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他们与蒙古人的一仗已经是避无可避,那么他们就要赢,而且要赢得漂亮!
在正面战场上,蒙古人肯定不是俄国人的对手,他们的武器没有俄国人先进,人数也没有俄国人多,但蒙古地广人稀,如果蒙古人在力有不敌的情况下分散开来藏匿起来,对于俄国人来说还真不好找,必须得想一个办法……
这个时候,列宁所考虑的,是怎么从蒙古人身上狠狠地咬下一口肉来。
不久前华国人才从他们身上得到了莫大的好处,蒙古和华国至少现在名义上还没有分家,华国欠他们的,就由蒙古先还上一部分吧!
想到蒙古所拥有的资源,列宁的眼中划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如果他们动作够快的话,也许能够赶在华国反应过来之前,将蒙古整个儿纳入版图之中。
是的,这就是列宁政府的打算,既然挑唆蒙古与华国对抗的算盘已经落空,那么他们索性就将蒙古整个儿吞了,坚决不会将其留给华国!
就在这一天,全俄国人对蒙古人的愤怒达到了最高点,俄国正式对蒙古宣战。
蒙古人也没有想到,原本在他们看来只是一场边境冲突的小事,最后竟然会演变为一场战争。事已至今,他们不得不接受他们惹怒了一个强大国家的事实。
蒙古人不畏惧战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脑子。相反,他们很清楚,若论战力,他们绝对不是俄国人的对手,论武器,俄国人更是秒杀他们。或许他们能够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在短时间内与俄国人周旋,但时间一长,等俄国人摸透了他们,他们就危险了。
更何况,谁知道在这段时间中,俄国人有没有制造出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谋划都是白搭,他不能够用战士们的生命去赌!
因此,在战争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被蒙古各部落推举出来的联盟首领就向华国写了一封加急求援信。
华国人的回信也很快,他们拒绝了。
因为联盟首领在求援信的自称,是蒙古国。
第100章 抉择
向别人求援还摆不正自己的态度,那就对不起了。华国自个儿的事都还忙不过来呢,凭什么管你蒙古?你谁啊你!既然你蒙古既不是华国的同胞,也不是华国的盟友,凭什么指望嘴巴一张,人家就颠颠儿地跑过来帮你呢?就算是盟友,也不可能无条件地为你提供帮助,人家肯定是要有与之对等的好处,才会出兵的。
你现在只一句“过去的情分”,其他好处什么都不提,就想诳人家来帮你,真是好大的脸!你对华国都没有什么同泽之情,凭什么指望别人念着过去与你的那些所谓的“情分”?
更何况,你蒙古从未正式对外宣布过脱离华国独立,在这封求援信件的署名上,落款却是“蒙古国”,要是华国就这样出兵帮你了,岂不是说明人家承认了你蒙古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
一边求着人家帮忙,言语上却还要坑人一把,要是人家肯帮你,就有鬼了!谁愿意做这个冤大头?
蒙古没能等来华国的援兵,只能硬着头皮与俄军杠上了。
如战前所预料的一般,蒙古无论是在人数上还是在武器上都完全不是俄军的对手。哪怕俄军刚刚经历了一场内耗,元气大伤,可对付蒙古,还是绰绰有余的。
有先进的武器在手,就算是在人数远不及蒙古的情况下,俄国也绝对不会吃败仗,更别说俄国出动了如此多的军队,看这架势,果真是要趁着华国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以绝对的优势打闪电战拿下蒙古。
俄蒙甫一交手,蒙古一方就节节败退,损失惨重,根本就不是俄国一合之敌。眼前的一幕,恍若清末八国侵华再现,蒙古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被俄国人毫不费力地屠杀,没有任何反抗之力,只能逃跑,或是徒劳地等待着死亡——虽然现在攻打他们的只有一个俄国,但情况没有任何改变。
开战的第一天,蒙古就损失了近四分之一的精锐。
这个战果,让蒙古的部落首领感到心惊。虽然他心知蒙古的勇士们必然不敌拿着先进武器的俄国人,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双方的差距居然会是如此的大。俄军在蒙古军之中穿梭,简直如入无人之境。
从前,蒙古人总觉得被洋人打得落花流水的清廷十分丢人,然而直到如今,他们才发现,他们对上这些洋人,同样只有任人蹂躏的份儿。他们嘲笑清廷,嘲笑四分五裂的华国政权在一个又一个洋人势力面前低头,但他们自己又能强到哪儿去?不,也许他们比那些曾经依附洋人生存的华国政权还不如!
曾经他们毫不看重□□武器,认为凭着自己月夸下一匹战马,以及手中的刀枪弓箭,就足以笑傲沙场。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告诉他们,他们引以为豪的一切,都落伍了,被淘汰了。敌方只要握有一把先进的武器,就足以秒杀他们。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算计都是白搭,任何努力都是徒劳。
蒙古部落首领的心中涌起了一阵强烈的悲哀,那是一种看透事实后的绝望。
想到当初西方国家侵华时,华国死了多少人,他就一阵心惊。他们部落统共就那么些人,若是按照这个打法,只怕他们要不了几天就要走向灭亡了!
