!”
“有劳小公公了!”
三人跟着小宦官上了内廷准备的马车,从齐化门进了京城,王二与胡元澄离京城很近,一年至少能进京一两次,对京城的变化没有太大的感触。
周忱则不同,自从在上海海关上任以来,周忱这些年一次都没有进过京,与皇帝的沟通全靠奏疏与信件。
对于京城的变化,周忱感到非常惊奇,不同于上海海关以及工业区这样新兴的城市,在建设之初就考虑到了环境卫生,整体的美观程度。任何建筑都是根据事先画好的图纸,必须在图纸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建筑。
新兴城市的好处就是整齐划一,容易管理。可是对于京城这样的拥有上千年的历史的老城,城市的规划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除了南北中轴线线上的御道,以及皇城外的棋盘街还算有些规划之外,其他地方简直就是私搭乱建,毫无规则可言。
并且京城除了几条重要的街道铺上石板或者青砖进行道路的硬化,其他街巷都是土路,一刮风就是尘土飞扬,一下雨就是泥泞遍地。
更别说到处都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老百姓的五谷轮回之物那是好东西,需要回收,自然不舍得倒掉,不过生活所造成的生活垃圾可没有任何用,这些污水垃圾随便倾倒,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的污染。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环境并不是百姓不喜欢干净卫生的环境,而是城市的人口密集,又没有合理的卫生布局,污水地下管道,只能任由垃圾乱飞,污水最后都倾倒在河流里,后世著名的龙须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可是周忱看到的却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市,从齐化门进入城内,街道两边竟然都栽种着行道树,隔着不远就是一座巡警亭,亭子里至少有两名巡警在执勤,这些巡警属于锦衣卫直辖。
他们代替了五城兵马司的职责,而五城兵马司的职责变成了专职守城门的兵丁。这些兵油子早晚都会被淘汰,城门的守卫应该交由羽林军负责。
除了不远一座巡警亭之外还会有一座公共的茅厕,这些茅厕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清理打扫,保持整洁卫生。官府却不会付给一文钱,却还是有人抢着干,因为这些收集起来的粪便都归打扫之人处置。
打扫这样一座茅厕,每天用不了多少时间,并不耽误自己的家活计,就算是不将粪肥卖掉,也可以用在自家的田地里。
‘全聚德’就在齐化门附近,过了城门牌坊就转个弯便到了,这个地方周忱非常的熟悉,又有些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亲眼见证了这家酒楼的兴起,并且每年自己都能从酒楼的收益里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是皇帝陛下的恩典,在上海当官的时候,有很多士绅商人给周忱送银子都被周忱拒绝,周忱知道自己能够不受这些诱惑,一是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对贪腐行为深恶痛绝;二是自己根本就不缺钱,每年的分红就足以让自己打家人过上富贵的生活。
更别说还有一笔官俸,他虽然是京官,但是他的俸禄却是走皇帝的內帑,朝廷缺钱发不出官员的俸禄对他并不受影响。
安排进‘全聚德’的客房,周忱等人发现已经有人比他们更先到达,常驻兴和城的李擎、常驻辽东的王彦、临清知州董怀礼、常驻奴儿干都司的亦失哈已经提前到了。
虽然大家有相识的,也有不相识的,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帝党。
第二天,海军的郑和坐着软塌被人抬进了‘全聚德’的后院,陪着郑和的是常驻交趾布政使司建军太监阮安。
紧接着就是在京与在外驻守的武臣勋贵,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内阁首辅杨士奇竟然陪同着皇帝一起来到了‘全聚德’。
‘全聚德’后院有一个很大的会议室,能够容纳几十人坐在一起开会,这个会议室是按照乾清宫的会议室等比例打造。
就算是这样一座会议室,一下子堆满了这么多人,也显得有些拥挤,按照文左武右依次坐下之后,朱瞻基看到王二坐到了武臣的最末尾上,便指着他说:“王仲义,你现在是文官,怎么跑到武臣那边去了?”
“臣一个当兵的,怎么就成了文臣了?”
“谁说当兵的就不能做文臣了,朕认为是不是文臣不是看你之前的身份是什么,而是看你现在做的事是不是文职工作!”
