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沧州军这个蓬勃发展的队伍还是很健康的。六个粮库里堆满了大豆、大麦、玉米、存放环境也不错,没有霉变生虫。
核对账册,清点数目,没有差别,共计三千吨。这属于小粮库,他面相的也就是附近应急。
防火做的也很到位,唯一的一点就是老鼠预防的不太到位。
这种小动物最喜欢粮库这样的地方,哪怕是养着十几只猫,一样抵挡不住老鼠的存在。
像这样的粮库沂水县就有六个,主要是沂水及其周边百姓,在推广了新作物之后,获得了粮草的大丰收,积累的无数的粮草。
车队并没有进县城,直奔百丈崖村,这是要去看看李逵家。
这个原本落后贫穷的山村已经变化的认不出来了。
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这个村里清一色的泥房子,草房顶。
现如今,都是红砖青瓦的房舍。
村里来来往往的有骆驼、骡子、甚至马车。
李逵大哥李达家倒是非常的好找,村口的大院子就是李达家的货栈。
马上要过年了,买卖货物的人很少。
两个伙计正在院子整理收购来的丹参呢,见柴林来了,还以为是要买货的,忙喊:“掌柜的,有人客人买货。”
李达走出来一看,居然是柴林,连忙施礼:“原来是柴大人来了,快快屋里请。”
李达喊了媳妇出来给柴林施礼。
柴林说:“不用那么多礼,就是路过,过来看看。前几天铁牛捎回来一个榴莲果,不知道收到了吗?”
“收到了,收到了。就是太臭了,我娘不爱吃,捏着鼻子吃了几块,剩下的让孩子分了。”李达笑道。
“这果子倒是营养丰富,就是口感上不是太好。大娘身体还好吗?”柴林问。
正聊着,老太太过来了,六十多岁的人了,身体还是不错,主要是这几年李达、李逵发展的比较好,可以说得上有钱有势,老人家自然是心情舒畅了。
“是谁来了?”李达娘进院子就问。
李达说:“娘,柴大人来了。”
“柴大人?”老太太想不起来了。
“就是铁牛的哥哥,柴大官人。”
“哎呦,是柴大官人啊,我那铁牛回来了吗?”老太太过来给柴林施礼。
柴林连忙阻止,拉了登子让老太太坐下。
柴林说:“铁牛忙啊,带人去开垦荒地去了,种水稻,以后顿顿有大米饭吃。”
“管,俺家铁牛劲大,种地行。就是铁牛也老大不小的了,大官人尽快帮忙说个媳妇。”老太太挂念铁牛没个媳妇,真是为孩子操碎了心。
“没问题,没问题。我说他了,让他尽快找个媳妇,好让你抱孙子。”柴林安慰说。
老太太很高兴,抬头看了看太阳,对大儿媳说:“时间不早了,咱娘两做饭去。”
客厅里,柴林和李达聊天。
李达很感慨,说:“从来没想到我李达还有一年赚几百两银子的时候,现在附近种植了四五千亩的金银花,主要就是我家的这货栈收购,生意上的事情算是稳定了。”
柴林说:“我看你也心也不安稳了,你要是想出去我就给你安排个地方,去琉球岛,让你带队建房。”
建房,这才是李达的老本行,这药材商行其实很大一部分活都是媳妇在干。
“我,我行吗?”李达想了多少次了,事到临头,又不自信了起来。
“那绝对是行,你手艺好,技术精湛,做个督造没问题。更何况李逵在琉球岛镇守,你负责建房,哪个也不敢为难你。”
李达一听李逵在琉球负责,摇了摇头:“我和铁牛,在一起的时候爱吵架,不在一起的时候还好。”
“那你这样,过了年沂州要大兴土木,每县一座慈幼局,你就负责沂水县的吧,先试试,你感觉要是行的话咱再选地方。京东路需要建设的地方太多了,工坊、兵营、桥梁等等。”柴林介绍说。