是,蒙古儿郎都是勇士,他们不怕战死沙场,但明知道这是一场灭族之战,还要打下去,就不是勇敢,而是愚蠢了。尤其,他们并非没有活路可选。
想到华国政府,蒙古部落首领的心中闪过一丝犹豫。如果这一次想要让华国政府出兵援助,只怕他们必须回归华国,并承认华国政府对整个蒙古部落的领导权力。依照华国政府如今的强势手段,一旦他们向该政府俯首称臣,往后想要再脱离他们自立,希望恐怕就十分渺茫了。
在正面战场上,蒙古人肯定不是俄国人的对手,他们的武器没有俄国人先进,人数也没有俄国人多,但蒙古地广人稀,如果蒙古人在力有不敌的情况下分散开来藏匿起来,对于俄国人来说还真不好找,必须得想一个办法……
这个时候,列宁所考虑的,是怎么从蒙古人身上狠狠地咬下一口肉来。
不久前华国人才从他们身上得到了莫大的好处,蒙古和华国至少现在名义上还没有分家,华国欠他们的,就由蒙古先还上一部分吧!
想到蒙古所拥有的资源,列宁的眼中划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如果他们动作够快的话,也许能够赶在华国反应过来之前,将蒙古整个儿纳入版图之中。
是的,这就是列宁政府的打算,既然挑唆蒙古与华国对抗的算盘已经落空,那么他们索性就将蒙古整个儿吞了,坚决不会将其留给华国!
就在这一天,全俄国人对蒙古人的愤怒达到了最高点,俄国正式对蒙古宣战。
蒙古人也没有想到,原本在他们看来只是一场边境冲突的小事,最后竟然会演变为一场战争。事已至今,他们不得不接受他们惹怒了一个强大国家的事实。
蒙古人不畏惧战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脑子。相反,他们很清楚,若论战力,他们绝对不是俄国人的对手,论武器,俄国人更是秒杀他们。或许他们能够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在短时间内与俄国人周旋,但时间一长,等俄国人摸透了他们,他们就危险了。
更何况,谁知道在这段时间中,俄国人有没有制造出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谋划都是白搭,他不能够用战士们的生命去赌!
因此,在战争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被蒙古各部落推举出来的联盟首领就向华国写了一封加急求援信。
华国人的回信也很快,他们拒绝了。
因为联盟首领在求援信的自称,是蒙古国。
第100章 抉择
向别人求援还摆不正自己的态度,那就对不起了。华国自个儿的事都还忙不过来呢,凭什么管你蒙古?你谁啊你!既然你蒙古既不是华国的同胞,也不是华国的盟友,凭什么指望嘴巴一张,人家就颠颠儿地跑过来帮你呢?就算是盟友,也不可能无条件地为你提供帮助,人家肯定是要有与之对等的好处,才会出兵的。
你现在只一句“过去的情分”,其他好处什么都不提,就想诳人家来帮你,真是好大的脸!你对华国都没有什么同泽之情,凭什么指望别人念着过去与你的那些所谓的“情分”?
更何况,你蒙古从未正式对外宣布过脱离华国独立,在这封求援信件的署名上,落款却是“蒙古国”,要是华国就这样出兵帮你了,岂不是说明人家承认了你蒙古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
一边求着人家帮忙,言语上却还要坑人一把,要是人家肯帮你,就有鬼了!谁愿意做这个冤大头?
蒙古没能等来华国的援兵,只能硬着头皮与俄军杠上了。
如战前所预料的一般,蒙古无论是在人数上还是在武器上都完全不是俄军的对手。哪怕俄军刚刚经历了一场内耗,元气大伤,可对付蒙古,还是绰绰有余的。
有先进的武器在手,就算是在人数远不及蒙古的情况下,俄国也绝对不会吃败仗,更别说俄国出动了如此多的军队,看这架势,果真是要趁着华国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以绝对的优势打闪电战拿下蒙古。
俄蒙甫一交手,蒙古一方就节节败退,损失惨重,根本就不是俄国一合之敌。眼前的一幕,恍若清末八国侵华再现,蒙古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被俄国人毫不费力地屠杀,没有任何反抗之力,只能逃跑,或是徒劳地等待着死亡——虽然现在攻打他们的只有一个俄国,但情况没有任何改变。
开战的第一天,蒙古就损失了近四分之一的精锐。
这个战果,让蒙古的部落首领感到心惊。虽然他心知蒙古的勇士们必然不敌拿着先进武器的俄国人,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双方的差距居然会是如此的大。俄军在蒙古军之中穿梭,简直如入无人之境。
从前,蒙古人总觉得被洋人打得落花流水的清廷十分丢人,然而直到如今,他们才发现,他们对上这些洋人,同样只有任人蹂躏的份儿。他们嘲笑清廷,嘲笑四分五裂的华国政权在一个又一个洋人势力面前低头,但他们自己又能强到哪儿去?不,也许他们比那些曾经依附洋人生存的华国政权还不如!
曾经他们毫不看重□□武器,认为凭着自己月夸下一匹战马,以及手中的刀枪弓箭,就足以笑傲沙场。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告诉他们,他们引以为豪的一切,都落伍了,被淘汰了。敌方只要握有一把先进的武器,就足以秒杀他们。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算计都是白搭,任何努力都是徒劳。
蒙古部落首领的心中涌起了一阵强烈的悲哀,那是一种看透事实后的绝望。
想到当初西方国家侵华时,华国死了多少人,他就一阵心惊。他们部落统共就那么些人,若是按照这个打法,只怕他们要不了几天就要走向灭亡了!
是,蒙古儿郎都是勇士,他们不怕战死沙场,但明知道这是一场灭族之战,还要打下去,就不是勇敢,而是愚蠢了。尤其,他们并非没有活路可选。
想到华国政府,蒙古部落首领的心中闪过一丝犹豫。如果这一次想要让华国政府出兵援助,只怕他们必须回归华国,并承认华国政府对整个蒙古部落的领导权力。依照华国政府如今的强势手段,一旦他们向该政府俯首称臣,往后想要再脱离他们自立,希望恐怕就十分渺茫了。