在场的武臣并没有觉得皇帝这话有什么问题,不过杨士奇心里却咯噔一下,这是皇帝对文官的又一次试探。若是文官对王二这个文官的身份不认可,肯定会群起而攻之,然后引经据典驳斥王二这样的大字不识几个的人怎么能够做文官。
若是文官对于皇帝这样的掺沙子行为反应迟钝,皇帝肯定就会再进一步的进行试探。王二对于当文官还是武官都无所谓,只要能给皇帝干活就行。
在皇帝的要求下,王二坐到了文官这边,坐到了李擎的旁边。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群体,那就是内官,这些皇家的家奴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臣,他们只是皇帝的眼睛和伸出的手臂。
内宦政治是大明的一大特色,这个开头就是永乐大帝开启的,永乐皇帝时代的宦官大放异彩,出现了众多名垂青史的宦官。
宦官们除了郑和之外,其他人全部站在了皇帝的身后。皇帝看到大家都找了自己的位置,敲了敲桌子说道:“诸位爱卿!各位都是朕的肱股之臣,朕在这里就不多说什么客套话了,就一句话诸卿辛苦了!”
“陛下万岁!”
群臣哪里敢接皇帝的道谢,纷纷起身行礼,朱瞻基将手向下压了一压说道:“朕今天把这个年终会议放在皇宫之外召开就是不想有太多的繁文缛节,朕定个调子,大家有一说一不要说虚头巴脑的东西。”
“是!陛下!”
“范安!”
“奴婢在!”
“你掌管着內帑,向诸位爱卿汇报一下如今我大明的家底!”
“是!”范安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大人!截止到昨天,大明皇家內帑存银五千三百八十五万两有奇!”
众人开始议论纷纷,皇帝这几年的开销非常的大,光是养军队,一年的军费开支就不低于两千万两,可以说军费开支是內帑最大的开支项目。
除了军费开支之外,皇帝还负责着藩王外封的巨大费用,同时皇帝在山东的新政上增加了众多的官员,这些官员朝廷是不承认的,换句话说这些官员都是皇帝的私臣。
这些私臣也是需要皇帝给他们发放俸禄,最后还有一笔大的开支就是流民的海外安置开支。如此大的开支之下,皇帝的內帑竟然还结余下来五千多万两银子。
“范安!别光说结余,向大家汇报一下如今朕的內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诸位大人,內帑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大块,其他的收入都是零七碎八的,第一块是海外贸易收入,这是最大的一块收入,大概占据了全年收入的一半;第二块是关税与商税的收入,这一块目前能够有效执行的只有南北两京、山东全境、天津海关以及工业区和上海海关以及工业区,这一部分的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三成;剩下的收入来自于各地的矿税、以及皇庄收入,其中藩王迁徙之后留下的王庄收入是一个大头。
当然了还有陛下投资的一些工商业,比如我们现在所在的这处产业、保洁日化、皇家粮业、皇家航运等产业。这些产业看起来很多,放到全国范围内其实也就不够看了!”
等着众人慢慢消化完范安的话后,朱瞻基问道:“诸位有没有发现內帑收入非常的不合理?”
会议室中的众人想了半天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皇帝为何会说收入不合理呢?
唐三任是最早接触皇帝思想的重臣,心中有些明悟,站起身来说道:“陛下!您若是以私人来说这件事,这些收入没有什么不合理的。
若是您以国家的身份来说这件事,这些收入就有些不合理了,而且还有些危险!”
“朕当然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说话,你来说说为何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就不合理了?”
“陛下!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国家的收入不能以利润做为国家的主要收入,这非常危险,没有谁能够保证永远都有这么多的利润。
比如这海外贸易,若是我大明与海外某一大国发生战事,所有的船只都出不了远海,原本这占国家一半收入的利润顿时就会化为乌有。原本计划中这些利润都是用来养兵抚民,没有了这部分收入之后,军队的供给马上就会出现问题。
国家的收入应是以税收为准,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通过税收完成国家大事,一个国家有了稳定的税收来源,才能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