柴林中午在李达家吃了一顿腊肉面就出来了。
典正南扭捏的说:“哥哥,前面就是我村子了,我想回去看看爹娘。”
“人之常情,回去吧。两辆马车和士兵都带去,刘壮,你就是正南的副手,记得好好表现啊。”
刘壮说:“大人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两辆马车就给了典正南了,每辆车上四个兵,加上刘大,一共十个人。
典正南把铁甲、头盔都穿上了。
“大壮,你可不要给老子掉链子,记得啊,我是大将军。”
“放心吧,典大将军。您是关老爷,我就是那扛大刀的周仓。”刘壮说。
柴林、解宝等检查组的其他人,在路边小店里等候。
解宝笑的肚子疼,说:“典大个子这是回家跟他爹示威去了。”
柴林苦涩的一笑,生活,生活就没有多少如意的事情,谁的生活的都是一地鸡毛。
“正南以前能吃,不干农活,跟家里关系非常的不好。当初我把正南带走的时候,他爹还放了鞭炮庆祝。”
解宝说:“他爹也真够过分的。”
再说典正南坐车四轮马车,一路缓缓而行,没一会儿就到达了典家村。
车子一停稳,刘大壮立刻停住马车,八个亲兵整齐的下来,排列在两侧。
刘大壮这才拉开车门,恭敬的请典正南下了马车。
典正南抖了抖铁甲,刘大壮扛着双铁戟,一行人缓缓的朝着村里走去。
看热闹的好多,纷纷说:“快快,那是正南吧,正南回来了。看着派头这是当队长了吧。”
一个消息比较灵通的说:“他是柴大人身边贴身的护卫,相当于曹操的典韦。”
典家村自认是典韦的后裔,对典韦还是很清楚的。
众人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官可够大的。
有心思活络的想着,是不是要去跟着当兵,也好混个前程。
但是这个时候总不好开口,毕竟典正南正回家呢。
典正南一看,这家都不认识了,以前虽然是砖瓦房,可是看着也不气派啊。
现在是三进的院落,青砖红瓦,门口拴马桩子上还拴着四头大骡子。
典正南的爹,老典头对正南的态度好多了,毕竟儿子有出息了。
核对账册,清点数目,没有差别,共计三千吨。这属于小粮库,他面相的也就是附近应急。
防火做的也很到位,唯一的一点就是老鼠预防的不太到位。
这种小动物最喜欢粮库这样的地方,哪怕是养着十几只猫,一样抵挡不住老鼠的存在。
像这样的粮库沂水县就有六个,主要是沂水及其周边百姓,在推广了新作物之后,获得了粮草的大丰收,积累的无数的粮草。
车队并没有进县城,直奔百丈崖村,这是要去看看李逵家。
这个原本落后贫穷的山村已经变化的认不出来了。
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这个村里清一色的泥房子,草房顶。
现如今,都是红砖青瓦的房舍。
村里来来往往的有骆驼、骡子、甚至马车。
李逵大哥李达家倒是非常的好找,村口的大院子就是李达家的货栈。
马上要过年了,买卖货物的人很少。
两个伙计正在院子整理收购来的丹参呢,见柴林来了,还以为是要买货的,忙喊:“掌柜的,有人客人买货。”
李达走出来一看,居然是柴林,连忙施礼:“原来是柴大人来了,快快屋里请。”
李达喊了媳妇出来给柴林施礼。
柴林说:“不用那么多礼,就是路过,过来看看。前几天铁牛捎回来一个榴莲果,不知道收到了吗?”
“收到了,收到了。就是太臭了,我娘不爱吃,捏着鼻子吃了几块,剩下的让孩子分了。”李达笑道。
“这果子倒是营养丰富,就是口感上不是太好。大娘身体还好吗?”柴林问。
正聊着,老太太过来了,六十多岁的人了,身体还是不错,主要是这几年李达、李逵发展的比较好,可以说得上有钱有势,老人家自然是心情舒畅了。
“是谁来了?”李达娘进院子就问。
李达说:“娘,柴大人来了。”
“柴大人?”老太太想不起来了。
“就是铁牛的哥哥,柴大官人。”
“哎呦,是柴大官人啊,我那铁牛回来了吗?”老太太过来给柴林施礼。
柴林连忙阻止,拉了登子让老太太坐下。
柴林说:“铁牛忙啊,带人去开垦荒地去了,种水稻,以后顿顿有大米饭吃。”
“管,俺家铁牛劲大,种地行。就是铁牛也老大不小的了,大官人尽快帮忙说个媳妇。”老太太挂念铁牛没个媳妇,真是为孩子操碎了心。
“没问题,没问题。我说他了,让他尽快找个媳妇,好让你抱孙子。”柴林安慰说。
老太太很高兴,抬头看了看太阳,对大儿媳说:“时间不早了,咱娘两做饭去。”
客厅里,柴林和李达聊天。
李达很感慨,说:“从来没想到我李达还有一年赚几百两银子的时候,现在附近种植了四五千亩的金银花,主要就是我家的这货栈收购,生意上的事情算是稳定了。”
柴林说:“我看你也心也不安稳了,你要是想出去我就给你安排个地方,去琉球岛,让你带队建房。”
建房,这才是李达的老本行,这药材商行其实很大一部分活都是媳妇在干。
“我,我行吗?”李达想了多少次了,事到临头,又不自信了起来。
“那绝对是行,你手艺好,技术精湛,做个督造没问题。更何况李逵在琉球岛镇守,你负责建房,哪个也不敢为难你。”
李达一听李逵在琉球负责,摇了摇头:“我和铁牛,在一起的时候爱吵架,不在一起的时候还好。”
“那你这样,过了年沂州要大兴土木,每县一座慈幼局,你就负责沂水县的吧,先试试,你感觉要是行的话咱再选地方。京东路需要建设的地方太多了,工坊、兵营、桥梁等等。”柴林介绍说。
柴林中午在李达家吃了一顿腊肉面就出来了。
典正南扭捏的说:“哥哥,前面就是我村子了,我想回去看看爹娘。”
“人之常情,回去吧。两辆马车和士兵都带去,刘壮,你就是正南的副手,记得好好表现啊。”
刘壮说:“大人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两辆马车就给了典正南了,每辆车上四个兵,加上刘大,一共十个人。
典正南把铁甲、头盔都穿上了。
“大壮,你可不要给老子掉链子,记得啊,我是大将军。”
“放心吧,典大将军。您是关老爷,我就是那扛大刀的周仓。”刘壮说。
柴林、解宝等检查组的其他人,在路边小店里等候。
解宝笑的肚子疼,说:“典大个子这是回家跟他爹示威去了。”
柴林苦涩的一笑,生活,生活就没有多少如意的事情,谁的生活的都是一地鸡毛。
“正南以前能吃,不干农活,跟家里关系非常的不好。当初我把正南带走的时候,他爹还放了鞭炮庆祝。”
解宝说:“他爹也真够过分的。”
再说典正南坐车四轮马车,一路缓缓而行,没一会儿就到达了典家村。
车子一停稳,刘大壮立刻停住马车,八个亲兵整齐的下来,排列在两侧。
刘大壮这才拉开车门,恭敬的请典正南下了马车。
典正南抖了抖铁甲,刘大壮扛着双铁戟,一行人缓缓的朝着村里走去。
看热闹的好多,纷纷说:“快快,那是正南吧,正南回来了。看着派头这是当队长了吧。”
一个消息比较灵通的说:“他是柴大人身边贴身的护卫,相当于曹操的典韦。”
典家村自认是典韦的后裔,对典韦还是很清楚的。
众人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官可够大的。
有心思活络的想着,是不是要去跟着当兵,也好混个前程。
但是这个时候总不好开口,毕竟典正南正回家呢。
典正南一看,这家都不认识了,以前虽然是砖瓦房,可是看着也不气派啊。
现在是三进的院落,青砖红瓦,门口拴马桩子上还拴着四头大骡子。
典正南的爹,老典头对正南的态度好多了,毕竟儿子有出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